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課《北宋的政治》教學設計課題 第6課 《北宋的政治》 學科 歷史學校 東龍初級中學 學段 初中 執教者 韋玉妹教材 分析 本節課是新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中國歷史》第二單元遼宋夏金元時期的第一課,主要講述了北宋的建立、統一及政權的鞏固。北宋是中國古代中央集權政治制度走向完善的一個重要時期。經過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武將擅權、軍閥割據和地方豪強割據等頑疾被革除,中國在歷史上率先建立起文官制度,促進了社會安定,有利于國家統一。同時,重文輕武政策的實施還促進了宋代科技文化的繁榮。但是,這些新的促使也帶來了一些社會弊端。學情 分析 經過半年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具備歷史比較、分析的能力,也積累了一些做題的方法和技巧。既有對歷史學科的濃厚興趣,也具備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但是在歷史知識的真正應用過程中,還存在方法運用不熟練、語言不規范等問題,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趣味性與學科嚴謹性、科學性相融合,同時也要加強對做題方法和技巧的訓練,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教學 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北宋的建立,列舉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輕武的特點,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輕武給北宋帶來的影響。 了解王安石變法的背景、主要措施及作用。 能力目標: 通過圖文及相關史料,引導學生了解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認識北宋政治重文輕武特點的形成及其影響。培養學生總結歸納、抓住重點的學習能力。 通過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的故事,多渠道感悟歷史。形成歷史的、辯證的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分析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所帶來的利與弊,客觀認識歷史問題,反思歷史,吸取歷史經驗教訓。重點 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的原因、措施和影響難點 北宋統治者強化中央集權的利弊,重文輕武政策的影響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播放《北宋的建立》視頻導入: 通過視頻我們知道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北宋?他建立北宋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來強化中央集權?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北宋的政治》去一探究竟。 學生觀看視頻,并帶著疑問進入新課的學習。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PPT展示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 1.了解北宋的建立。 2.掌握宋太祖趙匡胤強化中央集權的目的、措施和影響。 3.了解宋朝重文輕武的特點及歷史影響。 4.知道王安石變法的基本史實。 全班朗讀 學習目標 讓學生對本節課要掌握的知識有所了解講授新課 一、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 教師:請自主學習, 1、完成北宋的建立及統一的概況表格。 建立時間:960年 建立者: 趙匡胤(宋太祖) 都城: 開封 國號: 北宋 標志事件:陳橋驛兵變(黃袍加身) 統一方針:先南后北 統一意義 結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據局面(實現局部統一) :情景再現:杯酒釋兵權 宋太祖當上了皇帝后,整天擔心自己的皇位,夜夜都睡不安穩,為此他想到了什么解決的方法? 學生展示:杯酒釋兵權(典故) 小組交流合作: 閱讀課本P29——P30,歸納宋太祖在軍事、政治和財政上強化中央集權的舉措,完成表格。 軍事:①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控制軍隊。 ②控制對軍隊的調動,使統兵權與調兵權分離。 ③經常調換軍隊將領,定期換防。 政治:①中央:分化事權,削弱相權(多人分權、多機構分權) ②地方:文官任知州;三年一換,頻繁調動州縣長官;設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權力。 財政:①取消節度使收稅的權力,稅收由中央掌控 ②設置轉運使,地方財賦收歸中央 4、影響: 宋把中央集權強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權大大加強。 自主學習 情景再現 小組合作探究:根據課文分析 鍛煉學生自學能力 加深對課文內容的認識 鍛煉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能力講授新課 講授新課 講授新課 展示唐朝武將跟宋朝文官的對話 唐朝武將: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VS宋朝文官: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做人莫做軍,做鐵莫 做針。—(宋)諺語 思考: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重文輕武 重文輕武政策 自主學習二 1.宋朝為什么要實施重文輕武政策? 目的:為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 2.宋太祖和宋太宗在重用文官方面,分別采取了哪些措施? 