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中歷史統編版選擇性必修1教學設計:第15課 貨幣的使用與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表格式)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中歷史統編版選擇性必修1教學設計:第15課 貨幣的使用與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表格式)

資源簡介

高一年級歷史教學設計
授課教師:
課題 第15課 貨幣對使用與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 課時 2課時
課標要求 了解中外歷史上貨幣發行和使用情況,以及現代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
教 學 目 標 唯物史觀: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角度認識貨幣的演進,理解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與發展變化是各國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是世界政治經濟格局變化的表現。 時空觀念:歸納從貨幣產生、演進到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完善的歷史線索。 歷史解釋:了解隨著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而出現的世界貨幣體系的發展歷程,理解世界貨幣體系如何協調世界各國的貨幣關系,進而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 史料實證:通過了解人民幣的歷史和作用,理解貨幣、金融在社會發展和經濟生活中的重要性,理解人民幣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家國情懷:認識世界貨幣體系的建立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建立的重要表現,也是世界經濟治理的重要方,理解“入籃”意味著中國真正融入全球金融體系,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體現了中國在國際貨幣體系中話語權的上升。。
重難點 教學重點:中國貨幣的演進歷程,特別是其中人民幣的發行與使用的內容。 教學難點: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
教學方式 問題探究式
課前預習 閱讀中國貨幣的演進,初步了解貨幣的發行、使用情況。
重難點突破
【情境創設】 《詩經·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詩中的“布”,有人認為指的是“布幣”,即先秦時期鑄造的一種鏟形銅幣。它反映了當時貿易中使用銅鑄幣的情況。
【講授新課】 第1課時 一、中國貨幣的演進歷程 太史公曰: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所從來久遠,自高辛氏之前尚 矣,靡得而記云。 ——《史記·平準書》 作為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貨幣是在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才出現的。1.中國古代的貨幣演進 (1)天然貨幣:海貝 中國古代最初被用作貨幣的可能是海貝。二里頭遺址出土的海貝,還有用骨頭石頭做的仿制貝。 問:與財富、商業有關的漢字,許多都以“貝”為偏旁,間接反映了上古時期曾以海貝充當貨幣的史實。你能列舉出哪些這樣的字? (2)人工貨幣出現:銅鑄幣 大約在商朝后期,開始出現銅鑄幣。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分別使用布幣、刀幣、圜錢、蟻鼻錢等多種樣式的銅鑄幣。 (3)幣制統一: ①秦朝,在圜錢基礎上將貨幣統一為圓形方孔錢,這種樣式在此后被長期沿用。 “乃至秦,中一國之幣為(二)等,黃金以溢名,為上幣;銅錢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然各隨時而輕重無常。” ——《史記·平準書》 原因: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各行幣值。貨幣混亂;秦朝完成國家統一;經濟發展和賦稅征收的需要;鞏固政權的需要。 