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第七課 近代科學與文化 教學設計課程標準 通過牛頓、達爾文、巴爾扎克和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學和文化在近代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分析 本課共分為三個部分:①科學家:分別介紹了英國的牛頓以及達爾文的成就觀點以及地位評價;②文學巨匠:分別介紹了法國的巴爾扎克以及俄國的托爾斯泰的代表作及文學成就;③音樂美術大師:分別介紹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以及荷蘭畫家梵高的代表作及作品特點。學情分析 初三學生由于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對歷史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學生對歷史的認識仍處于感性認識階段,所以學生運用歷史知識的綜合能力不是很強。同時這部分知識涉及到其他科目知識,比如物理、生物、語文、音樂、美術等知識,綜合性較強,也比較有趣,學生會相對比較感興趣,但也會導致學習的深度不夠,需要老師加以必要的指導。核心素養 通過呈現圖片、文字、音頻等多種類型的史料,讓學生感知歷史,認識歷史進而理解歷史,培育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最后立足時空綜合考慮探究這些人之所以成為時代巨人的原因以及他們體現的時代精神,培育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與歷史解釋素養。最后引導學生當下我們應該弘揚巨人們的時代精神,既要仰望星空,樹立科學精神,又要腳踏實地,堅定文化自信,借此達成家國情懷素養,達成師生情感上的共鳴。教學重點 掌握牛頓、達爾文、巴爾扎克和貝多芬等人的成就教學難點 理解科學和文化在近代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感受巨人們身上體現的時代精神【教學流程】環節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情境 引入 以美國人麥克·哈特所著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書作為導入,書中記載了影響人類進程的100位名人,而本課要講的牛頓、達爾文以及貝多芬恰好位列其中,他們為什么能夠位列其中,接下來我們將通過本課的學習來回答這個問題。 通過新穎的導入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講授新課 一、推動世界的巨人——科學大家 ①首先提出問題:有人說,有三個“蘋果”曾改變了世界,你知道是哪三個“蘋果”嗎? ②圍繞牛頓的“國籍、貢獻、地位、影響”幾個方面,請同學根據書上內容進行完善補充。 ③簡單講解牛頓的三大重要成就以及結合牛頓本人的話,分析牛頓身上體現的精神品質。 ④其次提出問題:我們說牛頓的發現是科學發現,那么科學界是如何證明的牛頓的發現呢 ⑤巨星隕落:1727年,牛頓因病與世長辭,得到了后世的隆重紀念。今天物理學能取得如此巨大的發展依然離不開牛頓的貢獻。有人這樣說,“17世紀英國科學家牛頓把造物主從無生命現象的研究領域驅逐出去,到了19世紀另一位英國科學家把造物主從有生命現象的研究領域驅逐出去,他就是達爾文。”接下來我們學習達爾文的成就。 ⑥學生自主梳理達爾文的基本情況,簡單介紹達爾文提出進化論的背景,以及介紹達爾文進化論的三個方面的內容。并根據圖片指出進化論提出的歷史意義:人類第一次真正站立起來,與上帝平等對話。 ⑦然而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在當時并沒有得到認可,反而遭到了世人的嘲笑與諷刺,但這如培根所說:“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因為像黃金一樣重,總是沉于河底而很難被人發現。相反地,那些牛糞一樣輕的謬誤倒漂浮在上面到處泛濫。”真理被人們認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⑧最后提出問題:晚年牛頓轉而信奉神學,研究證明上帝的存在,但最終是一無所獲。達爾文逝世半個世紀后,美國發生了一場滑稽的“猴子審判”官司。請結合這兩位科學家的故事,思考科學與神學二者存在怎樣的關系? 過渡:我們既需要科學的理性主義,也需要文學的人文關懷,你知道近代哪些文學巨匠呢? 二、生而不凡的靈魂——文學巨匠 ①學生自主梳理巴爾扎克的基本情況,簡要介紹巴爾扎克的著作《歐也妮·葛朗臺》,引導學生解讀作品蘊含的現實價值。 ②最后借用雨果的話高度評價巴爾扎克光輝的一生,同時指出與巴爾扎克同時期的俄國也出現了一位現實主義的偉大作家,他就是列夫·托爾斯泰。 ③學生自主梳理托爾斯泰的基本情況,簡要介紹作者三大代表作的創作時間,重點探究《戰爭與和平》里面蘊含的人道主義思想。 ④最后以托爾斯泰之墓作為小結,高尚的靈魂不需要死后不需要任何物質上的紀念,他將永遠活在世界人民心中。 ⑤最后提出問題:巴爾扎克、托爾斯泰同為現實主義的偉大作家,請思考文學與現實的關系? 過渡:除了科學的啟蒙,文學的關懷,我們還需要藝術的熏陶,你知道近代哪些藝術家呢? 超越時空的天才——藝術大師 ①引導學生自主梳理貝多芬的基本情況,播放其代表作《命運交響曲》,介紹《命運交響曲》的創作背景及作品特點。 ②介紹貝多芬的逝世的情景,指出貝多芬是一位超越肉體的束縛,擺脫命運桎梏的偉大音樂家——他完成了最偉大的事業。 ③除了音樂事業迅速發展,繪畫藝術也在不斷進步。荷蘭的梵高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首先指導學生梳理梵高的基本情況。接著具體介紹梵高的兩幅代表性作品《夜間的咖啡館》以及《向日葵》。 ④《向日葵》表達作者對生命的贊美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作者本人的一生卻是十分窘迫,生前只賣出過一幅畫,大部分時間都是靠著弟弟資助度日。 ⑤1890年,37歲的孤獨的梵高,用一把手槍永遠地告別了我們的世界,他生下來,畫畫。他死后,麥田里一片金黃,一群烏鴉驚叫著飛向天空。 ⑥設問:貝多芬因患耳疾,致使雙耳失聰 ;梵高一生困窘,生前只賣出一幅畫。請你思考個人遭受的種種命運苦難與人生價值的實現二者之間的關系? 最后聚焦時空,重點探究兩個問題:探究一、他們何以能成為時代的巨人?探究二、他們有著怎樣的時代精神? 最后呼應開頭,指出《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同樣也有中國人的身影,當下我們既要仰望星空,樹立科學精神,又要腳踏實地,堅定文化自信。 通過講述與“蘋果”相關的三個小故事,激發學生興趣,自然的引出牛頓的故事。 充分發揮同學的主觀能動性,同時熟悉教材內容。 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興趣,培育學生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 通過這樣一句話,實現兩位科學家內容的有機過渡。 通過漫畫以及名人名言讓學生感受到科學成為真理的艱難過程以及科學家們為推動人類進步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以及承受的批評。 閱讀作者著作原文,更能理解作品表達的意圖。 抓住重點,集中體現作者的思想意圖,幫助學生理解。 順其自然的過渡,讓課堂顯得更加流暢生動。 用耳朵來感受音樂的魅力,進一步感知歷史、認識歷史。 梵高的一生是孤獨且不被世人認可的一生,而他死后,他的作品在國際上卻屢屢拍出天價,這對梵高來說,不知道是高興還是悲傷?通過這樣的講述,可以讓學生再一次感悟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而在于他們的堅韌不拔與堅持自我。 本課除了需要具體介紹各位巨人大師,也需要重點探討這兩個問題,歸納出巨人們的共性特征。培育學生們的家國情懷。板書設計習題演練 一、選擇題 1.(2020·江蘇無錫·20)恩格斯曾說:“他在《人間喜劇》里給我們提供了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現實主義歷史”。“他”是( ) A.莎士比亞 B.維克多·雨果 C.巴爾扎克 D.列夫·托爾斯泰 2.(2020·貴州銅仁·23)學會抓關鍵詞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與關鍵詞“英國”、“近代自然科學”相吻合的歷史人物是( ) A.牛頓 B.巴爾扎克 C.貝多芬 D.梵高 3.(2020·江蘇南京·19)他“第一次把生物學放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他的代表作是( ) A.《查士丁尼法典》 B.《哈姆雷特》 C 《高老頭》 D.《物種起源》 4.(2020·江蘇蘇州·18)《人間喜劇》的內容可以歸納為貴族衰亡、資產者發跡、金錢罪惡三大主題,展示了法國19世紀早期復雜的社會圖景,被譽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百科全書”。這部書的作者是( ) A.莎士比亞 B.列夫·托爾斯泰 C.巴爾扎克 D.高爾基 5.(2020·江蘇揚州·17)他出生在德國的一個 音樂世家,28歲就患有耳疾,后雙耳完全失聰。《英雄交響曲》是他的代表作。他是( ) A.達·芬奇 B.莎士比亞 C.貝多芬 D.巴爾扎克 6.(2020·江蘇連云港·28)某同學來圖書館想借閱一部“打破了神創論,在生物科學領域掀起了一場偉大革命”的著作。如果你是圖書管理員,應向其推薦( ) A.《神曲》 B.《哈姆雷特》 C.《高老頭》 D.《物種起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