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1《朝 景》課件請同學們聽一聽,這段音樂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它的演奏形式是什么?導入小提琴獨奏《苗嶺的早晨》小提琴獨奏曲《苗嶺的早晨》由作曲家陳鋼于1975年根據同名口笛曲改編。樂曲以苗族飛歌特有的旋律音調為主要素材,描繪出一幅苗嶺晨曦的秀麗景色,表現了苗族人民歡樂幸福的生活情景。全曲由三部分構成。剛才聽到的是它的引子部分,由小提琴在高音區奏出節奏自由、富有苗族音樂特色的飛歌旋律,把人們引入晨曦初露、山巒起伏、松柏蒼翠的苗嶺的春色晨景之中。作品介紹請同學們聽一聽這段音樂描繪了哪種畫面?它的演奏形式是什么?初步感受格里格(Edvard Grieg,1843-1907) 挪威民族樂派的創始人、作曲家。出生于卑爾根一個學者家庭,十五歲在萊比錫音樂學院學習鋼琴和作曲,畢業后又師承挪威作曲家諾德拉克學習。格里格具有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愛國主義的思想傾向,一生致力于北歐民間音樂的研究。他的作品大多以北歐民間風俗生活和民間傳說、文學創作為題材,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他的創作特點是:旋律淳樸優美,有著鮮明的民族風格;節奏豐富多變;和聲新穎別致。他的代表作品有:《培爾·金特》第一組曲、第二組曲,序曲《秋天》,大合唱《寺院門前》《孤獨者》,管弦樂曲《挪威舞曲》《a小調鋼琴協奏曲》等。作曲家介紹《培爾·金特》原是挪威著名文學家易卜生根據本國古代民間傳說創作的五幕幻想寓言劇。格里格為該劇寫了二十二首鋼琴二重奏配樂,演出后獲得巨大成功,之后格里格從中選出八首改編為兩套管弦樂組曲(第一組曲、第二組曲),成為世界樂壇上雅俗共賞的名作。《朝景》選自《培爾·金特》第一組曲第一樂章,描寫了大自然晨曦初上的魅力景色:陽光照耀的黎明,太陽慢慢升起。作品介紹請同學們再次看譜聆聽錄音,邊聽邊記錄主奏樂器的種類及其出現的順序,以及旋律力度的變化。分段欣賞——第一部分請同學們想一想:主奏樂器音色的變化與力度強弱的變化給你們帶來怎樣的感受?分別刻畫了怎樣不同的畫面?分段欣賞——第一部分分段欣賞——第一部分請同學們揮拍、跟琴用“ ”演唱主題。請同學們填詞演唱主題,注意一字多音處的音準。分段欣賞——第一部分師生配合填詞合唱主題。分段欣賞——第一部分請同學們聽一聽,這段音樂描繪了什么畫面?它的主題是什么?分段欣賞——第二部分請同學們隨音樂哼唱主題。分段欣賞——第二部分同學們能聽出這段主題的主奏樂器是什么嗎?它與第一部分的主題在節奏上有什么不同?分段欣賞——第二部分請同學們邊聽音樂邊按節奏輕輕晃動身體。分段欣賞——第二部分請同學們聽一聽這段音樂與之前的哪段音樂相似?描繪了怎樣的畫面?分段欣賞——第三部分請同學們聽一聽:主題出現了幾次?每次出現有什么不同?分段欣賞——第三部分播放全曲,聽到第一部分時,隨音樂填詞演唱主題;聽到第二部分時,隨音樂按節奏輕輕晃動身體。聽到第三部分時,用手指表示主題出現的次數。完整欣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