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第15課 明朝的對外關系大家知道光餅的來歷嗎?1.了解鄭和下西洋的航海壯舉。2.知道戚繼光的抗倭斗爭。——鄭和下西洋一.鄭和下西洋1、條件(背景)材料一:明成祖雄才大略,即位后勵精圖治,發展經濟,提倡文教,采取了許多措施大力發展經濟,使得天下大治,國家富強,疆域遼闊。明成祖年號為“永樂”,后世的史學家稱這一時期為永樂盛世。材料二:71頁相關史事 經濟逐步繁榮,國力雄厚 技術先進材料: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明史·鄭和傳》閱讀材料,結合課本,指出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提高明朝在國外的地位和威望;換取海外的奇珍。尋找建文帝2、目的(1)鄭和下西洋的原因①永樂皇帝為了宣揚明朝的國威;②為了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③為了尋找下落不明的建文皇帝。(2)鄭和下西洋的條件①明朝前期國力的強盛;②造船技術的發達;③指南針在遠洋航海中的廣泛運用;④鄭和個人吃苦耐勞的英雄氣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3、概況西洋:指現在文萊以西的東南亞、 印度洋及沿岸一帶時間:1405-1433年。共7次劉家港占城今加里曼丹島北部今馬來西亞馬六甲一帶今印度科澤科德榜葛剌今孟加拉國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帶紅海今沙特阿拉伯的麥加今肯尼亞蒙巴薩范圍: 鄭和的船隊先后到達亞洲和非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榜葛剌國王用大象將明朝使臣接到王宮根據圖片,結合教材,用一個詞形容鄭和下西洋與所到之處的交往方式。和平友好鄭和墓1433年,鄭和于歸國途中,積勞成疾,在古里(今印度)病逝。享年62歲,七月船隊回國,宣宗賜葬南京牛首山南麓。三寶廟(泰國)三寶廟(馬來西亞)鄭和下西洋與歐洲航海家航海之比較表鄭和 哥倫布 達·伽馬時間 1405--1433 1492--1504 1497--1498次數 7 4 1人數 1000~1500人 160人船數 17艘 4艘船只大小 旗艦長24.5米,寬6米 長34米,寬8米擁有設備 航海圖 羅盤針 羅盤針 羅盤針到達范圍 美洲 印度大船長151.8米,寬61.6米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共200余艘27800 人時間最早次數最多人數最多船數最多船只最大設備最先進范圍最大比較結果4、意義 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 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網,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鄭和七下西洋西洋的位置:文萊以西的東南亞地區以及印度洋沿岸地區何時下西洋:明成祖時,1405年最遠到哪兒: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意義和影響:是我國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促進了中外的經濟和文化友好往來1.背景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組成海盜武裝集團,到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進行走私貿易和搶劫,被時人稱為“倭寇”明朝中期,日本國內社會動蕩加劇,明朝國力減弱,海防松懈,倭寇與中國海盜、奸商等相互勾結,對中國沿海的武裝搶劫日益猖獗,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壞,時稱“倭患”日本倭寇二、戚繼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1.背景:從16世紀開始,一些歐洲殖民者,相繼來到我國沿海地區,進行僅略活動2.結果: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媽祖閣——抗倭英雄戚繼光2.概況(1)戚繼光整頓軍隊①目的:提高軍隊戰斗力,徹底打敗倭寇②舉措:大力整頓軍隊,招募農民和礦工,進行嚴格訓練,操練新陣法③結果:他統領的軍隊,由于訓練有素,紀律嚴明,能征善戰,被人們譽為“戚家軍”戚家軍材料一:鴛鴦陣材料二:繼光為將號令嚴,賞罰信,士無敢不用命。與大猷均為名將。操行不如,而果毅過之。大猷老將務持重,繼光則飚發電舉,屢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戚繼光用兵,威名震寰宇。然當張居正、譚綸任國事則成,厥后張鼎思、張希皋等居言路則廢。任將之道,亦可知矣。(2)戚繼光抗擊倭寇根據材料和教材,分組討論戚繼光平息倭寇的情況。1561年,倭寇侵犯浙江。戚繼光率軍在臺州九戰九捷,平定浙東倭患戚繼光與其他抗倭將領帶領軍民消滅福建、廣東兩地倭寇使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戚繼光領導的抗倭戰爭是一場反侵略的戰爭,他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連環畫《抗倭英雄戚繼光》分組討論:戚繼光取得勝利的原因有哪些?(1)這是一場反侵略的正義戰爭,符合人民的利益(2)戚家軍紀律嚴明,作戰英勇(3)戚家軍與其他愛國軍民配合作戰,體現了民族向心力(4)戚繼光有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戚繼光,字元敬,登州(今山東蓬萊)人,明代杰出的軍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出身將門,17歲承襲父職任登州衛指揮僉事,擔負起防御倭寇的任務。戚繼光先后在山東、浙江、福建沿??官粒⑷〉昧藳Q定性的勝利,率領的軍隊被稱為“戚家軍”。“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繼光(1)表達了戚繼光抗倭的決心,拯救百姓于水火,并不是追求個人功名(2)他志向遠大,以國家和民族安危為己任的高尚品質上述材料體現了戚繼光怎樣的高尚品德?1.背景:從16世紀開始,一些歐洲殖民者,相繼來到我國沿海地區,進行僅略活動2.結果: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媽祖閣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明朝的對外關系交往:沖突國力強盛國力日漸衰落封建制度走向衰敗1. 明朝時率軍抗擊倭寇侵略的是( )A.戚繼光B.鄭成功C.岳飛D.文天祥A2. 明朝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最遠到達( )A.美洲 B.印度洋沿岸C.大西洋沿岸 D.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D3.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明了他為驅逐倭患,保衛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個人功名的崇高品質。文中的“他”是( )A.戚繼光B.鄭和C.鄭成功D.岳飛A4. “天皇皇,地皇皇,莫驚我家小兒郎。倭倭來,不要慌,我有戚爺來抵擋。” 歌謠中的“戚爺”( )A.統一了女真各部B.肅清了東南沿海的倭寇C.趕走了荷蘭殖民者D.打敗了沙俄侵略軍B5. 閱讀下列材料:[宣德六年(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樂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歷番國……大小凡三十余國,涉滄溟十萬余里?!墒呛5狼鍖?,番人仰賴者,皆神之賜也。——摘編《中國古代史資料選集》請回答:(1)“某人”自述的是中國歷史上哪一重大事件?這一事件的突出特點有哪些?(2)結合所學知識,評價“某人”的歷史地位和所述事件的歷史意義。參考答案:(1)事件:鄭和下西洋;特點:規模大、歷時長、次數多、航程遠、到達國家多。(2)地位: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偉大的航海家(或世界航?;顒拥南闰?。意義: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子之歌—澳門 現場版-- 容韻琳.wmv 抗倭英雄戚繼光.wmv 第15課 明朝的對外關系.pptx 鄭和下西洋編隊片段.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