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外歷史綱要(下)第6課 全球航路的開辟【學習目標】1.了解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及條件,認識新航路開辟的歷史必然性。(素養目標:唯物史觀、史料實證)2.利用圖文材料,了解新航路開辟的過程及相關航線的開辟,增進歷史時空觀念。(素養目標:史料實證、時空觀念)【創設情境】ppt展示三幅地圖。觀察對比從公元前后到1600年歐洲人眼中的世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變化?【創設情境】1.新航路開辟的背景與條件是什么?2.新航路開辟的過程是什么?3.東西方航海的目的和結果有何區別?【探究學習】何謂新航路?十五、十六世紀之交,西歐各國本想探尋通往東方的航線,經過一系列的航海探險活動,開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這一時期被稱為大航海時代。一、航路探源——新航路開辟的背景與條件1.新航路開辟的背景材料一 15世紀西歐各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導致自然經濟日趨解體,作為普遍交換手段的貨幣,不僅是社會財富的主要象征,而且也日益成為衡量社會地位和權力的重要標志。因此社會各階層人士無不醉心于搜尋黃金和財富,視之為改變命運的關鍵所在。——王斯德主編:《世界通史》材料二 《馬可波羅行紀》的介紹視頻材料三 文藝復興運動興盛于14—16世紀,它從意大利開始,發展到西歐各國。 ……人主義者主張以人為中心,反對以神為中心的世界觀,他們強調和頌揚人的價值、人的尊嚴、人的高貴和人的力量的偉大 ……文藝復興和人文主義是歐洲史上過渡轉型時期的新文化運動和思想解放運動。它在思想上、文化上和精神上哺育了新航路的開辟。——李露霞:《淺議新航路開辟的原因》材料四 基督教的理想是擴張的凝結劑,使各種各樣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東方來的達·伽馬還是到西方去的哥倫布,都是把宗教目標和現實目標糅合在一起,無法區分。傳播基督教成了探險家們強大的精神來源之一。——黃邦和《通向現代世界的500年:哥倫布以來東西兩半球匯合的世界影響》材料五 15世紀晚期,葡萄牙、西班牙均已是政治統一和中央集權的國家,國家有力量支持海外探險活動,也希望借此獲得財富,以提高在歐洲的地位。例如葡萄牙國王若奧二世曾一年內先后派三支探險隊駛向茫茫大海。材料六 15世紀中葉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興起,先后占領小亞細亞和巴爾干半島,控制傳統商路,對過往商品征收重稅,(比原價高8-10倍)。因此,西歐各國迫切需要開辟一條通往東方的新航線。——周一良、吳于廑:《世界通史》根據以上材料,概括新航路開辟的背景。1.經濟原因:2.社會原因:3.精神動力:4.政治原因:5.商業原因:2.新航路開辟的條件想一想,如果你是航海家,你會為遠航做哪些準備呢 (結合羅盤、星盤、多桅大船、地圓說的圖片分析)1.17世紀初,效力于荷蘭的英國人哈得遜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經北冰洋通向亞洲的航路。俄羅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亞地區進行了多次海上和陸上探險,開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線。西歐人還不斷探尋南半球的新世界。西歐人探尋南半球新世界從根本上是為了A. 開辟到達南半球的新航線B. 擴大資本原始積累C. 推動世界聯系加強D. 提升本國國際地位2.佛羅倫薩的地理學家托斯坎內里曾按照地圓說理論繪制了“世界地圖”,將中國和印度的位置確定在大西洋的彼岸,使人們相信,從歐洲出發向西穿越大西洋,就可以到達東方。據此推斷該地圖A. 取得基督教會的支持B. 得到中國皇帝的認可C. 為歐洲探險家提供支持D. 為歐洲宗教改革助力二、并驅爭先——新航路開辟進程航海家 國籍 支持國 航海時間 航海路線迪亞士 葡萄牙 繞過好望角,到達非洲東海岸哥倫布 西班牙達·伽馬 葡萄牙 葡萄牙 1497-1498年麥哲倫 西班牙一個中心:兩個方向:兩條航線:四個人物:3.哥倫布曾經對其踏上的新大陸表示遺憾,認為那里并不像馬可·波羅吹噓的“黃金遍地,香料盈野”。由此可見( )A. 美洲的發現完全出于一種歷史的偶然B.哥倫布遠洋航行是為了尋找亞洲印度C. 新航路開辟有著深刻的經濟動因D.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已經初步形成4.15世紀末,下圖中國家卡里庫特(在今天的印度)國王請某位航海家轉交給葡萄牙國王一封信,同意與葡萄牙人進行商品貿易,但是要求他們帶著金銀、珊瑚和紅呢絨來換取肉桂、丁香、胡椒等。這位航海家是:A.達·伽馬B.哥倫布C.麥哲倫D.