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聽音樂猜歌名電子空間站電子音樂的發展 :1:大約在70年前,美國人約翰.凱奇利用電子管振蕩器和留聲機進行音樂創作。2:法國人皮埃爾利用磁帶錄音機通過改變磁帶速度、顛倒方向、隨機剪輯、多軌錄音等方法制作一種合成的音樂----具體音樂。3:德國人艾默爾特利用電子合成器制作電子音樂。4:隨著計算機的發明,人們又利用計算機制作電腦音樂。綜合樂隊這些樂器在發聲原理上不同于我們所熟悉的二胡、小提琴、鋼琴等。你能說出二者的區別嗎?常規樂器是通過物理振動發音,電聲樂器不是通過物理振動發音,而是借助電能發聲,因而它們的發聲原理與常規樂器不同,音色獨具特色。圖中的架子鼓不是電聲樂器,但是它是電聲樂隊中起重要作用的打擊樂器,一般不用于常規樂器組合。西班牙斗牛舞曲(電子琴獨奏)問題:斗牛是哪一個國家獨特的民俗活動 這首樂曲表現了什么樣的斗牛場面 音色以弦樂還是管樂為主 電子琴在性能上有什么特點?鍵盤樂器,音色變換自由,具有自動伴奏系統,攜帶方便等。絲綢之路 喜多郎:日本電子音樂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原名高橋正則,喜多郎是他從前的綽號,1953年出生于日本愛知縣的農民家庭。高中時喜多郎自學吉他并和朋友組成樂團開始了初期的演出活動。后來加入樂隊到宮下富實夫創辦的[Far East Family Band]樂隊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20世紀70年代喜多郎到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亞洲國家旅行,為創作積累了大量素材。喜多郎的作品覆蓋很多方面,其中以中國的地理、歷史為題材的作品《絲綢之路》《敦煌》《宋家王朝》等是他代表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70年代便開始致力于研究電子合成音樂的喜多郎,是New Age音樂的首席代表,他的作品有著日本New Age音樂開路先鋒的獨特風格。將古典、流行、爵士融入電子音樂,他以電子合成器為演奏器具,他說:“我可以用合成器創造海洋、冬天的海岸、夏天的海灘上的全部景色。”他將電子合成音樂傳播到了印度等一些遠離日本國的亞洲地區,使那里的人們對這一新穎的音樂形式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喜多郎所創作的樂曲《絲綢之路》風靡全球整整20年,這是當時只有27歲的喜多郎的成功之作。他的音樂8次被格萊美等音樂獎項提名,并以名作《思慕》最終獲得第43屆格萊美“最優秀新世紀音樂專輯獎”;另外他的最新作品《天和地》還一舉摘取了美國第51屆金球獎和作曲獎。喜多郎的獨特曲風征服了世界,他成就著眾多亞洲音樂家不曾有過的成就。《絲綢之路》主題音樂 (電子合成器演奏)說說電子合成器在表現音樂方面的特點 聲音的層次和色彩比較豐富,具有樂隊般的音響效果。但與交響樂隊有著顯著的區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