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七下大單元教學】-宋元大單元學習6-大哉乾元臨中國:第11課元朝的統治 課件+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七下大單元教學】-宋元大單元學習6-大哉乾元臨中國:第11課元朝的統治 課件+教案

資源簡介

(共31張PPT)
學習課時 學習主題 所學內容 所屬課節
1 大單元學習規劃,整體認知宋元時期的主題內容,準備后續大單元學習 2 民族 關系 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重文輕武的政策、王安石變法 6
3 契丹族和黨項族、遼與北宋的和戰、西夏和北宋的關系 7
4 女真族的崛起、金滅遼及北宋、南宋的偏安 8
5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蒙古滅西夏與金、元朝的建立與統一 10
11
6 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行省制度、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 7 社會變化 農業的發展、手工業的興盛、商業貿易的繁榮 9
8 繁華的都市生活、宋詞和元曲、司馬光和《資治通鑒》 12
13
9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指南針火藥的應用、發達的中外交通 10 大單元學習歸納,在完成內容的學習后,圍繞主題歸納知識,加深理解 宋元時期大單元學習規劃
四百年來紛亂事
——宋元大單元學習6
大哉乾元臨中國
第11課 元朝的統治
東明縣第二初級中學 陳華友
溫故知新:蒙古崛起與元朝統一
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
被尊為成吉思汗,建制創文
草原颶風,席卷亞歐
1227年滅西夏,1234年滅金
1276年攻入臨安,滅亡南
1279年崖山之戰,元朝統一
1260年,忽必烈繼承蒙古汗位,實行漢化政策,
1271年建立元朝,1272年定都大都(今北京)
結束了我國歷史上較長時期的政權分立局面,
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元朝的統一有何影響?
它又會怎么治理國家?
序言告訴我們的
任務一:元朝的國家治理
任務二:元朝的制度創新
小任務:元朝的民族融合
知新一:元朝的民族融合
【任務一】閱讀課本52頁第二段內容,了解元朝時期的民族融合。
(1)民族遷徙:
(2)新的民族:
(3)民族融合:
只讀這一部分
邊疆各族大量遷入
中原和江南
回族
契丹、女真等民族漢化了
中外民族交融成新的民族
大規模人口流動促進了各族經濟、文化的發展與交融
元朝統一的意義: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知新二:元朝的廣袤疆域
【任務二】元朝能促進民族融合,原因之一是人口的大規模流動,那么元朝為什么會出現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呢,這與元朝的統一和元朝發達的交通有關,也與元朝廣袤的疆域密不可分。那么現在,就讓我們通過課本51頁的“元朝形勢圖(1330年)”和52頁第一段的文字內容,一起來了解一個這個以“大哉乾元”命名的朝代擁有何等廣袤的疆域吧。
知新二:元朝的廣袤疆域
元朝的疆域四至:
北逾陰山:
西極流沙:
東盡遼左:
南越海表:
元朝的歷史地位:
(1)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第二個是清朝)
(2)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
直達北冰洋;
未全轄西域;
整個大東北;
如今的南海。
【知識擴展】歷代疆域
秦:約340萬
秦始皇統一
奠定了中國
疆域的基礎
知新二:元朝的廣袤疆域
秦皇:這是朕為華夏
奠定的版圖基礎
【知識擴展】歷代疆域
秦:約340萬
漢:約600萬
漢宣帝時
公元前60年
設西域都護
西域納入管轄
知新二:元朝的廣袤疆域
一說1500萬;一說2560萬
【知識擴展】歷代疆域
秦:約340萬
漢:約600萬
隋:約467萬
本土不大
影響力強
附屬國多
知新二:元朝的廣袤疆域
隋文帝:唉,
楊廣不肖啊,
生子當如甥外孫
唐太宗李世民
【知識擴展】歷代疆域
秦:約340萬
漢:約600萬
隋:約467萬
唐:約1237萬
唐高宗年間
疆域達咸海
知新二:元朝的廣袤疆域
唐太宗:剛剛好像聽到
我姨姥爺夸我了,
我也忍不住要夸夸額的兒子!額的治兒啊,干得不賴……
【知識擴展】歷代疆域
秦:約340萬
漢:約600萬
隋:約467萬
唐:約1237萬
元:約1372萬
蒙古帝國疆域約2800萬
知新二:元朝的廣袤疆域
元朝疆域最大,西藏、臺灣盡納中央管轄
元世祖忽必烈:俺滴大元,
大哉!
