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三個和尚教材分析同名動畫片《三個和尚》的主題音樂,全曲沒有對話,全憑音樂效果塑造人物形象。用三種不同的樂器生動形象的刻畫出三個不同性格的人物。告訴我們在集體生活中只有團結合作、互諒互讓、齊心協力才能把事情辦好的道理。學情分析在欣賞《三個和尚》這個比較抽象的音樂作品時,欣賞全曲需近二十分鐘,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如果讓他們直接欣賞,一時是難以領悟和體會的。對于我所教學的鄉鎮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平時接觸的樂曲樂器很少,音樂知識有限。因此在本節課中只要求孩子們認識堂鼓、小?、木魚三種打擊樂器和板胡、墜胡、管子三種民族樂器,并能分辨出三種民族樂器的音色及其所代表的和尚形象就可以了。設計理念通過欣賞音樂能夠分辨音樂中不同的樂器所表現的不同的人物、場面; 通過視聽結合,引導學生感受音樂中不同音樂形象的塑造,鼓勵學生探索視覺藝術與聽覺藝術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通過體驗法,讓學生體驗音樂中不同樂器所表現的不同的音樂形象,學生隨音樂表演《三個和尚》中的場景,從而學習熱愛勞動、互相謙讓、互相幫助的良好作風。整節課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欣賞、體驗、感受、表現,實現音樂教學的真正目的。教學目標1.通過聆聽、分析、對比活動,運用視聽欣賞、動畫結合、樂器敲打等體驗活動認識堂鼓、小?、木魚三種打擊樂器和板胡、墜胡、管子三種民族樂器。2.在欣賞過程中知道不同的音樂要素可以表現不同的人物、場面,并 能分辨出三種民族樂器的音色及其所代表的和尚形象。3.通過聆聽,能配合音樂選擇角色表演。體會在集體生活中只有團結合作,互諒互讓、齊心協力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的道理。重點難點重點:通過聆聽、對比、體驗活動讓學生認識堂鼓、小?、木魚三種打擊樂器和板胡、墜胡、管子三種民族樂器。 難點:通過聆聽、對比使學生分辨出三種民族樂器的音色,并能分辨出三種樂器的音色及其所代表的和尚形象。教學方法1.主要采用欣賞性教學法,視覺圖象法。學生們對《三個和尚》的故事情節都有所了解,但對作品主旨未必理解到位,播放一些有代表性的圖象、音樂片段、故事情節等,使本來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化,有利于學生理解和分析主題。2.用對比欣賞法,對不同樂器表現不同人物性格和場面進行對比欣賞。3.實踐性教學法,通過欣賞音樂明白音樂所表達的意義并親身體驗音樂中的人物形象和場景。教學流程一、木魚聲聲現寺廟認識民族打擊樂器堂鼓小鈸木魚二、三個和尚依次出場從演奏樂器 、人物、 節奏、 旋律四方面重點聆聽。小和尚出場快 活潑瘦和尚出場稍快 輕快胖和尚出場慢 笨拙小結板胡 小和尚 快 活潑墜胡 瘦和尚 稍快 輕快管子 胖和尚 稍慢 笨拙三個和尚走路特點,試著敲出節奏小和尚是小孩,走路節奏蹦蹦跳跳。 瘦和尚是大人,走路節奏平穩稍慢。 胖和尚是胖人,走路節奏稍慢笨拙。三、三個和尚之間的故事。欣賞動畫片段 ,視圖結合整體感知。四、聽辨不同場面,分段分層次聆聽。聆聽旋律,辨別不同場面。念經救火和好念經救火和好五、快樂體驗,情感升華請幾組同學隨音樂表演這幾個場面,其他同學做評委,從模仿表演中享受學習音樂的快樂并體會從樂曲中明白的道理。六、課堂小結以“我的收獲”幫助學生總結所學內容,知道音樂中用到的幾種樂器,不同的音樂要素可以表現不同的人物、場面,音樂同樣可以傳達做人處事的道理。教學反思要讓孩子們從頭至尾仔細地聆聽,必須依據他們注意力時間短、好動等心理生理特征,在聆聽賞析的過程中,有度的加入一些自主體驗與表演。通過視覺聽覺等感觀刺激,讓他們直觀的明白音樂中的主要人物關系,代表樂器及音色的區別,聆聽才更有目的性、更有層次感,音樂的思維才更清晰,也更容易讓二年級的小孩兒習慣音樂課堂上是怎樣用音樂來講故事的,為以后的音樂欣賞課做一些準備。需要思索和調整的是:動畫音樂雖直觀但容易淡化孩子們透過聽覺關注音樂本質的能力,還有整個聆聽過程對無聲的調控有待作更多的思考。謝謝大家,期待您的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