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九年級下冊第5課第二次工業革命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課標要求 通過電的利用,內燃機與汽車、飛機的誕生等史實,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理解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進步和社會問題。教學重點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教學難點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教材地位 (1)本課是部編版歷史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一課。第二次工業革命深刻地影響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步入工業強國行列,它們的社會結構、基礎設施、大眾教育、生活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學習本課,有助于學生理解現代社會現狀的形成及第 6 課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 (2)第二次工業革命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從自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造成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繼而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學好本課,對學生整體把握19世紀末20世紀初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和根本動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學情分析 (1)初三的學生已有一定的歷史知識儲備,具備一定的表達能力,因此對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一系列成就,教師不需要過多講述,學生可通過自學總結完成。 在此基礎上,學生需要進一步全面認識第二次工業革命所引發的人類生產生活、經濟結構、生態環境和國際關系等領域的重大變革和深遠影響。 (2)但初三學生在理解資本主義世界發展的階段特征和根本動力,通過比較歸納重大歷史事件從而感悟人類社會歷史客觀基礎及發展規律,辯證看待評價歷史事件方面還存在一定難度。教學目標 (1)知道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包括電力的廣泛應用、愛迪生和他的主要發明成就、汽車和飛機的發明等史實; (2)通過分析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在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社會問題,讓學生掌握史料實證的核心方法。 (3)通過探討科技發展的利弊,認識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一把雙刃劍,培養學生敘述歷史和形成歷史認識的能力,落實歷史解釋核心素養。教法學法 (1)針對本課的教學重點,教法上主要采用創設情景法、設置問題法、歸納總結法;學法上主要引導學生采用討論學習法,表格歸納法。 (2)針對本課的教學難點,教法上主要采用設置問題法、史料教學法、分析比較法;學法上主要采用討論學習法,分析比較法、表格歸納法。【二、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問題一:假如今天停電了,會發生什么? 學生根據實際生活經驗列舉停電的后果。 用貼近生活的實際問題直接導入,加深學生對電的重要性的體會。環節二:新課講授一、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就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1、PPT展示法拉第的照片和簡介 問題二:電是怎么產生的呢? 學生結合物理所學知識討論得出電磁感應現象是電的應用的理論基礎。 與導入的問題緊密相連,進一步追問學生。2、展示發電機、電動機及發明人照片。 學生觀察照片 展示照片,加深學生印象。3、問題三:電力有哪些應用發明?發明者是誰? PPT展示電燈、火力發電站、愛迪生照片。 學生結合課本及生活常識回答問題,知道愛迪生是發明大王。 用學生熟悉的電燈引出愛迪生和其他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明成就。4、PPT展示愛迪生其他發明照片。 學生觀察照片5、問題四:除了電以外,第二次工業革命還有哪些領域的成就? 學生根據課本18頁至21頁的內容,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成就表格歸納。 展示其他領域的發明圖片,加深學生印象。讓學生按照表格訂正自己答案,完善知識框架。6、PPT展示第二次工業革命成就圖片。 學生根據圖片分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1、問題五:你認為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哪些成就最突出、影響最大?為什么? 學生小組討論后,發言分享觀點。 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問題,過渡到本課的教學難點。學生在充分討論中加深對新發明的認識,并回答問題,培養學生歷史解釋核心素養。2、PPT依次展示第二次工業革命在電的應用和內燃機及交通領域方面帶來的影響。3、PPT展示1870年-1913年世界工業生產分布比例% 學生分析表格數據,得出“歐美資本主義國家成為工業強國。美國一躍成為頭號工業強國,德國領先于英法”的結論。 鍛煉學生提煉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4、PPT展示美國鋼鐵行業統計數據表、英法德等國壟斷行業材料。 學生通過教師的解釋知道什么是壟斷,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壟斷組織,理解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過渡。 通過數據讓學生直觀感受壟斷的含義,培養學生分析史料提煉信息的能力。5、PPT展示帝國主義瓜分世界完成后的世界地圖、主要強國占據土地及人口數情況。 學生討論得出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瓜分中國,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培養學生解讀歷史地圖、得出結論的能力。三、比較兩次工業革命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1、PPT展示兩次工業革命比較表 師:同學們還記得第一次工業革命爆發的政治前提嗎? 師: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時只有英國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所以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英國一枝獨秀,首先開始,首先完成,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強國。由此可以看出制度的重要性。那到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上又有哪些國家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呢? 生:英國率先完成資產階級革命,確立君主立憲制。 生:俄國、美國、日本 通過表格比較兩次工業革命,加深學生對工業革命發生的背景和影響的認識,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串聯起來,強化學生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2、PPT展示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確立與發展的地圖。教師補充日俄改革和美國內戰的信息。 學生從地圖上識別英國、美國、俄國、日本的地理位置,通過分析得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政治前提是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的確立。 通過地圖直觀感受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加強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聯系與認識。3、PPT展示19世紀5、6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工業發展情況的材料。 學生閱讀材料,分析得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經濟基礎是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4、PPT展示兩次工業革命發明家人物檔案。 學生通過解讀人物檔案,得出第一次工業革命是由需求推動技術的發展,第二次主要是科學家,科學研究推動了技術的發展,繼而得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技術基礎和特點。 通過解讀人物檔案,讓學生歸納總結兩次工業革命的特點,落實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5、PPT展示兩次工業革命比較表 學生核對答案。 利用表格歸納,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培養學生分析歸納能力,并從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幫助學生理解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這一原理,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環節三:課堂辯論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1、展示科技發展帶來的利弊圖片,確定辯論主題:科技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 學生分組選擇正反兩方,小組討論后起來輪流辯論。 通過辯論比賽,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進一步落實歷史解釋核心素養,活躍課堂氣氛增強課堂的趣味性。2、提問:從科技發展帶來的利弊,可以給我們什么啟示。 學生總結正反兩方的發言,并提煉啟示。環節四:課堂練習一、選擇題 1、19世紀下半期,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又開始了一場新的技術革命,這次革命是( B ) A.以蒸汽為核心的革命 B.以電力為核心的革命 C.以核能為核心的革命 D.以內燃機為核心的革命 2、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突出特點 ( A ) A、科學技術的發展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 B、生產和資本日益集中 C、世界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的加強 D、與第一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 3、有這樣一段廣告詞:“一個蘋果讓牛頓吸引了世界,一壺沸水讓瓦特轉動了世界,一個元素讓愛迪生點燃了世界……”。“愛迪生點燃了世界”是指( C ) A.發現萬有引力定律 B.發明內燃機 C.研制成功耐用碳絲燈泡 D.改良蒸汽機 4、世界上第一輛使用汽油發動機的汽車的發明者是( B ) A、萊特兄弟 B、卡爾·本茨 C、福特 D、愛迪生環節五: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