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7課 二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教學設計教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情景—探究—感悟”教學模式是一種感受性學習方式。依據這一模式,在本課教學中教師以教材為基礎以課程標準為導向,以“尋新之旅”為主線,把所講教材的內容編制成“歐洲篇”“美國篇”“日本篇”等有序的知識信息,輔助多種手段,如視頻、圖表等創設情境,讓學生自己走進歷史,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觀點、看法、認識和態度、情感,最后得出結論,獲取歷史的啟迪。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背景分析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二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是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下冊第五單元 《二戰后的世界變化》的第二課,主要介紹二戰后一些資本主義國家調整統治政策,逐步實現經濟復蘇、發展的的歷史。本課內容主要是三部分:歐洲的聯合、美國的發展和日本的崛起、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三部分內容展示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戰后的政治、經濟的新變化及相互聯系。本課與本單元第18、19兩課,分別從戰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亞非拉國家三個角度給我們呈現了二戰后的世界的新變化,體現了知識的連貫性,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學生情況分析九年級學生好奇心強,個性普遍突出,形象思維活躍,抽象思維較弱。而本課內容理論性較強,不易于學生理解,教師如果講得太多太空,學生就會覺得乏味,所以教師依托自制微課、文字史料、圖表、視頻等來創設情境,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自己去看,去感悟歷史,接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教學目標總體目標:知道二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能通過圖表、文字史料、微課、時間軸等分析歐洲走向聯合的原因、過程、影響(素養目標:史料實證、時空觀念家國情懷)。能通過圖片、表格等資料,歸納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特點及原因(素養目標:史料實證、唯物史觀)。能通過圖片、文字材料探究戰后日本崛起的原因、表現,找出戰后西歐和日本經濟發展的相同點,領悟對中國經濟的發展的借鑒(素養目標:唯物史觀、史料實證、家國情懷)。能通過教材、圖片、文字材料等了解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保障制度建立與完善的目的、過程,辯證地看待資本主義社會保障制度(素養目標:史料實證、時空觀念)。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二戰后歐洲的聯合與日本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教學難點歐共體與歐盟的建立及其意義;辯證地看待資本主義社會保障制度。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視頻 歷史地圖 文字材料 表格(二)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史料研習、課堂講授與教材閱讀相結合板書設計歐洲聯合戰后資本主義的變化—— 美國發展 —— 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 日本崛起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多媒體出示: 第五單元 《二戰后的世界變化》 目錄圖片師(講述):通過第16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二戰后由于國家戰略的對立和社會制度的差異,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形成了“冷戰”對立的格局。在此背景下,世界都發生了哪些變化呢?本單元第17、18、19三課,分別從戰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亞非拉國家三個角度給我們呈現了這些變化。今天我們首先來學習第17課, 探尋二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學生認真觀看、聽講 通過學習目錄引導學生建立單元知識的整體認知,激發探究興趣,導入新課。【講授新課】尋新之旅 --歐洲篇 出示學習目標歐洲的聯合1、二戰后西歐經濟的恢復與發展(背景)出示圖片: 倫敦街頭廢墟上的兒童、柏林街頭的瓦礫殘墻 ;戰后初期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實力對比(1950年)學生討論交流后,教師分析指出:圖片反映出二戰后初期西歐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歐洲已喪失世界政治、經濟中心的地位,面臨著經濟恢復的艱巨任務。 那么西歐經濟何時恢復?迅速發展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經濟恢復發展表現及原因:出示圖表格: 二戰后1950~1970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年平均增長率統計圖;漫畫;指導學生閱讀圖表材料及課文,小組討論歸納經濟恢復發展表現及原因。學生回答后,教師分析指出:這種高速發展主要是由于西歐國家具有雄厚的工業基礎及技術基礎,發揮了高素質的勞動力優勢,利用美國的援助,采用最先進的科技成果,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宏觀指導,制定了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等多種原因促成的。隨著經濟的發展,西歐國家發現許多因素制約著經濟進一步發展,出示圖片、漫畫分析西歐國家如何克服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走出經濟發展的瓶頸 播放微課 歐洲聯盟(片段)引導學生觀看微課,結合教材歸納:2、歐洲聯合的目的;過程;影響。 