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8.1法治國家(教學設計)-2023年高一思想政治同步教學設計 課件(統編版必修3)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8.1法治國家(教學設計)-2023年高一思想政治同步教學設計 課件(統編版必修3)

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全面依法治國
第八課 法治中國建設
第一框 法治國家
【教材分析】本課內容是必修3《政治與法治》第三單元“全面依法治國”中的第八課“法治中國建設”第一框“法治國家”的內容,以一個“探究與分享”導入,包括了兩個目的知識。第一目“法治國家的內涵”,闡明法治國家的含義和具體表現。第二目“建設法治國家”闡述建設法治國家的要求和措施。兩目分別從“是什么”和“怎么辦”兩個角度,闡釋什么是法治國家、如何建設法治國家。
【學情分析】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了憲法常識,初步了解了個人成長和參與社會生活必備的基本法律常識,初步建立憲法法律至上等法治理念。日常生活中,在依法治國方略和理念的引領下,在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的法治教育影響下,熱心學習法律法規。法治理念是核心與靈魂,高中生進行法治教育不能僅僅停留于法律知識的講解灌輸上,而應同時傳遞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維,使高中生不限于學習和記憶法律條文、概念,而明白法律“是什么”“為什么”,并關注法律規范承載的價值理念,這是本節課教學中需要予以關注和提升的地方。為了更好地了解學情,提升教學針對性,課前可以了解學生是否參與班集體重大決策,什么樣的班級是自己期望的班級;什么樣的法律才能稱為“良法”,如何堅持良法之治。依據調查結果,了解學生對建設法治國家的認識不足和誤區,通過針對性教學設計,讓法治意識、法治思維、法治精神在學生頭腦中“自然而然”生成、發自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
【課標要求】列舉事例,闡明建設法治國家的意義。
教學提示:以“公民參與立法有什么意義、有哪些途 徑”為議題,探究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 立法,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的意義,理解公 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的制度。可觀看有關人大會議 的錄像,或旁聽地方立法聽證會,以“我的立法建 議”為題組織討論,解析公民有序參與立法的方式 和途徑。可參與社區有關規則的制定,親身體驗基 層群眾依法表達訴求、參與社區治理的過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因。
(2)掌握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
(3)掌握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
2.能力目標:學習和初步形成運用馬克思注意法律思想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掌握從法治的角度分析當前社會重大問題和熱點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本框題內容的學習,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核心素養】
1.政治認同:通過學習,堅持依法治國,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2.科學精神:過學習探究,明確堅持依法治國,要立足我國國情、從我國實際出發。
3.法治意識:全民學法、懂法、守法、用法,推動依法治國進程。
4.公共參與:在日常生活中,要樹立法律的權威,監督憲法和法律的實施。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法治國家內涵。
2.教學難點:建設法治國家。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黑板、粉筆、多媒體、相關視頻和圖文資料,收集整理法治國家的相關資料。
2.學生準備: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回顧初中所學知識備用,拓展知識儲備。
【教學方法】 議題式教學、合作研學、探究式學習法、講授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建設法治國家。在現代社會,法治國家意味著國家權力依法行使,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開展。法治國家的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堅持憲法法律至上。憲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內容,即憲法法律是社會治理的最高準則,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權。
2.堅持良法之治。法治國家強調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眾的認同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法律的效力。
3.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公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包括人身權、財產權、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等。
4.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國家的各項權力,包括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監督權等都必須在法律之下運行。
推進法治國家建設,一是要推進憲法實施。二是要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三是要完善法律實施機制。
政府部門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為社會提供優良的公共服務;社會公眾自覺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司法機關嚴格公正司法,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定分止爭,懲罰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
(二)新課講授
本框題法治國家,講述了法治國家的內涵,闡明法治國家的含義和具體表現。在建設法治國家的內容中,闡述了建設法治國家的要求和措施,整框內容分別從“是什么”和“怎么辦”兩個角度,闡釋什么是法治國家、如何建設法治國家。
第一框 法治國家
探究與分享:
議題:結合材料,說明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將排污費改為環境保護稅有哪些積極作用。(學生交流并回答)