意義:便利了地區之間商品交換,促進商品經濟發展;便利了經濟管理和賦稅征收;密切地區之間的聯系,有利于國家統一和政權鞏固。 ②漢朝,漢武帝在位時開始鑄造一種標準銅幣——五銖錢,鑄錢權進一步收歸中央 “于是悉令郡國無鑄錢,專令上林三官鑄。錢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錢不得行,諸郡國所前鑄錢皆廢銷之,輸其銅三官。而民之鑄錢益少,計其費不能相當,唯真工大奸乃盜為之。” ——《史記·平準書》 意義:實現了中央對貨幣鑄造權的集中統一,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統一;對社會經濟的正常發展有促進作用;五銖錢大量流通,使幣制和幣值保持長期相對穩定,并影響后世。 ③唐朝,從文書重量向文書通寶、元寶、年號演變。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鑄“開元通寶(或讀開通元寶)”錢,錢文為歐陽詢所寫。“開元”指開國,開辟新紀元之意。至于“通寶”一詞,則為歐陽詢首創,意為流通中的寶物。開元通寶錢的鑄行使五銖錢推出了貨幣流通的領域。開元通寶錢制把貨幣的單位由金屬重量的直接標示改為純粹的貨幣符號,開創了中國貨幣史上以“通寶”、“元寶”等作為鑄幣標示的貨幣系統。其次,秦漢以來的衡量系統,以二十四銖為一兩,而開元通寶錢十枚的重量,恰為一兩,約合37.3克,其“輕重大小,最為折衷,遠近甚便之”。開元通寶錢的大小輕重成為唐以后歷代鑄幣的基本標準,由此,以十錢為一兩的衡量單位,逐步形成……開元通寶是唐朝統治200多年的主要流通貨幣,而且影響了中國1000多年錢幣的形制。 自北宋起,形成慣例,新鑄銅錢上統一鑄印當時的年號。 (4)紙幣出現 “(唐)憲宗以錢少,復禁用銅器。時商賈至京師,委錢諸道進奏院(地方的駐京辦事處)及諸軍、諸使、富家,經輕裝趨四方、,合券乃取之, 號飛錢。" ——《新唐書卷54·食貨志》 會子、交子之法,蓋有取于唐之飛錢。真宗時,張詠鎮蜀,患蜀人鐵錢重,不便貿易,設質劑之法,一交一緡,以三年為一界而換之。六十五年為二十二界,謂之交子,富民十六戶主之。后富民資稍衰,不能償所負,爭訟不息。轉運使薛田、張若谷請置益州交子務,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 ——《宋史》 中國歷代王朝鑄造了大量的銅錢,由于銅錢本身價值低下,民間又有許多銅錢被囤積或銷毀重鑄器皿,所以銅錢流通量仍然不足,無法滿足商業貿易發展的需要,出現“錢荒”。在這樣的背景下,北宋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稱為“交子”。交子與宋朝后來發行的其他紙幣,都是作為輔幣,與銅錢兼行。 元朝則將紙幣作為單一流通貨幣來發行,稱為“鈔”。元末濫印紙鈔,導致惡性通貨膨脹,財政崩潰。 (5)白銀貨幣化 明初,沿元之舊,錢法不通而用鈔,又禁民間以銀交易,宜若不便于民。 ——《明史·食貨志一》 錢幣之興,自九府圜法,歷代遵用。鈔始于唐之飛錢,宋之交會,金之交鈔。元世始終用鈔,錢幾廢矣。 太祖初置寶源局于應天,鑄“大中通寶”錢,與歷代錢兼行。……是時有司責民出銅,民毀器皿輸官,頗以為苦。而商賈沿元之舊習用鈔,多不便用錢。…… 七年,帝乃設寶鈔提舉司。明年始詔中書省造大明寶鈔,命民間通行。 …… 英宗即位,收賦有米麥折銀之令,遂減諸納鈔者,而以米銀錢當鈔,馳用銀之禁。朝野率皆用銀,其小者乃用錢,惟折官俸用鈔,鈔雍不行。 ——《明史·食貨志五》 明初民間開始自發使用白銀,官方賦役也逐漸改為白銀上繳,白銀逐漸成為流通領域中的主要貨幣。到16世紀中葉,明政府停發寶鈔,并正式確立了白銀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銀礦稀缺,不足以應付政府開支。面對銀荒危機,從16世紀中后期開始,明政府開放海禁。通過對外貿易,相當大部分美洲白銀流入中國。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中國以白銀為主要貨幣,從而促使白銀成為世界貨幣。圍繞白銀,形成了一個世界貿易網絡。 ——摘編自萬明《明代白銀貨幣化:中國與世界連接的新視野》等 明朝恢復銅錢、紙幣并行的貨幣體制。 從戰國到元朝,貴金屬金、銀也時常承擔貨幣職能,但并未成為主要貨幣。自明朝中期起,白銀逐漸成為國家財政和民間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價也多以銀兩計算。 清朝完全承認白銀的法定貨幣地位,與銅錢兼用。 (1)原因: 國內: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根本原因);白銀自身優勢(易攜帶、不貶值),其他形質貨幣存在問題(幣材不足,易損耗等);政府稅制改革的推動。 國際:新航路開辟后,國際貿易發展,白銀大量流入中國。 (2)影響:白銀貨幣化是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推動了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 2.