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中外歷史綱要高一年級下冊第13課《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教學設計課題名 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核心素養目標 1.通過史料和地圖,學習亞非拉民族的抗爭史實,全面了解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的過程,掌握讀圖和借助歷史地圖分析歷史問題的方法。形成亞非拉革命的基本時空觀念,同時了解玻利瓦爾、孟尼利克二世等革命領導人物。 2.通過歷史圖片和歷史資料提出問題、設置懸念,了解拉丁美洲反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獨立運動,提高學生探究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引導學生運用本課教材中文獻資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識記亞洲覺醒的重要歷史事件,了解非洲抗爭的史實及結果,培養有效解讀材料、自主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 4.通過了解各地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跡,認識歷史人物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的杰出影響和作用。學習愛國主義的優秀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激發奮發圖強的民族責任感和愛國情懷。學習目標 1.學習亞非拉民族的抗爭史實 2.了解拉丁美洲反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獨立運動 3.識記亞洲覺醒的重要歷史事件,了解非洲抗爭的史實及結果教學重點 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歷史背景和重要影響教學難點 認識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艱巨性和復雜性教學方法 講述法、講解法、討論法、材料分析法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學案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觀察上面兩幅圖片,大家思考一下,這兩幅圖片是哥倫比亞和阿根廷紀念玻利瓦爾和圣馬丁的紙幣,玻利瓦爾和圣馬丁有何貢獻? 對!領導了西屬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 那么,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概況如何?這些正是我們這節課所要探討的主題。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圖片設疑,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能力。 二、講授新課 第一目: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 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什么時候形成的? 拉丁美洲在什么位置? 拉丁美洲為什么叫拉丁美洲? 19世紀末有哪些國家統治拉丁美洲地區? 生: (1)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哥倫布橫渡大西洋,發現新大陸,位于大西洋西面。 葡萄牙、西班牙兩國對外擴張最早,所以在當時的美洲新大陸地區,這兩個國家的殖民地最多,因為西班牙和葡萄牙屬于拉丁語系,因此而得名。 19世紀末統治拉美地區的宗主國主要有西、葡、法、荷、英等國。 師: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國家對亞非拉地區進行軍事侵略和經濟滲透,基本把世界瓜分完畢,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帝國主義的侵略給亞非拉國家和人民帶來深重災難。在民族危機加深情況下,亞非拉人民掀起轟轟烈烈的反帝、反殖的民族獨立運動。 拉丁美洲 美國以南地區,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15世紀末,這個地區的絕大部分國家先后淪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大批移民涌入。這些國家中絕大多數通行的語言屬于拉丁語系,故成為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背景 師:閱讀教材并結合史料,分析美洲獨立運動的背景。(從政治、經濟、思想、外部因素方面回答) 材料一 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瘋狂地掠奪貴重金屬,到處尋找金銀產地。開發礦藏除了使用黑人奴隸外,還實行一種特殊的徭役制度——“米達制”,強迫印第安人每年要送一定數量的成年男子(在墨西哥為4%,秘魯為 14%) 去礦場工作。由于繁重的勞動、饑餓和虐待,很少有人能活著返回。16到18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共掠奪黃金250 萬公斤,白銀1億公斤。葡萄牙殖民者僅在18世紀就從巴西掠奪了價值10億美元的黃金和金剛石。 ——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 材料二 孕育這次革命的重要因素,是人民大眾遭受不可忍受的殖民壓迫… 在這次革命以前,印第安人、黑奴、混血種人和土生白人分離主義者已發動無數次的起義和反抗。 ——李春輝《拉丁美洲史稿》 生:殖民者長期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埋下來人民爭取獨立的火種。 