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外歷史綱要下《第13課 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教學設計教學背景分析課標要求 通過了解西方列強對亞非拉的殖民擴張、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以及亞非拉美人民的抗爭,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獨立運動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教學內容分析本課內容是《中外歷史綱要》(下)第六單元 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中的第二課。本課共有三個子目,分別為拉丁美洲的獨立、亞洲的覺醒、和非洲的抗爭,內容相對較多而且重難點不少,因此,如何有效的在一課時內將內容講完,就必須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根據本課的課程標準“了解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史實,理解亞非拉民族運動的深遠意義”,我以“民族抗爭、追求人類公正秩序”為本課教學立意,將教材整合為“道阻且長——舊秩序的不公”“披荊斬棘——亞非拉的抗爭”“未來可期——新秩序的展望”三個部分。這打破了教材分而敘之的介紹方式,將亞非拉美的抗爭史實進行整合,從宏觀上把握19世紀到20世紀初亞非拉美抗爭的原因及其深遠的影響,微觀上,突出各階段各區域抗爭的差異性,運用唯物史觀進行分析,做到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在教學過程中把握用教材教的原則,把教材當作史料,需要學生在課下提前對所學知識有一定了解,才能在課堂上真正領悟主題含義。學生情況分析高中學生對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相關知識了解有限,高中教材涉及面廣,知識間邏輯較強,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儲備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綜上所述,通過任務驅動、問題化設計以及小組合作探究等教學方式,來引發學生對歷史現象進行深層次思考,讓學生學會知識遷移與運用、構建歷史時空與歷史解釋,運用唯物史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培養學生家國情懷。教學目標1、通過時間軸、地圖展示,理清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基本史實,培養學生的知識歸納概括能力;樹立整體意識和時空觀念;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材料,運用唯物史觀分析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原因、特點及影響,涵養學生歷史解釋與史料實證素養;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認識到資本主義殖民體系的掠奪與不公正性和構建公正合理國際新秩序的必要性;通過視頻、圖片與文字材料創設情境,感受當代人民不懈追求正義的抗爭精神,樹立當代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意識。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的意義。教學難點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的特點及成因。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歷史圖片、歷史地圖、文字材料、視頻、多媒體、新教材等(二)教學方法 主要以講授法、合作探究法、任務驅動法、問題化設計、情景創設法與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板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教師】就在今年3月中旬,中美高層在阿拉斯加州舉行了會談,這次會談震撼了整個中國,也震驚了全世界,有這樣一段會場的視頻,我們一起來感受下中國的態度。(播放視頻)外媒是這樣評價的“美國人主導世界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中國人有了新的自信”,視頻中中國代表不卑不亢、擲地有聲的回擊是想抨擊什么?表達什么?其實早在100多年前,中國就同世界人民一起為反對殖民霸權追求民族獨立、國家平等、人民自由開展了一場跨世紀、跨國界的民族解放運動,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走進那個時代。(PPT展示課題、學習目標與學習子目) 學生帶著熱情激動地心情觀看視頻,感受中國的態度。 明白課標要求及本課線索。 明確中國態度,表明中國一直以來就是追求世界和平公正的國家。今非昔比,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涵養家國情感。明白課標要求及本課線索,把分散的知識整合,從整體上把握歷史發展脈絡。Part1道阻且長——舊秩序的不公 【設問】請同學們根據材料說說19世紀末是一個什么樣的時代?西方國家是如何走進那個時代的?根據馬克思的介紹資本主義是什么樣子?為了實現自己的利益用了什么手段?【預設】:19世紀世界發展不平衡;其中一部分是西方資本主義,另一部分是亞非拉美;西方國家通過新航路的開辟早期殖民擴張、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資本主義的本質是擴張的貪婪的,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先后通過殖民掠奪、三角貿易,商品輸出、資本輸出為主要侵略手段。【教師點撥】19世紀末20世紀最終形成了少數人統治和奴役世界上絕大多數人的資本主義殖民體系,給亞非拉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過渡】:俗話說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會有反抗,一些思想解放了的人們痛心疾首、奮力高呼“站起來吧,我的民族,為了我們的自由,披荊斬棘,浴血重生。” 根據材料分析指出19世紀——20世紀世界的格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西方國家是如何主導這個格局,又會對非西方國家造成什么樣的災難。回憶舊知識,建立因果關系。 通過材料展示時代背景,引導學生對這時期的總體面貌有初步認識,認識資本主義的擴張性,侵略性,野蠻性。理解舊的殖民體系的不公。Part2披荊斬棘——亞非拉的抗爭Part 3未來可期——新秩序的展望課程小結 【設問】請同學們根據教材,找到亞非拉美抗爭的主要史實,其中分段處理19世紀中期以前的拉美和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拉美革命。【過渡】根據剛才同學的介紹和地圖的呈現,可以看出,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在19世紀到20世紀初呈現出遍地開花的狀態。【設問】請同學和老師一起來完成表格,對亞非拉民族的抗爭史實進行歸類總結。【過渡】從這個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出拉美亞洲和非洲在抗爭中各自的特點,但如果我們把亞非拉美的革命看成一個整體又有什么特點呢?【設問】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分析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特點及其成因。