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年高考生物學命題理論與實踐研判解讀2022年高考生物學試題,以高考評價體系為依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 揮了生物學科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試題通過創設真實的情境 載體,突出學科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的考查,服務于高校選拔人才,助力中學實施素質教育。2022年全國卷理科綜合生物學試題,仍沿用了2021年的命題思路。從試題情境看,全 國卷理科綜合生物學試題約50%的情境為學生熟悉的簡單情境,故試題的難度相對其他省 份的單科試題低,與2021年相當,體現了高考的平穩過渡。從試題的設問看,全國卷理科綜合生物學試題增加了長句表達的設問題量,以考查學生的關鍵能力和創新精神。第一、二批進入新高考省份的2022年生物學試題,基本與2021年的試題一致。如山東 卷保持了2021年的設計思想,主要通過強情境,考查學生的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從近三年 山東卷看,試題的難度都較大,具體表現為每道題的閱讀量大、思維量大、涉及的內容多,需要 不斷進行多點綜合、分析等能力轉換才能解決問題。2022年北京卷的試題情境更加貼近生活,充分展示了高考由解題向解決問題的轉變。第三批進入新高考的8個省份的2022年高考試題,較好地落實了高考評價體系的要求, 大多數題目采用強情境,對學生進行了“一核四層四翼”的考查。生物學試題的整體難度略高于全國卷理科綜合生物學試題,低于山東卷,2022年高考生物學試題穩中有進、梯度合理、難度適當,平穩過渡,對引導中學教學減少“機械刷題”和落實“雙減”政策有積極的導向作用。一、堅持立德樹人,凸顯價值引領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根鑄魂,高考不斷強化考試的育人功能。考試 內容深度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在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培養奮斗精神上下功夫,將顯 性考查和隱性教育相結合,用精品試題讓學生接受思想的啟迪、文化的熏陶。促使學生將其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行動自覺,從而實現教育根本目標。1.展現科技成果,增強社會責任2022年高考生物學試題圍繞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構建人類命 運共同體、“碳中和”、“碳達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重大時代主題,精心選材和設計試題,采 用符合高中學生認知特點的呈現方式,在考試內容中巧妙融入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 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助力培養勇于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2022年全國甲卷理科綜合第38題和2022年廣東卷第1題,以當前疫情防控等社會民 生熱點問題為情境,圍繞PCR技術在病原微生物感染診斷中的應用,體現PCR在診斷檢測 中快速、準確的優勢;以我國正在大力實施全民新冠疫苗免費接種的問題情境,考查相關的生 物學知識和能力,傳達學以致用的觀念,引導學生關注國家發展、社會民生問題,凸顯社會責 任意識,讓學生感受生物科學技術的應用價值以及生物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內生動力。2022年浙江卷第15題,已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表面具有多種蛋白,其中S蛋白能與人 體細胞表面受體結合,使其吸附并侵入細胞。人體對S蛋白發生免疫反應產生的抗體可與 S蛋白結合,使病毒無法吸附到人體細胞表面而阻止感染。試題通過S蛋白與人體細胞上的 受體結合使其吸附、侵入細胞并刺激人體細胞產生抗體的問題情境,考查疫苗接種在免疫中 的作用,運用所學的免疫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響應國家號召,積極接種疫苗, 早日明確形成免疫屏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同時積極宣傳接種疫苗后能預防新冠病毒的感染。