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綱要下第6課 全球航路的開辟 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綱要下第6課 全球航路的開辟 教案

資源簡介

第6課 全球航路的開辟·教案
《本課是中外歷史綱要(下)》第三單元——走向整體世界的第一課,本單元是學世界歷史的開端,是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的重要節點,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的開端。對于我們認識世界,認識人類社會的進步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本課包括三個子目,第一個子目是“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第二子目是“新航路的開辟”,第三子目是“其他航路的開辟”。其中,第一子目介紹了新航路開辟的歷史背景,是教學重點;第二子目介紹了新航路開辟的過程,本部分內容在初中歷史已經進行比較詳細的敘述,在教學時進行概述即可;第三子目是新增內容,可做較為具體的講述。三子目在邏輯上互為因果。本課時講解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與新航路開辟的過程兩部分內容,為方便學生理解,先講解新航路開辟的過程,然后再分析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以及影響。
一、教材分析:
教學過程:
【課前導入】
材料: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從那個時候開始,人類的歷史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類生活在相互隔絕而又各自獨立的幾塊陸地上,沒有哪一塊大陸上的人能確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還是圓的,而幾乎每一塊陸地上的都認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大國崛起》
【思考】為什么1500年前后是人類歷史的分水嶺?為什么此時人類的歷史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
【學生回答】新航路開辟……
【教師解讀】因為這一時期人類進入了“大航海時代”。所謂大航海時代就是指15-18世紀,由于各種現實動機和航海技術的不斷進步,亞洲和歐洲的航海家都發起了大規模的航海活動。中國的鄭和下西洋拉開了大航海時代的序幕,歐洲人開辟了多條新的遠洋航線,將其推向高潮。到了18世紀末,除了北美太平洋海岸之外,全世界大部分地區主要海岸線已清晰進入歐洲人的地圖,世界上絕大部分地區被直接聯系在一起。
好,那接下來讓我們看一看全球航路是怎么被開辟的。
一、風起西歐——新航路開辟的動因與條件
(一)動因——為什么去?
1、經濟根源:
材料1:中世紀的騎士少有出現必須付錢購買某種商品的情形。他們的莊園能夠出產供他和他的家人吃喝穿的一切物品。
——房龍《人類的故事》
材料2:黃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寶貴的。黃金是財富,誰占有黃金,誰就能獲得他在世界上所需要的一切。黃金能為人的靈魂開辟通往天堂的道路。
——哥倫布《致西班牙國王和王后書》
【思考】從上面兩則材料你能發現什么變化?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變化?
·貨幣取代土地成為社會財富的主要標志
材料3:15世紀末期的歐洲,社會分工不斷擴大,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城鎮迅速增加,商品經濟日益發展,貨幣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于是,歐洲的國王貴族和商人發瘋似的到處追求黃金和白銀,貨幣日益取代土地成為社會財富的主要標志,貨幣成為普遍的交換手段,形成一股貴金屬熱。
——王斯德《世界通史》
1、經濟根源:西歐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商品經濟發展,對金銀的渴求以及開拓新市場的意愿日益迫切。
【過渡語】師:但是到哪去探險?到哪去尋求白銀黃金呢?
學生:東方!
師:是的,這一時期《馬可·波羅行紀》的傳播,使西歐人認為中國金銀遍地,富甲天下,他們認為富裕的東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實現發財夢的最好場所。馬可波羅是怎樣描述中國的?