材料 ……盡管有這些限制,殖民地經濟還是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到18世紀下半期,拉丁美洲殖民地社會經濟沖破了宗主國的種種限制而緩慢地發展起來,出現了一批生產紡織品、皮革、陶器、鐵器、玻璃、肥皂、糖等的手工工場及造船廠。拉丁美洲成為歐洲棉花、咖啡、煙草、可可的重要供應地……殖民地的經濟發展更趨于活躍,從而與宗主國的封建性的統治發生沖突,最終導致獨立戰爭的爆發。 ——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 生:拉丁美洲的經濟發展為革命奠定來基礎。 材料 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對拉丁美洲民族獨立運動起了推動作用。法國大革命時期的著作《人權宣言》等的傳播,促使當時各族人民的民族意識日益增長,為拉美大規模的革命運動準備了思想基礎。宗主國統治力量的削弱,為殖民地民族獨立運動的開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劉祚昌、王覺非《世界史.近代史編》 生:啟蒙思想的傳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主意識日益增長。美國獨立戰爭勝利的鼓舞,法國大革命削弱來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控制力。 總結: 歐洲殖民者長期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 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丁美洲的經濟有了一定發展。 啟蒙思想的傳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主意識日益增長。 法國大革命削弱來法國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統治,也嚴重削弱來西班牙和葡萄牙對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 美國的獨立大大鼓舞來拉丁美洲人民。 師:根據教材,完成拉美獨立運動概況的表格。 領導人概況法屬海地獨立杜桑·盧維杜爾1804年1月1日海地共和國成立,拉開來拉美民族獨立運動的序幕。海地共和國是拉美第一個獨立共和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黑人共和國西屬拉美獨立玻利瓦爾、圣馬丁1807年拿破侖軍隊入侵葡萄牙,1810年由于西班牙被拿破侖占領,拉丁美洲人民便利用時機掀起獨立戰爭。玻利瓦爾與圣馬丁分別在委內瑞拉、阿根廷地區開始領導民族獨立運動。經過16年征戰,1826年西屬拉丁美洲殖民地取得獨立運動的勝利。巴西獨立1822年巴西擺脫葡萄牙的統治,獲得獨立,建立君主制墨西哥獨立伊達爾戈、何塞·莫雷洛斯1821年獲得獨立,1824年建立聯邦共和國師:拉丁美洲革命的兩個進程:第一進程爭取獨立;第二進程進行民族民主革命。 師:什么是民族民主革命 民族民主革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壓迫民族反對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革命。 師:在拉丁美洲獨立運動中,巴西與其他國家的獨立是不同的。 巴西的獨立不是通過武裝斗爭,而是由最高統治者發動,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實現的,帶有與宗主國分離的性質;在政治、經濟與文化等方面與宗主國仍保留著密切的聯系。(如保留君主制、政府大權仍由原葡萄牙貴族掌握,仍保存來大土地所有制和奴隸制等) 1917年墨西哥憲法 材料 第一條 在墨西哥合眾國,任何個人均享有本憲法賦予的權力保障…… 第十九條 聯邦最高權力在行使權力時分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 第二十七條 國家領土范圍內土地與水流之所有權本屬國家……國家在任何時侯皆有權利對私產加以限制 應采取措施以分散大地產;發展小土地持有制……一切礦物,或存在于礦脈、礦層、礦塊或礦床中構成礦藏之……其所有權皆直接屬于國家 第三十九條 一切權利來自于人民并為人民的利益而創立,人民在任何時候均享有政變或修改其政府形式的天賦權利…… ——蔣相澤《世界通史資料選輯·近代部分》 師:閱讀教材,結合史料,我們應該如何評價這部憲法? 憲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體現來資產階級民主原則,為墨西哥人民進一步爭取民主和進步奠定來基礎。 獨立后的發展困局 師:閱讀教材,分析獨立后的拉丁美洲國內面臨怎么樣的發展狀況? 各國普遍實行軍事獨裁統治,政局動蕩,政治經濟發展停滯不前。 師:閱讀教材,分析獨立后的拉丁美洲國內面臨怎么樣的外部狀況? 英美等國的經濟侵略和政治滲透。 合作探究: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與美國獨立戰爭的比較 相同點 (1)拉丁美洲和美國都是在殖民主義的長期黑暗統治下,并且因為經濟的發展,民族民主意識的增強,才爆發為了掙脫殖民者長期的黑暗統治,從而獲得民族獨立的戰爭。 (2)它們都是以獨立戰爭的形式出現的革命,都想掙脫黑暗的殖民統治,想要國家的獨立,經濟的獨立。 (3)都是不懼強大,以渺小的身軀對抗強大,并且以弱勝強。 不同點 (1)美國獨立戰爭僅僅局限于美國十幾個州,但是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卻覆蓋了整個拉丁美洲。 (2)美國獨立戰爭是為了抵抗英國黑暗的統治,從而建立一個民族獨立的國家,美利堅民族是本次戰爭的中心力量。而拉美人民則是為了掙脫西、葡等國的殖民統治,以獲得民族獨立。 (3)美國的獨立對法國大革命、拉美獨立運動產生了重大影響,美國也得到了徹底解放。但是拉美則遇到了新的殖民主義,各國普遍實行軍事獨裁統治,并且發展困難異常。 師:拉美人民經過長期斗爭,基本擺脫西、葡等國的殖民統治,獲得了民族獨立。獨立后拉美則遇到了新的殖民主義,各國普遍實行軍事獨裁統治,發展異常困難。與此同時,在亞洲強大的民主運動到處發展、擴大和加強。那里的資產階級還同人民一起反對反動勢力,數億人正在覺醒起來,追求生活,追求光明,追求自由。 設計意圖: 通過地圖、史料閱讀、圖片和問題設計,以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背景和概況為核心內容,認識拉丁美洲的獨立是政治、經濟、思想等多方面的結果;通過識圖,培養學生時空觀念。 