教師小結:近年來,我國覆蓋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的“綠色稅收”體系正加快構建。在資源開采環節,以資源稅、耕地占用稅增加資源環境使用成本;在生產環節,運用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鼓勵節能環保;在流通環節,完善“兩高一資”產品進出口稅收政策支持產業結構調整;在消費和財產保有環節,使用消費稅、車船稅合理引導消費需求。環境保護稅法是我國第一部專門體現“綠色稅制”、減少污染物排放、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它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的“綠色稅收”體系。
排污費制度是中國最早制定并實施的三項環境政策之一,197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正式確立了排污收費制度,2003 年國務院公布的《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對排污費的征收、使用管理作了規定。排污費制度對于防治環境污染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存在征收標準低、執法剛性不足、地方政府干預等問題。將排污費改為環境保護稅,有利于解決排污費制度存在的執法剛性不足、地方政府干預等問題,有利于增強納稅人環保意識和遵從度,強化企業治污減排的責任;有利于構建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的“綠色稅收”體系:有利于規范政府分配秩序,優化財政收入結構,強化預算約束。
“費改稅”的過程是一個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聽取人民訴求、反映人民意愿、匯聚人民智慧的過程,也是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納人法治軌道、不斷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過程。
1.法治國家的內涵
(1)法治國家的內涵
教師講解:法治國家,就是實行依法治國、依憲治國、依法執政、依憲執政的國家。在現代社會,法治國家意味著國家權力依法行使,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開展。
★法治國家,即法治化的國家、依法而治的國家,它是一個國家進行法治建設的目標,也是一個國家通過依法治理所獲得的理想狀態。它要求所有的國家權力都由人民以憲法和法律的方式賦予,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行使,并對行使公權力的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現代意義上的法治國家必然是民主的國家、依法而治的國家.它需要有法治化的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以及相關的社會組織。一切公權力都必須依法運行公權力的任何違法行為包括對公民和法人合法權益的侵犯,都必須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相關鏈接: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指出:“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規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持依法治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
教師點撥: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完備的法律體系,是現代國家治國理政的基石。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及時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立法中,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成為全社會一體遵循的行為規范和活動準則。“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有力推動了法治中國建設,有力維護了社會公平正義。
(2)法治國家的要求
①堅持憲法法律至上
教師講解: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維護憲法尊嚴和權威,是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的前提,也是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一、原因:憲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內容,即憲法法律是社會治理的最高準則,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權。
第二、要求:法律是通過民主程序制定出來的,反映了民眾的意愿,符合民眾的利益,體現了社會共同理想和信念,應該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遵從。
②堅持良法之治
教師講解:良法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良法應內容合理,在制定過程中廣逸聽職各方意見,符合社會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理念,符合公美道德和公序良俗,體現法治的價值和基本精神。二是良法應體系完備、規范系統、類別齊全、協調統一,能夠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語言科學,其有相對穩定性和權威性等。
第一、原因:只有良法才能量大限度地得到民眾的認同,才能最大程您地發揮法律的效力。
第二、體現:一方面,良法應內容合理,在制定過程中應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符各社會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理念;另一方面,良法應體系完備、規范系統、類別齊全、協調統一,能夠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第三、要求: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國家。
探究與分享:《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定,公民認為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同憲法或者法律相抵觸的,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進行審查的建議,由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進行研究,必要時,送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查、提出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對涉及公眾利益調整、需要公眾廣泛知曉或者需要公眾參與決策的政府信息,行政機關應當主動公開。除行政機關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外以自己名義履行行政管理職能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部門申請獲取相關政府信息。
議題:結合上述法律法規的規定,討論如何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學生交流并回答)
教師小結:(1)要根據形勢發展和需要,及時修改、完善與公民權利相關的法律法規,同時嚴格貫徹執行已有的法律法規。
