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理解“推恩令”;刺史制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立太學;鹽鐵專賣政策;北擊匈奴2、過程和方法:漢武帝的大一統是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延續和鞏固。學會用比較的方法對比“秦皇漢武”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的異同和對歷史的影響。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知漢武帝為維護國家統一所作的努力,認識維護和鞏固國家的統一是中華民族長期的任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導入課件展示微信界面,老師微信最近加了幾個好友,可是因為沒及時修改備注,一下子想不起來他們是誰了,同學們能根據他們的自我描述,幫我認出他們來,好嗎?學生回答:漢景帝、漢文帝、漢高祖、漢武帝。教師:哇哦!同學們一下子就能認出他們來,真不錯!前面幾課我們已經了解了漢高祖、漢文帝和漢景帝,關于漢武帝,好像不是很熟悉,我們一起來通過他的個人頁面來認識一下他。課件展示漢武帝個人名片師:哦……原來漢武帝是這么厲害和了不起的人物啊,那他是用怎樣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來鞏固大一統王朝的呢?我們一起進入今天這節課的學習: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講授新課一個王朝的興盛總是免不了有許多的煩惱,那么他在哪些方面煩呢?政治:推恩令的實施政治煩惱1、材料一: 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啟九國。 ……藩國大者跨州兼郡,連城數十,宮室百官同制京師。——《漢書·諸侯王表》西漢初年中央與封國實力對比圖說明:諸侯王勢力強大,嚴重威脅中央3、材料三:強宗豪右(豪強),田宅逾制,以強凌弱,以眾暴寡。二千石(官員)不奉詔,遵舊典,倍公問私,旁詔守利,侵漁百姓,聚斂為奸。——《漢儀》漢武帝面臨的第二個政治難題是什么?豪強勢力強大、官員徇私枉法、解煩措施面對這樣的困境,這時有一個人站出來提出了一個非常具有建設性的意見?他是誰?提出了什么建議呢?學生:主父偃 推恩令推恩令:諸侯王死后,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實行推恩令有什么作用?大大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過渡:諸侯國的問題解決了,漢武帝還不放心,又繼續采取了什么政策加強對地方的管理?除了推恩令,還有其他措施可以解煩嗎?建立刺史制度刺史:代表中央監視地方官員和豪強及子弟的不法行為過渡:這些措施,削弱了諸侯和地方豪強勢力,使他們在實力上不再對中央集權構成威脅,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那漢武帝是否就高枕無憂了呢?我們再看看他還面臨哪些問題。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思想煩惱:道家說:與民休息無為而治法家說:嚴刑律法,依法治國儒家說:施行仁政,以德治國各個學派都在漢武帝面前對著他的新政策指手畫腳,漢武帝都快煩死了。從這里我們可以他們什么不統一?學生:思想有什么危害呢?思想煩惱:思想不統一,不利于中央集權。解煩措施這時,董仲舒給漢武帝獻了一策,你知道嗎?學生: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教師:“罷黜”就是廢除、禁止的意思。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廢除其他諸子百家思想,只推崇儒家思想。為此,他是怎么做的呢?請同學們對照書本,找出具體內容:①把 儒家學說 作為封建正統思想,使儒家的 忠君守禮 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②興辦 太學 ,以儒家的 《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作為教材, 儒士可以進入各級政府機構。這些措施有何影響呢?加強了思想統一,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沿用,影響深遠。小組合作:教師:同學們,你們發現沒,秦始皇和漢武帝對待讀書的態度截然不同。秦始皇是實行“焚書坑儒”的政策,而漢武帝是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哪個更高明?讓我們來集合智慧,一起來比較這兩個政策的異同點。小組合作:比較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和秦始皇的“焚書坑儒”的異同點。秦始皇“焚書坑儒”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相 同 點 目的 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治不 同 點 方式 暴力 緩和結果 加速秦朝滅亡 鞏固大一統王朝教師:漢武大帝看樣子已經解決了影響王朝統治的兩個問題了,可我發現他……(唱:他最近比較煩,比較煩,比較煩)三、經濟:鹽鐵專賣1、經濟煩惱:材料一:討匈奴,通西域,軍費開支浩繁,加上天災不斷,百姓四處流亡,國庫空虛。材料二:富商大賈[gǔ],冶鑄鬻(yù)鹽,財或累萬金,而不左公家之急,黎民重困。——《史記·平淮書》譯:大商人冶鐵鑄幣賣鹽,家財積累到萬金,卻不幫助解決國家的急難,黎民百姓陷于重困之中。、國家財政困難、商人控制冶鐵鑄幣賣鹽(控制國家經濟命脈)、商人唯利是圖,不關心國事。解煩措施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五銖錢實行鹽鐵官營、專賣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教師提問:這些措施起到什么作用呢?學生:國家的財政狀況有了很大改善,為漢武帝許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過渡:現在,國家在政治上,思想上,經濟上的“內憂”都有了應對辦法。可漢武帝還面臨一個“外患”。這個“外患”從秦朝時期就已存在。是什么?四、軍事:北擊匈奴1、軍事煩惱:秦漢時期匈奴經常南下騷擾我國北部邊郡教師:大家說他該派誰去?衛青、霍去病教師:結果如何?學生:經過漠北戰役,匈奴再無力與西漢對抗。教師:這個結果可謂是大快人心??稍谖鳚h初期,對待匈奴的態度可不是這樣的。教師:漢初,統治者對匈奴采取什么政策?學生:和親教師:漢初我們對匈奴又是送糧食,又是送美女。換來的是匈奴的得寸進尺。而漢武帝時啥都不送,直接就是派兵反擊,而且大勝而歸,換來了邊疆安定。你認為是什么造成了這種反差?學生:國家強盛教師:從古至今,歷史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的強弱關乎人民幸福與否,關乎國際地位。那么,如何衡量一個國家的強弱呢?我想軍事實力是很好的體現前不久,去看了最近上映的一部電影《萬里歸途》,國外戰亂不斷,但只要你手中有一本中國護照,不管多遠多難,祖國都會帶你回家,恐怖分子也會為之震懾,不敢輕易動你。這是為什么?學生:中國強大起來了我為生在這樣的中國而自豪。相信大家也是如此。相信漢武帝時期,北擊匈奴勝利后的老百姓也有相同的感受。但到了八年級我們會學習屈辱的中國近代史,我們就會發現,國家的繁榮昌盛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也不能就此止步不前。每一代人都要為此付出努力。同學們,你們就是祖國的希望,任重而道遠。努力吧!課堂小結我們通過本節課了解了在政治上、思想上、經濟上、軍事上鞏固大一統王朝的措施?;貞浺幌?,具體有哪些措施?政治:頒布“推恩令”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經濟:鹽鐵專賣軍事:北擊匈奴作用:漢武帝從政治、思想、經濟、軍事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局面,使西漢王開始進入鼎盛時期。當堂檢測游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的具體措施有哪些?誰想要PK一下。七、課后深思“有人說漢武帝是千古一帝,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巨大貢獻……但也有人說他是暴君,窮兵黷武……你贊成哪個觀點?請查閱資料找出理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