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2張PPT)人生不僅有歡笑,還有許多傷心事,你曾有什么讓你流淚的事情嗎?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朗誦小比賽朗讀了歌詞你有什么感受?那么這首師的作者到底是以什么樣的心情寫下這首作品的呢?我們一起走進作者。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后,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后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了解了作者后,我們來深入解析,這首詩詞,誰來搶答這首詩的標題“送別”,是送別什么人的呢?弘一法師在俗時,“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許幻園的;有年冬天,大雪紛飛,當時舊上海是一片凄涼;許幻園站在門外喊出李叔同和葉子小姐,說:“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后會有期。”說完,揮淚而別,連好友的家門也沒進去。李叔同看著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整整一個小時,連葉子小姐多次的叫聲,仿佛也沒聽見。隨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內,把門一關,讓葉子小姐彈琴,他便含淚寫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的傳世佳作。哪位細心的同學有沒有覺得很熟悉?十九世紀美國音樂家J·P·奧德威(John Pond Ordway)作有一首歌曲《夢見家和母親》(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后來《夢見家和母親》流傳到日本后,日本音樂家犬童球溪以原歌的曲調(可能作過略微的改動),填上日文的新詞,作成《旅愁》這首日文歌。1907年《旅愁》發表后,在日本被廣泛流傳。1905年至1910年,李叔同留學日本,故接觸到了《旅愁》,他被這首歌曲的優美旋律所打動,產生了創作靈感,回國后,"天涯五友",這段時期的生活顯然給李叔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旅愁送別經過學習,我們已經學會了這首歌,下面我們來用不同音量強弱和感情試試,如何讓歌曲唱的更好聽。強而有力的?弱似呻吟的?平靜自然的?悲傷柔和的?學習了這首歌曲我們了解了:詞作者李叔同曲作者奧德韋歌曲產生的背景歌曲的感情用怎樣的聲音唱歌才好聽一首歌不僅在于旋律曲調的好聽,還在于歌詞賦予歌曲的情感和意義,希望同學們在聆聽其它喜愛的歌曲時,都能感受到每首歌曲的獨一無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