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茉莉花1、通過學唱、欣賞不同地區的民歌《茉莉花》,感受中國民族音樂的魅力。2、通過學習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增強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3、學唱江蘇民歌《茉莉花》,能夠用流暢圓潤、有呼吸支持的聲音演唱歌曲,表現歌曲的音樂形象。學習目標中國民歌《茉莉花》,2003年11月23日晚,在音樂之都最著名的音樂殿堂維也納金色大廳,在中國結和鮮花的陪伴下,中國民族歌唱家宋祖英的歌聲顯得格外優美動人這是中國歌唱家第次在金色大廳舉辦個人獨唱音樂吸引了1000多名當地觀眾和華僑。宋祖英在維也納民族歌劇院管弦樂團和合唱團的合作下,演唱了!十名首中國民歌民旌風格的創作歌曲和民族歌劇曲。作品介紹《茉莉花》是一首流傳久遠、流行地區很廣、遍及我國南北的小調民歌。其中以江蘇民歌《茉莉花》最為著名。1.江蘇民歌2.東北民歌3.河北民歌《茉莉花》民歌:源于生活,是勞動人民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體創造出的一種藝術形式。民歌的特點:語言樸實簡練、比喻形象生動、藝術形象鮮明、反映時代面貌。民歌的體裁分類:勞動號子、山歌和小調。民歌在傳播過程中具有“穩定性”和“變異性”特道。歌曲介紹“茉莉花”小曲(即民歌)曲名為“鮮花調”,有幾百種鳴唱法,但大同小異,實際就是一種,音樂界稱為“近似音調”。這種曲調廣泛流傳于明、清,主要流行區在江浙。據已故音樂史論家章鳴(原中國藝術研究院民族音樂研究所研究員)等專家考證清代的“鮮花調”是在明代已流行于揚州的“鮮花調”基礎上的發展。揚州清曲,以及從揚州清曲中汲取豐富營養的揚劇,都有“鮮花調”曲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茉莉花的相關資料東北《茉莉花》旋律音調夸張、風趣,體現了粗獷豪爽的性格。江蘇《茉莉花》旋律音調清的、婉轉,體現了柔美細膩的風格。河北《茉莉花》旋律音調明快。具敘述性,體現了剛直.爽朗的風格小組討論齊唱:許多人一起唱,唱的是同一種旋律。合唱:許多人一起唱,至少有兩種旋律一起唱。齊奏:許多人一起演奏,演的是同一種旋律奏的是同一種旋律。合奏:許多人一起演奏,至少有兩種不同的旋律一起進行。演唱、演奏形式認識二聲部有兩種旋律同時進行。(即兩個聲部,各自按本聲部的曲調,同時彈奏一首樂曲。 它是一種集體演奏藝術。)高聲部(第一部分)低聲部(第二部分)從外形、香味等方面來討論茉莉花美不美啊?美在哪兒?讓我們一起來唱這句歌詞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夸江 蘇 民 歌老師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除了江蘇、東北、河北流傳著《茉莉花》的民歌以外,我國還包括山西、陜西、四川等省市流傳著《茉莉花》的民歌。但由于江蘇民歌《茉莉花》其旋律婉轉、優美,很生動的表現了茉莉花的特點,因此這首《茉莉花》早在18—19世紀享譽全世界。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普契尼在他的歌劇《圖蘭多特》中就以江蘇民歌《茉莉花》的旋律為主題再現了神秘而美麗的中國。說到《圖蘭多特》老師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大家聽過歌劇嗎?能聽懂嗎?普契尼的歌劇《圖蘭多特》描寫的是中國元朝時候的故事,并且又是以《茉莉花》為主題音樂,于是就有了著名指揮家祖賓·梅塔與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合作在紫禁城的演出。當時的票價被賣到了¥5000—6000元。但是,當正式進入到演出以后,由于歌劇全都使用意大利原文演唱,因此,絕大多數的觀眾聽不懂。而且演出長達兩個多小時,大家都有些昏昏欲睡了。當歌劇進行到最后,響起了大家熟悉的《茉莉花》的主旋律的時候,全場觀眾情不自禁的音樂一起唱了起來,并且報以熱烈的掌聲久久不能停息。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