中國近代貨幣: (1)銀元: ①晚清時,政府開始鑄造銀元。 我國自用白銀為貨幣以來,實行的是銀兩制,以金屬的重量計值,屬于稱量貨幣制度,沒有踏進貨幣制度階段。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頒行《幣制條例》,正式采用銀本位,以“元”為貨幣單位,重量為庫平七錢二分,成色是90%,名為大清銀幣。但市面上銀元和銀兩仍然并用。 ②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后,貨幣政策延續了清朝的傳統,以銀元為法定貨幣。 “以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厘為價格之單位,定名為圓”,“一圓銀幣,總重七錢二分,銀八九,銅一一”,“一圓銀幣用數無限制”。 ——北洋政府《國幣條例》(1914年) 北洋政府為了整頓幣制,劃一銀幣,于民國三年(1914年)二月,頒布《國幣條例》,于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 先后由造幣總廠及江南造幣廠開鑄一圓銀幣,幣面鐫刻袁世凱頭像,俗稱“袁頭幣”或“袁大頭”。 (2)南京國民政府的幣制改革 晚清政府、北洋政府以及南京國民政府都不可回避地面臨解決中國混亂的貨幣制度和貨幣體系的問題。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決定把“廢兩改元”作為統一貨幣、解決銀本位制度的第一步驟……1931年,世界經濟危機引發國際白銀價格的波動,造成國內白銀貨幣的大量外流。而九一八事變爆發,改變了國內“廢兩改元”貨幣制度變遷的格局。1933年3月10日,南京國民政府確定以上海為試點,推行“廢兩改元”貨幣制度改革,規定上海通用銀兩和銀元的兌換比例,頒布《廢兩改元令》。這次改革是在政府主導下完成的金融貨幣制度創新。……“廢兩改元”政策消除了“兩”“元”并用的雙重貨幣制度帶來的眾多不便,降低了生經濟生活中的因為“兩”“元”兌換而產生的交易成本……進一步加快了中國金融貨幣與世界金融市場的接軌。 ——摘編自王忠寶《民國時期“廢兩改元”貨幣制度的變遷——以新制度經濟學為視角》 ①原因:民國國內貨幣制度混亂;世界經濟危機的沖擊和日本侵華導致白銀大量外流; ②措施: 廢兩改元:1933年,國民政府“廢兩改元”,完成貨幣簡化工作,使銀元成為統一流通的本位幣,為法幣改革奠定基礎。 實施法幣政策:1935年,國民政府實行法幣改革,規定由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發行的鈔票為法幣,并禁止銀元的流通,將白銀收為國有。 在這次改革中,中國放棄銀本位制,以紙幣代替金銀貨幣,國家集中發行貨幣,不僅順應了世界發展趨勢,也有利于保存白銀,完成貨幣的真正統一。法幣改革割斷了中國貨幣與白銀的直接聯系,此后,世界銀價的漲落不會再對中國發生大的影響。幣制改革有利于國民經濟向戰時經濟的調整和轉變,為抗戰的勝利奠定了必要的物質基礎。但國民政府也通過這次法幣改革,可以無限制地發行不兌現的紙幣,造成中國延續十幾年的通貨膨脹。 ——以上材料摘自陳春華《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幣制改革》 法幣改革廢除了銀本位制度,使中國擺脫了1934年到1935年發生的經濟危機。在抗日戰爭時期,統一的幣制,也起到了對抗日偽貨幣的作用。 —— 潘連貴,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上海金融年鑒》編輯部(2012年) 法幣的嚴重膨脹有四個原因:第一由于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重重掠奪下,農業工業生產不但不能發展,而且迅速衰落,使貨幣制度所依托的經濟基礎根本動搖……第二由于貪污浪費及反民主、反人民、反共的罪惡戰爭,使其財政虧空日益巨大……第三由于生產衰落,和國民黨反動派政府放任美貨傾銷侵占中國市場,以致對外貿易的入超日益增加……第四以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為首的官僚資本集團,不但不來平穩物價,而且推波助瀾,帶頭投機囤積,以便從混亂中獵取巨額利潤。 —— 薛暮橋《從“法幣”到“金圓券”》(1949年3月) ③影響: 積極:完成中國貨幣的真正統一;促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為抗戰的勝利奠定物質基礎。 消極:成為英美帝國主義的經濟附庸;無限制發行不兌換的紙幣,加劇通貨膨脹。 ④發行金圓券: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法幣急劇貶值,最終徹底崩潰,國民政府被迫于1948年再次進行幣制改革,開始發行金圓券,金圓券的貶值速度比法幣更快,各地紛紛具有金圓券,民間自動重新使用銀元一輸,國民政府又發行銀元券,仍以失敗告終。 