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必修3 《政治與法治》第一單元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第一課 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一)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1.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2.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3.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①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②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二)各種政治力量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4.20世紀上半葉中國出現的三種建國方案代表 政治主張 實踐結果第一種 先后以北洋軍閥和國民黨統治集團為代表 極力維護地主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統治,讓中國繼續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被中國人民拋棄了,其代表者的統治也被推翻了第二種 以某些中間派或中間人士為代表 幻想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走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沒有得到人民群眾認可,它的多數代表者后來也承認這個方案在中國無法實現第三種 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 主張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共和國,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 最終贏得包括民族資產階級在內的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5.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基礎:①社會基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結構和階級結構發生變化。②理論基礎: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③階級基礎:1919年五四運動后,工人階級成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注:工人階級的特點:團結性、革命性、先進性。6.中國共產黨的成立①成立: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誕生。②初心和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③意義:中國人民在斗爭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和希望。④前景:中國共產黨的方案在歷史和人民的檢驗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唯一正確的選擇。注: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理想是共產主義。(三)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7.為什么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①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②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③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從此,中國人民掌握了國家的權力,成為國家和自己命運的主人。總結: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斗爭經驗的歷史總結,是中國人民在長期探索、艱難奮斗的基礎上共同確認的歷史真理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一)建立新中國 中國人民站起來8.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9.我國革命和建設歷程:時間 任務1949—1952年 著重完成包括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等在內的民主革命遺留任務,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致力于恢復被長期戰爭破壞了的國民經濟。1953年12月 黨中央得出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一化三改”。1954年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頒布。到1956年底 1956 年底,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生產資料公有制已成為我國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確立,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10.艱苦探索(1)原因: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之后,在中國怎樣堅持和建設社會主義、怎樣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并沒有現成的道路可走,必須在實踐中進行艱苦的探索。(2)成就①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實踐中,中國基本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教育、科學、文化、國防等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國際地位逐步提高。②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取得的物質成就和歷史經驗,為后來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二)實現改革開放 走向民富國強11.改革開放(1)開啟: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2)地位: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3)作用:①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中國人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②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使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了偉大歷史貢獻。(4)目的①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使中國人民富起來、中國強起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a力②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③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h建(三)進入新時代 踏上新征程1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意義①意味著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②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③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13.新時代黨的作為:①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出新,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②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勝利,并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③實踐充分證明,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是正確的選擇。第二課 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注:“中共中央”“省委、市委、黨委,紀委”“書記”要用黨的知識分析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黨的性質和宗旨14.黨的性質①產生: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②性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15.黨的根本立場和根本宗旨①根本立場:人民立場②根本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注:題目涉及黨做什么事情,從根本上由黨的 決定?——黨的性質(先進性、純潔性)決定16.黨的性質和宗旨的要求①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所在②在任何時候,黨都應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與人民同甘共苦,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不允許任何黨員脫離群眾,更不允許任何黨員凌駕于群眾之上③全體共產黨員要牢記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個根本問題,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注:黨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并不是說廣大黨員干部就沒有任何個人利益。對黨員干部的正當、合法利益應當予以尊重和保護。當個人利益與國家、人民的利益沖突時,黨員應該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重(二)黨的執政理念17.人民的地位(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的依據)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注:我國革命、建設的主體、決定力量是人民,不是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是領導。18.執政理念:立黨為公、執政為民(1)立黨為公:就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都要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體現國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體人民的共同理想。(2)執政為民:就是黨的全部工作必須以中國最廣大人民的利益與幸福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19.黨的奮斗目標: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20.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①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樹牢群眾觀點,貫徹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接受人民批判和監督,始終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不斷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形成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強大合力②必須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即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注: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21.新時代的目標任務:到21世紀中葉,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一)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22.指導思想①馬克思列寧主義——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靈魂和旗幟②毛澤東思想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2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1)毛澤東思想理論 形成時間 代表人物 主要內容(主題) 作用毛澤東思想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毛澤東 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對經過艱苦奮斗、付出巨大犧牲積累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 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 結合新的實際豐富并發展了毛澤東思想。