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海陸變遷湘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章 第四節課程標準0201舉例說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陸地處在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知道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0102031.運用實例說明海陸在不斷變化當中,使學生從實例中明白地球的表面形態是在不斷變化的。2.利用地圖拼圖,說出大陸漂移假說的基本觀點及證據。3. 知道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并能夠說出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重點)學習目標說出我知道的地表形態變化的例子。一我知太行山下的波痕石,說明我們腳下這片土地在數億年前曾經是?近年來,人們發現在臺灣海峽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著古代森林的遺跡 ,同時,還發現了古河道。這說明這里曾經是?喜馬拉雅地區發現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說明這里曾經是?美麗的南太平洋島國圖瓦盧50年后將在世界地圖上永遠消失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王首都迪拜附近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島項目,其名為“迪拜棕櫚島工程”試用實例分析海陸變遷的原因臺灣海峽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遺跡喜馬拉雅山脈的巖石中,有魚、貝、藻等海洋生物化石將在世界地圖上永遠消失的圖瓦盧面積龐大的迪拜棕櫚島臺灣海峽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遺跡(地殼運動)喜馬拉雅山脈的巖石中,有魚、貝、藻等海洋生物化石(地殼運動)將在世界地圖上永遠消失的圖瓦盧(海平面上升 )面積龐大的迪拜棕櫚島(人類活動)試用實例分析海陸變遷的原因地表形態變化是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地表形態在不斷地變化,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格局是不是固定不變的呢?二我探南美洲與非洲拼合大陸漂移假說魏格納大陸的漂移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南極洲板塊板塊構造學說三我學1、全球由幾大板塊構成 分別是什么?2、在這些板塊中,幾乎全是海洋的是什么板塊,澳大利亞大陸屬于什么板塊?3、板塊處于不斷的 之中。4、板塊的內部比較 ,板塊和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比較 。我學提綱:1、根據下圖,說出海洋的生成和發展階段。四我用2、依據板塊構造學說,喜馬拉雅山脈是如何形成的?安第斯山脈呢?四我用3、依據板塊構造學說,解釋日本頻發地震的成因。四我用4、世界上還有哪些地區容易發生火山地震?四我用5、地震來臨時,我們應該如何逃生呢?四我用海陸變遷內力作用:地殼的變動外力作用:海平面的上升和人類活動提出者板塊構造學說板塊在不斷的運動變化當中應用火山、地震帶大陸漂移假說基本觀點海洋、山脈的形成全球分為六大板塊基本觀點海陸變遷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五我結實地演練,地震逃生六我練規則:1、地點限制:教室2、時間限制:15秒3、要求:第一小組成員進行演習。在老師說開始后小組成員在15秒內做完自我保護,然后暫時別動,老師發出回位指令后,回各自位置。第二小組成員認真觀摩,在第一小組完成演習后,指出演習中存在的問題。六我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4海陸變遷 課件.pptx 喜馬拉雅山的形成.wmv 地震成因.wmv 急救超人 地震求生.avi 日本地震視頻(圖片匯集)-128x96.avi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