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下)《歷史與社會》復習提綱第五單元 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三)1. 1368年朱元璋率領起義軍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定都應天(今江蘇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明成祖朱棣將都城遷到北京。1627年,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人先后起義,1644年李自成率軍攻入北京,推翻明朝。2. 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極改族名為滿洲,1636年在盛京(今沈陽)稱帝,改國號為清;1644年,寧遠總兵吳三桂引清軍入關。3. 從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間,經濟迅速恢復,國力空前強盛,史稱“康乾盛世”。 ▲清朝前期,我國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爾克什湖,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附屬島嶼,南至南海諸島; ▲清朝前期的疆域圖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4. 明朝的統治:明前期;①政治上,廢除丞相、創設內閣、設廠衛特務機構和遷都北京;②經濟上,獎勵農耕,輕徭薄賦和提高手工匠身份;③外交上,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④影響:強化皇權;使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開辟了亞非海上通道的壯舉,表明了明朝對國外的強大影響。 明中后期;改革賦稅制度; 影響:刺激商品經濟的發展,推動市鎮經濟的高度繁榮。5. 明清時期的不同名族政策 明朝:主要以防為主,采取比較被動的防御政策; 清朝:比較積極主動,采取懷柔的政策籠絡其他少數民族。6.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明朝:▲16世紀中期,戚繼光、俞大猷抗擊倭寇;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清朝:▲ 17世紀中期(康熙年間)抗擊沙俄侵略,兩次雅克薩之戰,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18世紀中期清朝平定天山以北的準葛爾叛亂;乾隆年間清朝平定天山以南的大小和卓叛亂,后來,清政府設置伊犁將軍,管理整個新疆地區的事物。冊封班禪、達賴(金瓶掣簽制度),設置駐藏大臣;明清時期,改土歸流加強中央與西南少數名族地區的聯系。 意義: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奠定了今天我國多名族國家的疆域版圖6. 農耕文明的繁盛農業的繁盛多熟制的種植制度逐漸成熟;大量新品種被培育出來;甘薯、玉米等高產作物引進。手工業的發展手工業繁榮;民間私營手工業迅速發展;出現新的工場手工業經營形式,資本主義的萌芽。商業的繁榮工商業市鎮的興起與繁榮;商幫的形成(徽商、晉商)海外貿易的發達茶葉、生絲、土布、瓷器等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白銀在明代中后期成為主要貨幣。7. 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時間:明朝中后期; 地點:蘇州、松江等江南地區 行業:紡織業部門; 典型表現:機戶出資,機工出力; 特征:以生產商品為目的,具有雇傭的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進步思潮代表人物:黃宗羲 主張:批判專制皇權,反對重農抑商,主張工商皆本。京劇以四大徽班、湖北的漢調兩個劇種為基礎,融合吸收其他劇種的曲調和表演方法,在19世紀中期初步形成一個新劇種------京劇列表比較秦朝、漢朝、明朝、清朝加強思想控制的措施 朝代事件秦朝焚書坑儒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明朝文字獄(目的:控制思想,鞏固專制統治;后果:造成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禁錮了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八股取士清朝科學巨匠《本草綱目》李時珍記載要物1800種,藥方1000多個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農政全書》徐光啟介紹傳統農學和歐洲先進的水利技術和工具建立比較完整的農學體系《天工開物》宋應星總結明代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徐霞客游記》徐霞客對石灰巖等地貌的觀察和記錄------(喀斯特地貌)最早對石灰巖地貌進行研究,比歐洲早約兩個世紀 12. 四大古典名著 13. 皇權膨脹的體現 明朝:①地方:廢行中書省設“三司”; ②中央:廢丞相,權分六部; ③增設內閣制度; ④設立廠衛特務機構; ⑤設立“廷杖”制度清朝:設立軍機處14. 