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年高考物理二輪復習微專題受力分析與連接體問題一、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驟 先來回顧一下各種常見力的特點。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作用力。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體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因此,只要研究的對象是實際物體,重力就肯定存在。 彈力:相互接觸的物體間才會產生彈力,但接觸不一定有彈力,只有當接觸處存在彈性形變時,彈力才會出現。 摩擦力:彈力存在是摩擦力存在的前提,因此摩擦力的分析應該放在彈力之后。兩個相互擠壓的物體間若有相對滑動,則它們之間會出現滑動摩擦力;兩個相互擠壓的物體間若有相對滑動的趨勢,則它們間會出現靜摩擦力。 如果研究的物體處在更為復雜的環境中,如周圍有某種液(氣)體、電場或者磁場,那么還要分析物體是否受到浮力、阻力、電場力或磁場力等的作用。 綜上所述,可以將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驟歸納為: 重力肯定有; 彈力看四周,形變就存在,不形變則沒有; 分析摩擦力,看看運動否?趨勢也可以; 復雜環境中,不忘電磁浮。 但要注意,這幾句話中的“形變”指“彈性形變”,“運動”指“相對運動”。為了方便記憶,甚至可以將上述幾句話進一步精簡為二十字的口訣:重力肯定有,彈力看四周, 分析摩擦力, 不忘電磁浮。 二、受力分析的基本原則 初步分析之后,如果能對照受力分析的基本原則換個角度檢查一下分析結果的正確性,這樣才能做到萬無一失。兩個基本原則依次為:(1)每個力都必須有施力物體;(2)受力情況必須和物體的運動狀態相吻合。 例:有人認為“物體以某一初速沖上光滑的斜面后,物體在上滑過程中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沖力作用,在下滑過程中受到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作用。”三、連接體問題1.連接體:兩個或兩個以上物體相互連接參與運動的系統稱為連接體.。它們一般具有相同(或相同大小)的加速度。2.整體法:把幾個物體視作一個整體作為研究對象。(只分析系統外力,不分析系統內力)隔離法:把系統內的單獨一個作為研究對象。3.方法選取:(無絕對界限,靈活運用)一般來說:① 求外力,先隔離再整體; 求內力,先整體再隔離② 當各部分加速度相同時,優先考慮“整體法”.當各部分加速度不同時, 優先考慮“隔離法”.③ 若是連接體或平衡問題(加速度相等),一般先用整體法再用隔離法四、針對訓練1.如圖所示,勻強電場方向與傾斜的天花板垂直,一帶正電的物體在天花板上處于靜止狀態,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天花板與物體間的彈力一定不為零 B.天花板對物體的摩擦力可能為零C.物體受到天花板的摩擦力隨電場強度E的增大而增大D.逐漸增大電場強度E的過程中,物體將始終保持靜止2、如圖所示,木塊A質量為1kg,木塊B質量為2kg,疊放在水平地面上,AB之間最大靜摩擦力為5N,B與地面之間摩擦系數為0.1,今用水平力F作用于A,保持AB相對靜止的條件是F不超過 N。()3.如圖2-1,質量為2 m的物塊A與水平地面的摩擦可忽略不計,質量為m的物塊B與地面的動摩擦因數為μ,在已知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A、B做加速運動,A對B的作用力為4.如圖所示,用輕質絕緣細線把兩個帶等量異種電荷的小球懸掛起來.今將該系統移至與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方向的勻強電場中,達到平衡時,表示平衡狀態的圖可能是5.在場強為E,方向豎直向下的勻強電場中,有兩個質量均為m的帶電小球,電荷量分別為+2q和-q,兩小球用長為L的絕緣細線相連,另用絕緣細線系住帶正電的小球懸掛于O點處于平衡狀態,如圖所示,重力加速度為g,則細繩對懸點O的作用力大小為 兩個質量相同的小球用不可伸長的細線連結,置于場強為E的勻強電場中,小球1和小球2均帶正電,電量分別為q1和q2(q1>q2)。將細線拉直并使之與電場方向平行,如圖所示。若將兩小球同時從靜止狀態釋放,則釋放后細線中的張力T為(不計重力及兩小球間的庫侖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