2022年廣東卷第3題和2022年湖北卷第10題,以北京冬奧會期間,奧運健兒體內穩態 的調節為情境,考查穩態調節的相關知識。疫情當下,北京冬奧會的順利舉行向世界展示了我國的綜合實力和大國擔當,讓學生由內而外的產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022年湖北卷第24題,“端穩中國碗,裝滿中國糧”。試題以我國科研人員在雜交育種 和基因工程育種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進行設問考查基因工程技術,不僅使學生了解當前的先 進育種技術,更使學生了解到育種工作者的艱苦奮斗。這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樹立國家意識,培養家國情懷。這些試題體現了時代特點,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擔當意識,充分發揮了高考立德樹人的核心功能。2.傳達綠色理念,提升環保意識保護生態環境是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中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高考生物學試題堅持學 科核心素養導向,注重傳遞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與建設生態文明的使命擔當意識。高考生 物學試題以廢棄資源回收綜合利用為背景,展現生物學在變廢為寶方面的神奇魅力,促進學生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的思想。2022年全國甲卷理科綜合第37題,用石油降解菌降解石油這一情境,考查學生微生物的分離及培養的知識和選取實驗材料的能力,2022年全國乙卷理科 綜合第37題以制糖廢液為實驗材料,考查微生物的培養等知識及科學實驗設計的能力。 2022年湖北卷第14題,提到廢水廢料經過加工也可以變廢為寶,并通過廢料生產蛋白質這 一過程,考查微生物發酵技術。這些題都精心創設情境,聯系生活實際,要求學生分析生產案 例的同時,增強學生主動注重環境保護、廢物循環利用的意愿。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生物學知識解決環境實際問題,將學生從解題引向解決問題,形成環保理念。2022年河北卷第12題,以生態學中的穩定與平衡為考查點,提出維持生態平衡對實 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提示我們避免資源過度消耗,采用可再生資源,保護生態平衡, 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是人類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為了保護我們的家園,必須 遵循自然規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積極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高考生物學試題 精選工業廢物利用,及與生態環境修復的相關素材,圍繞人與自然之間的生態問題向學生 傳達綠色發展理念,強調生態平衡與可持續發展,引導學生用所學生態知識解決生態環境問題。3.挖掘科學史料,弘揚傳統文化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中華民族的祖先用勞動和智慧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這些文 化一直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凝聚中華民族力量的客觀要求,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現實需要。2022年湖南卷第21題,“黃酒源于中國,與啤酒、葡萄酒并稱世界三大發酵酒”,圍繞 發酵的生物學原理和過程,結合現代生物技術,綜合考查黃酒配制的相關生產工藝流程、固 定化酶技術等知識,展現了我國歷史悠久的發酵技術。2022年廣東卷第19題,《詩經》以 “蠶月條桑”描繪了古人種桑養蠶的勞動畫面,《天工開物》中“今寒家有將早雄配晚雌者,幻 出嘉種”,展示了我國勞動人民在家蠶育種上的光輝成就。2022年河北卷第5題,引用《爾 雅》四民月令》和《齊民要術》中的記載,考查植物組織培養、激素的作用、育種等相關知識。 