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選必二 第11課 《近代城市化的演講》教學設計內容主旨本課選自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經濟與社會生活”第四單元《村落、村鎮與居住環境》第2課。人類的居住形式和居住環境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而城市的出現以及迅速發展而來的城市化無疑是最為重要的一環。城市是人類文明進入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城市的發展也同樣促進整個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尤其是工業文明以來,城市化成為不可逆的發展趨勢?!俺鞘小遍_始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一方面,城市的發展壯大促進了社會生活的變革,另一方面,城市化在東西方發展過程中先后出現了一系列“城市病”,基于此,在不斷發展的城市化過程中,人們也在不斷的積極應對城市化過程中的困境與問題,與城市和諧發展。教學背景分析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為第四單元《村落、城鎮與居住環境》第11課,前節第10課課題為《古代的村落、集鎮和城市》。從單元的立意來看,教材編排意圖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人類居住條件的變遷及各地民居的差異和特征,了解古代村落、集鎮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響;了解近代以來城市化進程中人們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的改善及問題。一方面,教材編排以時序發展為軸,前后敘述了人類的居住形式和環境的演變,而第11課反映近代以來伴隨工業革命后集中出現的城市化現象以及隨之帶來的變化;另一方面,前節《古代的村落、集鎮和城市》一課,較為全面的總述了村落、集鎮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和影響,為本節課“城市化”的發展奠定了認知基礎,前后貫通。 本課的教材編排分為四個子目,分別是“城市化的演進”、“居住條件的改善”、“基礎設施的發展”、“城市化進程中的問題”?!俺鞘谢难葸M”一目主要闡述城市化的表現與近代以來中英兩國的城市化發展進程;“居住條件的改善”一目集中陳述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城市功能的不斷拓寬,帶來城市生活的變化;“基礎設施的發展”是城市經濟發展的表現,同樣伴隨城市基礎設施的發展,城市也在不斷發展變化;“城市化進程中的問題”主要提出了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帶來的城市病,發人深思。綜上,教材內容編排符合高中學生的認知邏輯,城市化是工業革命以來經濟迅速騰飛,人、財、物不斷積聚的結果,城市化的發展為近現代的人類生活注入了新的體驗,但也出現了無法避免的城市病問題,提示人們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做到和諧、可持續發展。 學生情況分析 本課是高中階段選擇性必修二“經濟與社會生活”的課程,高中生經過對必修課程的學生對城市化已經有所了解,史料研讀、時空定位能力有所提升,具有較強的史料分析和知識遷移能力。而且高中生正處于認知發展水平的高峰期,其記憶力、理解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都得到了高速發展,能夠理解一些較為抽象的內容。但由于學生的生活經驗不足、閱歷尚淺,對社會現象和現實問題的把握還有待加強。教學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近代以來城市化進程中人們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的改善及問題。 1.通過史料分析,了解城市化的含義、歷程、原因、影響,存在的問題以及應對等,(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分析城市化推進的過程及原因,理解城市化的推進在改善人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的同時也引發一系列環境、社會問題; 2.結合工業革命以來城市化發展的史料,掌握城市化發展態勢。(史料實證)引導學生分析歸納、課堂討論,培養辯證、全面看問題的能力,形成對城市全面的認識。(唯物史觀) 3.結合生活實際和社會現狀,正確理解城市化的利弊,理性分析城市化所面臨的問題,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家國情懷)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城市化進程中人們居住條件和生活的改善及問題 難點:城市化演變的歷程、原因以及利弊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文字史料 圖片史料 多媒體教學設備 (二)教學方法 講授法、史料研習法、問題探究法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教師講述:““城市”這個詞與當今社會的發展密不可分,即是諸多人們賴以生活的載體,也是社會發展推進的標識,今天我i們從本節課的標題入手,看看究竟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具體有哪些表現呢? 