近代前夜的危機表現在:①自給自足的農耕經濟仍是主體,清朝統治者仍然采取“重農抑商”政策;②實行閉關鎖國的外交政策,到乾隆年間,只有廣州一處作為通商口岸;③其他社會危機:A:土地兼并嚴重,社會矛盾十分尖銳; B:政治腐敗黑暗,官場腐敗奢靡,貪污之風滲透到軍隊,武裝力量大大削弱; C:清朝中期發生大大小小數十次起義,社會危機沒得到及時解決,動亂還在繼續。15.中西方近代前夜歷史對比西方中國政治資產階級革命,建立起資產階級的民主制度自然經濟為主體,男耕女織是主要方式經濟工業革命后,建立起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封建專制皇權不斷加強外交開辟新行路,殖民侵略閉關鎖國政策思想文化文藝復興、啟蒙運動、近代科學的誕生、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八股取士、文字獄,禁錮人們的思想對比結論中國專制主義日益腐朽,中國與西方國家的國力差距大大拉開,中國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第六單元 世界工業文明的曙光與近代社會的開端第一課 連通世界的新航路手工工場背景:農業和商業的發展,對手工業產品產品需求增加,小作坊的生產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手工工場出現。出現的時間及地點:14世紀的意大利(佛羅倫薩、威尼斯為代表)特點:雇傭勞動;分工協作影響:①佛羅倫薩變得富裕,商業、金融業 ②商人、銀行家和工場主的影響日益擴大新航路的開辟原因:①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導致對貨幣尤其是金銀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根本原因) ②馬可波羅對東方國家富裕情況的描寫,激起人們對東方國家的向往(主觀原因)③奧斯曼土耳其阻斷了傳統商路,迫切需要開辟一條通往東方國家的新航路(客觀原因)④教會傳播天主教的動機條件:①適合遠航的大船、豐富的航海知識和優秀的船員 ②指南針傳入歐洲 ③地圓學說被人們接受 ④王室的支持 ⑤航海家的探險精神主要人物: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迪亞士(到達好望角)、達伽馬(到達印度)、麥哲倫(環球航行)影響:△積極影響:①新航路的開辟促進資本的原始積累,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基礎,世界開始走向整體。②促進了全球范圍內動植物品種的交流與傳播。 △消極影響:殖民擴張、掠奪財富、販賣奴隸、滅絕種族。第二課 沖破思想的牢籠文藝復興——“人的發現”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背景、時間、地點、流行思潮、含義背景:歐洲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與發展時間與地點:14世紀、意大利的佛羅倫薩等工商業發達城市流行思潮:人文主義(重視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含義:借助對古希臘、羅馬文化的研究宣傳人文主義主要代表人物及成就:△但丁: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被譽為中世紀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代表作《神曲》△達芬奇:意大利;文藝復興的藝術巨匠;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米開朗基羅:意大利;藝術三杰之一,代表作《大衛》《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莎士比亞: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杰出的戲劇家和詩人,代表作《威尼斯商人》 《仲夏夜之夢》;悲劇《哈莫雷特》、《奧賽羅》3.文藝復興的性質和意義: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推動了文學藝術的繁榮,使人們的思想逐漸從中世紀的蒙昧中解放出來。科學革命哥白尼的“日心說”,否定了教會的權威,改變了人們對自然、對自身的看法,被譽為“科學革命的開端”布魯諾支持“日心說”,結果被教會處以火刑而死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①發現自由落體定律 ②通過天文觀察證實新天文學說的正確性,被譽為“發現了新宇宙”牛頓:英國物理學家;提出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等力學理論。三.歐洲啟蒙運動(以法國為代表)背景:科學的發展,思想家們的理性思考含義:高舉理性的旗幟,批判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宣揚自由、平等。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張△伏爾泰:法國思想家,啟蒙運動的巨匠。宣揚自由。平等是人的自然權利,倡導君主立憲△孟德斯鳩: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主立憲;提出“三權分立”思想,即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屬于不同機構,彼此制約。