這些試題無不顯示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體現勞動人民的傳統智慧,堅定學生的文化自信。4.倡導體育健身,加強健康意識生物學是一門與生命現象密切相關的學科,試題融合細胞的元素組成、穩態的調節、神 經激素的調節、免疫調節等與健康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內容,強調通過健康生活習慣減少疾病的發生,倡導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2022年全國甲卷理科綜合第1題在試題情境中指出曬太陽有助于青少年骨骼生長, 預防老年人骨質疏松,倡導健康的生活習慣。第4題中提到經常運動的人肌肉細胞中線粒 體數量比缺乏鍛煉的人多,強調青少年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運動,增強健康意識。2022年廣東卷第19題,以體內嘌呤分解代謝的終產物(尿酸)的產生與排出體外為 問題情境,以大鼠為實驗材料進行藥物研究為背景,考查相關的學科知識和探究與創新能力。有關人體健康的四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除受遺傳因素影響外,還與人們 的生活方式有關,長期地高能量(高蛋白、高脂)飲食和少運動是產生“四高”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們應“管住嘴,邁開腿”,每天進行適量地運動,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二、立足必備知識,考查關鍵能力關鍵能力是高考評價體系“四層”中的內容之一,是對必備知識的提升,是發展學科核心 素養的基礎。高考生物學試題立足學科本質,以信息獲取能力、實驗探究能力、邏輯推理能力 為突破口,進一步強化關鍵能力考查方式,引導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1.信息獲取、加工與語言表達信息獲取與加工能力主要是學生針對生物學試題,從信息中去提取價值性的內容,經過 自己的加工、整合所形成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可以在題干或選項中,可能以文字形式或 圖表等形式存在,獲取信息的關鍵是仔細審題,注重細節抓關鍵字,而對信息加工處理的主要 方法有分析、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從提供的繁雜信息中抓住關鍵特征信息,篩除干擾信 息,分析重組信息,確定解決問題所需的有用信息,能“從可見的東西中看出不平常的東西來”,解決實際問題。如2022年全國甲卷理科綜合第2題:“植物成熟葉肉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可以不同。現將 a、b、c三種細胞液濃度不同的某種植物成熟葉肉細胞,分別放入三個裝有相同濃度蔗糖溶液 的試管中,當水分交換達到平衡時觀察到:①細胞a未發生變化;②細胞b體積增大;③細胞c 發生了質壁分離。若在水分交換期間細胞與蔗糖溶液沒有溶質的交換,下列關于這一實驗的 敘述,不合理的是( )”。分析 本題考查了植物的質壁分離實驗的必備知識,題干與選項的總字數在200左右,文 字閱讀量大,需要準確提取關鍵信息,并對關鍵信息進行加工,才能作答此題。以下是對本題關鍵信息的提取與加工過程。關鍵信息 信息加工a、b、c三種細胞液濃度不同的某種 植物成熟葉肉細胞,分別放入三個裝有相同濃度蔗糖溶液的試管中 三種細胞與蔗糖溶液的水分交換會有差異,情況有以下三種可能:①細胞的細胞液>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吸水;②細胞的細胞液=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內外水分交換平衡;③細胞的細胞液<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失水,發生質壁分離續 表關鍵信息 信息加工若在水分交換期間細胞與蔗糖溶液 依據細胞變化可推出三種細胞的細胞液濃度與外界溶液濃度的大沒有溶質的交換,當三種細胞的水分 小關系如下:交換達到平衡時觀察到:①細胞a未 ①a細胞的細胞液=外界溶液濃度,b細胞的細胞液>外界溶液濃發生變化;②細胞b體積增大;③細 度,c細胞的細胞液<外界溶液濃度;胞c發生了質壁分離 ②水分交換前,三者的細胞液濃度:細胞b>細胞a>細胞c如2022年山東卷第3題:“NO3和NH+是植物利用的主要無機氮源,NH+的吸收由 根細胞膜兩側的電位差驅動,NO3的吸收由H+濃度梯度驅動,相關轉運機制如圖。