(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理論 形成時間 代表人物 主題 作用鄧小平理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 鄧小平 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 江澤民 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 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科學發展觀 黨的十六大以后 胡錦濤 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 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 習近平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兩個確立),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24.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之間的關系:一脈相承、與時俱進(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25.解放思想:就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26.實事求是:就是從實際出發,探求事物客觀規律,用以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領導方法27.與時俱進:就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際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28.求真務實:就是要求人們在實際工作中既正確認識事物的本來面目、探求事物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又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地按照客觀規律行事(三)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29.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含義是指共產黨員堅定馬克思主義信念,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通過自己的骨干、帶頭和橋梁作用,影響和帶動身邊的群眾共同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方略。30.為什么要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1)必要性:是由中國共產黨的先鋒隊性質所決定的,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的直接而具體的體現。(2)重要性:①黨員好比黨的機體的細胞,每個細胞都健康,黨的整個組織就堅不可摧。②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使黨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永葆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是黨不斷取得勝利的堅強保證。31.時代性特征: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1)在艱苦的革命戰爭時期:無數共產黨員前仆后繼、頑強斗爭、英勇犧牲(2)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廣大黨員不圖名利,辛勤勞動,艱苦奮斗,開拓進取,樹立了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一個精神、一個稱號、一個使命、八大模范共產黨員在新征程要:①弘揚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②更加珍惜工人階級先鋒隊戰士的光榮稱號,③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做學習的模范,④做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模范,⑤做克己奉公、無私奉獻的模范,⑥做服從組織、嚴守紀律的模范,⑦做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的模范,⑧做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模范,⑨做密切聯系群眾的模范,⑩做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范注:區別黨、黨員、黨組織的作用①中國共產黨要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②中國共產黨黨員要發揮先鋒模范作用。③黨組織要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總結: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始終走在時代前列①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走在時代前列,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在于它以接續推進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創新理論作為行動指南。注: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②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走在時代前列,就在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實踐證明,這是中國共產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永葆生機活力的法寶。③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使黨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永葆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是黨不斷取得勝利的堅強保證。第三課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一、堅持黨的領導(一)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32.黨的地位和全面領導:(1)黨的地位: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中國共產黨是我國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核心力量(2)堅持黨的領導的意義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3)黨的全面領導的表現: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的領導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必須全面、系統、整體加以落實。①中國共產黨是我國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領導的對象(領導誰):人大、政府、政協、監察委員會、法院、檢察院、軍隊,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各企事業單位、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都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②中國共產黨是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核心力量,一切工作都要堅持黨的領導。領導的領域(領導什么):黨領導人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等等。(五位一體)我們要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4)黨的領導堅強有力: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顯著增強,黨同人民群眾始終保持血肉聯系。中國共產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二)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33.新時代為什么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34.新時代如何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1)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①堅持黨的領導,首先是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這是黨的領導的最高原則②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2)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方略,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3)建立健全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獮閳猿趾图訌婞h的全面領導提供可靠制度保障①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②完善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各項制度;③健全黨的全面領導制度;④健全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各項制度;⑤健全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制度;⑥完善全面從嚴治黨制度。(4)建設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堅持以嚴的基調強化正風肅紀,堅決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等等(加強黨建)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一)堅持全面從嚴治黨35.為什么堅持全面從嚴治黨?(1)必要性①在新的形勢下,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四大考驗)②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驗、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四大危險)③全面從嚴治黨是推進黨的建沒新的偉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注:黨歷經千錘百煉而潮氣蓬勃,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2)重要性①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這是黨的建設的一貫方針和要求,關系黨的先進性、純潔性,關系人心向背,關系國家和民族的興衰,關系黨的生死存亡。②有利于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保持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注: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勇于自我革命。36.如何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怎么辦)(1)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①兩個堅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②主線: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③統領: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④根基: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⑤著力點: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⑥“5+2”布局、六項建設: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⑦目標: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政黨。(2)具體要求:必須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全面從嚴治黨,核心是加強黨的領導,基礎在全面,關鍵在嚴,要害在治(二)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37.黨的執政方式(1)科學執政:——凡涉及到“規律”、少犯錯誤的,屬科學執政。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斷探索和遵循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全面增強執政本領,提高長期執政能力,并按照客觀規律執好政、掌好權。(2)民主執政:——凡涉及到“為人民”或采取“民主的方式”的,屬民主執政。堅持為了人民執政、依靠人民執政。民主執政強調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保證在國家政治生活的各個方面堅持和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從而鞏固和擴大黨長期執政的群眾基礎。(3)依法執政:——凡是與“法律”有關的;黨支持人民代表大會依法履行職權,把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屬依法執政。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支持人民代表大會依法履行職能,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是黨依法執政的重要體現。