(2)要規范、暢通保障公民行使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的渠道并增強實效。例如,堅持政務公開,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和現代通信工具,為公民獲知信息提供便利和服務;通過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及時了解民意;等等。
(3)要為公民行使權利提供資源保障,使公民有條件表達自己的意愿、維護自己的權益。
(4)要發揮公民自身及自治組織的作用,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識,提升公民理性參與公共生活的素養,引導公民依托自治組織行使和維護權利。
③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
教師講解:法治對公民權利的保障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通過確定人在社會中的地位以及保護相應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權利,從而為人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其二,要求人對規則的平等認可和遵循,從而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地位,維護人的尊嚴;其三,通過對政府權力的限制和制約,確保個人權利不受公權力的非法侵害。要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就要通過立法對公民的權利和尊嚴進行確認,還要通過執法和司法,保障公民行使、維護權利。
第一、內容:公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包括人身權、財產權、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等。
第二、原因:保護公民的各項權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第三、要求:在法治國家,公民的權利和尊嚴應得到法律的確認,并通過執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相關鏈接:《世界人權宣言》序言指出:“鑒于對人類家庭所有成員的固有尊嚴及其平等的和不移的權利的承認,乃是世界自由、正義與和平的基礎……鑒于各會員國業已警愿同聯合國合作以促進對人權和基本自由的普遍尊重和遵行,鑒于對這些權利和自由的普遍了解對于這個誓愿的充分實現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因此現在,大會,發布這一世界人權宣言,作為所有人民和所有國家努力實現的共同標準,以期每個人和社會機構經常銘念本宣言,努力通過教誨和教育促進對權利和自由的尊重,并通過國家的和國際的漸進措施,使這些權利和自由在各會員國本身人民及在其管轄下領土的人民中得到普遍和有效的承認和遵行。”
教師點撥:《世界人權宣言》對人權主體的規定,真正體現了人人平等的原則,對權利的具體規定比過去更為廣泛,內容涉及社會實踐、社會生活和社會關系的各個方面,為世界各國立法保障人權提供了一個可資借鑒的范式。《世界人權宣言》把權利和義務聯系起來,否定沒有義務、不受任何限制的絕對權利,是國際人權觀念的一大進步。《世界人權宣言》要求建立一種使其所載的權利和自由得以充分實現的“社會的國際的秩序”,符合全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對促進國際人權事業的健康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將尊重和保障人權以法律形式確認下來,是使這些權利和自由得到普遍和有效的承認和遵行的根本制度保障。
④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
教師講解:規范權力運行的必要性:在一定意義上,法治意味著對國家權力的限制。因為,對于公民權利而言,國家權力具有強制性、主動性、單向性、擴張性等特點,一旦失控,就可能嚴重侵害公民的合法權益。作為以保護公民權利為核心價值的法治,必然要求國家的各項權力,包括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監督權等的獲得和行使必須得到法律的授權并受到法律的限制,必須遵循法律的程序。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都必須嚴格按照法律的規定,在法定的職權范圍內,依法行使權力,做到行使權力于法有據、公務活動受法律的限制并接受法律的監督和制約。權力不受制約必然產生腐敗,絕對的權力產生絕對的腐敗。權力腐敗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死敵,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最大障礙。
第一、國家權力的內容:包括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監督權等。
第二、原因:國家的各項權力,都必須在法律之下運行。
第三、要求:為了規范權力的運行,就需要通過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強對僅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
2.建設法治國家
探究與分享:兩會期間,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有記者問:“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日常監督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回答:“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對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監督的方式大體上有這么幾種,一是每年3月聽取和審議一年一度‘兩高’工作報告,二是每年10月‘兩高’都會在常委會上作專項工作報告,三是司法解釋的各案審查,四是依據監督法開展詢問和質詢,五是專題調研。”
議題:查閱憲法相關規定,說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法律依據。(學生交流并回答)
教師小結: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貫徹實施好憲法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完善憲法監督制度,堅決糾正違憲違法行為。憲法第六十二條、第六十七條規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憲法的實施,全國人大常委會監督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工作,等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規定,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依據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行使監督職權。上述規定,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主要法律依據。
(1)建設法治國家的要求:
教師講解:法治國家意味著法治成為滄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設法治國家,既需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更需要法律的嚴格實施。