3.人民幣的發行 (1)背景:隨著解放戰爭的順利進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解放區迅速連成一。形勢的發展急需一種統一的貨幣來替代原來各根據地和解放區種類龐雜、折算不便的貨幣;鞏固政權,加強民族認同。 (2)發行: 中國人民幣的發行,堅持了三條原則:經濟發行、計劃發行、集中統一。經濟發行就是根據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按照商品流通的實際需發行要;計劃發行就是貨幣的發行必須納入整個國家的計劃體系之中,以保證幣值和物價的穩定;集中統一意味著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唯一的貨幣發行機構,具有壟斷的貨幣發行權。 華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莊成立中國人民銀行,開始統一發行人民幣。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幣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從最初發行到1999年10月1日啟用新版,人民幣先后共發行了五套,形成紙幣、金屬幣、普通紀念幣與貴金屬紀念幣等多品種、多系列的貨幣體系。 (3)作用: 長期以來,人民幣地位始終穩定,對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隨著對外開放的擴大,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西方主要國家貨幣的歷史 8世紀時,法蘭克王國制定了一套貨幣體系,將一磅重的白銀分成240便士。查理大帝時期,鎊、先令和便士擴散到西歐大多數國家,也包括英格蘭。 1.英國:18世紀初,英格蘭和蘇格蘭合并后,英鎊正式投入使用。 2.法國:1360年,百年戰爭期間的法國開始鑄造法郎硬幣。1795年法郎作為唯一的標準貨幣在法國流通。當時明確規定1法郎要有5克90%含量的白銀。 3.美國:北美獨立戰爭期間曾經發行過一種稱為“大陸幣”的紙幣。1792年,美國國會頒布法案,正式規定用“元”作為美國的貨幣單位,美元出現了。 第2課時 三、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 世界貨幣體系的形成與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密切相關,是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化,世界貨幣體系也在不斷的演進。 1.金本位制——以英鎊為中心的世紀貨幣體系 (1)條件: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擴大 工業革命的象征——蒸汽機的出現,解決了鑄幣技術難題。工業革命給已經實行金本位制的英國帶來了豐厚的回報,使其成為經濟發展領先國家和外國融資的主要來源國。這都促使其他國家設法與英國開展貿易并從英國引進資本。到19世紀70年代歐洲各國紛紛實施金本位制,最終形成了以英鎊為中心的國際金本位貨幣制度。 ——摘編自(美)巴里·埃森格林《資本全球化》 ①19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不斷擴大,國際間貨幣結算日益頻繁和復雜。 世界貨幣體系的出現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過程對貨幣支付需求變化的反應。在資本主義發展早期,歐洲各國的貨幣制度仍處于分散和混亂狀態,嚴重影響了市場的統一和經濟活動的開展。隨著各國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資產階級在掌握政權后,立即著手建立全國統一的定型化的貨幣制度,并逐步建立國家銀行,統一國家的金融貨幣,從而為協調各國的貨幣政策建立國際性的貨幣體系創造了條件。在此期間,國家間的經濟交往更加密切,國際支付和貨幣兌換日益頻繁。16世紀意大利的米蘭、威尼斯等城市的銀行一度成為歐洲的貨幣兌換匯兌中心。17世紀,荷蘭是海上馬車夫,幾乎壟斷了海上貿易,強大的經濟實力使阿姆斯特丹成為世界貿易的結算中心。但是這一時期的荷蘭還沒有能力建立起世界貨幣體系。 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急劇擴大,貨幣的支付和兌換更加頻繁和復雜,對金融支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建立世界性的貨幣兌換體系。 ②英國是經濟大國,也是最大的貿易國。