銨肥施 用過多時,細胞內NH+的濃度增加和細胞外酸化等因素引起植物生長受到嚴重抑制的現象稱為銨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分析關鍵信息 信息加工NO;和NH+是植物利用的主要無機氮源,NH;的吸收是由根細胞膜兩側的電位差驅動,NO3的吸收是由H+濃度梯度驅動,相關轉運①NH,通過AMTs進入細胞消耗機制如圖 的能量是膜兩側的電位差,不是來白ATP;②N():的吸收是在SLAH3的協 助下,與H'的順濃度梯度運輸協同進行SHAPE \* MERGEFORMAT銨肥施用過多時,細胞內NHt的濃度增加和細胞外酸化等因素引起銨毒嚴重抑制植物生長,要想辦法植物生長受到嚴重抑制的現象稱為銨毒消除2.術語(長句)表達長句表達注重考查學生的表達能力,要求學生能運用文字、圖表以及數學方式描述生物 學方面的內容。試題呈現形式是在非選擇題中要求學生用一句或多句文字語言描述、分析生物學內容,我們把這種形式稱作“長句表達”考查。長句表達的設問一般是要求學生分析原因、說明依據和闡明結論,這類題答案往往字數比較多,經常出現“原因是”“目的是”“意義是” “判斷依據是”“優點是”“結果(論)是”“實驗思路是”這樣的設問方式。此類試題需要學生運用邏輯思維進行解釋、推理,并做出合理的判斷,得出準確的結論。長句表達可以概括為三類題型,即“判斷依據”“結果結論”“原因分析”。這三類題型的作答模式可以提煉成如下模型:“描述事實→分析本質→得出結論”。如2022年湖南卷第17題:將經純凈水洗凈的河沙倒入潔凈的玻璃缸中制成沙床,作 為種子萌發和植株生長的基質。某水稻品種在光照強度為8~10 μmol/(s ·m )時,固定 的CO2量等于呼吸作用釋放的CO2量;日照時長短于12 h才能開花。將新采收并解除休 眠的該水稻種子表面消毒,浸種1d后,播種于沙床上。將沙床置于人工氣候室中,保濕透 氣,晝/夜溫為35℃/25℃,光照強度為2μmol/(s · m ),每天光照時長為14 h。回答下列問題。(1)在此條件下,該水稻種子 (填“能”或“不能”)萌發并成苗(以株高≥2 cm, 至少1片綠葉視為成苗),理由是(2)若將該水稻適齡秧苗栽植于上述沙床上,光照強度為10 μmol/(s ·m ),其他條件與 上述實驗相同,該水稻 (填“能”或“不能”)繁育出新的種子,理由是(答出兩點即可)。(3)若該水稻種子用于稻田直播(即將種子直接撒播于農田),為防鳥害、鼠害,減少雜草生長,須灌水覆蓋,該種子應具有 特性。分析(1)小問“起因”:將沙床置于人工氣候室中,保濕透氣,晝/夜溫為35℃/25 ℃,光照 強度為2 μmol/(s ·m ),每天光照時長為14 h。“結果指標”:在此條件下,該水稻種子能否 萌發并成苗(以株高≥2 cm,至少1片綠葉視為成苗),說出判斷依據。“媒介”即題干中提供 的信息“某水稻品種在光照強度為8~10 μmol/(s ·m )時,固定的CO2量等于呼吸作用釋放 的CO2量;日照時長短于12 h才能開花。”。根據“媒介”理順作答思路:種子萌發形成幼苗的過 程中,消耗的能量主要來自種子胚乳中儲存的有機物,因此在光照強度為2 μmol/(s ·m ),每 天光照時長為14 h,雖然光照強度低于光補償點,但光照有利于葉片葉綠素的形成,種子仍能萌發并成苗。(2)小問“起因”;若將該水稻適齡秧苗栽植于上述沙床上,光照強度為10 μmol/(s ·m ), 其他條件與上述實驗相同。“結果指標”:在此條件下,該水稻種子能否繁育出新的種子,說出 判斷依據。“媒介”即題干中提供的信息“某水稻品種在光照強度為8~10 μmol/(s ·m )時, 固定的CO2量等于呼吸作用釋放的CO2量;日照時長短于12 h才能開花。”。根據“媒介”理 順作答思路:將該水稻適齡秧苗栽植于上述沙床上,光照強度為10 μmol/(s ·m ),等于光補 償點,每天光照時長為14 h,此時光照時沒有有機物的積累,黑暗中細胞呼吸仍需消耗有機物,且每天光照時長大于12 h,植株不能開花,因此該水稻不能繁育出新的種子。3.科學探究能力科學探究能力是在掌握科學探究技能的過程中形成的能力,包括觀察能力、提出問題的 能力、收集資料和信息的能力、建立假說的能力、進行社會調查的能力、進行科學觀察和科學實驗的能力、得出結論的能力、合作與交流的能力以及反思與評價的能力等。如2022年廣東卷第18題:研究者將玉米幼苗置于三種條件下培養10 d后(圖a),測定相關指標(圖b),探究遮陰比例對植物的影響。回答下列問題。(1)結果顯示,與A組相比,C組葉片葉綠素含量 ,原因可能是(2)比較圖b中Bl與A組指標的差異,并結合B2相關數據,推測B組的玉米植株可能會積累更多的 ,因而生長更快。(3)某興趣小組基于上述B組條件下玉米生長更快的研究結果,作出該條件可能會提高 作物產量的推測,由此設計了初步實驗方案進行探究。