目的:聯合自強以提高國際地位; 過程:歐洲共同體——歐盟;(制作時間軸) 影響:1.促進了西歐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2.加快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3.促進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出示圖片:一戰、二戰及戰后的歐洲學生總結“旅歐新得”:合作共贏 學生齊讀目標學生分析和解讀圖文材料、討論交流學生閱讀教材和材料,自主學習回答問題。學生區分主、客觀原因,學會從內、外兩方面去分析學生閱讀材料,觀看微課、自主學習,總結要點。 以“尋新”為主線,串聯本課內容,引導學生逐步探究二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通過問題設計可以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基礎知識,將前后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加深對歷史現象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運用自制微課引導學生探究歐洲的聯合,引導學生結合微課和教材學會歸納、總結,培養學生閱讀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落實核心素養之史料實證、時空觀念。尋新之旅 --美國篇 出示圖片: 美國經濟增長率 曲線圖合作探究:結合教材及材料概括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階段特征及原因出示表格 教師分析歸納戰后美國經濟發展三個階段性的特征和及原因以硅谷為例簡析“知識經濟”,明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歸納二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特點 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和PPT圖文材料,歸納出答案。 通過材料展示,閱讀教材,讓學生理解“知識經濟”及二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特點尋新之旅 --日本篇尋新之旅 --社會保障篇 出示圖片:戰敗的日本 ;崛起的日本。出示文字材料,合作探究一 :戰后日本經濟發展的原因學生分組討論回答,教師總結:主要原因: ①戰后美國在日本進行社會改革,推行非軍事化政策。 ②戰后美國對日本的扶植。 ③日本政府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引進最新的科技成就,發展教育和科技。合作探究二 :戰后日本經濟發展都有什么樣的表現呢?教師總結:表現一:1968年,日本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 濟大國。(經濟)表現二: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日本謀求成為政治大國的欲望日益膨脹。(政治)思考:作為日本的鄰國,我們應該怎樣看待此問題?合作探究:戰后西歐和日本經濟發展有哪些相同點? 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有什么借鑒? 結合教材p82相關史事,明確社會保障制度的含義; 了解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制作時間軸)出示材料(文字、漫畫等)思考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主要目的; 如何正確看待資本主義的社會保障制度 學生閱讀材料、教材,共合作,組內討論,代表發言,其他小組補充回答學生依教材整理歸納、討論回答 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思維習慣,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實檢測當堂掌握情況,培養學生歸納能力及以史為鑒的歷史學習意識。落實核心素養之史料實證、家國情懷。尋新小結:二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尋新感悟:【課堂練習】【課后拓展】板 書 設 計 歐洲 走向聯合(新發展途徑) 美國 出現“新經濟”(新的增長模式) 日本 第二經濟大國(新的經濟格局) 政府干預經濟(新的經濟體制) 社會保障制度(新的社會政策) 思考世界— 要聯合、不要對抗 要創新、產業升級 要調整、政策更新感受中國— 尋求合作,互助共贏 科教興國,深化改革1. 歐洲聯盟正式誕生于( ) A. 1967年 B. 1990年 C. 1991年 D. 1993年2. 二戰后初期,美國對日本的經濟發展采取了( ) A. 遏制政策 B. 不干涉政策 C. 扶持政策 D. 限制政策3. 美國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經濟發展狀況是( )A.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學生當堂完成。B.發展速度放緩C.“新經濟”促進經濟進一步發展D.應用最新科技成果,刺激經濟繁榮4. 通過關鍵詞語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關鍵詞“美國扶持”、“經濟強國”、“第二”是指( )A.美國 B.日本 C.歐盟 D.俄羅斯時事鏈接 英國脫歐鏈接:兩分鐘帶你了解英國脫歐 (視頻)布置課后作業:更多途徑了解英國脫歐的概況,談談你對英國脫歐的看法播放歐盟盟歌《歡樂頌序曲》 歐洲聯合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美國發展 -社會保障制度建立 日本崛起 學生回顧本課內容,討論總結尋“新”所得。小組討論,合作探究。齊讀感悟。學生當堂完成。觀看視頻,課后搜集材料。 透過圖像看歷史,師生合作悟本質。落實核心素養之名詞解釋、家國情懷。培養國際視野,尋求歷史經驗。當堂反饋,了解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情況激發興趣,拓展提升。教學反思面對九年級學生,講解本課內容時不能只停留在歷史知識的表面,講解史實時要注意方法的多樣性和科學性,要注意對原因和現象的深層次分析,要加強與現實的聯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知識是一個載體,傳授知識也只是一個過程,在知識的講解中,通過一定的方法努力去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提高他們的認知水平,這樣一節課才更有深度與廣度。PAGE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