【任務三】忽必烈是以漢化政策建立元朝,統一全國,建立起疆域空前廣袤的元朝的,那么他會如何治理天下呢,這廣袤的疆域又該如何管轄呢?從課本52頁的【行省制度】中一探究竟吧。
中央:加強集權
地方:行省制度
知新三:元朝如何治理天下
中央
地方
中央:加強集權
漢化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
中央設中書省六部掌管全國行政
設樞密院管軍事,御史臺管監察
知新三:元朝如何治理天下
秦皇:朕為何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我們:這不就是三公九卿的機構版嘛!
丞相(個人)管行政變成了中書省(機構)管行政
樞密院管軍同太尉,御史臺監察同御史大夫
元朝的中央集權類似秦朝制度,只不過把個人的職務變成了一個機構的職能,有利于中央集權
地方:行省制度
中書省在中央掌管行政,中書省官員到地方處理重大事務便帶行中書省頭銜,簡稱行省
忽必烈在位后期,行省逐漸由臨時性的中央派出機構轉變為地方常設的最高行政機構,行省制度誕生,與郡縣制一般一直沿用至今。
元朝時,山東和山西、河北直屬于中央的中書省,被稱作“腹里”(首都圈里人)
全國大部分地區分設為十大行省,行省之下延襲前代制度,設路、府、州、縣
知新三:元朝如何治理天下
【任務四】行省制度的確可以有效地管轄地方,但是元朝在全國所有的地方都實行行省制度了嗎?
并不,吐蕃、畏兀兒地區就沒有
吐蕃指的是如今的西藏自治區,畏兀兒指的是如今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這些地方都屬于邊疆,由此可知,元朝對邊疆的管轄并不是完全照搬內地的,那么元朝是如何管轄邊疆的呢,元朝又對哪些地方實行了有效的管轄呢?通過53頁內容去了解這段歷史吧!
知新四:元朝如何管轄邊疆
邊疆管轄
特點:
因地制宜,根據地區特點設置相應的管理機構
案例一:
東南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地區)
中央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行政機構
標志著臺灣正式納入中央管轄,至今已700多年
案例二:
西北設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管轄西域的軍政事務
加強對西域的管轄
知新四:元朝如何管轄邊疆
大陸與臺灣地區有史記載的
第一次交流發生在何時?
230年,孫權派衛溫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漢藏交流2.0版:元轄西藏
溫故:漢藏交流1.0版是唐與吐蕃
代表事件是文成公主入藏促發展
是金城公主再入藏,是甥舅會盟和同一家
知新:漢藏交流2.0版:元轄西藏
(1)1247年,吐蕃各地歸附蒙古
(2)元朝在西藏地區設宣慰使司都元帥府
由宣政院直接管轄(宣政院管轄西藏)
西藏從此納入中央管轄,已有800余年
知新四:元朝如何管轄邊疆
元朝對中國的治理:
中央:
地方:
邊疆:
總結:大哉乾元臨中國
加強中央集權,中書省管行政
樞密院管軍事,御史臺管監察
制度上的漢化
行省制管理地方,與郡縣制一樣影響深遠、沿用至今
因地制宜管轄邊疆
東南設澎湖巡檢司管轄臺灣,正式將臺灣納入中央管轄
西南設宣政院管轄西藏地區,正式將西藏納入中央管轄
西北設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加強對西域(部分)管轄
【任務五】從前面的學習可以
發現,元朝統一中國對中國歷
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新
的民族形成了,新的疆域正式納入了中央管轄,成為中國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的地方制度產生了,和郡縣制同樣影響深遠。這么看來,元朝似乎盡善盡美了,但是真的如此嗎?請同學們閱讀課本53頁【知識拓展】的內容。
知新五:人分四等下的民族歧視
元朝的四等人制
本質:
目的:
內容:
影響:
知新五:人分四等下的民族歧視
元朝統治者以寡臨眾下的民族歧視政策
元朝統治者以寡臨眾,蒙古族占全國人口的少數,為維護這一少數群體對占大多數人口的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統治,所以實行民族歧視政策
形成了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四個等級
四等人在政治、經濟、法律等方面不平等
總結:大哉乾元臨中國
本節課的學習到此便告一段落了:在本節課中,我們學習了元朝的統治,了解了元朝統一對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正是在元朝統治期間,新的民族( )形成了,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也是在元朝統治期間,東南的( )和西南的( )正式納入了中央管轄,成為中國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以( )為主體建立起的( )王朝,它擁有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版圖,今天的新疆(部分)、西藏、( )等省份,( )廣大地區,臺灣及( )諸島都在元朝的統治范圍之內。
