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第8課 經濟體制改革視頻:改革的號角經濟體制改革社會主義不變在堅持 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一系列環節,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變 經濟體制通常是指一個國家經濟制度的具體形式。它是一定經濟制度下國家組織生產、流通和分配的具體形式。材料: “頭遍哨子我不買賬,二遍哨子我伸頭望,三遍哨子我還得慢慢晃。” ————人民公社時期的農民材料一:1976年,安徽鳳陽縣犁園公社小崗生產隊,土地歸公社所有,社員一起勞動,一起分享勞動成果。卻出現“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攆人”的勞動狀態。——改革前的小崗村材料二:男勞力上工帶撲克,女勞力上工帶納鞋,頭遍哨子不買賬,二遍哨子伸頭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時期流行于農村的順口溜材料三:“干不干,三餐飯”“做多做少,一樣吃飽”,甚至出現了“出工自由化,吃飯戰斗化,收工集體化”的現象。——羅平漢《農村人民公社建立之初的供給制》以上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集體勞動,統一分配,吃大鍋飯,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高。1978年以前,嚴金昌所在的安徽鳳陽小崗村是有名的貧困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原因:改革以前農村實行人民公社化體制,農民吃大鍋飯,收入少,沒有生產積極性1978年12月的一天夜里,安徽鳳陽縣小崗生產隊的18戶社員的代表聚集在村里一間屋里秘密寫下了一張契約。在契約中,每戶農民保證完成全年上交糧食任務,如發生意外,社員保證把干部的小孩養活到18歲。18個農民在保證書上按了指印或圖章,之后他們把牲畜、土地分到每戶手中。開始: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發展:1983年,基本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土地等生產資料作物收成農戶國家所有權使用權國家集體定額農戶所有剩余權利責自負盈虧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視頻:小崗村1979年,小崗村迎來大豐收,整個生產隊糧食總產13.3萬斤,是前十年產量的總和,一舉結束了20余年吃國家救濟糧的歷史,并首次歸還國家貸款800元。——《巨變:改革開放40年中國記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鳳陽縣小崗生產隊 人口 糧食產量 人均口糧 人均分配收入 交售糧食1976年 19戶110多人 35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20戶115人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30000斤意義: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隨著農業生產向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發展,農村鄉鎮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為農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積極影響:1979年10月,小崗村打谷場上一片金黃,經計量,當年糧食總產量66噸,相當于全隊1966年到1970年5年糧食產量的總和。農村改革“大包干,大包干,直來直去不拐彎,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流傳于農村的順口溜》天下第一村——華西村華西村是江蘇省江陰市聞名全國的富裕村、文明村。搞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之路是華西村的特色所在。華西村從當初負債2.5萬元起步,如今固定資產30億元,擁有村辦企業58家,2003年工業銷售收入約達200億元,農業只占工業的萬分之一。2000多名村民,每戶配備了小轎車,每家建起了400平米以上的別墅,年人均收入8000美元。最窮的村民家存款50多萬元。視頻:價格雙軌制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意義:邁出了經濟體制改革由農村轉向城市的關鍵性一步,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改革全面展開,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背景:所有制結構單一;政企不分,企業沒有自主權;吃“大鍋飯”,職工沒有積極性時間: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 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原因:計劃經濟體制不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前后對比 所有制結構 職權劃分 分配方式經濟體制改革前 單一公有 政企不分 平均分配經濟體制改革后 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 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 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問題 措施所有制 過于單一的公有制經營方式 企業沒有自主權分配方式 吃大鍋飯、平均主義國有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適當分離,使國有企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普遍實行廠長(經理)負責制。——《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中心環節:增強了企業活力市場影 響 通過改革,企業有了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承包責任制,克服了長期以來吃“大鍋飯”的弊病。大大調動了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的活力;使我國城鄉出現了經濟大發展的嶄新局面。具體表現 1987年,我國工農業生產總值、國民生產總值、國家財政收入和城鄉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二十多年來,海爾集團由一個虧損147萬元的集體小廠,發展成為2011年全球營業額實現1357億元的大型家電第一品牌。2011年海爾在全球大型家電市場的品牌占有率為7.8%。2018年全球營業額達2600多億。海爾——城市改革的典型計劃經濟:又稱指令型經濟,是根據政府計劃調節經濟活動的經濟運行體制。生產什么,怎樣生產,為誰生產都根據政府指令完成。名詞解釋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計劃經濟體制 市場經濟體制所有制結構職權劃分利益分配單一公有制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政社合一、政企不分政社分開,擴大農民生產自主權;政企分開,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平均主義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姓“資”還是姓“社”問題,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實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鄧小平文選》視頻:南方談話實踐表明,市場作用發揮比較充分的地方,經濟活力就比較強,發展態勢也比較好。……實踐的發展和認識的深化,要求我們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利于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江澤民《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1992年鄧小平南方講話1992年中共十四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前后對比 改革前 改革后制度 計劃經濟體制 市場經濟體制資源配置方式 行政手段配置 市場配置特點 行政手段在資源配置中 起基礎性調節作用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調節作用作用:有利于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穩定高速增長,推動現代化建設,使中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典型:安徽鳳陽小崗村:特點:土地公有,包產到戶,自負盈虧。意義: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深化改革意義:有利于實現經濟的發展和高速增長。深化改革:1992年提出,1993年通過決定經濟體制改革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時間:1984年10月,加快城市改革。內容: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中心環節:增強企業活力意義:企業有了經營自主權,增強了企業活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背景:計劃經濟體制阻礙發展,企業沒有活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價格雙軌制.mp4 南方談話.mp4 小崗村.mp4 改革的號角.mp4 第8課 經濟體制改革(精品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