探究與分享:對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司法解釋等進行備案審查,是憲法和法律賦予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一項重要職權。2017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向廣東等五省人大常委會發函,建議對地方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中有關企業對其超生職工給予開除或者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規定適時進行修改。
202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共收到公民、組織提出的審查建議6339件,對審查中發現存在與法律相抵觸或者不適當問題的,均積極穩妥地作出了處理。
議題:查閱憲法和立法法的相關規定,了解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如何對規范性文件進行備案審查的,討論這項工作對推進憲法實施有什么意義。(學生交流并回答)
教師小結: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單一制國家,在法制上,體現為國家維護法制的統一。同時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的國家,國家的建設、發展和管理必須充分發揮地方的作用。為此,憲法規定:“中央和地方的國家機構職權的劃分,遵循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這一原則體現在立法體制上,就是實行統一而又分層次的立法體制。
為了確保多層次的立法活動符合法制統一的要求,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下位法不得同上位法相抵觸,同階位的法律規范應當保持協調和諧。國家實行立法監督制度。備案審查是實施立法監督、維護法制統一的重要手段。
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備案審查制度主要包括備案、審查以及糾正三個方面的內容備案就是規范性文件的制定機關在法定的時間內將規范性文件報送法定的機關進行備案;審查就是接受備案的機關根據法定權限對備案的規范性文件的合憲性、合法性或者適當性進行審查;糾正就是法定的機關依照規定的程序對備案的同憲法、法律、法規相抵觸的規范性文件予以改變或者撤銷。
根據立法法的規定,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應當在公布后的三十日內依照規定報有關機關備案。而審查啟動程序有兩種:一是特定機關提出審查要求,二是公民、組織提出審查建議。對于審查建議,不能直接進入審查程序,而是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機構即法制工作委員會進行研究,必要時,才進入審查程序,即送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查、提出意見。同時,根據立法法的規定,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關機關依法予以改變或者撤銷:超越權限的;下位法違反上位法規定的;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經裁決應當改變或者撤銷一方的規定的;規章的規定被認為不適當,應當予以改變或者撤銷的;違背法定程序的。
(2)建設法治國家的措施:
①推進憲法實施
教師講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緊緊圍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準確把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工作布局,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準確把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點任務,著力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著力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堅定不移推進法治領域改革,堅決破除束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體制機制障礙。
第一、原因: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
第二、要求: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
★憲法解釋
1.憲法解釋是指憲法制定者或依照憲法的規定享有憲法解釋權的國家機關,對已經存在并且正在生效的憲法規范的內容、含義和界限作出說明。
2.憲法解釋是憲法發展的重要方式。當前,憲法發展的方式主要有三種,即憲法修改、憲法解釋和憲法慣例。為了保持憲法的相對穩定性,加之憲法修改的程序比較復雜,不可能經常采用修改的方式發展憲法,而憲法慣例又往往需要經過長期實踐才能形成,因此,憲法解釋就成為憲法發展中最具操作性的一種方式。
★合憲性審查
合憲性審查又稱憲法監督,是指特定的機關依據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對法律、法規和行政命令等規范性文件和特定主體行為是否符合憲法進行審查并作出處理的制度。其作用在于保障憲法的實施、維護憲法權威、保障公民權利與自由。
②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
【名詞點擊】法律體系
教師講解:是指一個國家的全部現行法律規范,按照一定的原則和要求,根據法律規范的調整對象和調整方法的不同,劃分為若干法律門類,并由這些法律門類及其所包括的不同法律規范形成的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
第一、原因:完備的法律體系是法治國家的制度前提。
第二、要求:在憲法之下,要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項法律制度,形成一個部門齊全、層次分明、結構協調、體例科學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實現國家治理有法可依。
相關鏈接:
教師點撥:我國涵蓋社會關系各個方面的法律部門已經齊全,各法律部門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經制定,相應的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比較完備,法律體系內部總體做到科學和諧統一。一個立足中國國情和實際、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集中體現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意志,以憲法為統帥,以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的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實現有法可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實踐的法制體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興旺發達的法制保障。
③完善法律實施機制
教師講解:
