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7課 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 課件(29張PPT)+視頻(2份打包) 2022-2023學年部編版歷史七年級下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7課 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 課件(29張PPT)+視頻(2份打包) 2022-2023學年部編版歷史七年級下冊

資源簡介

(共29張PPT)

北宋
西夏
對比唐朝與北宋的版圖,二者有何主要區別?
由五代十國的分裂——北宋再次統一
卻也沒有達到漢唐時期的疆域大一統局面
北宋、遼、西夏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民族政權并立。
第二單元: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第7課 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
部編版歷史七年級下冊
學習目標
1.了解契丹與黨項族的興起,遼和西夏建立的史實。
2、掌握遼和北宋、西夏與北宋的和戰。
3、正確認識北宋與遼、西夏的關系,客觀評價兩次和議。
契丹貴族狩獵休息情景
北宋一位出使契丹的使者,寫詩描述契丹人的生活:
行營到處即為家,一卓穹廬數乘車。
千里山川無土著,四時畋(tián)獵是生涯。
——(宋)蘇頌《契丹帳》
1、上述材料描述的是我國歷史上哪一個民族?
契丹
2、從材料可以看出,這個民族過著怎樣的生活?
游牧、狩獵
一、契丹族與黨項族
契丹族是中國古代內蒙古、遼寧一帶的少數民族,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與中原漢族人民的密切交往中,他們逐漸學會了農業和手工業生產,并開始定居生活,日益發展強大起來。
916年,首領耶律阿保機稱帝,建立契丹國,都城在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
947年,耶律德光改國號為遼。
1.契丹族——興起與建立
耶律阿保機
契丹(遼)的建立:
耶律阿保機
發展生產,創制文字
建立時間: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鞏固措施:
10世紀初(916年)
契丹族
耶律阿保機(遼太祖)
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南)
契丹文字
契丹雞冠壺
契丹皮囊壺
阿保機建國后,發展生產,創制文字,國力不斷增強。
契丹貨幣
唐貨幣
契丹雞冠壺
治國措施:
契丹文字
北宋初期,在今寧夏、甘肅一帶生活著以游牧為主的黨項族(羌族的一支)。1038年,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定都興慶(今寧夏銀川),因夏位于宋的西北,歷史上稱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
2.黨項族——興起與建立
元昊
黨項族是羌族的一個分支,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主要生活在我國西北地區。唐朝時社會生產有所發展,后投降唐朝,被賜李姓。
西夏壁畫
西夏的建立:
西夏王陵
元昊
建立時間: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國號:
11世紀前期(1038年)
黨項族
元昊
大夏,史稱西夏
興慶府(今寧夏銀川)
黨項族——治國措施
西夏貢米
西夏“獸面瓦當”
西夏貨幣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訂立官制、軍制和法律
鼓勵墾荒,發展農牧經濟
創制西夏文字
方面 耶律阿保機改革 元昊改革
政治
經濟
文化
仿唐宋制度,訂本國制度
鼓勵墾荒,發展農牧經濟
創制文字
契丹和黨項兩個少數民族政權改革的相似之處有哪些?效果如何?
改革過程中,兩個民族均全方面的學習先進的漢族文化,促進了政權的發展,國力的增強。
任用漢人為官
發展農業
創制文字
歸納總結:
政權 名稱 建立 時間 建立者 民族 都城