具體地說:依法執政就是要堅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不斷推進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的法治化、規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體制、法治的程序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國理政。注:黨不是立法機關,不能制定法律,只能領導立法;38.三種執政方式的關系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是有機統一的,其中科學執政是基本前提,民主執政是本質所在,依法執政是基本途徑。39.三種執政方式的目的: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目的在于不斷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和執政地位,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實現黨的執政使命,引領承載著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注:⑴法治≠法制①法治是用法律治理國家,指依法治國、依法辦事的治國方式;② “法制”我國古代已有之。狹義的法制,即法律制度⑵區分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①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的領導核心,但不是國家重大事務的決定者。國家重大事務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②共產黨不是國家機關、不履行國家職能、不負責國家具體事務的管理,也不能行使國家權力。管理國家具體事務的職能由政府、監察委員會、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等國家機關行使。③黨是依法執政,政府是依法行政,司法機關(法院、檢察院)是公正司法。總結:1、黨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答題要素: 性質十宗旨十地位+作用+自身建設+指導思想+人民地位①黨的性質(兩個先鋒隊)、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初心(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國民族謀復興)等決定的;②黨的執政地位(我國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最本質的特征、最大優勢;領導核心;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決定的;③黨的作用(統攬全局、協調各方)決定的;④是黨加強自身建設的需要;⑤貫徹......的需要⑥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2、黨怎樣做某件事 答題要素: 宗旨十執政理念+全面領導/執政方式+黨的作用/黨員先鋒模范/黨組織戰斗堡壘+黨的建設+指導思想①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②踐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③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④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的作用;⑤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的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⑥堅持┅┅┅的指導地位。3、黨加強黨建(學習、教育等等)的意義 答題要素: 性質十宗旨十地位+作用+領導①有利于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純潔性, 更好地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有利于完善黨的執政方式(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提高黨的治國理政能力和水平),鞏固黨的執政地位③有利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有利于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的作用)④有利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確保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綜合探究: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中國共產黨要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就必須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第二單元 人民當家作主第四課 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體現人民共同意志,維護人民合法權益,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本質屬性,也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有效運行、充滿活力的根本所在。一、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人民當家作主(一)我國的國體(國家性質)39.我國的國體: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40.我國國體的意義:①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國體,在社會主義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義。②它明確規定了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莊嚴宣示了我國國家政權的人民性質。注意:⑴人民民主專政在社會主義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義,強調在政治角度,它起著決定的作用①國體決定政體②國體決定政府性質和政府職能③國體決定我國政黨制度的性質④國體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的外交政策⑤國體決定了我國的新型民族關系⑥國體決定人民的地位⑵人民≠公民41.人民民主專政的特點:(1)我國國家政權堅持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①領導階級——工人階級: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具有嚴格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是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中堅力量②階級基礎——工農聯盟:不僅是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重要保證。(2)我國的國家政權堅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群眾基礎——愛國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各民主黨派和各人民團體參加的,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維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的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二)全過程人民民主42.民主和社會主義①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始終不渝堅持的重要理念②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應有之義。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注:⑴人民民主≠全民民主民主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只存在于統治階級中,對被統治階級而言是沒有民主的。不存在全民的、超階級的民主。⑵專政≠專制①專政是指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依靠暴力實行的統治。任何國家都有專政的職能。②專制是指獨斷、專橫、獨裁。⑶凡實行民主制度的國家(不是所有國家,不包括專制制度的國家),必然包括一定階級的民主,同時也包括對其他階級的專政。⑷人民民主的特點≠人民民主專政的特點⑸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不是人民民主專政43.我國社會主義民主(人民民主)的特點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一種新型民主,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注:人民民主的特點≠人民民主專政的特點(1)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廣泛的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②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③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是14億多人民共同持續參與、56個民族共同平等享有,不同地域、不同領域、不同層級、不同群體均實現全面覆蓋的民主體系(2)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實的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參與實踐,真正做到了人民當家作主。①我國已經形成全面、廣泛、有機銜接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已經構建多樣、暢通、有序的民主渠道,能夠確保人民有序政治參與②人民的意愿和呼聲,經過民主決策程序順利成為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進而通過政權體系順利轉化為實現人民意愿的具體實踐,能夠確保人民真正當家作主。注:⑴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⑵協商民主:①含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內部在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開展廣泛協商,努力形成共識的重要民主形式;②地位: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③協商渠道: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社會組織協商;④具體實踐:民主協商⑤意義:保障人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廣泛持續深入參與的民主權利;(3)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管用的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既發揚民主,又正確集中,能夠把黨的主張、國家意志、人民意愿緊密融合在一起,實現各方面在共同思想、共同利益、共同目標基礎上的團結一致,使黨、國家和人民成為目標相同、利益一致、相互交融、同心同向的整體。注:①最廣泛:強調的是要讓全體人民都能參與,權利廣泛。如“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政治自由” “監督權”“人大代表組成”等,材料中出現這些關鍵詞時,主要是指“最廣泛”;②最真實:強調的是能真正體現人民的意愿。如材料中含有:“制度保障”“政治保證” “法律保障” “民主選舉”“民主協商”“維護人民利益”這些關鍵詞時,主要是指“最真實”;③最管用:強調的是說到做到、途徑暢通、合理高效;突出我國制度的完善和優點,與西方民主的弊端相對比。如“完善制度體系”“效率提高”,材料中出現這些關鍵詞時,主要是指“最管用”二、堅持人民民主專政(一)堅持民主與專政的統一44.發揚人民民主(1)決定因素: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 →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2)現實意義:只有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權,才能調動億萬人民群眾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使社會主義各項事業保持蓬勃的生機。→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注:人民當家作主≠人民直接行使國家權力、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45.堅持專政職能(1)原因①人民民主專政包含對廣大人民實行民主和對極少數敵人實行專政兩個方面。②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之后,剝削階級作為一個階級已被消滅,階級矛盾已不是社會的主要矛盾。但是,由于國內的因素和國際的影響,階級斗爭還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在某種條件下還有可能激化。(2)任務: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擔負著對極少數敵對分子實行專政,維護國內正常社會秩序,抵御國外敵對勢力侵略和顛覆活動的歷史任務。注:“專政”關鍵詞:打擊、抓捕、懲處、抵御,等(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可靠保障46.國家職能的表現:(1)對內職能主要是維護國家穩定,促進社會發展。