2、社會根源
材料4:東方是金瓦蓋頂,金磚鋪地,門窗都是黃金裝飾,連河道里都有滾動的礦石,東方簡直是一個燦爛輝煌的黃金世界,冒險家的樂園……其中一切富源,或為黃金寶石,或為一切種類香料,多至不可思議。
——[意]馬可·波羅著,馮乘鈞譯《馬可·波羅行紀》
3、社會根源:《馬可·波羅行紀》激起各個階層到東方和未知的海外實現發財夢(尋金熱)
【過渡語】只要你喜歡黃金,只要你渴望黃金,那么看了馬可波羅行紀你一定會對富裕的地方心馳神往,欲罷不能!但是該怎么去東方呢?為什么不走舊商路,而要棄舊舊尋新,不辭辛苦的開辟一條新航路呢?我們先來看看新航路開辟之前東西方貿易的傳統商路有哪些。
3、直接原因
【地圖】14世紀前后歐亞主要商路
第一條:經由小亞細亞半島北部,沿黑海和里海,穿越中亞抵達中國
第二條:由亞歷山大港進入尼羅河南行,然后改騎駱駝至紅海沿岸的港口,再由海路抵達印度
第三條:經由敘利亞,沿兩河流域進入波斯灣,再由海路抵達印度。
這三條商路主要由穆斯林和阿拉伯以及意大利商人壟斷,經他們轉手的商品,價格奇貴(穆斯林商人把亞洲的貨物經印度洋和紅海運送到開羅,再轉手給意大利商人,輸送到西歐。但是在開羅,貨物的價格往往已經漲得很高)
·因此,即使傳統商路依然暢通,但是隨著歷史的車輪來到15世紀,隨著西歐對東方商品需求量越來越大,傳統的商路無疑不能滿足商人追求利潤的需要,因此開辟新的海上航路就成為一種歷史的必然。
3、直接原因:奧斯曼帝國在建立和擴張的過程中,威脅到東西方之間陸路貿易通道的安全,商路不暢造成商業危機。
【過渡語】但是面對全新的未知的前路,面對茫茫汪洋,是什么給了航海家航行的勇氣與動力呢,可以讓他們克服恐懼勇往直前呢?這一時期,歐洲出現了什么運動?
學生:文藝復興
4、一種精神,一種信仰
材料5:文藝復興、城市興起以及工商業的發展給整個歐洲帶來了新鮮的空氣。人們的欲望被人文主義思潮解放出來,對財富的追求再次點燃了“不老的東方夢”。
——邵政達《新航路的開辟》
材料6:
為了和居住在已知大陸外的任何基督徒貿易,為了發現穆斯林控制區域的廣度,為了能找到幫助戰勝異端的基督教國王,為了傳播基督教信仰,為了實現占卜得到的預言,他要從事偉大高貴的征服。
——戈麥斯·阿蘇拉《15世紀航海家亨利編年史》
(備注:當達伽馬在1498年到達印度時,當地人問他想要什么,他回答“基督徒和香料”;凡有人類的地方就該有基督教)
4、思想根源:人文主義鼓勵冒險精神
5、精神動力:傳播基督教
【過渡語】開辟一條從西方直接到達東方的海上航路已經勢在必行,但是僅憑航海家們個人想要橫渡汪洋很顯然是在癡人說夢,遠洋航行的物資、資金、船只、人手等等從哪來?這個時候,誰給予了他們積極的支持?
學生:葡萄牙、西班牙
(二)條件——為什么能去?