實驗材料:選擇前期 一致、生長狀態相似的某玉米品種幼苗90株。實驗方法:按圖a所示的條件,分A、B、C三組培養玉米幼苗,每組30株;其中以 為對照,并保證除 外其他環境條件一致。收獲后分別記錄各組玉米的籽粒重量。結果統計:比較各組玉米的平均單株產量。分析討論:如果提高玉米產量的結論成立,下一步探究實驗的思路是分析做出假設:某興趣小組基于上述B組條件下玉米生長更快的研究結果,作出“遮光50%可能會提高作物產量”的推測;設計實驗:分析自變量和因變量,根據單因子變量的原則設計對照實驗如下。①選擇前期光照條件一致、生長狀態相似的某玉米品種幼苗90株。②按圖a所示的條件,分A、B、C三組培養玉米幼苗,每組30株;其中以A組為對照,B、C 兩組分別遮光50%和100%,并保證除遮光比例外其他環境條件一致。③收獲后分別測量各組玉米的籽粒重量。結果統計:比較各組玉米的平均單株產量。分析討論:如果提高玉米產量的結論成立,下一步探究實驗的思路是探究能提高作物產量的具體的最適遮光比例是多少。4.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包括嚴密思維和邏輯推理等科學思維,要求尊重事實和證據、崇尚嚴謹和求 實的態度、進行符合邏輯的推理和判斷、具有質疑和批判的精神。當前社會發展對創新型人 才的需求強烈,要求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及生活生產實踐等情境中的問題,運用知 識、經驗、獲取的相應信息,提出新解釋、新方法、新思路或得出新結論;或者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能夠依據新證據得出新的結論或提出新的觀點。如2022年浙江卷第20題: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是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主要途徑。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 調查生物群落內各物種之間的取食與被取食關系,可構建食物鏈B. 整合調查所得的全部食物鏈,可構建營養關系更為復雜的食物網C. 歸類各食物鏈中處于相同環節的所有物種,可構建相應的營養級D. 測算主要食物鏈各環節的能量值,可構建生態系統的能量金字塔分析從本題可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調查生物群落內各物種之間的取食與被取食關系, 是否可構建食物鏈 ”“整合調查所得的全部食物鏈,是否可構建營養關系更為復雜的食物 網 ”“歸類各食物鏈中處于相同環節的所有物種,是否可構建相應的營養級 ”*測算主要食物鏈各環節的能量值,是否可構建生態系統的能量金字塔 ”等問題。試題注重對批判性思維能力等高階思維能力的考查,以此引導學生注重思維的嚴密性和邏輯性,助力支撐學生終身發展能力的培育。除此之外,生物學的科學表達既是梳理科學邏輯的過程,也是反映生物學思維路徑的過程,因此也是高考中重點考查的能力之一。5.邏輯論證邏輯論證是我們從假設(已知前提)出發,經由準確、充分的證據鏈(有效信息)和清晰、嚴 密的邏輯鏈(相關性、關系網),推導出合理結論的思維過程。邏輯論證著重考查學生根據已 有的證據邏輯一貫的得出可靠結論的能力, 一方面強調邏輯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注重證據的 可靠性,換言之,邏輯論證是指以已知的事實或理論為依據來證明論題真實性的解題形式。可以簡明地理解為作答必須“言之有理、言之有據”。如2022年全國甲卷理科綜合第5題:在魚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種魚苗, 一段時間內該魚的種群數量、個體重量和種群總重量隨時間的變化趨勢如右圖所示。若在此期間魚沒有進行繁殖,則圖中表示種群數量,個體重量、種群總重量的曲線分別是( )A. 甲、丙、乙 B. 乙、甲、丙 C. 丙、甲、乙 D. 丙、乙、甲分析本題著重考查了邏輯推理論證的能力。推理過程如下:6.模型構建模型是人們為了某種特定目的而對認識對象所作出的一種簡化的、概括性的描述, 這種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是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體的、形象化的實物,有的則 以抽象化的形式表現出來,它沒有包括原型的所有特征,但是能反應出原型的本質特 征。