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普通高中 歷史 選擇性必修一第12課《近代西方民族國家與國際法的發展》教學設計課標分析:本課的課標是,通過本課學習,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國家的形成情況,以及國際法的發展。不難發現,本課的課標非常簡練,幾乎就是對本課課題的重復。從知識層面來看,本課主要圍繞民族國家和國際法兩個關鍵詞。而最終的落腳點放在了形成情況和發展兩個動詞上,這表明本節課對于歷史的動態發展尤為看重。教材分析:從知識邏輯來看,由于本課側重點在歷史的變化發展上,因此本課需要大量調動中外歷史綱要下中所設計到的相關知識。特別是本課涉及到的兩個重點概念,均需要大量的知識基礎做鋪墊。以民族國家為例,需要調動到西歐封建社會的基本特點,封君封臣制,教權王權二者的復雜關系。宗教改革對于世俗王權的加強。近代西歐的整體特征,法國大革命拿破侖帝國。20世紀以后新興民族國家的發展。從教材的知識體系梳理中不難發現,教材知識體系側重于中古西歐和近代歐洲兩個階段,而對兩個歷史時期的過度階段著墨較少。因此,本課中民族國家形成過程以及國際法的形成與發展,補全了歷史發展鏈條,完善了教材知識邏輯。學情分析:本課的教學對象是深圳市的高二選修歷史學生,因此學生經過對《中外歷史綱要》的學習,對于中古西歐整體的政治體制,以及19世紀以來歐洲發生的幾件大事有大體的了解。但本節課涉及到了很多的專業名詞,諸如,民族國家、主權國家、國際法等,這些歷史名詞較為抽象且密集的出現,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是一次巨大的挑戰。四、教學目標:1. 通過對民族國家等歷史名詞下定義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這些名詞的含義,并嘗試結合所學對此解釋進行驗證。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2.通過對民族國家興起原因的梳理,以及民族國家與國際法之間關系的談論,引導學生認識到生產力是民族國家興起的根本原因,以及民族國家和國際法之間的辯證關系,從而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素養。3. 通過情境創設,理解我國近代在國際社會中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并為當代國際社會的和平發展提出自己的看法。樹立人類命運休戚與共的國際視野和公平意識,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這也是本課需要突出的核心價值。五、教學流程【導入新課】在導入部分,我采用了情境創設法,選取前些年一則海外華人父母教孩子學中文的社會新聞,以及宗教改革后涌現了大量民族語言的圣經這一歷史史事。從而引導學生思考,民族語言與民族意識的覺醒之間有何關系。通過展示與學生生活聯系較為緊密的社會新聞,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在情境創設上,通過較為簡單的社會情境構造,幫助學生遷移到較為復雜的歷史情境中去。為學生理解復雜知識提供腳手架。同時,可以自然地引出民族意識、民族國家等概念,為下一部分的教學提供引導。一、民族的覺醒。根據歷史認知的三個層次,我將本部分的教材知識進行重組,設定為三個環節。第一環節,通過問題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民族國家,并通過師生問答,幫助學生建立起對民族國家的初步認識。通過史料呈現的方式,引導學生明確民族國家的概念。通過概括不同史料對民族國家的不同定義,尋找其共同點,歸納民族國家產生的條件。鍛煉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第二環節,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67-p68的內容,設置三個梯度性的問題。依據所學,推測中世紀西歐能否形成民族國家?為什么? 引導學生調動已有認知,通過剛剛分析出的民族國家產生條件與中世紀西歐的時代特征相結合。將歷史問題放置于特定的歷史時空背景下,通過對特定時空的整體把握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得出結論后拋出第二個問題,閱讀教材,分析近代西歐是如何形成民族國家的?通過閱讀教材以及史料分析得出結論,通過一系列歷史事件的推動,近代西歐在政治和文化兩個層面都已經達到了民族國家形成的條件。本部分繼續突出時空觀念的同時,還強調在探究過程中史論結合,通過史實證明結論,并引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豐富歷史解釋。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從而引出最后一個問題,民族國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過思維導圖的推進以及教材史料的呈現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生產力的發展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原因,引導學生將唯物史觀運用到歷史問題的探究中去。第三環節,本課的兩個關鍵詞民族國家和國際法在教材的知識結構中缺少緊密的邏輯關系。因此本環節我嘗試建構起這兩個歷史名詞之間的關系,完整本課的知識體系,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本課的知識邏輯。在此環節中我將教材第二子目涉及到的三十年戰爭,作為學材,引導學生認識到戰爭推動著民族國家的形成,而反過來民族國家的形成會加重戰爭的殘酷性。為了盡量減小民族國家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格勞秀斯等學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從而引導出本課的第二部分。世界的形狀。二、世界的形狀。首先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每個小組負責國際法發展的一個階段,以小組匯報和教師補充的方式完善國際法的歷史發展脈絡。并設置表格交由學生填寫,鞏固重要知識的習得。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問題探究能力。對于20世紀以來的國際法變化,本部分的教學建立在學生的固有認知基礎上,通過講授法,帶領學生回顧一戰二戰兩次世界大戰對于國際法的踐踏。兩次世界大戰后國際社會對于國際法的修復。以及在綱要中的亞非拉民族解放的相關知識。從而設置問題,民族國家與國際法之間存在哪些聯系?引入本課第三部分規則的延展通過之前的教學環節設置,以及知識的梳理。學生可以得出結論,民族國家的形成與國家法的發展二者是相互關系的。民族國家的形成可以促進國際法的形成。而國際法在大國的控制下加劇了世界的不公平,從而引發了更大的戰爭沖突。戰爭對于大國的沖擊,有利于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以此培養學生辯證思考的能力,建立起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念。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近代以來西方設置國際法的本質是大國利益的體現三、上升到本節課的核心價值,提出問題,當下的國際體系能夠保證公平和促進世界和平么?并引導學生思考,當下應該如何更好的保障國際社會和平穩定健康的運行,構建一個公平,和諧的國際關系。各主權國家之間應當為了人類的共同利益而發展,建立一個休戚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從而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