1、政治條件;
材料1:在伊比利亞半島,歷時8個世紀之久的再征服運動到15世紀逐漸結束。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完成了政治統一進程,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具有相當雄厚的物質力量和必要的組織能力。封建國家為了擴大貿易,增加財源,進而發動海外掠奪,對開辟新航路子以必要的支持,提供了重要條件。
——朱寰主編《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冊)
1、政治條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積極支持海上探險
【過渡語】當然,除了必要的支持外,打鐵還需自身硬,想要遠洋航行,技術硬件必須跟上,很顯然,這一時期的西歐人完全有能力去開辟新航路。
2、客觀條件:
材料2:
圖1:13世紀末14世紀初的新型航海圖
圖2:14世紀的星盤
圖3:明朝的羅盤
圖4:麥哲倫船隊的維多利亞號
2、客觀條件:航海和造船技術的進步;地圓說的提出;航海經驗和地理知識豐富
【小結】
動因(為什么要去):
1、經濟根源:
2、社會根源:
3、直接原因:
4、思想根源:
5、精神動力:
條件(為什么能去):
1、政治條件:
2、客觀條件:
【過渡語】OK,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接下來就該揚帆起航。
二、揚帆起航——新航路的開辟
【自主探究】閱讀教材35-36頁內容,完成表格填寫
航向 支持者 時間 航海家 概況 成就
向東 葡萄牙 1487 迪亞士 (葡) 繞過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達非洲東海岸 第一次繞過好望角
1497-1498 達·伽馬 (葡) 繞過非洲好望角駛達印度 繞道非洲到達印度和東方的新航路逐漸成為歐亞貿易的主干道之一
向西 西班牙 1492 哥倫布 (意) 到達美洲的巴哈馬群島 開辟了從歐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1519-1522 麥哲倫 (葡) 繞過南美洲,經(現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后又到達菲律賓群島,經南印度洋,繞過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返回歐洲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
【小結】
一個中心:歐洲
兩個方向:向東、向西
兩條航線:西:歐洲-美洲-亞洲-歐洲;東:歐洲-非洲-印度
四個人物:
【迪達葡東,麥哥西西】
【英勇無畏的英雄Or殘暴的殖民者?】
材料1:
麥哲倫船隊在環球航行的過程中歷盡艱辛。一位船員記述了他們在橫渡太平洋期間的苦難:“我們所吃的餅干不再能稱為食物,它們只不過是些粉末和吞噬了餅干的蛆蟲,而且,粉末浸透了耗子撒的尿,散發著叫人無法忍受的臭氣。我們不得不喝的水是同樣惡臭、令人作嘔……實際上,我們常不得不靠吃木屑過活,就連耗子這種極叫人憎惡的食物,大家都在貪婪地尋找,一個耗子能賣得半個達卡金幣。”但是,這些早期航海家也是歐洲第一批殖民者。開辟新航路的過程,也是掠奪和奴役當地人民的過程。
材料2:毫無疑義,麥哲倫在環球航行中,曾經和他以前為葡萄牙海軍服役時一樣 ,暴露出許多燒殺搶掠的殖民海盜行為。這種暴戾行為,在菲律賓尤 為明顯。在那兒,他用牧師的虛偽,打著“上帝”的旗號進行宗教同化與精神侵略;用騙子的奸詐,以低賤的鐵器甚至破衣爛衫,去換取價格昂貴 的黃金制品;用海盜的殘暴,慫恿下屬奸淫擄劫,甚至親自出馬以火炮與 茅瑟槍去攻掠對他們船隊曾經予以盛情款待的島民,力圖建立西班牙的殖 民統治權,最后也因之而在宿務島的侵略活動中,受到菲律賓民族英雄錫拉普拉普的英勇抵抗而喪生。
——孫光圻,唐盛德,[J]歷史研究,《評麥哲倫》
【講解】材料表現出航海家們勇于冒險積極進取不怕苦難的堅韌品格,他們用自己的生命證明了地球是圓的,他們的壯舉是人類歷史上永遠不可磨滅的偉大功勛。但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這些早期的航海家也是歐洲的第一批殖民者,他們進行的殖民擴張,破壞了當地文明,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與不幸。
三、百舸爭流——其他航路的開辟
1、背景:
·為發展海上貿易,打破西班牙葡萄牙對歐洲至亞洲和美洲最佳航路的壟斷
2、概況:
【自主學習】根據教材37頁的內容,歸納梳理其他航路開辟概況
人物 時間 支持國家 航海路線
北大西洋高緯度地區
卡伯特父子 1497年 英國 發現紐芬蘭島
卡蒂埃 16世紀 法國 到達拉布拉多島
巴倫支 16世紀 荷蘭 三次航行到北冰洋地區
哈德遜 17世紀初 荷蘭 北冰洋-亞洲
俄羅斯人 俄羅斯 北太平洋-北冰洋
南半球的新世界
德雷克 1578年 英國 到達美洲南端合恩角
塔斯曼 1642-1643年 荷蘭 到達新西蘭、塔斯馬尼亞島
3、意義:
進一步豐富了人類的地理知識,在主要航線之外,開辟了眾多重要的新航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陸之間,通過海上航線建立了直接聯系。
【合作探究】
早在新航路開辟的半個世紀前,中國的鄭和就曾七次下西洋,在航海規模、次數、人數上,中國都要領先于西方,但是為何“鄭和之后,竟無第二之鄭和”?請將其與新航路開辟做比較,探討其原因。我們又能從中得到怎樣的啟示?
