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生物進化的證據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1)描述化石是生物進化的主要證據。(2)知道生物進化的解剖學證據。(3)知道生物進化的分子生物學證據。2.通過觀察和資料分析,提高學生分析比較信息的能力,學會使用比較的方法。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通過對化石資料的搜集,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樹立熱愛科學的態度。(2)通過對比生命起源認識的不同觀點,認同唯物主義生命觀。重點難點 重點 生物進化的證據。難點 運用對比的方法對生物的進化進行研究,形成生物的進化觀點。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有關生物進化的資料圖片等。導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數千萬年前組成針葉林的大樹上,經常落下樹脂,樹脂在下落的過程中,如果包裹上動植物,而且恰好又落入地縫中,經過漫長的年代,就會形成樹脂化石——琥珀。科學家在具有數千萬年歷史的琥珀中發現了昆蟲,有的琥珀中發現了哺乳動物的毛發。由于琥珀中的這些毛發被完整地保存下來,在顯微鏡下,毛發的內部結構仍然清晰可見。 簡單了解琥珀的形成。思考:生物進化的證據有哪些 有利于激發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而且自然的引入課題。引導探究層層推進 知識點一:化石證據投影展示各種化石的圖片,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思考下列問題:(1)什么是化石 (2)生物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3)生物化石有什么意義 觀察圖片,自主學習教材P7的內容,并在教材上標注出問題答案。 展示不同的生物化石圖片,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變抽象為形象,同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便于學生高效學習。引導探究層層推進 精講總結:(投影)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原有的特點,是研究生物進化最可靠、最直接的證據。過渡:下面我們結合馬的系列化石,共同分析馬的進化過程。出示馬及其前肢的進化過程示意圖,引導學生思考下列問題:(1)不同時期馬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環境有什么差異 (2)馬的系列化石說明了什么問題 師生共同總結:馬的系列化石說明現代馬是由始祖馬經過極其漫長的年代逐漸進化而來的。設疑:不同地層里埋藏的化石有什么特征呢 投影介紹法國科學家居維葉的相關資料投影展示“巖層與化石關系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問題:不同地層的化石分布有什么特征 其意義如何 投影總結化石分布特征:化石分布特征:生物化石在地層中按一定順序分布。越是在古老地層中的生物化石結構越簡單、越低等;越是在晚期地層中的生物化石結構越復雜、越高等。知識點二:解剖學證據展示四種脊椎動物的前肢和人的上肢形態結構圖及模型,引導學生比較它們的區別,思考下列問題:1.圖中四種脊椎動物的前肢和人的上肢有哪些相似之處 2.各有什么功能 3.你從中得出什么結論 講解:圖中所示四種脊椎動物的前肢和人的上肢屬于同源器官。同源器官反映出生物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親緣關系,進而說明凡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進化而來的。同源器官的外形不同是由于在進化過程中,為適應不同的生活環境,行使不同的功能逐漸形成的。 觀察不同地層中馬的化石圖片及相關文字介紹,小組討論交流、各抒己見。了解生物學家居維葉相關介紹。思考:不同地層中埋藏的化石的特征 結合教材提示分析圖片,思考:化石的分布特征及意義。觀察圖片及相關模型,小組討論分析:相似之處 功能 結論 一、鳥 二、蝙蝠 三、鯨 四、馬 五、人 以馬的化石為例,引導學生了解如何依據化石分析生物的進化過程,體會為什么說化石是生物進化最可靠、最直接的證據。投影生物學家居維葉的相關簡介,作為知識拓展,增加學生的認知面,同時增強說服力。圖片展示四種脊椎動物的前肢和人的上肢形態結構圖既直觀又清晰,利于學生觀察,從而認識理解同源器官的概念。引導探究層層推進 知識點三:分子生物學證據過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20世紀后期,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為生物進化提供了許多有力的證據。細胞色素c為研究生物進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課件展示:不同生物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異比較,分析討論:圍繞自學指導閱讀教材,分析圖中數據,思考下列問題:(1)圖中所列的生物中,你認為哪些生物與人的差異最大 哪些最小 (2)哪種生物與人的親緣關系最近 (3)通過比較分析多種生物與人的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組成的差異,你能發現什么規律 總結:親緣關系越近的生物,其蛋白質分子的相似性越高;親緣關系越遠的生物,其蛋白質分子的差異就越大。設疑:人類在獲得生物進化的過程中,主要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呢 明確細胞色素c是生物細胞中的一種蛋白質,其進化速度比較緩慢。圖5.1-9 不同生物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異比較學生認真觀看,比較、討論、反饋,師生共同總結:(1)差異最大的是酵母菌,差異最小的是猴。(2)與人的親緣關系最近的是猴。(3)規律:親緣關系越近的生物,其蛋白質或核酸分子的相似性越高;親緣關系越遠的生物,其蛋白質或核酸分子的差別就越大。學生總結:生物的進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科學家始終在尋找各方面的證據,并應用了類比、歸納和推理的方法來不斷總結生物進化的規律。 分子生物證據是抽象的證據,通過對具體物質——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的分析,不僅降低了學生對分子生物學證據理解的難度,同時還培養了學生分析數據,發現問題的能力。知識拓展 課件展示:胚胎學證據:胚胎學是在19世紀蓬勃發展的,是研究動物個體發育過程中形態結構的變化,敘述怎樣從一個受精卵發育成胚胎,從而了解各種動物發育的特點和規律的生物學分支學科。也可以廣義地理解為研究精子、卵子的發生、成熟和受精以及受精卵發育到成體的過程的學科。 了解胚胎學證據。 拓寬學生的視野。歸納總結,反思提升 本節課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把所學知識進行梳理總結,看看你學到了什么 學生回答。其他同學補充。 通過梳理總結使學生所學的知識條理化。知識框架關閉Word文檔返回原板塊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