①維護國家穩定:依法打擊危害社會主義制度的各種破壞活動,打擊危害國家安全和統一的各種顛覆破壞活動、暴力恐怖活動、民族分裂活動、宗教極端活動,打擊危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各種犯罪活動,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②促進社會發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組織開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2)對外職能主要是防御外來侵略,保衛國家安全。堅定維護國家的獨立和主權,堅定維護國家的領土完整,堅定維護國家的各項安全和發展利益,堅定維護國家的尊嚴,構建和維護有利于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國際環境。(3)我國國家性質與我國國家職能的關系:我國的國家職能與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相適應,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可靠保障。第五課 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一、人民代表大會: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一)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47.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注:⑴我國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但是人民不能直接行使國家權力,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⑵權利≠權力權利是法律概念,一般指賦予人們的權利和利益,即自身擁有的維護利益之權。權利的行使必須以法律為依據,依照憲法和法律行使正當的權利。公民享有的是權利權力是政治概念,一般是指有權支配他人的強制之力。它總是與服從聯結在一起。國家機關、政府一般跟權力。如政府的行政權力48.人民如何行使國家權力①在我國,人民通過民主選舉選出自己的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②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代表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決定全國和各級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務。③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的意志,根據人民的利益行使權力。注:①人民:間接行使國家權力②人大代表:參加行使國家權力。不是直接行使國家權力,而是人大代表依照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各項職權,參加行使國家權力。也不能說是直接管理國家事務,是參與國家事務管理③人大:統一行使國家權力④其他國家機關:具體行使國家權力4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地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我國國家機關組織體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注:區分全國人大和黨的地位:中國共產黨是我國最高政治領導力量(2)職權:國家最高的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和監督權(3)組成:作為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和軍隊選出的代表組成。各少數民族都應當有適當名額的代表。(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部分。它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并報告工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憲法規定的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予的其他職權。委員長會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副委員長、秘書長組成委員長會議,處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重要日常工作。(5)各專門委員會:(全國人大的職能部門)為了更好地開展經常性工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設立各專門委員會。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各專門委員會受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領導。注:⑴不是所有國家機關都由全國人大產生,只能說其他中央國家機關。地方政府、法院、檢察院、監察委是由其同級的地方人大產生的⑵“最高”兩個字只能和全國人大連在一起,全國人大常委會都不能用“最高”⑶人大具有監督權,但是我國的法律監督機關是檢察院,不是人大⑷四個“職權”的區分:關鍵是看內容,而不是看有沒有“決定”“批準” 二字。①立法權:制定、修改、廢除、解釋…法律(條例)。②決定權:批準…;決定…;表決通過…關于國家大政方針、重大事項、規劃的通過;尚未發生或執行,批準本年度的工作報告(將要執行) “預算”“規劃”③任免權:選舉…;決定…人選;罷免…對國家機關干部進行任免的決定。④監督權:聽取、審議 ~~ 的工作報告或述職;法律執行的情況,開展執法檢查。⑸我國的立法機關:有立法權≠立法機關①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是唯一的立法機關。②省、自治區、直轄市、所有設區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是授權立法,有立法權,但不是立法機關,只能制定地方性法規。③縣(不含民族自治縣)人大及其常委會、鄉鎮人大都沒有立法權。⑹國家立法權≠最高立法權,全國人大和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但最高立法權只能是全國人大(二)肩負人民重任的人大代表50.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注:組成人員≠工作人員51.人大代表的產生:由民主選舉產生(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相結合)注:無論是直接選舉還是間接選舉,都是選民意志的表達;直接選舉是選民意志的直接表達,間接選舉是選民意志的間接表達52.人大代表的職責(1)人大代表的職權(權利):審議權、表決權、提案權、質詢權注:人大代表的職權與人大的職權要區分開來(2)人大代表的義務:①應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采取多種方式經常聽取意見和要求,回答詢問,幫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進工作?!M一步健全代表聯絡機制,更好發揮人大代表作用②應模范遵守憲法和法律,努力為人民服務,并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總結:人大代表如何履職:①行使職權:認真履行提案權、審議權、表決權、質詢權②履行義務:密切聯系群眾,聽取意見和要求,回答詢問;努力為人民服務,并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幫助所在地方人民政府推進工作。模范遵守憲法和法律。提高履職能力。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一)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5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含義: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由人民定期選出自己的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作為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并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其他國家機關,以實現人民民主專政歷史任務的政權組織形式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代表大會注意:①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即我國的政體。②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③人民代表大會≠人大代表④人民代表大會與人民的關系不是互相監督的關系,是人民監督人大54.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基本功能:把體現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依照法定程序轉化為國家意志,并使之成為全體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規范55.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地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①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國家政治生活中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突出強調權為民所賦,最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我國政治制度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國家的其他制度,都是由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立法創制出來的,都受其統領和制約。注:①我國根本制度:社會主義制度②我國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③我國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④在社會主義制度中具有根本意義的是:人民民主專政(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勢56.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有力地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廣泛的權利,促進了人民民主專政國家的鞏固和發展。57.動員了全體人民以國家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廣泛調動了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全國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起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一心,艱苦奮斗,朝著國家的發展目標前進。58.保證了國家機關協調高效運轉。①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統一行使國家權力,集中行使職權,集體決定問題;②在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的前提下,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既能保證國家權力始終掌握在人民手中,又有利于各國家機關分工合作,協調一致地履行職責。注:①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不是互相制衡(制約、平衡)、相互監督的關系。在我國,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與司法機關(各級法院和檢察院)、監察機關、行政機關(各級政府),它們之間是決定與執行、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分工合作、協調一致開展工作的關系②政府、監察委員會、法院和檢察院由人大產生,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但是不能說接受其領導。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國家機構都要接受黨的領導。59.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①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的職權,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②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實現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必須長期堅持、不斷完善。我們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第六課 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60.我國民主黨派的性質:成為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61.我國政黨制度的地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多黨制≠一黨制6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內容(1)基本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民主黨派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注:黨和民主黨派是相互監督,不是監督與被監督。