在生物學教學中,模型建構就是指用一定的物質形式或思維形式構建生物模型,使 得生物事實直觀化、簡單化,幫助學生理解和構建概念,也為學生認識事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學模型的形式很多,主要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數學模型。模型方法是以研究 模型來揭示原型的形態、特征和本質的方法,是邏輯方法的一種特有形式。模型具有三個基 本特點:①是對實際對象的模仿和抽象,②組成體現認識對象系統中的主要因素,③反映主要因素之間的關系。如2022年山東卷第16題(不定項):在有氧呼吸第三階段,線粒體基質中的還原型輔酶脫去氫并釋放電子,電子經線粒體內膜最終傳遞給O2,電子傳遞過程中釋放的能量驅動H+從線粒體基質移至內外膜間隙中,隨后H+經ATP合酶返回線粒體基質并促使ATP合成,然后與接受了電子的O2結合生成水。為研究短時低溫對該階段的影響,將長勢相同的 黃瓜幼苗在不同條件下處理,分組情況及結果如圖所示。已知DNP可使H~進入線粒體基質時不經過ATP合酶。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4 ℃時線粒體內膜上的電子傳遞受阻B.與25 ℃時相比,4℃時有氧呼吸產熱多C. 與25℃時相比,4℃時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多D.DNP導致線粒體內外膜間隙中H+濃度降低,生成的ATP減少分析讀懂題干中有氧呼吸第三階段的詳細過程并將其圖示化,即建立物理模型是解決該題目的關鍵環節。根據題干信息可以建立如下物理模型:根據建構的物理模型與題目信息,進行推理分析:NDP可使H~進入線粒體基質時 不經過ATP合酶,即NDP可抑制ATP的合成。與25℃相比,4℃耗氧量增加,結合模 型推斷,電子經線粒體內膜最終傳遞給氧氣,說明電子傳遞未受阻,A項錯誤;與25 ℃ 相比,短時間低溫4℃處理,ATP合成量較少,耗氧量較多,說明4℃時有氧呼吸釋放的 能量較多的用于產熱,消耗的葡萄糖量多,B、C兩項正確;結合模型,推斷DNP使H*不 經ATP合酶返回基質中,會使線粒體內外膜間隙中H+濃度降低,導致ATP合成減少,D項正確。2022年全國乙卷理科綜合第2題:某同學將一株生長正常的小麥置于密閉容器中,在適 宜且恒定的溫度和光照條件下培養,發現容器內CO2含量初期逐漸降低,之后保持相對穩定。關于這一實驗現象,下列解釋合理的是( )A. 初期光合速率逐漸升高,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 初期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降低,之后呼吸速率保持穩定C. 初期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之后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D. 初期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分析根據上述獲取到的信息,構建一個數學模型,如下;2022年廣東卷第9題:酵母菌sec系列基因的突變會影響分泌蛋白的分泌過程,某突變酵母菌菌株的分泌蛋白最終積累在高爾基體中。此外,還可能檢測到分泌蛋白的場所是( )A. 線粒體、囊泡 B. 內質網、細胞外C. 線粒體、細胞質基質 D. 內質網、囊泡分析根據上述獲取到的信息,構建一個圖示模型,如下:據模型可判斷:某突變酵母菌菌株的分泌蛋白在核糖體上合成,然后進入內質網進行肽 鏈初加工,再以囊泡的形式轉移到高爾基體,進行進一步的加工、分類和包裝,在高爾基體中積累后,不會分泌到細胞外。三、串聯線:精心創設情境,實現考查目的高考命題依據高中課程標準,以真實的情境為考查的載體,實現考查目的與考查內容的串聯,即通過考查必備知識實現考查關鍵能力與學科核心素養的串聯。能力以知識為基礎,因此,在正確理解知識內在關系基礎之上的融會貫通、靈活運用,才是提升學生關鍵能力與學科核心素養的必由之路。1.生活、學習和實踐情境生活、學習和實踐情境,是指學生日常生活中或社會實踐中常見的生物學相關現象或問 題。這類情境試題與學生實際生活最為親近,可用來考查學生知識技能遷移的能力,學生對融入生活情境的學科知識覺得更加親切,也更易理解,試題的難度也較低。2022年山東卷第7題:缺血性腦卒中是因腦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腦部損傷,可發生在腦的不同區域。若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無其他疾病或損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損傷發生在大腦皮層S區時,患者不能發出聲音B. 