19世紀初,倫敦已經成為世界金融中心,英國不是最迫切也最有可能建立起統一的世界貨幣體系。 (2)建立:1816年,形成了以英鎊為中心,以貨幣或黃金在國際間流通為主的國際金本位貨幣制度。 ①1816年,英國通過了《金本位制度法案》,正式以法律形式確認了黃金作為紙幣發行本位的地位。不久,英國以每英鎊對應7.322 38克黃金的標準發行貨幣,正式實行金本位制。也就是說,任何人都可以拿英鎊到銀行兌換相應數量的黃金。 ②英國制定法案實行金本位制之后,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也都先后采用。19世紀中后期,英鎊已經成為一種國際貨幣,它等同于黃金,而且比黃金更加方便,得到了普遍認可。這樣,形成了以英鎊為中心,以貨幣或黃金在國際間流通為主的國際金本位貨幣制度建立起來了。 (3)評價 ①特點:在金本位制下,各國的金幣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們可以根據規定鑄造金幣,金幣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貶值。 ②積極影響: 金本位制實行后,英鎊的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鞏固了英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 金本位制的推行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和世界經濟的發展。國際金本位貨幣制度是歷史上第一個世界貨幣體系,它跨越了國界,得到了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認可和實行,各國貨幣與黃金直接掛鉤,有利于幣值的穩定和匯率的相對穩定,大大推動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4)瓦解 由于國際金本位制不能適應戰爭時期增加通貨的需要,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各國紛紛放棄金本位制,國際金本位制中斷運行。一戰后,本世紀2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處于相對穩定時期,各國又相繼恢復了金本位制。由于它的基礎不穩,一出現就遭到了1929—1933年世界性的經濟大危機的猛烈沖擊,于是各國又都先后放棄了金本位制。危機的風暴很快刮到倫敦,倫敦發生了擠兌風潮,英格蘭銀行應付不了黃金、外匯的兌付,就于1931年9月宣布停止黃金支付,停止紙幣兌現。美國雖然黃金儲備較多,但也經不起連續數次的黃金擠兌風潮,而不得不于1933年3月宣布紙幣停止兌現,禁止黃金輸出。 ——劉思躍、肖衛國《國際金融》 ①逐步瓦解: 金本位制是資本主義在自由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的產物,隨著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各國發展的不平衡性加劇,黃金日益集中到少數大國手里,其他國家可用于自由流通的黃金減少,金本位制逐漸無法維持。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很多國家發行的貨幣無法再自由兌換黃金。除美國外,各國不約而同的禁止黃金出口和紙幣兌換黃金,金本位制逐漸瓦解。當時,為了穩定貨幣和國際貿易,歐洲一些國家仍然堅持以黃金作為發行紙幣的準備金,不再允許自由鑄造金幣和自由流通,國內不能使用黃金紙幣,不能兌換黃金,對外則使用外匯。于是,各國貨幣的比價關系不在以它們的含金量為基礎,而主要取決于各國貨幣實際代表的價值量和國際收支狀況。這是一種殘破的金本位制,也稱“金塊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或“虛本位制”。 1929年,美國爆發了經濟大危機,由于存款人大量擠兌,銀行倒閉,黃金儲備銳減,美國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止兌換黃金,全面禁止黃金出口,導致金本位制崩潰。 ②影響:各國貨幣失去統一的標準和基礎,國際金融一片混亂,嚴重威脅了世界經濟的發展。 各國為了本國的利益,在政治上實行孤立主義,或將禍水外引;在經濟上實行貿易保護,各自為政。在國際金融領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拉攏一些與本國經濟利益密切的小國,建立了以本國貨幣為中心的貨幣集團,其中最主要的有英鎊集團、法郎集團和美元集團等。在各個貨幣集團內部,各國以本集團的中心貨幣進行結算,對集團以外的國家則仍然以黃金進行結算。這種情況一方面反映了當時各國黃金儲備的不足,另一方面反映了世界金融矛盾的加劇。