少數民族貴族
西藏
臺灣
回族
全國性統一
云南
東北
南海
總結:大哉乾元臨中國
作為全國性的統一王朝,元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參照中原王朝的歷代統治方式,確立了( ),在中央設( )掌管全國行政事務,分設六部分管各項政務,設置樞密院負責全國的( ),設( )負責監察事務。為了管理廣袤的疆土,元朝創立了影響深遠、延襲至今的( )制度,在全國設立了10個行??;為了有效管轄邊疆,元朝采取( )的政策,在臺灣設( ),由( )管轄西藏,在西域設( ),加強了對這些地區的有效管轄。
御史臺
軍事
中書省
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
行省
因地制宜
澎湖巡檢司
宣政院
北庭都元帥府
大單元學習五:元朝的統治
宋元政治學習完成
接下來將回到第9課
從社會發展層面
更深入地了解宋元時期
中考真題演練
1.(2022·黑龍江大慶·11)元朝時許多來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漢族、蒙古族、維吾爾族等民族長期雜居相處互通婚姻,逐漸形成了新的民族
A.滿族 B.藏族
C.壯族 D.回族
2.(2022·江蘇泰州·30)1333年元朝開科取士,在所取進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闐、哈喇魯、畏兀兒等民族50名,有58%母親為漢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漢人為妻。這說明元朝
A.實行民族歧視政策
B.已經完全實現漢化
C.科舉考試更加公平
D.民族交融趨勢加強
中考真題演練
3.(2022·湖北宜昌·28)為了對遼闊疆域進行有效的治理,元朝設立了
A.分封制 B.郡縣制
C.科舉制 D.行省制
中考真題演練
中考真題演練
4.(2022·廣西河池·5)自古以來,西藏與中原王朝有著密切的聯系,共同為中華文明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元朝時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元朝統轄西藏的機構是
A.西域都護府
B.澎湖巡檢司
C.宣政院
D.中書省
中考真題演練
5.(2022·四川成都·8)元朝在河南、陜西、四川等地設置了行省,并將大都附近地區劃歸中書省直轄;在西藏地區設置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統轄,掌管西藏軍民各項事務;在西域地區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等管理軍政事務。這表明元朝
A.民族關系平等團結
B.專制主義達到頂峰
C.邊疆地區實行自治
D.地方治理因地制宜
中考真題演練
6.(2022·湖南郴州·24)(1)從大事年表中,找出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2分)
時間 大事 時間 大事
三國 衛溫率船隊到夷洲 1949年 國民黨退往臺灣
元朝 設澎湖巡檢司 1950年 美國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
1662年 鄭成功收復臺灣 1971年 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683年 清軍統一臺灣 1984年 鄧小平正式提出“一國兩制”
1684年 清朝設臺灣府 1992年 兩岸達成“九二共識”
1885年 臺灣正式建省 2005年 《反分裂國家法》頒布
1895年 《馬關條約》割讓臺灣 2008年 兩岸開啟“三通”
1943年 《開羅宣言》 明確臺灣歸屬中國 2010年 中國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第二
2012年 “遼寧艦”交接入列
1945年 日本投降,臺灣光復 2015年 習馬新加坡會面
澎湖巡檢司
通過前面這5課時的學習,我們完成了宋元時期大單元學習的第一個主題學習,了解了宋元時期的政治發展與民族關系,知道了宋朝是如何重文輕武加強中央集權的,也知道了兩宋時期契丹、黨項、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的發展崛起與建立政權,更了解了元朝的統一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的影響。
接下來,我們將回過頭來,學習9、12和13課的內容,從經濟發展、社會生活、文學藝術、科技發明、中外交流等方面,更全面地了解宋元時期的特點。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七下大單元教學設計】
宋元大單元學習6:大哉乾元臨中國
第11課 元朝的統治
東明縣第二初級中學 陳華友
【單元分析與大單元設計建議】