【預設】特點:階段性、漸進性,從自發到自覺,從民族獨立到民主革命;差異性,各地區表現不同其中最大的差異就是斗爭性質的不同。原因:資本主義發展程度不同;歷史文化傳統不同;思想解放程度不同;帝國主義國家殖民方式;殖民程度不同。【過渡】不管是哪種性質的反抗,不可否認的是在民族壓迫面前我們都在不懈的抗爭。正如恩格斯所說“擺脫民族壓迫是一切健康和自由發展的前提條件”雖然在這一場百年抗爭中大多以失敗而告終,但我們仍然要為他們奏起凱歌,因為他們改變了我們的命運,為新秩序的建立積蓄了力量,為未來指明了方向。【設問】請同學們根據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教材觀點的理解。(請任選一個角度進行論證,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預設】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使拉美基本擺脫西方的殖民統治,建立了主權獨立的國家,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沖擊了西方資本主義殖民體系。后期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和墨西哥憲法的頒布,傳播了資產階級的民主憲政精神,削弱了本國的封建勢力,有利于民主制度的運行,推動了國家的近代化。......【過渡】剛才同學們論證了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削弱了本國的封建勢力,但如何推動了世界歷史的發展呢?(出示材料)【預設】推動了現代化模式的多元化,和保證了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為一戰二戰后民族解放運動奠定了基礎。【過渡】終于在1990年非洲納米比亞宣布獨立,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瓦解,但是當今世界仍然面臨著許多不公正的社會現象,比如說(出示圖片)面對這種不公正,我們該怎么辦呢(繼續反抗)【點撥升華】從剛才的圖片中我們看到都有誰在反抗?(人民在反抗,民族在反抗,國家在反抗,整個世界都在反抗)傾聽世界的回響,提出中國的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給出了一個可供選擇的、理性可行的行動方案,推動了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結課】正義可能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就像本課所學,由于資本主義殖民體系的不公正引發了亞非拉人民的革命運動,并且為新秩序的開創帶來了曙光。 【情感升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繼往開來,未來已來,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需要挖掘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追求民族民主革命所蘊含的人文精神......請同學們以此為主題寫一篇課后感,為公正合理國際新秩序的建立出謀劃策! 預習教材,學生獨立思考,整理基礎知識。簡述亞非拉美抗爭的主要史實。 思考拉美獨立后面臨的問題,理解19世紀末20世紀初拉美人民面臨的反帝反封的歷史使命。和老師一起對亞非拉美各地區的斗爭進行知識歸類整合,加強對知識的理解。閱讀材料,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通過獨學、對學、互學、展示、補充的方式加工完善,從而形成歷史解釋。學生充分理解教材知識,并對教材信息進行有效提取運用對基本史實來論證教材觀點。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進行內化,表述成文,打開思維,暢所欲言。根據教師提供的材料分析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其他影響(從文化方面和現代化進程方面以及在整個歷史長河中的地位)根據材料,提取信息,把亞非拉民族運動放到大的歷史長河中,汲取他深遠的歷史影響。理解本課教學立意追求平等公正的秩序,讓歷史走進學生生活,產生情感共鳴。感悟當代社會存在的不公正的現象,和應時而生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感悟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的歷史使命和擔當,對構建新的公正合理國際秩序的展望。 梳理知識的來龍去脈,前后呼應。 以培養信息提取、整合歸納能力,歷史表述能力。通過時間軸和地圖的設計,更容易讓學生把握時空觀念,把歷史事件放到整個世界中去思考定位。運用表格的形式,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與辯證的歷史思維能力,形成橫眾對比意識。同時,理清教材知識。通過材料及教師講述讓學生理解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特點是階段的差異性和區域的差異性,是不同時空下政治、經濟、思想不同造成的,涵養唯物史觀等。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解讀史料的能力、知識遷移與運用的能力,涵養史料實證、歷史解釋、時空觀念與唯物史觀等素養。開闊學生的眼界,從點、橫、縱全面把握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影響。同時培養學生的信息提取與歸納概括能力,涵養歷史解釋與史料實證素養。整合教材、拓展延伸學生的歷史認知,形成大歷史觀。涵養時空觀念與歷史解釋等。歷史與現實的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正義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升華課程立意,讓歷史與現實有機結合,產生心理認同與情感共鳴;通過寫學習感悟涵養家國情懷等素養與歷史解釋。整體化、結構化的板書設計,有利于學生整體構建本課內容,理解課程立意。延伸課堂所學,讓學生動筆思考寫作,更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散發,和當代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教學反思對于重難點,即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特點還需要進一步突破,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影響還可以進一步挖掘,同時要注重教學方式的創新,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爭取每個環節都能實現核心素養的達成,并且以教學目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讓學生學習完這一課之后,真正對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在這一歷史時期發揮的作用有所感悟,當然,在抗爭精神的宣講時應該更體現出學生的歷史使命。最終要培養學生唯物史觀、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史料史證和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資本主義殖民體系拉美的獨立亞洲的覺醒非洲的抗爭構建新的國際秩序PAGE9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