第二目:亞洲的覺醒 師:閱讀教材,概括出“亞洲的覺醒”的時間、含義和背景。 時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 含義: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洲國家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運動。 背景:①亞洲各國的民族危機加深;②封建經濟進一步解體,民族資本主義發展;③民族憂患意識和民主改革意識覺醒。 亞洲獨立運動代表性事件 師:閱讀教材,完成表格。 國家敵人目標新力量過程和意義失敗依據印度英國民族獨立民主政治資產階級無產階級1885年國大黨成立,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 1905年反英新高潮——提拉克主張聯合人民力量 1908年孟買工人總罷工,印度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沒有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任務伊朗英國、俄國1905年——1911年進行立憲革命 1907年,制定了伊朗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規定伊朗為君主立憲國家 結果:失敗 意義:打擊了封建主義和外國勢力,傳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中國列強1911年爆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結束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開始了比較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傳播了民主共和觀念,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師:工業革命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成為強大的工業國,它們為爭奪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爭相在海外霸占殖民地,把侵略的魔掌伸向遼闊而富饒的亞洲。印度成了英國在亞洲的主要侵略對象。19世紀中期,印度已經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在向帝國主義過渡時期,英國又是怎么樣掠奪印度的? 英帝國主義是依靠剝削殖民地發展起來的。 材料 提拉克 (1856—1920),印度國民大會覺的激進派代表人物。1905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爭出現新高潮。以提拉克為首的國大黨激進派主張聯合人民群眾的力量,進行一切形式的斗爭,推翻殖民統治,實現民族獨立。1908年,英國殖民當局逮捕了提拉克。1908年夏,孟買高級法院審判提拉克,審理過程持續10天。提拉克英勇不屈,在法庭上揮衛印度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權利,將法庭變成了宣講民族獨立的戰場,但還是被判處6年監禁。 師:國大黨代表印度什么階級的利益?提出了什么主張? 印度民族資產階級的利益。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 師:英國殖民當局為何要逮捕提拉克?引發了什么事件,其意義是什么? 主張聯合人民群眾的力量,進行一切形式的斗爭,推翻殖民統治,實現民族獨立。引發了孟買工人的政治總罷工。這次罷工成為20世紀初印度人民反英斗爭的高潮,表明印度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斗爭的舞臺。 中國辛亥革命 材料 辛亥革命爆發的具體形式和時機雖然帶有偶然性,但在別無其他選擇和面臨帝國主義巨大外來壓力的前提下,中國人民要訴諸暴力革命的手段,成為中華民族及自身命運的主宰則顯然是一股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從這個意義上講,辛亥革命在中國近代以來政治發展史上的地位就如同俄國1905 年革命、法國1830年和1848 年革命等一樣 是一次更為徹底的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總預演和必要的過渡階段。 ——師澤生、林毅《辛亥革命的價值與啟示》 師: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辛亥革命發生的主要原因。 帝國主義侵略日益加深,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清王朝統治腐朽,維新變法的失敗說明改良運動在中國行不通;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創建革命團體和政黨,為開展革命奠定了組織基礎;四川保路運動為革命的爆發創造了有利時機。 師:“國”字傳統寫法是國,但在辛亥革命時期卻寫“為囻(口內一個民字)”,并認為是當時民眾的一個新的創意。說明這個創意表達的思想觀念,解釋其社會原因。 思想觀念:國家主權在民。 社會原因: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西方民主思想的傳播、資產階級革命派的積極斗爭、中華民國的建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 師:閱讀教材,分析辛亥革命的影響? ①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②人民獲得了民主和自由的權利,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③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④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發展。 ⑤辛亥革命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 ⑥推動了中國社會生活近代化。 師:閱讀教材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表格亞洲覺醒的特點。 亞洲覺醒的特點性質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領導 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并發揮了領導作用斗爭 水平不僅包括下層人民的反封建起義,還出現了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特別是由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已經成為時代的潮流,采用了政治罷工和武裝斗爭相結合的形式,斗爭水平高設計意圖: 對比分析,突破重難點。亞洲的獨立運動主要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體現時代發展潮流,深化學生對亞洲覺醒的認識。通過史料研讀,認識亞洲覺醒對亞洲乃至世界的深遠影響,培養歷史思維能力,提升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 第三目:非洲人民的反帝斗爭 過渡:我們學習了拉丁美洲和亞洲的革命運動,那么,同時期的非洲又是怎么樣的呢? 師:閱讀教材,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非洲人民抗爭的背景是什么? 非洲人民抗爭的主要斗爭形式是什么? 非洲人民抗爭在什么方面又有各自不同的特點? 非洲人民抗爭代表性的事件有哪些? 生: (1)19世紀末帝國主義階段,列強的魔爪伸向非洲內陸,10世紀初非洲幾乎被瓜分完畢。 武裝斗爭是非洲人民的主要形式。 在動員民眾方面又有各自不同的特點。 埃及的抗英斗爭、蘇丹馬赫迪起義和埃塞俄比亞抗意戰爭是代表性的事件。 師:閱讀教材,完成表格。 事件時間領導結果意義埃及抗英1882年阿拉比,祖國黨由于官僚地主集團背叛失敗,埃及成為英國實際上的殖民地亞非拉的民族獨立運動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削弱了本國的封建勢力,推動了民族獨立和世界歷史的發展蘇丹馬赫迪起義從1881年開始,持續20年默罕默德·艾哈邁德領導,進行“圣戰”起義失敗后,英國控制了蘇丹。但它是蘇丹歷史上也是非洲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埃塞俄比亞抗意戰爭1895—1896年國王孟尼利克二世領導各個階層抗戰勝利,意軍承認埃塞俄比亞獨立。這是近代史上埃塞俄比亞第一次反抗意大利的侵略合作探究 師:對比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異同。 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異同表現不同①亞洲的覺醒主流師資產階級性質的民族民主革命,也存在著舊式的反帝反封建起義 ②非洲的斗爭相對于落后,主要是舊式的反帝斗爭 ③拉丁美洲主要是繼續進行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相同①都以政治罷工和武裝斗爭的形式反對外來侵略 ②亞洲和拉丁美洲斗爭中出現了新的階級力量——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設計意圖: 通過對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學習,可以通過活動設計的方式,讓學生們分享知識成果,從而達到激發學習興趣,增進對知識點的理解,引導關注現實,提升國家情懷的目標。 三、課堂小結: 19世紀末 20 世紀初,由于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亞、非、拉美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屬國,民族危機愈加深重。于是,亞、非、拉美人民掀起了此起彼伏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標志著亞洲、非洲、拉丁美洲進人了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時期。這些斗爭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盡管大部分斗爭失敗了,但在被壓迫民族和人民反抗侵略和殖民統治的民族解放運動的道路上,邁出了重大的一步發展。板書設計課后作業 1.“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官吏把自己居留殖民地的時期看作他們一生永遠不會再有的幸福時代。如果在這些年代不置下財產,就會成為笑柄。”這句話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C ) A.拉美地區物產豐饒 B.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經營有方 C.拉美人民深受殖民者的殘酷剝削 D.殖民官吏貪污受賄 2.如果以“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為主題開展研究性學習,你會發現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具有鮮明的特點,其特點之一表現為( A ) A.南北聯合,協同作戰 B.由封建王公領導 C.廢除了種族隔離制度 D.建立了統一的國家 3.19世紀以來,隨著各國民族意識的覺醒,亞非拉人民掀起了爭取民族解放和捍衛國家主權的斗爭。下列史實發生在亞洲的是( C ) A.《1917年墨西哥憲法》頒布 B.玻利瓦爾領導的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斗爭 C.提拉克領導的反英斗爭 D.埃塞俄比亞贏得獨立教學反思 亮點: 問題設計上,充分利用了教材中的圖片和文字材料,適當了增加課外資料,提高對材料的熟悉程度,培養了學習興趣。 不足之處: 總體性來看,設計和授課專業性太強,趣味性不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