(2)首要前提與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政黨之間的關系上,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黨派的領導是政治領導,主要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則和重大方針政策的領導注:黨對民主黨派的領導是政治領導;在組織上是相互獨立,不存在隸屬關系;在法律上是地位平等(3)政治地位: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各民主黨派具有法律賦予的參政權,包括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等等注:⑴民主黨派是享有參政權,其參政不是為了上臺執政,不能說參與(加)執政;也不能說他們聯合執政、輪流執政、共同執政①是參加國家政權,不是參與共產黨的執政。②是參與大政方針的協商,不是制定大政方針。③是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不是直接管理國家事務。④是參與法律法規的制定,不是制定法律法規。⑵參政黨≠在野黨、反對黨(4)活動準則:各政黨包括執政黨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63.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創新型和優越性: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創立了一種新型的政黨關系與政黨制度形式,在當今世界獨具特色。(1)我國政黨制度的中國特色(新型的政黨關系)①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既親密合作又互相監督,而不是互相反對。②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各民主黨派依法參政,而不是輪流執政。(2)我國政黨制度的優越性這一制度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相適應,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有利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有利于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顯著的優越性。(3)新型的政黨制度新在哪里?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能夠真實、廣泛、持久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國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代表少數人、少數利益集體的弊端?!獙崿F利益代表的廣泛性②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把各個政黨和無黨派人士緊密團結起來,為著共同目標而奮斗,有效避免了一黨缺失監督或者多黨輪流坐莊、惡性競爭的弊端?!w現奮斗目標的一致性③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通過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種意見和建議,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囿于黨派利益、階級利益、區域和集團利益決策施政導致社會撕裂的弊端——促進決策實施的科學性、民主性(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64.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政協)的性質:①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②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③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④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⑤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65.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政協)的組成: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由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各少數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和歸國僑胞的代表以及特別邀請的人士組成66.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政協)的主題和職能:(1)主題:團結和民主(2)職能:①政治協商——決策之前或決策實施中進行協商(黨或國家機關主動)②民主監督——決策之后的意見、批評、建議(協商式監督)③參政議政——主動建議(通過調研報告、提案、建議案或其他形式,提出意見和建議)注:⑴人民政協≠國家機關:①政協不是國家機關,不履行國家職能;②政協不能進行國家決策,但是可以推動國家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不具體執行管理國家的事務,只是提意見和建議。③政協因其性質與人大不同,在國家大政方針問題上,政協及其委員后面不能使用“審議、表決”;④政協的民主監督是協商式監督,基本方式是提出意見、批評、建議;人大的監督權有法律約束力。⑵議案≠提案: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權,提出的是議案;政協委員提出的是提案,是在參政議政。⑶人民政協≠民主黨派≠政黨聯盟:注意材料中出現的主體是政協還是民主黨派,不要混淆⑷人大代表是民主選舉產生,政協委員是民主協商推薦產生67.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政協)的作用和要求:(1)作用:人民政協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2)要求:①人民政協工作要聚焦黨和國家中心任務,把協商民主貫穿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全過程,豐富協商議政內容和形式,著力增進共識、促進團結②加強人民政協民主監督職能,重點監督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重要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一)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是我國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運共同體68.我國民族格局的特點(1)特點: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多元一體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2)表現:①各民族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②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個統一的命運共同體中。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3)要求:以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69.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我國各民族共同開拓的了我們遼闊的疆域,共同書寫了我們悠久的歷史,共同創造了我們燦爛的文化,共同培育我們偉大的精神。70.我國的國家結構形式(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行使自治權注:①我國行政區域的類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②自治權≠國家主權(2)中國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一部憲法、一個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都必須接受中央政府統轄。(二)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71. 我國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注:①我國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形成的成因: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民族理論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進行了中國特色民族理論和實踐的探索。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高舉民族平等的旗幟,致力于鏟除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階級根源,贏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賴。新中國成立后,全國各族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實現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為建設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奠定了堅實基礎。②現在采取的有利于處理好民族關系的措施或行為,都只能說有利于鞏固、建設、發展民族關系,而不是有利于新型民族關系的形成,也不能說確立新型民族關系。72.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我國始終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1)民族平等: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發展程度上的區別,絕無高低優劣之分我國各族都對祖國的文明作出了貢獻,都是國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各方面權利,依法平等地履行義務(2)民族團結:民族的大團結和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3)各民族共同繁榮:在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前提下,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這是由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的,是國家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注:①民族平等≠消除差異、消除差別②堅持民族平等≠已經實現民族平等③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繁榮的前提④民族團結不僅指漢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團結,還包括少數民族之間的團結⑤共同繁榮≠同步繁榮、同時繁榮、同等繁榮;⑥各民族共同繁榮不僅指各民族經濟共同繁榮,還包括政治、文化、社會共同繁榮7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原因:根據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的分布格局,以及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注: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民族格局特點:多元一體(2)內容: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現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①我國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三級②自治機關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③自治機關的權限: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國家機關職權的同時,依法行使自治權。注:①各少數民族≠各民族;聚居≠居住②我國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三級,不包括民族鄉;③自治機關只指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不包括自治地方的檢察機關、司法機關(法院、檢察院)④民族區域自治不能說:高度自治、完全自治⑤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自治權(3)特點: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是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①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②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③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4)地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一個重要制度保障。