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逐水草而居第三單元 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第四課 草原人家非洲熱帶草原一、驚險的生死遷徙熱帶草原有明顯的干濕季節。農業季節性強。動物有遷徙的特征。非洲熱帶草原動物大遷徙(馬拉河之渡)一年一度的大遷徙,數百萬頭角馬經過馬拉河從坦桑尼亞來到肯尼亞。思考: 動物為什么要大遷徙?什么季節遷移到什么地方?探究:角馬們為什么要遷徙?非洲熱帶草原的自然環境1、根據地圖說說非洲熱帶草原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什么位置?2、主要的地形是什么?主要分布在非洲熱帶雨林的南北兩側,東部高原的赤道地區以及馬達加斯加島的西部。以高原為主。1. 位置、地形非洲熱帶草原的自然環境2. 氣候思考:非洲主要有哪些氣候類型?氣候的分布規律是什么?非洲赤道東部地區為什么不是熱帶雨林氣候?氣候的分布規律:以赤道為對稱軸南北對稱分布。非洲氣候帶對稱的原因:赤道從中間穿過,地表起伏不大,海岸線也較平直。非洲赤道東部地區位于東非高原,由于地勢高、氣溫低,沒有發育成熱帶雨林氣候,而是形成了熱帶草原氣候。非洲熱帶草原的自然環境3.氣候與植被濕季植物繁茂、郁郁蔥蔥干季草木稀疏、一片枯黃終年高溫,有明顯的干濕兩季3.同一個地方為什么景色不同?降水的變化1.根據圖片描述熱帶草原旱季和濕季自然景觀的差異?2.熱帶草原氣候的特征:肯尼亞的南部及坦桑尼亞北部的熱帶草原是馬賽人的家園,他們以放牧為生。馬賽人的家園馬賽人(Maasai),是東非現在依然活躍的,也是最著名的一個游牧民族,人口將近100萬,主要活動范圍在肯尼亞的南部及坦桑尼亞的北部。他們會在草原上干什么?馬賽人的生產特色發展畜牧業,以放牧為生,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思考:馬賽人的生產有怎樣的特色?馬賽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思考:從緯度位置看,基塔萊和多多馬分別位于什么半球?猜猜屬于哪個國家?基塔萊位于北半球,屬于肯尼亞多多馬位于南半球,屬于坦桑尼亞馬賽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降水:4—10月(濕季)降水:11月---次年4月(濕季)思考:他們為什么要不斷地遷移?基塔萊和多多馬的降水各主要集中在哪些月份?它們降水期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因為他們生活在熱帶草原地區,一年之中分干、濕兩季,而放牧要逐水草而居,所以他們追逐雨帶南北遷移放牧。兩地半球位置不同。馬賽人遷徙的時間及路線是什么?馬賽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5~6月,隨著南方(多多馬)干季來臨,草原枯黃,馬賽人開始向北遷移,而這時的北方(基塔萊)正值濕季,水草豐美;10月,北方干季來臨,南方濕季即將到來,馬賽人又開始向南回遷,迎接濕季的來臨。三、生產特色:發展畜牧業,以放牧為生,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北半球 降水4—10月(濕季)南半球 降水11月---次年4月(濕季)每到干季,馬賽人便以家族為單位,帶領著牛、羊或者駱駝等牲畜,遷往其他較為濕潤、水草豐美的地方暫住,等到第二年濕季來臨再返回家園。一、自然環境:1、地形:高原2、氣候:5--10月,馬賽人由南向北遷移11--次年11月,馬賽人由北向南遷移二、英勇的草原王者馬賽人的生活特色馬賽人的著裝有什么特點?他們為什么這樣穿?他們平常吃什么?為什么呢?他們的住房有什么特點,和當地環境有什么關聯呢 馬賽人的風俗習慣還有哪些?為什么會這樣呢?馬賽人的生活特色特 點 原 因衣食住行習 俗馬賽人多住在簡陋的茅草房里。村莊四周環繞著荊棘樹枝,以防野獸侵犯。茅草屋是馬賽人在非洲熱帶草原上的選擇。