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傳播》教案課標要求:理解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時代背景、基本原理以及世界意義。本課重點:基本原理和世界意義難點:基本原理(內容);巴黎公社失敗原因。教學目標分解:唯物史觀:通過歸納馬克思主義誕生的背景,理解馬克思主義誕生的必然性。通過馬克思主義產生于實踐,指導實踐,理解理論來源于實踐并在實踐中豐富發展的原理。時空觀念:通過本課歷史事件時間軸和認識馬克思主義誕生于工業革命時代的資本主義社會,培養時空觀;。歷史解釋:通過圖文材料的介紹與解讀、歸納,培養學生歷史解釋能力和閱讀解析能力。史料實證:通過選取、學習《共產黨宣言》的內容,理解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通過巴黎公社的措施,理解公社的無產階級性質。家國情懷: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蓬勃發展起來,深刻地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初步理解認識馬克思主義的偉大歷史意義。通過當今中國成就認識馬克思主義現實意義。主要學習任務:一、馬克思主義誕生背景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三、馬克思主義的豐富與發展四、馬克思主義的意義第一部分:導入: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幸福而勞動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所壓倒,因為這是為人類而獻身。——馬克思中學畢業論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 )第二部分;新授課內容: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的背景材料一:19世紀40年代誕生的科學社會主義是西歐工業資本主義時期物質生產、階級斗爭和思想文化發展到一定水平的產物,也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領域實行偉大變革的結果。------劉宗緒主編《世界近代史》材料二:馬克思主義“和任何新的學說一樣,它必須首先從已有的思想材料出發,雖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質的經濟的事實中。”----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經濟基礎: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社會矛盾日益激化。2、階級基礎:無產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迫切需要科學理論。3、理論基礎:廣泛吸收了人類思想優秀成果4、實踐基礎:馬、恩長期的革命實踐和理論研究二、《共產黨宣言》基本原理與意義------空想到科學標志: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正義者同盟 共產主義者同盟 ?內容根據下列材料,概括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內容材料一: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它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多,還要大。肯定資本主義的歷史進步作用材料二: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占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他的腳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材料三:因此(從原始土地公有制解體以來)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即社會發展各個階級上被剝削階級和剝削階級之間、被統治階級和統治階級之間斗爭的歷史……——恩格斯《<共產黨宣言>德文版序言》肯定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中推動歷史發展的重要作用材料四: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并且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宣告了無產階級作為資本主義掘墓人(暴力革命)和共產主義建設者的偉大使命3、《共產黨宣言》意義:第一次較為完整系統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闡明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三、豐富與發展1、理論發展:剩余價值學說、唯物史觀材料一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深刻分析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他指出,工人的工資在整個工業生產的利潤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工人只要在每個工作日勞動很少一部分時間,就足以抵償這點工資;在余下的大部分時間里,工人都是在無償地為資本家工作他們創造的價值也全部為資本家所得。這就是資本家日益富裕的秘密。資本家從生產中獲得的利潤被稱為“剩余價值”。馬克思的這一理論被稱為“剩余價值論”。——摘自《中外歷史綱要》(下冊)第11課“歷史縱橫”材料二: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德]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材料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了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德]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材料四: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德]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人民群眾對歷史發展的巨大作用。馬克思主義的三大理論組成: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2、實踐中豐富發展①國際工人協會(第一國際)1864年,英國、法國、德國等國的工人代表聯合起來在倫敦成立了國際工人協會,史稱“第一國際”。在各國建立支部,努力把各國工人階級的斗爭聯合起來,以提高工資、縮短工時、改善勞動條件為目標進行經濟斗爭。“第一國際”的成立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國際工人運動進入新階段。②巴黎公社(1871年)原因:資產階級對外:普法戰爭失敗;對內:鎮壓工運。即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激化巴黎公社的措施及性質:表格進行分析,政治上體現了無產階級專政的性質;經濟上觸及了資私有制,體現工人階級利益。失敗: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被法國資產階級和普魯士聯合扼殺,公社戰士共有7.29萬人在作戰中犧牲,2.98萬人被槍殺,6萬多人被投入監獄或被流放.偉大意義:材料:公社的偉大社會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項具體措施,只能顯示出走向屬于人民,由人民掌權的政府趨勢......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將永遠作為新社會的光輝先驅而為人所稱頌。——[德]馬克思《法蘭西內戰》,《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1)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2)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學說。(3)為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探究:巴黎公社失敗的根本原因:材料一:馬克思說:“巴黎公社是特殊條件下的一個城市的起義,也就具有自發性、偶然性,并不是生產關系阻礙了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材料二:列寧指出:勝利的社會革命至少要有兩個條件:生產力的高度發展與無產階級的準確成熟。但是1871年的法國尚不具備這些基本條件。根本原因--法國資本主義仍然處于上升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還未到可以鏟除資本主義制度的程度。課文:普法勢力聯合絞殺,敵我力量懸殊四、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意義材料一: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2018年《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 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理論意義: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始終站在時代前沿。材料二:課文介紹:實踐意義:馬克思主義政黨在世界范圍內建立和發展起來,人民第一次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成為實現自身解放和全人類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材料三:中國沒有辜負社會主義!現實意義: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并取得偉大成就。第三部分:小結與練習小結:梳理知識體系課堂練習:1、19世紀三四十年代,法國絲織工人提出“不能勞動而生,毋寧戰斗而死”和“廢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政體”的口號;英國工人在其請愿書中也提出,勞動是一切財富的來源,勞動者對于自己的勞動果實享有優先權。該材料表明,英法工人階級A、開始走向國際聯合 B、推動代議制走向完善C、成為新興政治力量 D、追求社會主義理想2、“雖然直到1917年俄國革命,社會主義者沒有贏得任何政府的控制權,但是他們的批評,連同保守者和自由主義者一起,在說服政府革除早期工業化的弊端,為工人階級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這說明A、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調整消除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B、社會主義者、保守者和自由主義者具有共同的階級立場C、資產階級成為社會主義運動的最大受益者D、工人運動客觀上推動了資本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書面:3、小冊子《素養提升》部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