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第一節:地形和地勢一、地勢(P22,圖2.2)1、我國地勢的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2、我國的三級階梯: 第一級階梯上的地形區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第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第二級階梯上的地形區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級階梯上的地形區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二、地形(P24,圖2.4)1、我國地形的特點: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2、地形的種類: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五種地形中,山地面積最大,約占陸地面積的33%。山地、崎嶇的高原和丘陵,統稱為山區,約占全國面積的60%。3、我國地形的分布:東部以平原、丘陵為主;西部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主。4、四大高原的特征:青藏高原:冰川廣布; 內蒙古高原:地面平坦 黃土高原:溝壑縱橫; 云貴高原:崎嶇不平5、我國主要的山脈:東——西走向三列山脈:①天山——陰山;②昆侖山脈——秦嶺;③南嶺東北——西南走向三列山脈:①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②長白山——武夷山;③臺灣山脈6、山區常見的自然災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7、山區的優勢:在發展旅游、采礦和農業多種經營等方面優勢大。 山區的劣勢:山區地面較為崎嶇,交通不便,基礎設施建設難度大。第二節:氣候我國氣候的特點;復雜多樣,季風顯著,雨熱同期。氣候包括氣溫和降水兩大要素氣溫冬季氣溫:(P31,圖2.13) (1)、冬季氣溫分布特點:南北氣溫差別很大。(2)、影響冬季氣溫分布的因素有緯度位置和冬季風。(3)一月0℃等溫線的分布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夏季氣溫(P32,圖2.14):(1)、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除青藏高原外,全國大多數地方普遍高溫。(2)、影響夏季氣溫分布的因素主要是地形。3、我國的溫度帶:(P33,圖2.15)(1)、溫度帶的劃分:從南到北分為: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還有一個高原氣候區。(2)、熱帶的分布:臺灣省、廣東省、海南省、云南省(3)、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4)農作物的熟制:溫度帶農作物的熟制水果熱帶一年三熟香蕉、芒果亞熱帶一年兩熟柑橘暖溫帶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蘋果、梨中溫帶一年一熟二、降水降水:(1)、降水分布規律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2)、800mm等降水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我國的干濕地區:、我國的干濕地區分為:(P36的圖2.17)濕潤區、半濕潤區、半干旱區、干旱區、干濕地區與植被和農業的關系:干濕地區植被農業濕潤區森林水田半濕潤區森林草原旱地半干旱區草原畜牧業干旱區荒漠(4)、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三、季風1、冬季風:(1)、風向:偏北風 (2)、性質:寒冷干燥2、夏季風:(1)、風向:偏南風 (2)、性質:溫暖濕潤3、季風區與非季風區:(1)、季風區指受夏季風影響明顯的地區。 非季風區:受海陸位置、地形等因素影響,夏季風很難到達,降水稀少,氣候干旱。(2)、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一線。(3)、梅雨:6月中旬到七月上旬,長江中下游地區長達一個月時間的雨季。(4)、災害性天氣有干旱、洪澇、臺風、寒潮。四、氣候1、氣候類型:(P42的圖2.26、“不同的氣候類型圖”)(1)、東部地區:以季風氣候為主。從南到北為: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2)、熱帶季風氣候的分布:臺灣省、廣東省、海南省、云南省(3)、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也是秦嶺——淮河一線。(4)、西北地區:溫帶大陸性氣候(5)、青藏高原:高原山地氣候第三節 河流和湖泊眾多的河湖1、河流的分布:分類分布地區汛期長短流量大小含沙量大小有無冰期外流河東部季風區秦嶺——淮河以北短小大有秦嶺——淮河以南長大小無內流河西部內陸地區 (最大:塔里木河)短小河水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區降水京杭運河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湖泊: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五大淡水湖是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二、黃河(P48的圖2.32、“黃河流域水系圖”)1、黃河的基本知識:黃河發源的省(區)青海省黃河的發源地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黃河注入的海洋在山東省注入渤海黃河的形狀“幾”字形2、黃河上、中、下游的劃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措施:上游中游下游劃分的地點源頭到河口河口到孟津孟津以下流經的地形區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存在的問題荒漠化嚴重凌汛水土流失嚴重地上河問題產生的原因氣候干旱、過度放牧低緯流向高緯植被覆蓋率低;黃土結構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陡坡墾殖河道變寬,水流緩慢,泥沙淤積解決的措施減少放牧數量爆破退耕還林還草植樹種草加固大堤加強中游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長江(P53的圖2.36“長江流域水系圖”)長江上、中、下游的劃分及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措施:上游中游下游劃分的地點宜昌以上宜昌到湖口湖口以下流經的地形區青藏高原、橫斷山區、云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優勢水能資源豐富(水能寶庫)航運價值高(黃金水道)發展淡水養殖存在的問題水土流失嚴重洪澇災害嚴重產生問題的原因毀林開荒,陡坡墾殖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降水時,干支流同時漲水1、泥沙淤積;2、圍湖造田; 解決的措施植樹造林長江上游地區植樹造林,保持水土退耕還湖長江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注入東海,是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荊江指枝城到城陵磯一段長江,是一段“地上河”。 治理的方法有建分洪區;加固大堤;裁彎取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