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0課 蒙古族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蒙古族的興起與成吉思汗統一蒙古,掌握蒙古滅西夏與金的相關史實;掌握元朝的建立與統一;了解文天祥的抗元斗爭。過程與方法: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資源,為學生創設情境,拉近歷史,產生歷史的前后對比,形成知識遷移,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認識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權,對蒙古社會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爭中始終堅貞不屈,表現出了高尚的氣節;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來的強大政權。教學重點:蒙古族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教學難點:成吉思汗統一蒙古的積極作用教學準備:多媒體 相關資料 圖片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多媒體展示蒙古包及成吉思汗像學生觀看,教師問:請同學們猜一猜他們是哪個少數民族人?他是誰?在歷史上,這個民族創造了怎樣的輝煌歷史?今天就讓我們學習第10課內容。板書:第10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講授新課一、成吉思汗統一蒙古(1)根據成吉思汗畫像學生閱讀教材47-48頁內容,了解蒙古興起的背景、概況。教師講述:蒙古族是中國北方一個古老的民族,過著游牧的生活,12世紀時,蒙古草原的部落,相互之間頻繁發生戰爭,生靈涂炭,鐵木真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統一,建立了蒙古政權,他被擁立為大汗,被尊稱為成吉思汗。(2)學生閱讀48頁相關史事,請一個學生歸納成吉思汗采取了哪些措施鞏固其統治的?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多媒體展示:2、鞏固統治措施 ①軍事方面:建立一支護衛部隊②行政和生產方面:建立了軍事、行政和生產相結合制度③文化方面:創制蒙古文字教師過渡:蒙古政權建立后,通過上述措施蒙古族發展壯大,開始了統一全國的進程。二、蒙古滅西夏和金學生閱讀教材48頁內容,了解蒙古統一中國的過程。多媒體展示:滅西夏 滅金 滅南宋板:1、滅西夏和金學生根據課文簡述滅西夏和金的時間(1227 年西夏滅亡,1234年金亡)板:2、影響:南宋和蒙古直接對峙的局面形成(南北對峙)過渡:多媒體展示忽必烈圖像,教師解圖:教師:忽必烈乃成吉思汗之孫,1260年繼承汗位。他早年就對唐太宗開創太平盛世的業績十分向往,他效仿李世民“思大有為于天下”,廣納賢才,訪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1271年取《易經》“大哉乾元”之義,改國號為元。1279年,忽必烈的鐵騎踏碎南宋殘余,完成了全國的統一。三、元朝的建立與統一板:1、元朝的建立① 背景:1260年,忽必烈繼承汗位,改行漢制。學生閱讀49頁相關內容多媒體展示:舉措 具體表現取漢儒 “行漢法”“行仁政”“不嗜余”治國安民方略 廣開言路、整頓吏治、注重農桑實施漢制 依照中原王朝的統治方法,設立各種機構,建立年后②建立:教師簡述元朝的建立情況: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學生:閱讀49頁最后一段內容,歸納忽必烈滅亡南宋、統一中國的情況及影響。概況:1276年元軍攻入南宋都城臨安,南宋亡;1279年,元軍消滅南宋殘余,完成全國統一。板:2、元朝的統一 影響:結束了我國歷史上較長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面,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步發展奠定了基礎,促進了民族大融合。師生共同閱讀50頁知識拓展文天祥:探究對文天祥評價多媒體展示: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貴族的民族壓迫,與百姓的愿望一致,是正義的行為。抗元失敗后,又表現出寧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的氣節,理應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紀念。但不可否認元統一的進步性。課堂小結:蒙古的興起和元朝完成國家的統一;忽必烈采取了鞏固統一的措施,對文天祥的正確評價。作業布置:1、50頁第二題2、完成基礎練習題板書設計:第10課 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1、蒙古政權建立一、成吉思汗統一蒙古 ①軍事方面:建立一支護衛部隊2、 鞏固統治措施 ②行政和生產方面:建立了軍事、行政和生產相結合制度③文化方面:創制蒙古文字1、時間:二、蒙古滅西夏和金2、影響:1、建立三、元朝的建立與統一2、統一PAGE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