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年級 學科 設計者 時間 課時 課型 教學平臺使用九年 政治 2014.3.5 2 新課 多媒體、課 題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學習目標 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重難點 學習做為國家根本大法的憲法的特殊性環節(時間) 學 習 過 程自主學習(8分)合作探究(20分)歸納總結(2分)達標測試(13分)任務布置(2分) 憲法的法律地位和效率與普通法律的不同之處一、一..治國安邦的總章程1、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2、憲法的地位及其作用3、憲法的基本內容:憲法規定國家生活的根本問題4、我國現行憲法的構成5、怎樣自覺維護憲法的尊嚴?二、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1、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2、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 3、憲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為什說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1、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它規定了國家生活中最根本、最主要的問題。下列內容由憲法規定的是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②我國的根本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③人民代表大會制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我國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2、馬克思說“憲法是法律的法律”。這句話說明了①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②憲法規定國家生活的根本問題③憲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 ④普通法律不得與憲法相抵觸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4、“刑法+民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憲法”的觀點是A、正確的,因為普通法律必須依據憲法制定B、錯誤的,因為憲法與普通法律的內容不同C、正確的,因為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D、錯誤的,因為憲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為嚴格3、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憲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會上強調,要在全社會進一步樹立憲法意識和憲法權威,切實保證憲法貫徹實施,這是因為憲法是①我國的根本大法,治國安邦的總章程 ②一切國家機關、團體組織和全體公民的最高行為準則 ③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堅實的法律保障 ④規定國家生活中一切問題的法律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4.最高人民檢察院決定,從6月20日至24日,在全國檢察機關統一開展第八個“舉報宣傳周”活動。今年的主題是“懲防并舉,防腐倡廉”。各級檢察機關在活動期間,采取多種形式開展舉報宣傳,受理舉報線索。下列對公民“舉報”理解正確的是①公民都有舉報的權利和義務 ②鼓勵舉報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③舉報只能采用書面形式 ④舉報是公民行使監督權的體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2003年3月17日,來廣州打工的一位外地大學生——孫志剛因未攜帶證件被收容,并遭毒打致死。這一事件被媒體披露后,引起了社會的空前關注。先后有多位學者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審查《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的建議。8月1日起,廢止了1982年頒布的《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正式施行《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此事給我們的啟示是①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②只有學法、守法、護法,我國的法制建設才有希望 ③加強法制建設,必須提高全體公民的法律意識 ④加強法制建設,完全取決于黨和政府的決策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完成同步訓練三、四題 板書設計:評價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