宋元時期的表層主題有二,一為民族關系發展,一為社會變化,暗藏的主題為中原政權和少數民族政權的并立,本單元的8節課內容便是圍繞這兩個主題來編撰的,其中第6課講北宋的統治和重文輕武的政策,第7課講北宋和遼、西夏之間的戰和關系發展,第8課講金的崛起和南宋偏安,第9課從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等方面展現了宋代經濟的繁榮發展,第10課和11課講述了蒙古的崛起,元朝的統一和元朝對民族交融、邊疆治理的貢獻,第12課和13課從都市生活、文化科技和中外交通等方面展現了宋元時期的社會變化和歷史貢獻。
其中,6-8課加上10-11課講述的是遼宋夏金元等政權的對峙與民族關系的發展,9課加上12-13課,與宋元時期的社會變化有關。
在進行大單元整合學習時,不必打破課與課之間的界限,但是可以通過簡單調整課節的順序,圍繞單元主題進行重組,前5個課時圍繞“民族關系發展”來學習,完成6-8課的學習后,暫時跳過第9課,開始10和11課的學習;完成宋元政治史的學習后,后3個課時圍繞“社會變化”學習,回過頭來學習第9課與12-13課。
【課時目標與單元目標】
【課時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重點:行省制度,元朝對臺灣、西藏、新疆等地區的管轄。
難點:元朝對臺灣、西藏、新疆等地區的管轄。
2.核心素養目標
時空觀念 通過文字和圖片,了解元朝疆域的廣袤。
唯物史觀 通過元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和行省制度,理解中國古代政治發展的基本趨勢。
家國情懷 從回族形成的歷史中感受中華文明的包容,從元朝對臺灣、西藏等地區的管轄中,明確這些地方自古以來便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大單元教學目標】
2022新課標要求如下:認識北宋面臨的新形勢,了解遼、宋、西夏的并立與北宋強化中央集權和重文輕武的政策;通過了解宋金之戰、南宋偏安和南方地區的經濟繁榮,知道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進一步南移;通過了解蒙古興起和元朝統一,設立行省、宣政院等制度,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納入中國版圖,理解元朝統一對中華民族進一步交融的重要意義;通過了解這一時期的城市和商業發展、科技創新、文學藝術成就和對外交流,認識宋元時期繁榮的經濟、文化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通過岳飛、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跡,體會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通過印刷術、指南針、火藥的應用和外傳,認識中國古代的重要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
在大單元主題上,應該掌握這一時期的政治變化與民族關系的發展和社會變化的表現。
在學習“民族關系發展”這一主題時,應該通過對6、7、8、10、11課的學習,認識北宋面臨的新形勢,了解遼、宋、西夏的并立與北宋強化中央集權和重文輕武的政策,通過了解宋金之戰、南宋偏安……通過了解蒙古興起和元朝統一,設立行省、宣政院等制度,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納入中國版圖,理解元朝統一對中華民族進一步交融的重要意義。
在學習“社會變化”這一主題時,應該通過對:9、12、13課的學習,了解南方地區的經濟繁榮,知道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進一步南移,通過了解這一時期的城市和商業發展、科技創新、文學藝術成就和對外交流,認識宋元時期繁榮的經濟、文化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通過印刷術、指南針、火藥的應用和外傳,認識中國古代的重要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
在學習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習英雄人物事跡,感悟中華民族精神,通過8課中岳飛和10課中文天祥的英雄事跡,體會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大單元學習規劃】
計劃用10個課時完成本單元的大單元學習,具體安排如下:
其中第1課時與第10課時為大單元學習導言和總結,課程安排緊張的老師可以略過第10課時,但是第1課時不建議跳過,我認為大單元教學的前提,就是要在開始學習前,嘗試培養學生對大單元大概念的認知,為后續的學習做好鋪墊。
【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展示大單元學習規劃和課件標題,展示本課時的學習內容,列出學習目標,通過一目了然的課時規劃和學習目標,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因為本單元的每課時都是完整的一節課,所以可以利用好每課前面的序言,引導學生了解本節課學習重點。