第一、原因:已經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實施。
第二、要求:政府部門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為社會提供優良的公共服務;社會公眾自覺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司法機關嚴格公正司法,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定分止爭,懲罰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
★如何究善法律實施機制
一是從政府部門來看,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依法行政,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和權責統一,努力構建有限政府、責任政府、服務政麻和透明政府,進一步簡政放權,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二是從社會公眾來看,要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自覺做到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利、履行義務,通過法律程序合理表達訴求、依法維護權利、文明解決紛爭,共同營造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
三是從司法機關來看,要發揮維護法律尊嚴和權威的作用,嚴格公正司法,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定分止爭,懲罰犯罪,化解矛盾使受到侵害的權利得到保護和救濟,違法犯罪行為受到制裁和懲罰,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3)意義
教師講解:規范國家權力,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是法治國家的兩個重要特征。建設法治國家,一方面,可以通過對國家權力的規范,確保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能夠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另一方面,可以使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不受侵犯,憲法和法律規定公民享有的各項權利能夠得到確認和實現。
①能夠有效規范權力運行,保障公民合法權益。
②能夠推動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長治久安。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意義
1.有利于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執政地位,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要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
2.有利于積極推進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司法監督,促進司法公正,維護司法權威。
3.有利于樹立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確保政法工作的社會主義方向,不斷提高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的能力。
4.有利于加強法治宣傳和教育做好普法工作。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前提和基礎;社會主義法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保障兩者不可分割。
(三)新課結束
本框題學習了法治國家的內容,了解了法治國家的內涵,知道法治國家的含義和具體表現,也學習了建設法治國家的要求和措施,進而認識了什么是法治國家、如何建設法治國家。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法治國家”包括兩部分內容,即法治國家的內涵和建設法治國家。法治國家具體表現在堅持憲法法律至上,堅持良法之治,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而要建設法治國家,需要推進憲法實施,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完善法律實施機制。最后,我們探討了建設法治國家的重大意義,即建設法治國家能夠有效規范權力運行,保障公民合法權益;建設法治國家能夠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長治久安。
【板書設計】
第一框 法治國家
1.法治國家的內涵
(1)法治國家的內涵
(2)法治國家的要求
①堅持憲法法律至上
②堅持良法之治
③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
④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
2.建設法治國家
(1)建設法治國家的要求
(2)建設法治國家的措施
①推進憲法實施
②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
③完善法律實施機制
(3)意義
【高考鏈接】
1.(引自:2022山東棗莊適應性訓練一)“決獄'由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主要是用孔子的思想,根據案件的事實,分析犯罪人的動機來斷案。如果他的動機是好的,那么一般要從輕處理,甚至可以免罪;如果動機是邪惡的,即使有好的結果,也要受到嚴厲的懲罰。“決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限制酷刑的作用,也營造了寬松的社會環境,但過于注重犯罪的主觀因素也會導致冤假錯案的出現。這啟示我們( )
①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
②在司法實踐中要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任
③在法治實踐中要嚴禁以言代法、以權壓法狗私枉法
④堅持制定法律、認可法律、執行法律三者的有機統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答案A。根據案件的事實分析犯罪人的動機來斷案,有利于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但也會導致冤假錯案的出現,這要求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在司法實踐中要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①②符合題意。材料沒有談及以言代法、以權壓法、狗私枉法,③與材料無關。材料沒有談及堅持制定法律和認可法律的有機統一,④與材料無關。
2.(引自:2022 福建三明期末)互聯網大數據的勃發展,對國家治理、人民生活產生了深刻影響,與此相關的數據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2021年6月,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這為我國數據安全提供了基礎性法律保障材料表明( )
①立法機關立足國情科學立法
②人大常委會行使最高立法權
③制定良法為善治提供必要前提