損傷發生在下丘腦時,患者可能出現生物節律失調C. 損傷導致上肢不能運動時,患者的縮手反射仍可發生D.損傷發生在大腦時,患者可能會出現排尿不完全2022年全國甲卷理科綜合第1、30題,2022年全國乙卷理科綜合第3、29、31、38題,2022 年山東卷第3、7、9、14、18、20題,2022年廣東卷第2、15、16、17題,以上試題都是利用生活、學習和實踐情境,考查學生的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及學科核心素養。2.生態環境情境生態環境情境,是指生態系統組成、各成分的作用,生態系統物質循環、能量流動、信息傳 遞的規律和特點,環境資源、環境保護、天氣與氣候的變化等相關的情境,這類情境試題也貼 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除考查學生有關生態環境的必備知識外,還可以考查學生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等能力,最終指向學科素養是使學生形成生態文明的觀念。2022年全國甲卷理科綜合第31題:為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某研究小組對某林地的動植物資源進行了調查。回答下列問題。(1)調查發現,某種哺乳動物種群的年齡結構屬于增長型,得出這一結論的主要依據是發現該種群中(2)若要調查林地中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若要調查某種鳥的種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3)調查發現該林地的物種數目很多。 一個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稱為 。(4)該林地中,植物對動物的作用有 (答出2點即可);動物對植物的作用有 (答出2點即可)。本題以某地動植物資源調查為情境,以種群的特征、種群密度的調查為考點,考查學生的 理解能力,信息獲取與加工整理的能力,實驗探究能力,邏輯推理與論證、語言表達能力和解 決問題的能力。試題的第(4)問,具有開放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作答。試題利用生態環境的情境,考查學生的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及學科核心素養。2022年全國甲卷理科綜合第37題;2022年山東卷第11、24題;2022年廣東卷第1、20、 21題。以上試題都是利用生態環境的情境,考查學生的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及學科核心素養。3.科學實驗和探究情境科學實驗與探究情境,包括教材實驗的整合,以實驗為背景的相關問題的分析及實驗驗 證,探究某些問題的實驗設計與分析等。絕大多數的生物學必備知識都可以放在該類情境進行考查,通過這類題目的訓練與考查,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品質。2022年全國甲卷理科綜合第2題,“植物成熟葉肉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可以不同。現將a. b、c三種細胞液濃度不同的某種植物成熟葉肉細胞,分別放入三個裝有相同濃度蔗糖溶液的 試管中,當水分交換達到平衡時觀察到:①細胞a未發生變化;②細胞b體積增大;③細胞c 發生了質壁分離。若在水分交換期間細胞與蔗糖溶液沒有溶質的交換,下列關于這一實驗的 敘述,不合理的是( )”。本題以植物葉肉細胞在不同濃度溶液中的變化為情境,考查細胞的與失水及相關原因分析,在考查必備知識的基礎上,重點考查理解能力、實驗探究能力。2022年全國甲卷理科綜合第3~5、29、30、32、37、38題,全國乙卷理科綜合第1~5、29、 30、32、37、38題;2022年山東卷第1~7、8~10、16、17、19、21、22、24、25題;2022年廣東卷第 4、6~9、12~15、17~19、21題。以上試題都是通過科學實驗與探究的情境,考查學生的關鍵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4.生命科學史情境生命科學史述說生物學科發展的脈絡軌跡,是生物學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成分,它向我 們展示了科學理論的發展趨勢、科學家的探究歷程、科研方法、科學家的生平、科學態度以及科學精神。