迪亞士三、千帆競發——其他航路的開辟航向 支持 時間 航海家 開辟新航路的概況及成就向 北 英國 1497 卡伯特 發現_______法國 16世紀 卡蒂埃 到達_______荷蘭 巴倫支 三次航行_______地區,留下航行記錄和航海圖17世紀初 哈德遜 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 ______________ 的航路俄羅斯 在被太平洋和西伯利亞地區進行了多次海上和陸上探險,開辟了 ______________ 的航線向南 英國 1578 德雷克 到達美洲南端的一個岬角——_______荷蘭 1642-1643 塔斯曼 環航 _______,到達新西蘭和塔斯馬尼亞島1.這些航路與西班牙、葡萄牙開辟的新航路相比有何不同?2.結合地圖以及材料分析這些航路開辟的直接意義是什么?四、漸行漸遠的東西方材料一 據《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來”政策,對竭誠朝貢者“皆倍償其價”;(鄭和下西洋)“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所取無名寶物不可勝計,而中國耗廢亦不貲(貲:計算)。” 材料二 1518年,西班牙國王和麥哲倫等人訂立了關于發現香料群島的協定,其中規定:朕愿下令賜給,從你們發現的島嶼和大陸獲得的一切利潤和收入,以及捐稅和替朕征收的其他進款中,除去你們負擔的開支后,給你們留下二十分之一。朕也把朕在上述地方和島嶼的欽差和總督官銜賜給你們。——周一良、吳于廑總主編,郭守田主編:《世界通史資料選輯·中古部分》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東西方航海的目的和結果有何區別?【遷移練習】1.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在美洲大陸上,哥倫布紀念日便是紀念歐洲與美洲首次碰撞后,產生新的混血種族及其文化的節日,并被人們稱為“種族之日”。這里紀念的是( )A.發現新大陸的英雄B.開啟美洲歷史新篇C.世界開始走向整體D.文明的交流與碰撞2.1596年,一個叫巴倫支的荷蘭船長,試圖找到從北面到達亞洲的路線,但是他們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8個月。在惡劣的險境下,17名水手中有8人死去。但他們絲毫未動別人委托給他們的、可以挽救他們生命的衣物和藥品。最終,幸存的商人把貨物完好無損地送到委托人手中。從上述事實中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A.商業成功取決于誠實B.人性的啟蒙迫在眉睫C.地理大發現仍在繼續D.唯利是圖是商人本性3.“想要不經由穆斯林的中間榨取,從神秘的印度直接運回無盡的財寶,并與治理印度的基督教國王祭司約翰尼斯聯手,夾擊伊斯蘭教,并據此最終完成奪回耶路撒冷的終極目標,是中世紀后期拉丁世界的基本世界戰略”。由此可以看出歐洲開辟新航路的主要動因是( )A. 傳播基督教和獲取財富B. 推翻奧斯曼帝國的統治C. 建立與印度的商業聯系D. 對印度基督教國王的崇拜4.材料一 兩位陛下(指西班牙國王和王后)決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倫布前往印度,以熟悉他的國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們的風俗習慣并帶回如何能使他們皈依我們神圣宗教的經驗,但不走通常的東行陸路,而走向西的海路。這條路,據我們所知,迄今無人走過。 ——《中世紀晚期的西歐》材料二 我在1492年發現印度大陸以及大批島嶼……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爾,覲見王上,而王上依據我的陳述,命令我進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發現,并在我所發現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賜福,我在那綿延六百里長的小西班牙島(指海地島)上得以成功,我征服該島并使它的居民納貢。 ——《哥倫布的遺囑》材料三 陛下可以統治此間……人們可以在這里獲得黃金……但我以為陛下最好不采取擄掠的方式去取得黃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則誹謗和誣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黃金便會萬無一失的源源進入陛下的財庫中。——《哥倫布致西班牙國王和王后書(1503年)》(1)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倫布前往東方的目的是什么?從材料二、三看,他們的目的又是什么?(2)哥倫布西行路線及目的地是什么?你怎樣認識材料三中的“公平交易”?【創新應用】同學們,通過本課學習之后,你們對于中國與海洋有怎樣的認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