二、新課講授
溫故知新:蒙古崛起與元朝統一
師:溫故知新,帶領學生回顧蒙古崛起和元朝統一的過程,最后提出問題:“元朝的統一有何影響?它又會怎么治理國家?”為本節課的學習做鋪墊。
生:溫故知新,回顧蒙古崛起和元朝統一的過程。
師:帶領學生閱讀序言,引導從中提取本節課的學習重點。
生:閱讀序言,認識元朝對中國歷史的影響,從序言提出的問題中,提取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元朝的國家治理與制度創新”。
知新學習一:元朝的民族融合
師:設置【任務一】,引導學生自學教材52頁第二段的內容首先引導學生學習元朝的民族融合。
生:閱讀教材,了解元朝民族融合的情況。
師:帶領學生學習元朝民族融合的情況,印證上節課所學和本節課序言所提到的“元朝統一的意義: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生:知新溫故,通過元朝民族融合的情況,理解元朝對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產生的影響。
知新學習二:元朝的廣袤疆域
師:設置【任務二】,以元朝民族融合中的“人口大規模流動”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通過教材51頁的圖片和52頁的文字,認識元朝廣袤的疆域。
生:觀看圖片與文字,認識元朝疆域的廣袤。。
師:引導學生通過文字和圖片,了解元朝的疆域四至。
生:通過文字對照圖片,尋找元朝的疆域四至。
師:進行知識擴展,通過圖片和數據,展示秦漢隋唐元五個大一統朝代的疆域,了解這些朝代在疆域方面對中國的貢獻。
【知識擴展】歷代疆域
秦朝疆域約約340萬,秦始皇統一奠定了中國疆域的基礎;
漢朝疆域約600萬,漢宣帝時,公元前60年,設西域都護,西域正式納入中央管轄,新疆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隋朝疆域約467萬,雖然本土相對不算廣袤,但再次一統的功績、科舉制的開創和大運河的開鑿足以彪炳史冊;
唐朝極盛時疆域約1237萬,在唐高宗年間,唐朝的疆域直達咸海;
元朝疆域約1372萬,為中國歷代版圖中最大的,西藏、臺灣盡納中央管轄。
生:通過圖片和數據,直觀地感受中國古代為中國疆域奠定所做的貢獻,對比理解元朝的版圖最大。
知新學習三:元朝如何治理天下
師:以廣袤的疆域如何管轄為問題設置【任務三】,引導學生閱讀教材52頁的內容,探究元朝如何治理天下。
【任務三】忽必烈是以漢化政策建立元朝,統一全國,建立起疆域空前廣袤的元朝的,那么他會如何治理天下呢,這廣袤的疆域又該如何管轄呢?從課本52頁的【行省制度】中一探究竟吧。
生:閱讀教材52頁,了解元朝治理天下的措施——中央上加強集權和地方上實行行省制度。
師:首先帶領學生學習加強中央集權的內容,引導學生一步步找出元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生:學習元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漢化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中央設中書省六部掌管全國行政,設樞密院管軍事,御史臺管監察”。
師:創設情況,以秦始皇“朕為何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為由,引導學生對比秦朝開創中央集權和元朝加強中央集權進行對比。
生:對比秦朝中央集權的三公職權和元朝中書省等機構的職能。
師:引導學生總結出秦朝和元朝的異同,“元朝的中央集權類似秦朝制度,只不過把個人的職務變成了一個機構的職能,有利于中央集權”。
師:學習好元朝的中書省后,引導學生閱讀52頁【相關史事】,了解“行中書省”的存在和“行省”最終的設立。
生:了解“行中書省”到“行省”的演變。
師:引導學生梳理行省制度的產生。
生:了解行省制度的確立。
中書省在中央掌管行政,中書省官員到地方處理重大事務便帶行中書省頭銜,簡稱行省
忽必烈在位后期,行省逐漸由臨時性的中央派出機構轉變為地方常設的最高行政機構,行省制度誕生,與郡縣制一般一直沿用至今。
元朝時,山東和山西、河北直屬于中央的中書省,被稱作“腹里”(首都圈里人)
全國大部分地區分設為十大行省,行省之下延襲前代制度,設路、府、州、縣
(因為我們屬于山東省,所以在這個地方著重強調了一下山東。在這個地方,可以根據省份的不同,著重引導學生尋找與自身地域相關的地點,進行有地方特色的教學。)
知新學習四:元朝如何管轄邊疆
師:學習完行省制度后,以“行省制度的確可以有效地管轄地方,但是元朝在全國所有的地方都實行行省制度了嗎”設問,引出【任務四】的學習。通過教材中“吐蕃、畏兀兒地區不實行行省制度”為出發點,分析這些地方的特殊性,進而引導學生開始學習元朝對邊疆的管轄方式和特點。
生:閱讀教材53頁內容,了解元朝管轄邊疆的特點,了解元朝對臺灣、西域和西藏的有效管轄方式與歷史意義。
師:重點引導學生掌握元朝對臺灣的管轄,牢記臺灣是中國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生:牢記臺灣是中國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師:以“漢藏交流2.0版:元轄西藏”為題目,引導學生溫故知新,掌握元朝對西藏的管轄。
