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欣 賞 民 樂第三單元 八音之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感受音樂的意境美體會音樂的情緒導 入 視 頻設問:這是什么歌曲?旋律熟悉嗎?你們曾經聽過類似的樂曲嗎?學生爭先恐后的回答:春江花月夜!聽過!樂 曲 簡 介樂曲簡介: 又稱《夕陽簫鼓》,是古典民樂的代表作之一,后取名張若虛的唐詩名篇《春江花月夜》更名。樂曲段落:江樓鐘鼓、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疊、水深云際、漁歌唱晚、回瀾拍岸、橈鳴遠漱 欸乃歸舟和尾聲分 段 欣 賞第一段:江樓鐘鼓樂曲以琵琶模擬鼓聲、簫和箏奏出波音,接著響起徐緩優美的旋律,描繪夕陽映江、晚風輕拂的初暮景色。月 上 東 山風 回 曲 水月上東山:將第一段主題音樂升高四度,并且做自由模進。自由模進模擬出徐徐上升的動感,描繪出明月由東山升起,在云影中時隱時現、游移出沒的場景。令人情思悠遠、浮想聯翩風回曲水:只有六小節長度,卻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恰似江風拂動水面,水波瀲滟,徐徐擴散的動感。紛亂層疊,此段即是刻畫了這樣一幅場景。花 影 層 疊月夜春江,花木倒影映于江面,忽然一陣風來,水中倒影隨波搖曳紛亂層疊,此段即是刻畫了這樣一幅場景。水 深 云 際主題旋律基礎上的第四變奏,頭尾與主題基本相同,音樂在主題的核心材料上展開。如同水墨畫中的重彩描繪出江面濁浪起伏,江水滾滾的景色。“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漁 歌 唱 晚什么意境?第五變奏。描畫出漁人豐收歸來,心情舒暢,閑適高歌的生動畫面,詼諧生動。一唱眾和,豪情頓生,江面上充滿了活躍歡快又不乏幽默詼諧的氣氛。洄 瀾 拍 岸主題的第六變奏。琵琶以掃輪指法彈奏,模進音型由慢及快,如同漁舟破水而來,掀起波濤拍岸。接著樂隊全體進入,猶如群舟爭先恐后歸來,造成小高潮后情緒回落仍由琵琶獨自彈奏,慢彈輕挑,漁舟競過,水面歸于平靜。橈鳴遠瀨與欸乃歸舟一般演奏中第八段略去或者和第九段合并演奏。這兩段都是對劃船搖櫓的聲音和動態的描寫, 將全曲推向“欸乃歸舟”的高潮,曲調張力極強,激動人心,描繪出漁船向岸邊競歸,浪花飛濺,聲響響徹江面,洄瀾起伏,櫓聲欸乃的熱烈場面。尾 聲歸舟遠去,萬籟俱寂,此時,由二胡和箏奏出飄渺的主題旋律,音樂慢慢舒緩下來,春夜的江面又變得靜謐迷人,只有最后一聲輕輕的鑼音,將人們從靜夜春夢中喚醒,音樂落下了帷幕。誰來談談樂曲的意境?《春江花月夜》的音樂構思非常巧妙精致,隨著音樂主題的搖曳變化和起伏發展,樂曲所描繪的意境也逐漸地變換,時而幽靜恬淡,時而熱烈奔放,將大自然更換不已的勝景,變幻無窮的色彩一一呈現。學唱主旋律知 識 卡 片民族管弦樂隊:由吹拉彈打四個部分組成!吹:笛子、簫、笙、嗩吶、管子等。拉:高胡、二胡、中胡等。彈:琵琶、柳琴、揚琴等打:鼓、鑼、鈸。教 學 反 思什么是“換頭合尾”?同學們討論、交流等方式總結。每個段落開頭不同結尾相同!232 1231 | 2 -||師:請同學們根據《春江花月夜》背景音樂朗誦張若虛的一段古詩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