2022年廣東卷第5題:下列關于遺傳學史上重要探究活動的敘述,錯誤的是( )A. 孟德爾用統計學方法分析實驗結果發現了遺傳規律B. 摩爾根等基于性狀與性別的關聯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C. 赫爾希和蔡斯用對比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D. 沃森和克里克用DNA衍射圖譜得出堿基配對方式本題以遺傳學史為情境,考查相關科學家對遺傳學發展的貢獻,學習其獨特的思維方式, 讓學生領悟科學家設計實驗、處理實驗結果、對實驗結果分析的邏輯性,得出結論的嚴謹性和 實驗手段的先進性,考查理解能力、實驗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品質,向科學家致敬。小結:堅持守正出新,迎接新高考改革高考命題探索“價值引領、素養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的綜合考查模式,不斷增強試題的應用性、探究性、開放性,把考查的重點放在學生的思維品質和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不斷完善人才選拔標準和方式方法,服務高校招生和人才培養改革。自2022年開始,分省命題成為本輪新高考改革的常態,命題的共同標準是《中國高考評 價體系》和《生物學課程標準》,同時,不同省份的命題也會有自己的特點與傳統,特別是在情 境設置方面,分省命題會更加突出區域特色與文化,在難度上也會有所不同。全國卷理科綜合生物學試題仍維持“平衡過渡”的操作。展望2023年高考命題,有以下判斷。1.落實高考綜合改革,發揮學科育人功能2023年全國卷理科綜合生物學試題和分省生物單科試卷都是在《中國高考評價體系》這 一文件的指導下進行命制,有著內在的邏輯一致性,具體體現: 一是加強立德樹人的考查,關 注重大的社會現實問題和歷史事件,凸顯核心價值與五育并舉的命題主線,強化學生關鍵能 力和高階思維的考查力度,加大情境的設計能力。二是將始終圍繞時代主題,堅定“四個自 信”,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考查,充分發揮高考在發展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中的正向指揮棒作用。三是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讓學生有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2.注重基礎知識考查,提升創新能力高考試題以必備知識為基礎。在正確理解與掌握基礎知識、知識間內在聯系及邏輯關系 的基礎上,通過創設新情境,考查學生的各種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體現在: 一是將進 一步加強學科能力考查,以閱讀理解、信息整理、應用寫作、語言表達、批判性思維、辯證思維 等為考查突破口,全面提升能力考查水平和試題質量。二是將貫徹落實高考綜合改革的核心 理念,創設新題型,優化試卷結構,突出對創新能力的考查。三是鼓勵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關 心日常生活、生產活動中蘊含的實際問題、思考課堂所學內容的應用價值,促使學生主動思考,發現新問題、找到新規律、得出新結論。3.創設開放命題情境,落實學科核心素養情境是實現考查立意的載體。新高考命題,對于不少的學生來說,第一感受是情境的新 穎度、多元性和開放度都大大增加。試題設計情境的多元性和開放度加大,是單純考查知識 轉向考企學生關鍵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的標志。開放性試題使學生思考和答題有很大的自 由發揮空間,答案也不唯一,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意識,引導學生在更廣闊的視野中探究問題,在更開放的情境中解決問題。高考試題通過給予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科研問題的真實情境,讓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知 識和能力解決問題,而不是回答知識、記憶知識。靈活多變的情境是新高考理念落地的主要載體。H*.NH4AMTs分解 H*NH ·根細胞膜 SLAH3NO3◇NO3ADP+Pi儲存NRT1AT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