在非洲大草原逐水草而游走的,除了野生動物,還有一種喜愛紅色的生靈,那就是馬賽人。馬賽人游走的原因不是因狩獵而追逐遷徙的動物,而是因放牧而追逐新鮮的嫩草。他們雖長期與野生動物朝夕相伴,卻沒有捕殺動物的習慣,也從不吃野生動物,馬賽人認為萬物有靈的。正因為如此,非洲草原至今是野生動物的樂園馬賽人的生活特色衣他們認為紅色可以驅趕野生動物,既保護自身、又可以保護牛群。斗篷狀的服飾有利于防曬和防止水分的蒸發食牛是馬賽人主要的食物來源,以肉、乳為食,喜歡直接飲用牛奶、鮮牛血。馬賽人的生活特色馬賽人的生活特色住茅草房①就地取材,原材料多;通風透氣,散熱快②四周環繞荊棘的村莊防范野獸侵犯馬賽人的生活特色帶著牛羊放牧行馬賽人是世界上最能行走的人之一,牛是他們的全部財產為了給牛群尋找豐美的牧草和水,他們甚至能連續走上5天4夜。馬賽人的熱情是以跳得高來表示的,你跳得越高,就會有越多女孩子喜歡你生活習俗馬賽人與眾不同的一個特點是:男子蓄發,而女子卻常常光頭。馬賽男子12歲、女子9歲時一律要穿耳洞,掛上重達半斤以上的皮飾耳環,任其下墜,直至將耳洞撕裂成一條長口子,一般的可以齊肩。她們喜歡將五光十色的串珠套在脖子上,年齡越大,層數越多。她們認為這是最美麗的裝飾。馬賽人的生活特色馬賽人的生活特色衣:食:住:行:風俗:紅色的披風驅趕野生動物,防身,防曬牛制品飼養牛茅草房就地取材、便于遷徙帶著牛羊步行便于游牧生活立定跳高;把擁有牛的數量作為財富和社會聲望的象征;鉆木取火;穿耳洞草原生產生活方式自然環境決定原因結合教材P74的閱讀卡,思考:馬賽人對待自然的態度給我們什么啟示?與野生動物和諧共處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非洲熱帶草原是野生動物的天堂隨著社會發展,部馬賽人從游牧改為定居,生活方式也發生了變化,但仍保留了一些古老的民風民俗。納庫魯湖(火烈鳥天堂)馬賽馬拉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位于肯尼亞西南部與坦桑尼亞交界地區養育牛群的草原成為馬賽人心目中中的神靈,他們視草原為家園,自己也是草原的一部分。一、單項選擇題1.下圖是馬賽人活動范圍示意圖,多多馬和基塔萊兩地降水集中的月份各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 ) A.兩地分別位于南北半球 B.兩地分別位于東西半球C.兩地的經度位置不同 D.兩地的氣候類型不同2.下列與馬賽人游牧生活相關的信息,描述正確的是( )A.多多馬和基塔萊兩地所處半球不同,導致降水期不同B.四季循著一定路線遷移放牧,在熱帶雨林區穿行C.10月到達基塔萊,等待次年濕季來臨D.逐水草而居,不受氣候因素的影響3.肯尼亞的南部及坦朵尼亞北部的熱帶草原,是馬賽人的家園。馬賽人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影響其遷徙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A.氣候 B.河流 C.地形 D.土壤A A A4.肯尼亞的南部及坦桑尼亞北部的熱帶草原,是馬賽人的家園。如果你去坦桑尼亞旅游,以下情景中在熱帶草原上不可能看到的是( )A.牧民們用牛血、牛肉招待客人 B.當地人以船作為交通工具C.以牛肉和乳制品為主食 D.住茅草房.男士穿紅色披風5.馬賽人的家園主要分布在( )A.肯尼亞的南部和坦桑尼亞的北部 B.坦桑尼亞南部和莫桑比克的北部C.南非的北部和莫桑比克的南部 D.贊比亞的北部和坦桑尼亞的南部6.下圖標示的是馬賽人在非洲大陸上遷移的路線,馬賽人遷徙是因為( )A.氣候的時空年際變化 B.地形對馬賽人影響C.馬賽人要追趕野獸 D.土壤對農作物的影響B A A7.讀下圖,下列與馬賽人游牧生活相關的信息,描述正確的是( )A.多多馬和基塔萊兩地所處半球不同,導致降水期不同B.四季循著一定路線遷移放牧,在熱帶雨林區穿行C.10月到達基塔萊,等待次年濕季來臨D.逐水草而居,不受氣候因素的影響8.馬賽人的家園主要在( )①南非北部 ②坦桑尼亞北部 ③剛果 ④肯尼亞南部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②④A D9.