(美國的1787年憲法及1789年聯邦政府體現了這一思想)△盧梭:提出“人民主權”思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社會是由契約構成4.啟蒙運動的意義:撼動了封建專制主義和天主教會的精神統治,為即將到來的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輿論基礎。第三課 資產階級革命——新體制的創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議會對王權的勝利(世界近代史的開端)原因: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與英王查理一世專制統治之間的矛盾(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開始標志:1640年議會的召開,議員要求限制王權△內戰:①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內戰 ②議會軍隊在克倫威爾的領導下,最終取得勝利△初期成果:1649年,處死查理一世,英國宣布為共和國△克倫威爾的獨裁統治最終導致專制王朝復辟△“光榮革命”:1688年,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聯合發動△《權利法案》頒布:1689年,國王權利受議會的限制,議會成為最高權力機關。這種制度為君主立憲制(現代的西班牙、比利時、日本、泰國等均采用這一制度)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道路,推動了世界歷史的進程。二.美國獨立戰爭1.原因: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展與英國殖民統治政策之間的矛盾(第一塊殖民地:弗吉尼亞;一共13個殖民地)2. 導火線:波士頓傾茶事件(1773年)過程:①1775年4月萊克星頓戰役,獨立戰爭第一槍 ②大陸會議召開,組建大陸軍,華盛頓為總司令③1776.7.4《獨立宣言》發表(杰斐遜起草)④1777.10薩拉托加戰役(轉折點)⑤1781年,約克鎮戰役勝利;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美國1787年憲法:①規定美國是共和制國家,政府的權力源自于人民 ②聯邦政府由立法(議會)、行政(總統)、司法(最高法院)三部分組成 ③是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 ④1789年憲法生效,首屆聯邦政府成立,華盛頓任總統。性質與意義:美國獨立戰爭既是民族獨立戰爭,又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通過戰爭,美國獲得獨立,為資本主義在北美的發展開辟了道路。1787年憲法確立了共和體制,自由、平等、共和的理念得到進一步傳播。三.法國大革命1.背景:法國君主專制統治與資本主義發展之間的矛盾(具體表現為國王路易十四與第三等級之間的矛盾)2.導火線:1789年三級會議的召開(為解決財政危機)3.過程:①巴黎人民第一次起義: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獄,議會頒布《人權宣言》,制定憲法,宣布法國為君主立憲制②巴黎人民第二次起義:1792年8月,打敗外國聯軍,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處死路易十六。③巴黎人民第三次起義:1793年,羅伯斯比爾為代表的雅各賓派掌權,采取措施打退反法同盟,平息國內叛亂;將逃亡貴族的土地分成小塊賣給農民,限制生活必需品價格,嚴懲反革命分子,動員國內力量。法國革命達到頂峰。意義:法國大革命結束了法國的封建專制統治,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這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同時也展示了法國人民的偉大力量。最終確立了共和政體。拿破侖帝國:建立:1799年,拿破侖發動霧月政變,奪取政權;1804年,拿破侖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共和制改為帝制。鞏固:①制定和頒布了《拿破侖法典》,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維護法國大革命的成果;②連續打敗反法封建勢力,在征服地區采用《拿破侖法典》,廢除封建制度。拿破侖對外戰爭的評價:既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也損害了被侵略國家的利益。滅亡:1812年,拿破侖遠征俄國失敗;1814年,反法聯軍進攻巴黎,拿破侖被趕下臺。綜合探究六 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鄭和下西洋 哥倫布航海時間1405-14331492年動機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系;滿足皇室的奢侈享樂;尋找黃金,獲取商業利益,為資產階級開辟新的活動空間規模大小手段和平親善殖民擴張影響加強了明朝與海外國家的聯系,同時也給明朝政府造成巨大負擔,工匠大量逃亡。開辟了新航線,世界開始走向整體,促進物種交流與傳播;同時殖民擴張、掠奪財富、種族滅絕,造成巨大災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