916年
耶律阿保機
契丹族
上京臨潢府
北宋
960年
趙匡胤
漢族
開封(東京)
西夏
1038年
元昊
黨項族
興慶府
三大政權并立示意圖
時代特征:民族政權并立
燕薊之地,有松亭關、古北口、居庸關為中原險要,以隔閡匈奴不敢南下,而歷代帝王尚皆極意防守,未嘗輕視。自晉祖棄全燕之地,北方關險,盡屬契丹。契丹之來,蕩然無阻。
——【宋】富弼
燕云十六州,也叫“幽云十六州”“幽薊十六州”,是五代后唐將領石敬瑭割讓給契丹的十六州的總稱,大致相當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山西北部一帶。燕指幽州,云指云州。后唐將領石敬瑭,以割地為條件,借助契丹兵力,當上了皇帝,將幽云十六州割給契丹。
遼太宗時,占領燕云十六州,從此,遼與中原王朝的沖突加劇。
后晉高祖石敬瑭
燕云十六州
二、遼與北宋的和戰
1.背景:
宋太祖(960-976)
保持友好關系
互通使節
宋太宗(976-997)
占領燕云,沖突加劇
攻遼失敗,對遼防御
宋真宗(997-1022)
澶州之戰
宋遼議和
①為何宋太祖時期與遼保持友好關系?
②為何宋太宗時期對遼政策發生了變化?
南方基本實現了統一
政權建立,實力不足。
遼的強大
③面對遼的大舉進攻,宋朝的對策?
宰相寇準力勸皇帝親征
真宗御駕親征
將士士氣大振
打退遼軍
閱讀教材P35,提取宋代三位皇帝處理宋遼關系的方式。
宋真宗
(968—1022)
遼軍兵臨澶州城
宰相寇準力勸皇帝親征
宋軍士氣大振,遼軍大敗
宋遼議和,雙方簽訂《澶淵之盟》
宋真宗
澶州之戰
結合課本歸納遼與北宋關系的變化?
二、遼與北宋的和戰
盟約內容
1.雙方約為兄弟之國。
2.雙方撤軍,各守疆界。
3.宋給遼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4.在邊境開設榷場(貿易市場),開展互市貿易。
遼與宋議和,遼軍撤回,宋朝給遼歲幣。
內容:
澶淵之盟
影響:
時間:
1005年
澶淵之盟開啟了遼與北宋長期和平的局面。
二、遼與北宋的和戰
澶淵之盟是遼與北宋在雙方力量相對均衡的條件下互相妥協的產物
材料一:規定宋要給遼歲幣,每年銀10萬兩,絹20萬匹。這些都要由宋朝百姓承擔。
材料二:澶淵之盟以后,雙方在邊境地區開展貿易,宋用絲織品、稻米、茶葉等,換取遼的羊、馬、駱駝等。
材料三:(戰后幾十年內)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白頭發)之人,不識于戈。
總之,從長遠看有利于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統一。
利:遼宋邊境長期處于相對和平穩定的狀態
利:雙方展開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民族交融
弊:“歲幣”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負擔
根據材料客觀評價澶淵之盟(澶淵之盟的影響)
對遼:既使遼兵安然脫險,又得到“歲幣”
1、使宋遼雙方邊境相對穩定;
2、有利于雙方經濟文化的發展;
3、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友好關系,促進了民族交融。
澶淵之盟的積極影響
澶淵之盟的消極影響
1、加重北宋人民的負擔;
2、激化了北宋的社會矛盾。
觀點一:我認為宋遼達成澶淵之盟是好事。
觀點二:我認為澶淵之盟對宋朝是屈辱的,對宋朝的百姓也很不利。
多角度評價澶淵之盟
閱讀課文36頁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1.元昊稱帝以后,西夏與北宋關系怎樣?
2.后來西夏為什么與北宋議和?
3.訂立宋夏合約內容是什么?
4.宋夏和議有什么作用?
戰爭
連年的戰爭使西夏受到很大損失,人民處于困苦之中。
元昊向宋稱臣,宋給西夏歲幣,重新開放邊境貿易市場。
宋夏邊境和平,邊界貿易興旺。
三、西夏與北宋的關系
三、西夏與北宋的關系
1.背景:
元昊稱帝后,多次親率軍隊進攻北宋,宋朝損失慘重。西夏也遭受很大損耗,人民處于困苦之中。
北宋和西夏和談,訂立宋夏合約,元昊向宋稱臣,宋給西夏歲幣。
宋夏邊界貿易興旺
2.結果:
3.意義:
宋夏議和
北宋與遼、西夏訂立和約,對社會經濟和民眾生活有什么影響?
北宋與遼、西夏訂立和約,使北宋與遼、西夏之間保持著和平穩定的局面。
對社會經濟而言,避免了戰爭給社會生產力帶來的破壞,促進了我國邊遠地區的貿易與開發,有利于經濟的交流和發展。
對于民眾生活而言,
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眾的賦稅負擔;
另一方面,使民眾生活環境相對安定,加強了各民族間的友好關系,促進了民族融合。
如何正確看待北宋與遼和西夏的和戰關系?
宋與遼、西夏之間有戰有和,但和平交往是民族關系的主流。和平環境對社會經濟而言,避免了戰爭給社會生產力帶來的破壞,促進了我國偏遠地區的貿易與開發,有利于經濟的交流和發展。和戰關系對民眾生活而言,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北宋民眾的賦稅負擔;另一方面,使邊境民眾生活環境相對安定,加強了各民族間的友好關系,促進了民族交融。

契丹
916
上京
阿保機
漢族
960
東京
趙匡胤
西夏
黨項
1038
元昊
元昊出兵

澶淵之盟
澶淵之戰


興慶
北宋

民族關系發展
課堂小結
經濟上:促進了經濟文化交流,加深了各族人民間的了解。
文化上:吸收借鑒,促進了民族融合。
政治上:各族相互依存,為元朝統一準備重要條件。
中華民族在互動交融中形成和發展,各民族共同締造了中華民族的歷史。
榷場是宋遼金元時期位于民族政權交界地區所開設的貿易場所。官府和商人用各種商品在此進行交換,互通有無。
邊界貿易的往來,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間的了解。
課堂練習
1、“遼與朝廷和好年深,蕃漢人戶休養生息,人人安居,不樂戰斗”(蘇軾: 欒城集)。出現該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融合加強
B.宋遼邊境開設榷場
C.宋遼訂立澶淵之盟
D.岳家軍的抵抗
C
2、宋遼和議與宋夏和議的相同內容是( )
A.對宋稱臣
B.北宋送“歲幣”
C.遼和西夏送給北宋“歲幣”
D.遼夏推行漢法
B
3、北宋與遼、西夏既發生對峙戰爭,又一直進行相互之間的商業往來。在榷場,官府和商人交換各種商品,且數量很大。這種態勢( )
A.源于遼夏奪取宋朝土地人口
B.使遼宋夏處于長期戰爭狀態
C.加深彼此了解促進民族交融
D.表明落后民族征服先進民族
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城市| 诸城市| 尖扎县| 社会| 新田县| 石首市| 宿松县| 玛沁县| 邓州市| 锡林浩特市| 绍兴市| 宜川县| 江西省| 沙坪坝区| 平泉县| 绩溪县| 甘肃省| 涞源县| 五河县| 偏关县| 泸溪县| 邢台县| 乌拉特后旗| 东莞市| 吕梁市| 秦皇岛市| 甘孜| 汤阴县| 探索| 宝清县| 新河县| 九江县| 乌苏市| 和顺县| 龙岩市| 安福县| 武邑县| 富宁县| 临邑县| 栾城县| 天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