生:溫故知新,回顧“漢藏交流1.0版:唐與吐蕃”,學習“漢藏交流2.0班:元轄西藏”。
師:帶領學生總結元朝對中國的治理。
生:跟隨老師進行總結,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從中央、地方、邊疆等方位了解元朝對中國的治理措施。
元朝對中國的治理:
中央:加強中央集權,中書省管行政,樞密院管軍事,御史臺管監察。(制度上漢化);
地方:行省制管理地方,與郡縣制一樣影響深遠、沿用至今;
邊疆:因地制宜管轄邊疆:東南設澎湖巡檢司管轄臺灣,正式將臺灣納入中央管轄;西南設宣政院管轄西藏地區,正式將西藏納入中央管轄;西北設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加強對西域(部分)管轄。
知新學習五:人分四等下的民族歧視
師:根據前面的總結,提出問題“元朝似乎盡善盡美了,但是真的如此嗎?”引導學生通過教材53頁的【知識拓展】了解元朝的另一面,更全面地了解元朝。
【任務五】從前面的學習可以發現,元朝統一中國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新的民族形成了,新的疆域正式納入了中央管轄,成為中國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的地方制度產生了,和郡縣制同樣影響深遠。這么看來,元朝似乎盡善盡美了,但是真的如此嗎?請同學們閱讀課本53頁【知識拓展】的內容。
生:通過【知識拓展】,更全面地了解元朝,了解元朝統治的另一面。
師:帶領學生總結學習元朝的四等人制。
生:了解元朝四等人制。
三、總結與練習
總結挖空回顧
師:以一段話總結本節課所學,設置重點挖空,幫助學生串聯本節課所學內容,檢驗學習成果。
生:總結回顧,檢驗成果。
師:展示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建立結構化概念,同時根據思維導圖預告下一課時的學習內容。
練習鞏固:6道中考真題
1.(2022·黑龍江大慶·11)元朝時許多來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漢族、蒙古族、維吾爾族等民族長期雜居相處互通婚姻,逐漸形成了新的民族
A.滿族 B.藏族
C.壯族 D.回族
2.(2022·江蘇泰州·30)1333年元朝開科取士,在所取進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闐、哈喇魯、畏兀兒等民族50名,有58%母親為漢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漢人為妻。這說明元朝
A.實行民族歧視政策
B.已經完全實現漢化
C.科舉考試更加公平
D.民族交融趨勢加強
3.(2022·湖北宜昌·28)為了對遼闊疆域進行有效的治理,元朝設立了
A.分封制 B.郡縣制
C.科舉制 D.行省制
4.(2022·廣西河池·5)自古以來,西藏與中原王朝有著密切的聯系,共同為中華文明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元朝時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元朝統轄西藏的機構是
A.西域都護府
B.澎湖巡檢司
C.宣政院
D.中書省
5.(2022·四川成都·8)元朝在河南、陜西、四川等地設置了行省,并將大都附近地區劃歸中書省直轄;在西藏地區設置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統轄,掌管西藏軍民各項事務;在西域地區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等管理軍政事務。這表明元朝
A.民族關系平等團結
B.專制主義達到頂峰
C.邊疆地區實行自治
D.地方治理因地制宜
【參考答案】DDDCD
通過前面這5課時的學習,我們完成了宋元時期大單元學習的第一個主題學習,了解了宋元時期的政治發展與民族關系,知道了宋朝是如何重文輕武加強中央集權的,也知道了兩宋時期契丹、黨項、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的發展崛起與建立政權,更了解了元朝的統一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的影響。
接下來,我們將回過頭來,學習9、12和13課的內容,從經濟發展、社會生活、文學藝術、科技發明、中外交流等方面,更全面地了解宋元時期的特點。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新县| 辽中县| 乡宁县| 凤翔县| 江口县| 海原县| 泸西县| 桐梓县| 祁连县| 宝清县| 泰和县| 临高县| 客服| 随州市| 乌审旗| 房山区| 富民县| 加查县| 广昌县| 留坝县| 宾阳县| 宜良县| 漯河市| 梁平县| 开鲁县| 安远县| 龙口市| 泗水县| 白沙| 白银市| 泗洪县| 阜阳市| 萍乡市| 香港 | 忻城县| 潮州市| 潜山县| 交城县| 信阳市| 扶风县| 中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