黃金作為國際支付手段的作用大大降低,影響了世界經濟的發展。 2.布雷頓森林體系——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紀貨幣體系 (1)背景: 1943年《星期六晚郵報》發表《羅斯福的世界藍圖》一文,透露了羅斯福在戰后建立以美國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經濟世界秩序安排的設想。具體措施有二:一是組建一個美國在其中起主導作用的普遍性的國際組織——聯合國;二是建立以美國為核心的世界經濟體系。 1945年,杜魯門總統在致國會的咨文中鄭重宣布:“勝利已使美國人民有經常而迫切的必要來領導世界了。” 戰時布雷頓森林會議的第一個目標是推行貿易自由化,第二個目標是穩定世界各國貨幣。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相繼放棄金本位,爭相實行貨幣貶值以取得貿易優勢,那種混亂局面各國人仍記憶猶新。金本位制提供一套固定的匯率,所有國家的貨幣都可以兌換成黃金或者當時黃金的等價物英鎊,而布雷頓森林會議正是試圖重建類似的機制。 ——摘編自(美)帕爾默《現代世界史》 1929年美國爆發的經濟大危機,由于同款人大量起對銀行倒閉,黃金儲備銳減,美國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止兌換黃金,全面禁止黃金出口,導致金本位制崩潰。資本主義世界貨幣失去了統一的標準和基礎,英國、法國和美國分別構建了以英鎊、法郎和美元為中心的貨幣集團,各自為政。 第二次世界大戰嚴重削弱了英國等歐洲國家,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 思考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貨幣體系是如何重建的? (2)建立: 1944年7月,美國、英國等44個國家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召開會議,討論戰后國際貨幣問題。 ①確定國際貨幣制度:為了協調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會議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即不雷頓森林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確定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的固定比值,各國貨幣與黃金掛鉤。 ②建立國際金融機構:1945年12月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宗旨是穩定國際匯率;消除妨礙世界貿易外匯管制;加強國際貨幣合作,通過提供短期貸款緩解成員國國際收支不平衡。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宗旨是向成員國提供(中長期)貸款,以推動該國經濟的恢復與發展,推動并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 (3)評價 問:想一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世界經濟有什么重要作用? 國際貨幣基金之目的為: …… (2)推進國際貿易之平衡發展借以提倡并維持高度之就業與實際收益,并發展全體會員國之生產富源作為經濟政策之首要目標。 (3)提倡匯兌之穩定,在會員國間維持有秩序之匯兌方法,并避免競爭性之匯兌貶。 ——《國際貨幣基金協定》(1945年12月27日) 通過提供短期貸款等手段,穩定匯率,有利于國際金融的平衡與發展;同時,促進各國貿易發展,以便各國充分利用自身優勢,促進世界經濟發展。 ……1948年到1976年之間,國際貿易的年增長率平均為7.8%,為戰前的10倍……更重要的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粉碎了戰前幾個殖民帝國的貨幣勢力范圍,停止了惡性貶值帶來的貿易沖突。貨幣管制瓶頸的削弱,為國際經濟開拓了全新的視野和思維。從大航海時代以來,大概這是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進展。 ——孔笑微《斯芬克斯的遺產》 ①特點: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實行建立在黃金基礎上的固定匯率制。 ②影響: 有利于美國經濟霸權的鞏固。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一方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美國政治經濟霸權地位的反映。