材料1:鄭和船隊每到一國,就向國王宣讀中國皇帝的詔諭;爾等順天道,恪守朕言,
巡禮循理安分,勿得違約違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幾共享太平之福。若有擄誠(表
示誠意)來朝,咸賜皆賞。
——引自《中國古代對外關系史》
材料2:彼等(美洲人)非常順從,不知邪惡,不殺人、捕人,不諳武器。彼等膽子甚小……鑒于此,仰祈二位陛下盡早圣斷,將彼等變成基督徒。臣認為,一旦發軔,毋須多久,大批居民即會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領土和財產。這里所有人皆會成為西班牙臣民。毫無疑問,當地黃金甚豐……此外,這里還生產寶石、珍珠以及無數香料
-哥倫布著,孫家堃譯《航海日記》
鄭和下西洋 全球航路的開辟
背景 處于封建君主專制鼎盛時期 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目的 宣揚國威,為皇帝尋求奇珍異寶 打破商路封鎖;取得土地和財產;尋求黃金
性質 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為 資本主義的海外殖民,是一種經濟行為
影響 耗費了大量國力,被迫中止,后續航海業衰落,雖加強了中外聯系,但無助于中國社會轉型,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 西方殖民者通過掠奪亞非拉國家,促進了資本原始積累,促進歐洲向近代社會轉型,西方逐漸領先于東方
啟示:
·建設海洋強國,我一直有這樣一個信念
·必須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
·海洋事業關系民族生存發展狀態,關系國家興衰安危。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習近平
【課堂總結】
【隨堂測評:】
1、“即使哥倫布沒有發現美洲大陸,達·伽馬沒有繞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幾十年中其他人也會這么做。總之,西方社會已經達到起飛點,即將起飛。”最能說明上述觀點的依據是(B)
A、造船和航海技術的進步
B、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C、傳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
D、轉口貿易利潤的刺激
2、一位哥倫比亞學者在“紀念美洲發現——兩個世界匯合50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上”說,“黃金和白銀的作用只是使兩個大陸之間的距離更加遙遠了”。由此可知(A)
A、該學者關注殖民掠奪的后果
B、兩個大陸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黃金和白銀阻礙了世界市場的形成
D、該會討論的是英國人登陸美洲的意義
3、15世紀末,,下圖中國家卡里庫特(在今天的印度)國王請某位航海家轉交給葡萄牙國王一封信,同意與葡萄牙人進行商品貿易,但是要求他們帶著金銀、珊瑚和紅呢絨來換取肉桂、丁香和胡椒等。這位航海家是(A)
A、達·伽馬
B、哥倫布
C、麥哲倫
D、迪亞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片| 康乐县| 漳平市| 天气| 通城县| 报价| 绵竹市| 东乡族自治县| 田林县| 城口县| 安化县| 苍山县| 神池县| 高雄县| 清河县| 湟中县| 佛山市| 吐鲁番市| 叙永县| 呼图壁县| 烟台市| 独山县| 都兰县| 防城港市| 图木舒克市| 钟山县| 临猗县| 涞源县| 清河县| 朝阳县| 庐江县| 昌图县| 东乌珠穆沁旗| 泰安市| 且末县| 商水县| 南溪县| 富民县| 西和县| 扬州市| 常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