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9課 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課程標準】認識20世紀以來貿易、金融的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核心素養】1、唯物史觀:認識科技對經濟、貿易、金融和人類生活的巨大影響,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時空觀念:認識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所處的特定時空環境,抓住其特定時空背景和階段特征。3、史料實證:通過歷史圖片和歷史資料,認識20世紀以來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的脈絡與特點,提高學生探究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4、歷史解釋:運用本課教材中文獻資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貿易、金融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培養有效解讀材料、自主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5、家國情懷:認識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后中國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對世界作出的貢獻,培養家國情懷。【教學重難點】重點:20世紀以來人類社會貿易、金融的變化難點:貿易、金融的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教法教具】學生自主梳理與教師指導結合、PPT第一課時【導入】【教學過程】在曲折中發展:世界經濟【思考】20世紀以來,“世界經濟曲折發展”體現在哪里?(一)資本主義世界1.第一次世界大戰前:(1)時間:20世紀初。(2)表現:壟斷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國家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與重新瓜分世界的斗爭。(根本原因)(3)結果: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2.第一次世界大戰后:(1)特點:資本主義經濟雖然有所發展,但是資本主義制度的 猶存。(2)結果: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出現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3)影響: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遭受重創;美國通過 扭轉危機;德國、意大利、日本走上 道路,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知識回顧】 1.羅斯福新政內容2.資本主義國家三大經濟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戰后:(1)條件:①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通過經濟計劃、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將政府 與市場調節結合起來;② 的進步。(2)結果:①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②促進了 產業的發展與傳統產業的生機,極大提高了各部門的生產效率。局限:并 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固有矛盾。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世界范圍內貧富分化加劇,經濟危機時有發生,波及范圍更大。(二)社會主義世界1.蘇聯:中國:曲折探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人民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國現代化的工業基礎。改革開放:①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②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建立起 制(21世紀初),成功開辟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濟飛速發展。③2010年,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 經濟體。【思考】概括美國羅斯福新政和中國改革開放在解決“原有經濟模式不完美”問題上的不同做法和共同之處。材料:美國羅斯福新政和中國改革開放都是對原有經濟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給資本主義戴上一個政府干預的氧氣面罩,后者是給社會主義加上一個市場經濟的發動機,從而使單純的制度趨于一種混合經濟狀態,它們都由此解決了就問題,推動了社會的發展。——鮑盛剛《中國崛起與中國模式》不同共同之處(三)新興民族獨立國家(四)21世紀以來世界:深入發展,各國相互聯系和依存日益加深。(2)經濟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增長動能不足, 日益嚴重。2.中國:面對挑戰,中國堅持對 的基本國策,倡議推動“ ”國家合作,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流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材料:經濟全球化是近年國際問題中的熱門話題,專家認為:“嚴格意義上的經濟全球化發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在這個時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網絡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場化的改革。前者為全球化提供了技術上的保障,后者為全球化提供了體制上的保障。”——陳寶森《經濟全球化進程剛剛開始》【合作探究】思考點P48,根據所學,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經濟發展的特點相結合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之一。對世界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日益增強。(3)世界經濟朝 、 方向發展(4)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阻擋,世界經濟發展呈現 趨勢。(5)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不斷 ,經濟危機時有發生。(6) 等發展中國家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不斷提升。【課堂小結】【課后反思】【勵志策略】第二課時【知識回顧】綱要下 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二、在發展中進步:國際貿易(一)關貿總協定與世界貿易組織的異同點中國與世貿1.過程:2.影響:使中國經濟在全球化進程中獲得參與 和競爭的有利位置,從而得到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對經濟體制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產生深刻影響,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 。(三)20世紀后期以來,國際貿易體系的新發展1.貿易形式發生變化:商品貿易同國際投資、技術貿易、勞務承包等結合在一起,實現了更多樣的經濟合作方式。2.交易手段發生變化:電子商務興起后,人們利用互聯網技術和通信技術進行商品、技術和服務交換,突破了時空障礙,極大提高了商業效率,降低了相關成本,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三、在擴張中波動:國際金融(一)國際金融體系的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二)國際金融體系的發展1.主導趨勢:20世紀90年代以來,資本流動全球化、 一體化和 全球擴張。2.表現:(1)非銀行金融機構迅速發展, 的融資規模不斷擴大。(2)不同金融機構的業務界限被打破,銀行、證券和保險的產品日益趨同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團和 企業不斷涌現。3.存在風險:金融風險一旦失控,就會導致大范圍金融波動,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機。4.中國發展:作為迅速崛起的新興經濟體,中國在國際金融中的影響力逐步提升。(1)2009年,中國政府開始推進人民幣(2)2010年,中國成為 組織第三大成員國。(3)2015年,中國發起成立 。(4)2016年,人民幣成為主要的 之一。(三)電子金融與網絡金融日益普及1. 原因: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發展表現:(1)20世紀70年代末期, 取款機開始投入使用。(2)20世紀末,信用卡公司實現了國際 體系的聯網。(3)21世紀以來, 金融已逐漸成為人們生產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人們利用電腦、手機等網絡終端,就能辦理轉賬匯款、投資理財、貸款兌換等業務。【課堂小結】【課后反思】【勵志策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