④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答案B。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立法為我國數據安全提供了基礎性法律保障,表明立法機關立足國情科學立法,同時說明制定良法為善治提供必要前提,①③符合題意。全國人大行使最高立法權,②說法錯誤。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④說法錯誤。
信息時代,數據在經濟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據此完成下題。
3.(引自:2020課標I)在新一輪政府機改革中,浙江、福建等省成立大數據管理局,負責統籌數據資源建設管理,協調全省政務信息化、電子政務建設,推進信息化發展和大數拆融合應用、大數據相關產業發展和行業管理。創新設立大數據管理局旨在( )
①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發展 ②保障地方政府依法行政
③改革完善基層行政體制 ④優化地方政府職能配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答案B。國家政府機構改革目的在于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成立大數據管理局是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有利于為經濟轉型發展提供新動能,進而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發展,①正確切題。統籌數據資源建設管理,是政府進行機構改革的體現,旨在優化地方政府職能配置,④正確切題。成立大數據管理局與政府依法行政無關,排除②。成立大數據管理局沒有涉及基層行政體制的改革,排除③。
4.(引自:2022北京石景山一模)十三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履職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持續推進合憲性審查,按照“有件必備、有備必審、有錯必糾”的要求,備案審查工作程序機制更加健全,主動審查、專項審查的力度不斷加大,督促糾正了一批與憲法法律不符的規范性文件。這( )
①是全國人大依照憲法修改國家基本法律的表現
②表明全國人大依法行使了監督憲法實施的權力
③使得我國的憲法法律成為社會治理的最高準則
④有利于確保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符合憲法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答案D。全國人大常委會持續推進合憲性審查,表明全國人大依法行使了監督憲法實施的權力,有利于確保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符合憲法精神,②④符合題意全國人大常委會持續推進合憲性審查,并不是修改國家基本法律,①錯誤。我國的憲法法律是社會治理的最高準則,而不是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持續推進合憲性審查而成為社會治理的最高準則,③錯誤。
5.(引自:2022山東聊城一模)某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總隊在開展市場執法巡查中,發現某廣告公司涉嫌擅自印制非法出版物。執法人員嚴即責令其停止違法經營活動,總隊依法對該公司做出警告、罰款 10萬元,并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罰款1萬元的處罰。材料表明( )
①建設法治國家要全面依法履行政府職能
②公正司法為社會治理提供了可靠保障
③社會爭議的解決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④嚴格公正執法是推進法律實施的重要環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答案B。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總隊執法人員對涉嫌擅自印制非法出版物的公司進行處罰,體現了嚴格公正執法是推進法律實施的重要環節,也說明通過依法行政、履行政府職能推動了法治社會的進程,①④符合題意材料不涉及公正司法,②不符合題意。材料強調的是違法行為,不是社會爭議,③不合題意。
【課后作業】
6.(引自:2022遼寧丹東期末)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8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該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個人信息保護法明確不得過度搜集個人信息、禁止大數據殺熟、規定人臉信息等敏感信息處理規則,對濫采濫用、非法買賣個人信息,擅自披露個人數據等亞待解決的社會亂象進行了法律規范,為維護個人正當隱私權提供充分法律保障,更為商家如何運營掌握的個人信息數據,提供了操作指引及法律紅線,翻開了我國個人信息立法保護的歷史新篇章。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的知識,分析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原因。
參考答案:①全國人大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其常設機關,行使立法權,為保護公民的個人信息提供了法律依據。②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出臺有利于全面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完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③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個人信息保護法有利于尊重和保障人權、切實保護公民合法權利。
解析:有效信息①: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全國人大常委會作為最高權力機關的常設機關,通過個人信息保護法行使立法權。有效信息②:個人信息保護法明確不得過度搜集個人信息、禁止大數據殺熟、規定人臉信息等敏感信息處理規則,為維護個人正當隱私權提供充分法律保障→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出臺有利于全面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完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有效信息③:材料強調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為保障個人信息提供法律保障→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個人信息保護法有利于尊重和保障人權、切實保護公民合法權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陆市| 喀什市| 绵竹市| 海原县| 新民市| 吉林省| 喜德县| 南昌市| 贵南县| 宿迁市| 龙南县| 获嘉县| 湄潭县| 卓资县| 嵊泗县| 隆子县| 丰台区| 墨玉县| 张家界市| 雷山县| 东乡族自治县| 鹤岗市| 隆尧县| 米脂县| 渝北区| 新乐市| 来凤县| 顺义区| 攀枝花市| 竹溪县| 镇远县| 旅游| 阿城市| 惠东县| 康乐县| 云南省| 错那县| 安阳市| 介休市| 达孜县| 湖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