(5)作用: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既保證了國家團結統一,又實現了各民族共同當家作主①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②有利于加強民族平等團結、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6)要求: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①要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切實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積極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②必須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尊嚴,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關系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依法打擊民族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堅決反對和有力回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問題進行的滲透、破壞活動。③必須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三)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74.原因:我國有多種宗教,妥善處理宗教問題,對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具有重要意義。75.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1)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注:①宗教信仰自由不是鼓勵公民信教,也不是反對公民信教,而是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②宗教信仰自由使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是我國尊重和保障人權的重要體現(2)依法管理宗教事務①內容: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任何宗教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都不能干預國家行政和司法。我國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②原則:我國的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御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3)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注:宗教事務屬于我國內政,不容干涉;抵御境外勢力滲透,打擊宗教極端勢力(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①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重要任務:支持我國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宗教,用中華優秀文化浸潤宗教,不斷推進我國宗教的中國化。②要求: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從事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與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支持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努力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支持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與各族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祖國統一多作貢獻。注:①堅持宗教的中國化方向,引導宗教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努力把宗教教義同中華文化相融合,不是要求宗教人士和信教群眾改變宗教教義②引導宗教和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③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不是說宗教沒有消極作用,宗教本質也沒有發生變化三、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一)我國基層群眾自治的組織形式76.基層群眾自治的含義人民群眾在在城鄉基層黨組織領導下,在居住地范圍,依托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77. 基層群眾自治的組織形式(1)村民委員會①性質: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村民委員會是農村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②職能: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③產生:村民委員會成員由村民選舉產生,向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④管理:在農村基層治理實踐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規民約,是村民規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為,運用民主的辦法來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務,實現自己的事情自己辦,自己的難題自己解的有效途徑。(2)居民委員會①性質:按照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居民委員會是城市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②職能:其任務是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辦理本居住地區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等。③產生:居民委員會成員由居民選舉產生,向居民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④意義:居委會成員居民選,社區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務居民管。這大大調動了廣大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參與政治生活的素質和能力。注:⑴基層民主組織形式主要有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短期一般不會改變,所以基層民主的創新一般是管理形式的創新、基層自治實踐形式,而不是組織形式的創新,不能說創新(完善)基層自治組織。⑵村民(居民)自治的范圍由法律規定,不能隨意擴大或縮小,但可以拓寬民主管理的途徑,豐富民主管理形式、實踐形式。⑶村委會和居委會的性質①村委會和居委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不是國家機關,不行使國家職能,不管理國家事務。②村委會和居委會≠基層政權(基層政權:鄉鎮一級的人大和政府)③村委會和居委會≠基層政府(基層政府:鄉鎮一級的政府)政府對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的工作可給予指導、支持和幫助,但不是領導與被領導關系,政府不得干預依法應屬于居(村)民自治范圍的事項;村(居)委會不能說行政④村委會和居委會≠基層黨組織村“兩委”就是村支部和村委會。村支部(村支部委員會)是基層黨組織,村支部發揮領導核心作用,領導村委會的工作,村支部與村委會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⑤居委會、村委會≠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是政府機關,是基層政府在城鎮的派出機構,從事相關行政管理工作⑥村委會和居委會≠社會團體⑷村委會、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的區別①村委會:是農村管理日常公共事務等的機構。②村民會議也稱村民議事會:是由村民委員會召集,由本村18周歲以上村民組成,也可以由每戶派代表參加的會議,所作決定應當經到會人員的過半數通過。是村民實現直接民主的基本形式。③村民代表會議:由村民委員會召集村民代表開會,討論決定村民會議授權的事項及村委會提交的議案,向村民會議負責,是村民委員會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一種有效形式。⑸人民群眾通過參與村民自治、居民自治,管理的是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不是管理國家事務(二)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生動實踐78.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實踐途徑(基層民主參與的途徑)(1)民主選舉作為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農村的村民委員會和城市的居民委員會,按法律規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選舉產生。在農村,村委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的產生采取村民直接選舉的辦法,實行無記名投票、公開計票,選舉結果當場公布。在城市,社區居委會正從過去的居民代表選舉,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選舉發展,選舉程序更加規范,給城市基層治理帶來顯著變化。(2)民主協商①原因:城鄉基層的公共事務千頭萬緒,應該也必須由眾人商量著辦。只有本著有序參與的原則,讓居民或村民合理表達意見和建議,求同存異,才能找出解決問題的好方案,促成基層社會的和諧。②開展:我國城鄉的基層民主協商,在街道或鄉鎮、社區或行政村以及企事業單位等不同的層次展開,也貫穿于基層治理的全過程。(3)民主決策①原因:城鄉基層的公共決策與每家每戶的利益直接相關。②要求:在農村,凡關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項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間接參與的方式集體做出決定。在城市,社區公共事務的民主決策通過召開居民會議進行。注:①村民會議(居民會議)是村(社區)“最高議事機構”,涉及全村(社區)的重大事務,不是由村委會(居委會)決定,而是都必須在村民會議(居民會議)上討論決定。②公民參與民主決策≠公民享有決策權:在我國公民沒有決策權(4)民主管理①原因:在法律上,基層公共事務的管理屬于本村的全體村民或本區的全體居民;在現實運作中,一般要通過一定的程序,授權給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來進行。②措施: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議事規則,推動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層民主管理工作的關鍵。注:①基層自治組織的管理權限要經法律授權。②基層自治公約(村規民約、社區居民公約、自治章程)不得與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相抵觸,不得有侵犯村(居)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合法的財產權利的內容(5)民主監督①原因:負責城鄉基層公共事務管理的居委會和村委會,事實上都掌握一定的權力。要防止以權謀私,盡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誤,必須實行民主監督。②要求:凡是與基層群眾利益密切相關和需要讓基層群眾知曉的事項都應公開,讓每個居民或村民了解,還應對基層自治組織的實際管理工作進行評議。79.發展基層民主的原因(意義):①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群眾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②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③擴大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廣泛而深刻的實踐,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程。注:①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直接行使國家權力②擴大基層民主≠擴大基層民主權利綜合探究: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實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建立并不斷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實現了形式民主與實質民主相統一、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相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是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追求民主、發展民主、實現民主的偉大創造,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第三單元 全面依法治國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是有機統一的。治理國家和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的規矩,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治是國家長治久安和繁榮發展的重要保障,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以理性方式解決社會矛盾的最佳途徑。第七課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br/>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通過實行法治,保障人權,維護社會和諧,實現長治久安,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一、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一)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80.