出示課件:城市化 閱讀教材,回答問題 從本節課的標題入手,設問“城市化”的概念及表現,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能夠區別“城市生活”和“鄉村生活”的差異,但很難較為全面的定義“城市化”的概念,而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對本節課來說很重要,本節課開門見山,解釋“城市化”的概念,以及城市化的表現,為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奠定基礎。一、近代城市化的演進 環節1:出示兩份圖片史料:歐洲中世紀的城市與中國古代的城市,輔以教師講授,講解古代中外城市的特點、職能功用。 環節2:展示兩段文字材料,引出英國的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的城市化進程的成就。 史料一:六十年至八十年以前,英國和其他任何國家一樣,城市很小,只有很少而且簡單的工業,人口稀疏而且多半是衣業人口?,F在它和其他任何國家都不一樣了:有居民達250萬人的首都,有巨大的工廠城市,有向全世界供給產品而且幾乎全部都是用極復雜的機器生產的工業,有勤勞智慧的稠密的人口,這些人口有三分之二從事工業。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史料二:大工廠,特別是從蒸汽機開始代替水力發動機的時候起,越來越多地開設在那里……那些趕忙建筑起來的、太小而不夠人口居住的工人棚屋綿延在紗廠的周圍,幾乎把舊城圍繞起來.最后,在城市的最外面東南方,不久也建筑起一些四周圍有花園的漂亮別墅,那里住著新的貴族,棉業富豪。 ——【法】保爾·芒圖《十八世紀產業革命—英國近代大工業初期的概況》 環節3:出示近代中英兩國的城市化發展史料。比對中英兩國在城市化起步過程中的異同。 史料一:世界城市化的歷史進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1730—1851年為第一階段,即世界城市化的興起階段,……第二階段是1851—1950年,歐洲和北美等發達國家基本實現城市化,這些國家城市人口比重達到51.8%。第三階段是1950—1990年,世界廣大國家向城市化邁進。 —— 摘自鳳凰網 史料二:中國的城市近代化發軔于西方資本主義的侵入,一批有別于傳統封建市鎮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這些通商城市以貿易為中介,并通過強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將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新的技術、城市建設與管理、文化樣式及價值觀念移植嫁接到傳統城市之中,從而使這些城市走出鄉村社會及文化的包圍而開始了艱難的近代之旅。 ——涂文學《中國近代城市化與城市近代化論略》 分析文字、圖片史料,歸納早期城市的特征 閱讀史料,提煉出英國工業革命與城市化之間的聯系。 閱讀史料,理解近代中國城市化的起步特點。。 結合材料,聯系課內外知識,對古代東西方的城市有初步的認識,明確早期城市的特征。 通過閱讀材料培養學生歸納、總結信息的能力,進一步理解近代城市化的進程伴隨工業革命的開展不斷深化和發展的。 閱讀材料之前進行學法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提升獲取、總結、解讀信息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史料實證及歷史解釋素養。 通過對比中英兩國在城市化起步階段的異同,加深對城市化發展的原因理解,而從整個世界城市化的發展來看,城市化與工業化有著緊密的聯系,工業化的發展帶動城市化的發展。二、近代城市化的成就 環節1:出示文字史料,反映工業革命以來城市的發展變革。 史料一: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工業的正常運轉,對基礎設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包括良好的道路、使用的交通工具和多種多樣的運輸設施,燃料及充足的電力、良好的給水排水工程、熱供應,必要的職工住宅區及相應的物質文化生活條件,以及隨之而來郵電通訊、公共交通、文化娛樂設施、學校圖書館、醫療衛生及科研技術機構等等 ——高嵩《工業革命與城市化進程》 閱讀史料,總結工業革命與城市化發展的內在聯系。 。 通過文字與圖片史料呈現,展示便捷的交通、明亮的路燈、公園等,幫助學生直觀感受城市化帶來的便捷。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解讀史料的能力,客觀理性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得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豐富了城市的服務功能,從社會生活的不同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三、近代城市化進程中的問題與應對 環節1:分別呈現在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帶來的環境污染、交通擁堵、貧富矛盾等社會問題。 環節2:教師出示當前城市化發展過程中應對城市病問題的有效做法。 閱讀史料,概括總結城市化發展遭遇的困境 通過觀看課件,了解世界各國在城市化治理過程中的應對。 通過閱讀文字和圖片史料,自由抒發觀點,培養學生史料整合、邏輯思維能力,在辯論中增強學生全面、辯證分析問題的歷史思維。也為接下來的教學作為鋪墊,教師順勢提問,如何應對城市化所面臨的困境。課堂小結 一、近代城市化的演進 二、近代城市化的成就 三、近代城市化進程中的問題與應對 近代城市化的演進與工業化的發展有密切的關系。城市化的發展極大地變革了現代生活,在改善居住條件、便捷城市生活的同時,也無可避免的帶來新的城市發展困境,而城市的發展在借助科技進步來解決這些困境的同時,也在不斷擴容城市化的內涵。今天的城市化不僅是指城市數量的增加,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長,更是城市設施水平的提高和居民生活品質的提升。因此最終我們要實現的是現代城市資源的創設與共享,從而使城市發展更好地服務生活品質提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