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姓名 學科 歷史 時間班級 學校課題 元朝的統治教材 分析 本課是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11課的內容,主要講述了元朝的建立以及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管理,元朝統一全國,結束了我國歷史上較長時間的政權分立狀況,重建了大一統國家,為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本課是對北宋完成對全國的局部統一的進一步發展,實行了一系列加強中央統治的措施,為接下類要學習的明清時期中央集權的高度集中奠定了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學情 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對事物的感性認識,他們對歷史有濃厚的興趣,并且通過上半年的學習,已經初步掌握了歷史的學習方法,并且具備了在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但是透過歷史現象探究歷史本質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并且還不能夠完整的歸納并理解教材中的重點內容。因此,在教學中,對于基礎問題則通過學生自己歸納的方式來完成,對于重點問題,則通過學生小組討論學習,對于掌握不到的內容教師進行補充。在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找到學習成就感,培養學生“會學習”的能力。教學 策略 分析 出示材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目標 1、知道西藏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明白統一是歷史發展的主流; 2、知道元朝的政權性質和元朝的疆域; 3、掌握元朝的行省制度和對邊疆地區的管轄措施,促進了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鞏固和民族交融。教學重、難點分析 了解元朝的疆域,掌握行省制度課前準備 課前預習,ppt課時安排 45分鐘教 學 過 程 教學 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 新課 通過提問“我們國家的省級行政單位來源于哪個政權的統治時期”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所知進行回答 使學生將歷史與現實相聯系展示 目標 使用多媒體展示 1.知道元朝的政權性質和元朝的疆域;2. 掌握元朝的行省制度和對邊疆地區的管轄措施,促進了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鞏固和民族交融。 3.知道西藏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明白統一是歷史發展的主流; 學生齊讀,讓學生了解目標,樹立學習的方向 能較好的了解知識點檢測 預習 教師提問:歷史練習冊“快樂預習感知”部分的導學問題。 學生舉手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了解學生對元朝統治內容的了解課上 自學 通過PPT出示材料,使學生根據問題“元朝與其他朝代有什么不同”在教材中找出元朝的性質。 通過PPT出示元朝的版圖,令學生找出元朝的疆域。 學生在教材中提取問題的答案,并闡述。 培養學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找到學習歷史的成就感,增加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合作 探究 元朝統治者采取的統治措施是什么?這樣的統治方式對于中國的國家發展和民族關系發展有什么樣的重要意義? 小組之間合作,進行討論 使學生自己突破學習難點,提升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增加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啟撥 精講 通過多媒體出示元朝的中央制度以及行省制度的主要內容,并指出元朝吐蕃和琉球的特殊管理方式,帶領學生分析原因、影響。 在教師的引導下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相互補充。 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提升學生對于歷史問題的思考能力。回扣 總結 展示本節課的提綱:1、元朝的疆域 2、元朝的管理(中央、地方以及對吐蕃和琉球的管理) 總結回顧本科學習。 總結回顧本課學習。課堂 檢測 出示有關于本課重點行省制度以及對吐蕃和琉球的管理的選擇題,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 學生分析問題,并說出答案。 使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完成作業。板書 設計 元朝的疆域: 元朝的性質 2、元朝的疆域 二、元朝的管理措施: 1、元朝中央的管理措施: 2、元朝對地方的管理措施:行省制度;對吐蕃和琉球的管理 3、這些措施對中國的國家發展和民族關系發展產生的影響課后 反思 得:1、整個教學過程思路清晰、目標明確、環環相扣、重難點突出; 2、利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發揮學生在整節課的主體地位; 3、在課堂上每個環節上的時間分配及學生反映效果達到預期 目標; 4、教師的問題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課堂效果良好。 失:1、課堂活躍沒有到達平時應有的水平; 2、在學生互評方面,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