法律的產生、本質、作用、歷程(1)產生: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2)本質:法律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是實現國家職能的工具(階級性)(3)作用:法律既維護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會生活(4)法律在人類社會不同階段的特點(時代性):①在古代社會,法律確認和保護人剝削人的等級制度,特權階層常常凌駕于法律之上;②近代以來,法律的地位和權威不斷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漸成為現實,法治代替了人治,成為一種全新的國家治理方式。81.中國法治發展的歷程(1)中華法系源遠流長,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①春秋戰國時期,我國開始制定成文法,并通過鑄刑鼎、書竹簡等方式發布法律。②西漢時期,儒家思想成為政治生活的主導思想,強調禮法結合。③唐朝時,我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并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2)1840年鴉片戰爭后,一些仁人志士試圖將近代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國,以實現變法圖強的夢想,最終歸于失敗。(二)馬克思主義是我國法治建設的理論基礎83.馬克思正義法治理論:法的產生、本質、決定因素(1)法的產生: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注:法律出現的時間要遠遠遲于人類出現的時間,它不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的。原始社會是沒有法律的。(2)法的本質: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3)法的決定因素: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是指與人類生存相關的地理環境、人口和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生產方式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注: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法律屬于上層建筑范疇。84.法的歷史類型:奴隸制法、封建制法、資本主義法和社會主義法。85.法的特征(1)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社會規范。(法的內容角度)①法反映并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規范人們的行為。②法確認、保護和發展有利于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集體和個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權利,也平等地履行義務(2)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法的創制角度)注:國家創制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形式:制定和認可。(3)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法的實施角度)86.法的職能:法在國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職能,又具有社會職能。(法的職能角度)法的政治職能是指法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法的社會職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87.我國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88.新中國法治建設取得成就的原因①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②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也是中國人民的實踐。③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的法治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89.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1)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立法角度)①在現行憲法基礎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規,法律體系日趨完備,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實現了有法可依。②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質量不斷提高,法律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障公民權利、確保國家權力正確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斷增強。注:法律體系日趨完備≠已經建立完善法律體系(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①通過建立健全科學完備的行政執法和司法體制,保證了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②行政機關不斷簡政放權、優化服務,嚴格規范文明執法,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推進。③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維護和實現司法公正和權威。注:區分不同行為主體在依法治國中的職責和作用:①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②設區市以上人民代表大會: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③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嚴格執法。④司法機關(法院和檢察院):公正司法;(各級人民法院:依法審判)⑤監察委員會:依法獨立行使監察權⑥黨政機關、社會組織、個人和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全民守法。(3)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①在通過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的同時,國家高度重視通過憲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我國將人權保障貫穿法治建設的各個環節,使人權法治保障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②中國人民享有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充分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權利。(4)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蓬勃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總格局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加快建設,司法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社會公平正義保障更為堅實,法治中國建設開創新局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是一場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參與的、史無前例的偉大社會實踐。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90.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91.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因和要求(1)原因:①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②要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③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的革命,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2)要求:全黨和全國人民必須更加自覺地堅持依法治國、更加扎實地推進依法治國,努力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向著建設法治中國的目標不斷前進注:區分法治和法制①法治:是相對于“人治”而言的,強調一個國家處于依法治理的一種狀態,是一種貫徹法律至上、嚴格依法辦事的治國原則和方式。②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屬于制度的范疇,強調一個國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③凡國家必有法制,但不一定實行法治;只在民主制國家才存在法治。④法制是法治的基礎和前提條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點和歸宿(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9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①原因: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②要求: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與依法執政統一起來。 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必須切實尊重憲法法律權威,模范遵守憲法法律,堅持依憲執政和依法執政。注: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①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②要求: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3)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①原因: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②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注:①平等是公民在法律實施上的平等,即守法平等和司法平等;不包括立法平等。國家的立法只體現統治階級的利益與意志。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個人的權利和義務都一樣:如人大代表享有的提案權,質詢權等,就并非人人都有③平等≠同等、均等、一樣④特殊≠特權、歧視針對特定群體,應給予特殊的優待和保護,如法律對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給予特殊的優待和保護。(4)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①原因: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②要求: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注:法律是規范作用,道德是教化作用;德治比法治更具有感召力,而法治比德治更具有權威性(5)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要求: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第八課 法治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一、法治國家(一)法治國家的內涵93.法治國家的含義:法治國家,就是實行依法治國、依憲治國、依法執政、依憲執政的國家。在現代社會,法治國家意味著國家權力依法行使,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開展;意味著法治成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94.法治國家的特征(1)堅持憲法法律至上①內涵:憲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內容,即憲法法律是社會治理的最高準則,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權。②原因:法律是通過民主程序制定出來的,反映了民眾的意愿,符合民眾的利益,體現了社會共同理想和信念,應該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遵從。(2)堅持良法之治①原因:法治國家強調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眾的認同,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法律的效力。②良法的標準良法應內容合理,在制定過程中應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符合社會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理念;良法應體系完備、規范系統、類別齊全、協調統一,能夠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③要求: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國家(3)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①原因:我國公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包括人身權、財產權、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等。