資源簡介 人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3節《撒哈拉以南非洲》基礎知識講解第八章 東半球其他的地區和國家第3節 《撒哈拉以南非洲》要點1:黑種人的故鄉1.位置和范圍范圍 絕大部分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面積約占非洲總面積的4/5位置 半球位置 跨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海陸位置 西瀕大西洋,東臨印度洋緯度位置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赤道穿過中部,大部分位于熱帶2.地形和地勢地形特點 以高原為主,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有“高原大陸”之稱地勢特點 東南高,西北低(由東南向西北傾斜)主要地形區 東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亞高原(被稱為“非洲屋脊”)、 剛果盆地、乞力馬扎羅山(非洲最高峰)方法總結1非洲被稱為“高原大陸”,但并不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南極洲,覆蓋著2000多米厚的冰層。3.河流和湖泊河流主要有尼羅河、剛果河、贊比西河、尼日爾河等;湖泊主要有維多利亞湖、坦噶尼喀湖、乍得湖、馬拉維湖等。河流 流向 注入海域 流經的主要地形區 流經的主要氣候區 主要特征尼羅河 自南向北 地中海 東非高原、埃塞俄比亞高原、撒哈拉沙漠 熱帶草原氣候區、 熱帶沙漠氣候區 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徑流量小剛果河 自東向西 大西洋 剛果盆地 熱帶雨林氣候區 水能資源豐富,徑流量大4.氣候(1)非洲氣候分布特點:以赤道為中心(軸),呈南北對稱分布,熱帶草原氣候分布最廣。(2)主要氣候類型的特點和分布:主要氣候類型 特點 分布熱帶雨林氣候 全年高溫多雨 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地區,馬達加斯加島東部地區熱帶草原氣候 全年高溫,有明顯的干、濕季 熱帶雨林氣候區的南、北、東三側熱帶沙漠氣候 全年高溫少雨 南、北回歸線附近地中海氣候 夏季炎熱干燥, 冬季溫和多雨 非洲南端好望角、北部地中海沿岸地區高原山地氣候 冬冷夏涼, 全年降水少 高山地區(3)地表景觀:①熱帶雨林氣候區:全年高溫多雨,植被茂盛,生活著大猩猩、長尾猿、河馬、大象等野生動物。②熱帶草原氣候區:有明顯的干季和濕季,因而草木在濕季茂盛,野生動物活躍;在干季枯萎,野生動物也因此遷移。這里主要生活著長頸鹿、羚羊、斑馬、長頸鹿、獅子等野生動物。③熱帶沙漠氣候區:終年炎熱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廣布。方法總結2赤道附近多分布著熱帶雨林氣候,而位于非洲東部的東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氣溫低,形成了熱帶草原氣候。5.居民與文化(1)居民: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色人種的故鄉。目前,該區域的黑色人種占總人口的90%以上。(2)文化特色:撒哈拉以南非洲有著多種多樣的語言、風俗習慣和原始的宗教。非洲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歷史上,黑色人種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繁衍生存,曾建立過一些文明國家,創造了獨特而又極具活力的文化,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作出了重要貢獻。黑色人種大都能歌善舞,具有音樂、繪畫、雕刻等方面的天賦。如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遠播歐美和世界其他地區,如擊鼓文化、典型民居茅草屋。要點2:快速發展的經濟1.經濟發展的條件(1)豐富的礦產資源:撒哈拉以南非洲是礦產資源的寶庫,種類多,儲量大。金剛石、黃金的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石油、鈾、銅鐵等礦產資源的儲量也很大。(2)豐富的生物資源:是咖啡和油棕的原產地。2.經濟發展——單一的商品經濟(1)特點:出口初級農礦產品,進口工業制成品。(2)原因:由于歷史上長期受殖民主義者占領和掠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許多國家經濟發展緩慢。(3)(后果)表現:進出口結構不合理,由于工業制成品的價格比初級產品貴得多,因此,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國家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3.解決途徑——發展民族工業和多樣化的農業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很多國家,努力改變經濟過分依賴初級農礦產品生產的情況,使經濟穩步增長。例如,尼日利亞、安哥拉等產油國發展了化學工業、機械工業,加強了基礎設施的建設;肯尼亞發展花卉業和旅游業,成為非洲最大的鮮花出口國和著名的旅游國家。4.發展成就進入21世紀,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增長迅速,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商業的發展,消費的增長,成為推動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迅速發展的主要動力。要點3:人口、糧食與環境解決措施:(1)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保護生態環境,減輕自然災害;(2)提高農牧業生產水平,大力發展糧食生產,解決食物短缺問題;(3)建立完善的民族經濟體系;(4)加強團結與合作,減少種族糾紛和部落沖突;(5)引進人才、技術和管理經驗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