美元實際上等同于黃金,取得了在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中的霸權地位,同時也為美國推行世界霸權提供了便利條件。 客觀上也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世界貨幣體系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際貿易,穩定了國際金融。 (4)解體: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兌換黃金,布雷頓森林體系走向瓦解。 由于美元與黃金掛鉤,而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雖然因此而取得了國際核心貨幣的地位,但是各國為了發展國際貿易,必須用美元作為結算與儲備貨幣,這樣就會導致流出美國的貨幣在海外不斷沉淀,對美國來說就會發生長期貿易逆差;而美元作為國際貨幣核心的前提是必須保持美元幣值穩定與堅挺,這又要求美國必須是一個長期貿易順差國。這兩個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個悖論。 ——(美)經濟學家羅伯特·特里芬《黃金與美元危機 ——自由兌換的未來》 要維持布雷頓森林體系,需要滿足兩個基本前提,一是保證美元能夠按照官價,即35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自由兌換黃金,以維持各國對美元的信心;二是美國能夠提供足夠的美元滿足世界經濟發展的需要。也就是說布雷頓森林體系存在的前提是美國經濟實力足夠強大。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對外貿易開始出現逆差。20世紀60年代后,歐洲和日本迅速崛起,與美國的經濟差距縮小,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也在發展,世界貿易繁榮。同時,美國在越南戰爭中耗費了大量資金,國際收支進一步惡化。 1971年,面對巨額的國際收支逆差和各國中央銀行要求對換黃金的壓力,美國政府不得不在8月15日宣布停止每盎司黃金兌換35美元的官方兌換比價;1973年3月取消固定匯率制度。 3.牙買加體系——浮動匯率制取代固定匯率制 1976年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貨幣制度臨時委員會”在牙買加首都金斯敦通過了改革國際貨幣制度的協議,對浮動匯率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推行黃金非貨幣化,實際上形成了多元化國際儲備和浮動匯率的國際世界貨幣體系。 在這一體系下,美元的地位遭到削弱,但仍然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貨幣籃子中占據最大權重,是國際貿易結算和各國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同時,其他起崛起中的經濟體的貨幣,如歐元、日元和人民幣等的影響也在上升。 思考2:閱讀材料,談談亞投行的成立對世界經濟有什么影響? 2015年12月,中國倡議設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簡稱“亞投行”。它的主要宗旨是:通過在基礎設施及其他生產性領域的投資,促進亞洲經濟可持續發展,創造財富并改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與其他多邊和雙邊開發機構緊密合作,推進區域合作和伙伴關系,應對發展挑戰。截止2020年2月,亞投行有102個成員,是世界第二大多邊開發機構。亞投行的成立,促進了國際投資,推動了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 “亞投行”提倡合作共贏,平等協商,致力于發展中國家生產性領域投資,體現了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世界多極化的歷程。
課后作業
課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柘荣县| 安多县| 临汾市| 花莲市| 绿春县| 葫芦岛市| 岫岩| 南溪县| 云浮市| 澎湖县| 嘉黎县| 九龙城区| 柳江县| 宿迁市| 阿克陶县| 德钦县| 新乡市| 沙雅县| 烟台市| 威远县| 红安县| 彭山县| 元朗区| 西宁市| 永丰县| 浮山县| 通辽市| 长汀县| 固安县| 福泉市| 黑水县| 绍兴县| 额尔古纳市| 菏泽市| 贵港市| 阿克| 江西省| 沿河| 东乌珠穆沁旗| 德保县| 团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