保護公民的各項權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注:公民的權利≠公民的政治權利、民主權利②要求:在法治國家,公民的權利和尊嚴應得到法律的確認,并通過執法和司法加以保障。(4)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①原因:國家的各項權力(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監督權等),都必須在法律之下運行。②要求:為了規范權力的運行,就需要通過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二)建設法治國家95.如何建設法治國家(1)總要求:建設法治國家,既需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更需要法律的嚴格實施。注:建設法治國家,法律的制定與實施都重要,沒有哪個比另一個更重要。(2)具體要求①推進憲法實施。原因: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要求: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②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原因:完備的法律體系是法治國家的制度前提。要求:在憲法之下,要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項法律制度,形成一個部門齊全、層次分明、結構協調、體例科學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實現國家治理有法可依。③完善法律實施機制。原因:已經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實施。要求:政府部門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為社會提供優良的公共服務;社會公眾自覺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司法機關嚴格公正司法,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定分止爭,懲罰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96.建設法治國家的意義①能夠有效規范權力運行,保障公民合法權益。②能夠推動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長治久安。二、法治政府(一)法治政府的內涵97.法治政府含義和地位:①含義:法治政府就是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智能高效、廉潔誠信、人民滿意的政府。②地位:法治政府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98.法治政府特征:(1)職能科學的政府。①要求:政府不能什么都管,也不能該管的不管。政府部門之間、上下級政府之間關系的配置必須科學合理。②基本職能: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環境保護注:①政府不能包辦一切,不是“全能政府”。目前,我國政府積極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優化服務,深化簡政放權,建設服務型政府、有限政府。②政府職能、職責是法定的,不能隨意擴大或縮減。所以不能說“減少”“削弱”政府職能,可以說“優化”“轉變”政府職能③簡政放權強調于精簡政府機構和人員,簡化行政流程,將權力歸還或 下放給市場、社會和基層,但是不意味著政府減少職責④轉變政府職能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政府的權威,而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人民,維護人民利益。⑤政府職能≠國家職能(2)權責法定的政府。①原因:如果政府權力沒有嚴格的法律界定,就會出現權力行使的錯位、缺位和越位等現象。②要求:需要完善行政組織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3)執法嚴明的政府。①原因:只有執法嚴明,才能保證政府有效履行職能,服務社會公眾,確保憲法和法律的實施。②要求:執法嚴明重在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求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從事執法活動。(4)公開公正的政府。①原因:通過公開公正執法,能夠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②要求:全面推進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公正執法要求將公平正義作為政務誠信的基本準則,將其貫徹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各個領域。注:政務公開≠公開所有政務信息(5)智能高效的政府。政府要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促進依法行政,優化革新政府治理流程和方式,不斷提高政務服務效能。(6)廉潔誠信的政府。要求:①政府必須清廉,不得利用公權力謀求私人或團體利益;②政府要做到誠實守信,不能朝令夕改、言而無信。③要建立健全責任追究制度,加大對貪腐和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7)人民滿意的政府。要求:政府要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幸福,不斷提升行政執法水平,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執法行為中都能看到風清氣正、從每一項執法決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二)建設法治政府99.如何建設法治政府:①建設法治政府,就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讓政府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履行職責,確保行政權在法治框架內運行。②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100.建設法治政府的意義:①通過建設法治政府,能夠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權力,積極履行職責,提高行政服務水平,實現善政;②能夠更好地促進政府和公民、社會組織的溝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關系。三、法治社會(一)法治社會的內涵101.法治社會的含義和地位:①含義:法治社會是指法律得到公認和普遍遵從、社會治理依法開展、公共生活和諧有序的社會。②地位:法治社會是構筑法治國家的基礎102.法治社會的具體表現(特征)(1)全社會對法治普遍信仰,實施法治成為全社會的一致追求。在法治社會中,人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全體公民、社會組織對于法律發自內心地認可和接受,普遍認可法律是社會生活中所有人都應遵守的基本規范。(2)憲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實施和普遍遵守,社會各個領域依法運行。無論是在私人生活領域,還是在公共生活領域,法律的要求得到普遍遵守,權利得以實現,義務得到履行,違法犯罪行為得到有效遏制。(3)社會糾紛依法得到解決,公平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在糾紛發生后,人們普遍依據法律主張自己的權利,通過和解、調解、 仲裁、訴訟等方式有效處理糾紛、化解矛盾。注:公平正義≠人民群眾的利益:人民群眾的利益是多樣的,甚至有不當的、不合法的利益述求。(二)建設法治社會103.如何建設法治社會:總要求:建設法治社會是一個艱巨的任務,需要進行全方位、長期性的努力。(1)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法治社會建設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必須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法治觀念,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2)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①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②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注:①法治社會中的“法”既包括國家的法律制度,還包括社會道德、自治組織制定的規則和自我約定的契約等等。②法治國家、法治政府中的“法”只限于國家的法律制度及中共黨內法規(3)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擴大援助范圍,健全司法救助體系,保證人民群眾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利受到侵害時獲得及時有效的法律幫助(4)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強化法律在維護群眾權益、 化解社會矛盾中的權威地位,引導和支持人們理性表達訴求、依法維護權益。完善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糾紛解決機制。104.建設法治社會的意義:①能夠使社會更好地形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氛圍,增進社會共識,維護社會秩序;②能夠更好地協調各方利益關系,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實現社會和諧注:①法治國家是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的目標,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必須服從、服務于法治國家建設。②法治政府是法治國家建設的主體和重點,是法治社會建設的先導和示范。③法治社會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建設的基礎和依托,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建設必須筑牢法治社會根基。第九課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必須做到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進程中,這四個方面密切聯系,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一、科學立法(一)科學立法的內涵:105.科學立法的含義科學立法就是要尊重和體現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不斷提高法律的質量。106.科學立法的標準(原則、要求):(1)科學立法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推動國家發展進步,保障人民各項權利。要求:立法要符合我國的政治制度和歷史傳統,要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進程相適應,制定出適合中國的良法。注:權利≠利益(2)科學立法符合國情和實際。要求: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體制機制,使每項立法都能科學合理地規范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規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使法律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3)立法必須遵循法律體系的內在邏輯和立法工作規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術,努力實現立法過程的科學化。要明確劃分不同法律關系的調整對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國家發展目標的法律體系(二)推進科學立法107.如何推進科學立法(1)科學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軌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規范性文件。①原因:在我國,憲法和立法法是國家機關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據②要求:所有享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都應當按照法定職權、依據法定程序開展立法工作(2)科學立法要充分發揚民主。①要求:必須堅持民主立法,廣開言路,集思廣益。②途徑:要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溝通機制,開展立法協商,充分發揮社會各界在立法協商中的作用,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健全法律法規規章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和公眾意見采納情況反饋機制,廣泛凝聚社會共識(3)科學立法要合理設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①應在立法中客觀地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確認和保護,做到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相對應。②立法還要科學合理地配置權力與責任,根據國家治理需求,授予國家機關必要的權力,并對其加以制約,明確權力行使不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二、嚴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