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 宋太宗:繼續采取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 3.科舉制在宋朝獲得了哪些發展? ①大幅度增加科舉取士名額。 ②提高進士地位。 ③進士授官從優,而且升遷迅速。 4.科舉制發展的影響: ①在全國范圍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 ②促進整個社會文化素養的提高; ③造就了宋朝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 依據史料,課文內容分析重文輕武政策對宋朝的影響。 材料:趙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侵勢力所顛覆,但從王朝內部來說,橫亙兩宋三百多年始終沒有一股政治勢力膨脹到足以威脅趙宋皇位的穩固。 ——《淺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1)積極: ①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 ②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 ③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 (2)消極: ①軍隊戰斗力減弱; ②政權機構重疊,辦事效率下降,增加朝廷財政支出。 過渡: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逐漸導致官僚機構膨脹和軍隊不斷擴充。官僚互相推卸責任,大多不干實事,行政效率低下。軍隊數量一百多萬,僅禁軍就比宋初增加三倍多。官僚和軍費開支浩大,政府財政入不敷出……為北宋埋下了積貧積弱的禍根。”引發社會危機進行改革。 王安石變法 自主學習三 變法時間? 1069年 2.哪個皇帝任用誰主持變法?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 3.王安石變法的目的? 擺脫統治危機,實現富國強兵 4.王安石變法的原因(背景)? (1)北宋政治風氣因循守舊,行政效率低下。 (2)官僚機構和軍隊的不斷膨脹,導致政府官俸和軍費開支浩大,財政入不敷出。 (3)土地兼并劇烈,農民起義此起彼伏。 王安石變法的措施(內容)P31 領域措施內容目的經濟募役法(又稱免役法)征收役錢,用來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納役錢限制官僚等的特權,增加政府收入方田均稅法核實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壞平均征稅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隱瞞土地、逃避賦稅,增加國家賦稅收入農田水利法鼓勵墾荒和興修水利促進農業發展軍事保甲法把農村人戶編制起來,有兩個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戶,出一人為保丁:保丁平時種田,農閉練兵加強對人民的控制,穩定統治秩序,增強國家的軍事力量據變法內容,說說哪些條款觸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1、募役法,2、方田均稅法 變法結果: 1、財政收入有所增加; 各地興修水利工程10000多處。 3、宋神宗死后,司馬光任宰相,新法幾乎全部被廢除。變法以失敗而告終。 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 自主學習 小組合作探究:分析材料認識 自主學習 看到課本有關內容 根據內容 思考 鍛煉學生歸納材料能力。 鍛煉學生自學能力 鍛煉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能力。 鍛煉學生自學能力 歸納分析 提高分析能力課堂小結 北宋的建立及統一 建立時間 建立者 都城 北宋的政治 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 措施 影響 重文輕武的政策 原因 措施 影響 王安石變法 時間 目的 內容 結果 全班學生 共同完成 引導學生總結本課知識,搭建知識框架。總結升華 宋朝創造了輝煌的經濟文化,從太祖立國,到逐步加強君主權力,重文輕武,開創了繁盛的經濟文化時代,但也因為重文輕武,造成了宋朝積貧積弱的社會狀態,這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 學生認真 聆聽 教師通過具有感染力和總結性的語言總結課堂 鞏固 1. 歷史典故“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等,其故事的主人是( A ) A.趙匡胤 B.忽必烈 C.安祿山 D.李世民 2. 唐朝末年,中原地區戰亂不止,形成五代十國,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割據局面的是 ( D ) A.后梁 B.后周 C.南宋 D.北宋 3. “兵無常帥,帥無常師”“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元戎不知將校之能否,將校不識三軍之勇怯,各不相管轄”。此類現象最有可能出現于 ( D ) A.漢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4.宋太祖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制衡知州的權力,設置的是( D) A.刺史 B.節度使 C.轉運使 D.通判 全班學生 自行完成,并積極回答。 升華本節課所學知識課外拓展 課后了解北宋科技文化繁榮的表現。 學生整理知識 通過課后拓展,能夠辯證的看問題板書設計 第6課 北宋的政治 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 重文輕武的政策 王安石變法教學效果預測 本課的教學以史實為基礎;讓學生了解北宋建立的基本情況。以問題為載體;掌握宋太祖趙匡胤強化中央集權的目的、措施和影響。以情景再現方式,實行生生互動,經過全體課堂參與者的閱讀、思考、討論、分析、對比,使每個學生都經歷了一個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完善情感、的自主學習過程。采用討論法分組合作,課堂氣氛活躍,且能對北宋的政治有更深入的了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