讀圖,回答問題。(1)列表比較是學習《歷史與社會》的有效方法。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表。(2)兩個民族的生活區域雖同屬________帶(填緯度帶),但在農業生產上卻形成各自獨有的特色,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加以闡述。________(3)印第安人和馬賽人如今依舊傳承著古老的生產生活方式。結合所學知識說說,從他們的生產生活中,你得到了哪些啟示?民族 所屬大洲 地形區 相同的生產部門 食物來源 穿著印第安人 南美洲 ② 畜牧業 牲畜的奶、肉 ④馬賽人 ① 東非高原 / ③ 紅色的披風(1)①非洲 ②安第斯山脈 ③牛 ④羊駝、駱馬的皮革(2) 低緯度①安第斯山脈從山麓到山頂氣候差異顯著,在海拔較低的山谷和山坡處,印第安人開辟梯田,發展種植業;在海拔較高的干寒草地發展畜牧業。②東非高原氣候分干濕兩季,馬賽人根據干季和濕季時空的年際變化,帶著牲畜每年循著一定的路線遷移,過著“逐水草而居”的生活。(3)①區域發展應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②區域發展要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1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馬賽人是東非最著名的一個游牧民族。馬賽人一年中的游牧路線的最南到坦桑尼亞的多多馬(6°10′23″S),最北到肯尼亞的基塔萊(1°01′N)(如下圖),那里分布著廣袤的熱帶草原,干、濕季明顯。近年來,肯尼亞、坦桑尼亞政府在馬賽人游牧區內建立多個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并以馬賽人在保護區中過度放牧、對野生動物造成威脅的理由要求其搬離保護區,馬賽人生存環境面臨著巨大壓力。(1)簡述馬賽人游牧區的位置和地形特征。(2)馬賽人5-10月往________遷移,11月—次年4月往________遷移。試分析這樣遷移原因。________(3)近年來,肯尼亞和坦桑尼亞政府鼓勵馬賽人從事定居農業生產;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馬賽人應該守護原始傳統,堅持游牧生產方式。你贊同哪一種生產方式?闡述你的理由。(1)位置:①赤道穿過游牧區北部;②位于肯尼亞的南部及坦桑尼亞的北部;③位于東非高原的內陸地區。地形特征:①以高原為主,地形較平坦;②地勢東高西低。(2)北 南原因:5-10月是北半球熱帶草原氣候的濕季,草原一片蔥綠(3)Ⅰ贊同定居農業生產方式,理由是:①可以減少過度放牧,保護生態環境;②減少對野生動物的威脅;③受“水草”資源條件制約小,生產相對穩定等。Ⅱ贊同游牧生產方式,理由是:①充分利用當地氣候、水、草場等自然資源,順應自然規律;②減輕旱季“水草”資源不足的限制,有利于草場資源的自然恢復;③能盡可能保持原始生態環境,有利于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承等。【解析】(1)關于“位置”,由圖可知,位于東非高原的內陸地區,赤道穿過游牧區北部,大致位于肯尼亞的南部及坦桑尼亞的北部;關于“地形”,由圖可知,以高原為主,地形較平坦;地勢東高西低。(2)馬賽人5-10月往北遷移,11月—次年4月往南遷移。原因:5-10月是北半球熱帶草原氣候的濕季,草原一片蔥綠;11月-次年4月是南半球熱帶草原氣候的濕季,馬賽人總是遷徙到草原蔥綠的地區。(3)本題設問開放,如贊同定居農業生產方式,理由可從保護生態環境、減少對野生動物的威脅和生產相對穩定等角度分析。如贊同游牧生產方式,理由可以從充分利用當地自然條件、有利于草場資源的自然恢復和傳承傳統民族文化等。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