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1.4 四渡赤水出奇兵這首歌曲選自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被人們贊譽為“中國合唱事業中,繼《黃河大合唱》之后的第二個里程碑”。組歌創作于1965年,它表現了紅軍長征中十個不同的戰斗畫面。作品介紹《四渡赤水出奇兵》采用了云南民歌的音調,開始以女聲領唱呈示主題,顯得艱難、沉重,但不失真誠、親切,重復時加入了合唱。第二段歌詞速度變快,顯得活潑、快樂,帶有明顯的舞蹈節奏,表現了軍民一家的深厚情誼。1長征組歌①告別②突破封鎖線③遵義會議放光輝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飛渡大渡河⑥過雪山草地⑦到吳起鎮⑧祝捷⑨報喜⑩大會師234567大會師89前因:一九三五年一月遵義會議后,準備北渡長江,在川西北地區建立革命根據地一九三五年一月二十九日西渡赤水 云南扎西,遇重兵圍堵,放棄北渡。二月十八日 東渡赤水 主力占桐梓、婁山關、遵義城,遵義地區作戰,擊潰和殲滅兩個師八個團,俘三千人。長征以來第一個大勝仗。后遇敵南北夾擊,再次西進。三月十六日 西渡赤水 至川南古藺。三月二十一日 東渡赤水 小部牽制,主力向南二渡烏江,將幾十萬敵軍甩在江北。四渡赤水飛渡烏江威逼貴陽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取得了戰略轉移中的大勝利四渡赤水出奇兵不利條件自然環境軍事處境有利條件人民支持擁戴 根本條件毛主席用兵如神戰 斗 情 況四渡赤水、飛渡烏江威逼貴陽、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取得戰略轉移的勝利嚴酷艱難歌曲分析第一部分(第1—5行),表現紅軍在橫斷山脈行軍的艱難和親人送水解渴的軍民魚水深情。第二部分(第6—17行),表現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國民黨軍隊進行了一場出色的運動戰,贊揚毛主席用兵如神。第一層(6——9行),描寫紅軍在幾十萬國民黨軍圍、追、堵、截下面臨的艱難處境。第二層(10—17行),展現紅軍在赤水河流域巧妙調動敵軍最終擺脫其圍追堵截而進行的幾次重大戰斗畫面,贊揚毛主席用兵如神。歌詞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句水到渠成,畫龍點睛地盛贊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軍事藝術。請同學朗誦歌詞,想一想,歌詞描繪的是哪個歷史時期的畫面。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四渡赤水出奇兵橫斷山,路難行,天如火來水似銀。親人送水來解渴,軍民魚水一家人。橫斷山,路難行,敵重兵,壓黔境。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完整聆聽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和風格。《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1964年,為紀念長征勝利30周年,肖華將軍以紅軍長征為題材,根據長征中的真實經歷,歷時半年,創作了12首形象鮮明、感情真摯的組詩《紅軍不怕遠征難》。隨后,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訶、遇秋選擇其中10首創作了《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作曲家巧妙地把各地民間音調與紅軍歌曲音調融合在一起,以豐富的音樂構思,生動地描繪了紅軍戰士的戰斗、生活場面,展示了工農紅軍的光輝形象,譜寫了一部宏偉壯麗的英雄史詩。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選自《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共分十個樂章:《告別》、《突破封鎖線》、《遵義會議放光輝》、《四渡赤水出奇兵》、《飛越大渡河》、《過雪山草地》、《到吳起鎮》、《祝捷》、《報喜》以及《大會師》。《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是繼《黃河大合唱》之后,中國合唱創作的第 二個里程碑。歌曲分為兩個部分。首先請同學們聆聽第一部分,思考第一部分可分為幾個段落?第一部分可分為兩個段落請聆聽第一部分第一段并思考:這一段采用了哪幾種演唱形式?描繪了什么場景?女聲獨唱、女聲領唱與合唱描繪了橫斷山惡劣的自然環境以及紅軍長征途中的艱難情景。請聆聽第一部分第二段,思考:這一段采用了哪幾種演唱形式?表現了什么場景?女聲合唱、男聲合唱、混聲合唱表現人民群眾對紅軍的支持和擁戴,歌頌了軍民魚水情。請聆聽第二部分第一段,思考:這一段采用了哪幾種演唱形式?描繪了什么場景?男聲齊唱描繪了紅軍將士在敵人圍追堵截下面臨的艱難處境。請聆聽第二部分第二段,思考:這一段采用了哪幾種演唱形式?表現了什么?男聲獨唱、男聲領唱與混聲合唱表現了紅軍戰士的樂觀精神,贊頌“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