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的教學內容。本課主要內容包括“貞觀之治”、“武則天”、“開元盛世”。唐承隋制,并且唐朝時通過各種革新措施使相關制度更加完善,雖然期間周折不斷,但總體發展呈上升趨勢。從貞觀奠基到開元年間,李唐王朝達到了鼎盛,在世界范圍內也可稱雄。而且本課也為分析對比“唐朝的衰亡”作鋪墊。因此本課內容是本章中教學重點之一。學情分析:本課授課對象為初一級學生,他們好奇心和求知欲較強,思維活躍,并且通過上一堂課對隋朝末期的統一與滅亡已經有了深入學習,所以引入唐朝的建立和繁盛是很順其自然。但由于初一學生接觸歷史學科時間不長,知識積累較少,還未形成正確的史觀和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所以本課將分為四部分內容,逐步建立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以內容線索為中心,突出重點,循序漸進,層層深入。教學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唐太宗和“貞觀之治”、女皇武則天、唐玄宗治國的主要策略及“開元盛世”;結合史實,評價武則天。 2.過程與方法:利用表格歸納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治國的具體措施,比較三者治國方略的相似之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評價歷史人物的過程中,體會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所起的推動作用和歷史人物活動的豐富性。教學重點 “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教學難點 “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評價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課前:自主預習,知識梳理。環節名稱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預習 1、預習第2課內容 閱讀第2課課本內容 提前預習新課便于學習新知識課堂:交流展示,合作探究。評述 評書講解 一.導學 多媒體播放河南衛視春晚《唐宮夜 宴》,感受璀璨盛唐文化。可以從視頻中感受到唐朝文化的興盛和繁榮,今天我們一起通過學習了解這是一個怎樣的朝代 同學們認真觀看視頻 引用視頻,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新課講授 環節一: 唐的建立與“貞觀之治” 出示李淵稱帝相關形勢圖以及三字經關于李淵稱帝的故事,講述唐朝建立的基本史實。出示漫畫講述李世民如何發動玄武門實現政變,登上皇位。多媒體展示相關材料及課本內容,讓學生思考唐太宗統治取得的成果及其治國思想。出現魏征、房玄齡杜如晦相關人物圖以及講述太宗時期死刑數額較少,以此突出太宗在位時政治清明,虛心納諫,吸取隋亡的教訓,勤于政事。唐朝時沿用并發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舉制(以進士科最為主要),唐太宗重視文化教育,大力興辦學校。出示三省六部圖,認識三省六部制。 教師小結: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貞觀之治”是本課的重點,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唐太宗開明的治國思想;二是唐太宗治國的政策和措施;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學生認真聽講并思考問題,閱讀材料,認真思考。 1、總結唐太宗的統治取得了怎樣的成果? 2、結合材料與課文,說一說唐太宗有哪些開明的治國思想? 通過層層的問題,引導學生閱讀史料,分析唐朝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加深對歷史人物唐太宗的認識。Huanjie 環節二:女皇武則天 時間軸講述武則天的生平故事,出示史料,引導學生歸納武則天在位的統治措施及影響。出示武則天的無字碑故事,讓學生發散思維如何去看待武則天這位女皇帝? 教師小結:武則天統治措施:打擊敵對的官僚貴族,大力發展科舉制,創立殿試制度;繼續推行唐太宗以來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策和措施、重視發展生產;還破格提拔許多有才能的人。武則天在位期間,社會經濟得以持續發展,人口持續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這為后來的“開元盛世”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出示郭沫若對武則天的評價“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我們應該辯證客觀的去看待武則天這個女皇帝。 學生通過閱讀課本,思考并回答 1、分析武則天的治國措施 2、你怎樣評價武則天這個人物? 學生通過閱讀課本并結合課前預習內容,武則天治理國家的措施,加強對知識點的理解。認識到武則天在唐朝歷史上的地位,為以后的開元盛世奠定基礎。環節三:開元盛世 介紹唐玄宗的生平,以及其在位前期統治相關的措施。引用杜甫詩歌一首讓學生體會到開元盛世的繁榮局面。以表格的形式讓學生歸納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三者治國的相似之處。讓學生思考要使國家繁盛,哪些方法值得借鑒? 教師小結:唐太宗是中國封建社會偉大的軍事家、卓越的政治家。他在位時居安思危,知人善任,虛心納諫,以人為本,減輕徭役,形成了歷史上有名的治世局面——“貞觀之治”。在這一課中我們還學習了唐玄宗前期的政治經濟發展狀況,由于唐玄宗勵精圖治,唐朝出現了繁榮局面,封建王朝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而在這其中,勞動人民發揮了聰明才智,成為社會發展的主動力 學生閱讀課本并思考以下問題: 1、分析歸納有關唐玄宗的治國策略的基本史實 2、三位皇帝的治國策略有哪些相似之處?你認為要使國家繁盛,其中哪些做法值得借鑒? 通過問題的思考和結合課本知識點,加深學生對本課重點知識以及唐朝三位皇帝的認識理解。評論 合作探究 閱讀材料并結合課本知識點進行回答 材料二: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材料三:唐朝貞觀初年,唐太宗私自去視察御史府(考試進士的地方),看到許多新錄取的進士魚貫而出,興奮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小組之間進行討論并思考以下問題 (1)材料一中人物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恢復和發展,史稱什么?出現這樣的繁榮是因為在經濟方面的什么措施? (2)材料一中“三省六部制”是哪個朝代開創的?有何作用? (3)材料二中“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在當時最亮的一面“人鏡”應該是誰? (4)為什么唐太宗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題的結合和課本的知識,加強了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評議 匯報展示 小結:(1)貞觀之治;重視發展生產,減輕人民的負擔 (2)隋朝;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 (3)魏征 (4)科舉考試讓他得到了很多有才能的人當堂練習 1.隋朝末年,在起義軍的打擊下,隋王朝陷于瓦解。最終建立唐朝的是( ) A.李淵 B.李世民 C.李隆基 D.武則天 2.唐太宗說:人要照見自己,一定要有明鏡;皇帝要想知道自己的過錯,一定要借助忠臣。因此他 ( ) A.重視教育 B.倡導節儉 C.輕徭薄賦 D.虛心納諫 3.“貞觀之治”是我國封建社會開創的盛世局面之一。當時在位的皇帝是( ) A.唐玄宗 B.漢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4.唐朝的全盛時期是( ) A.唐太宗時期 B.武則天時期 C.唐玄宗前期 D.唐玄宗后期 5、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曾多次出現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治世局面,如隋朝的“開皇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等。從這些治世局面出現的原因中我們得到的啟示有 ①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穩定是發展經濟的必要條件 ②統治者的勵精圖治是盛世局面出現的政治保證 ③國內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社會發展起著 重要作用 ④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直接推動了社會經濟發展 6、以下中國古代清明治世,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貞觀之治②開元盛世③文景之治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③①板書設計課后:作業布置,問題整理。作業布置 1.同步訓練第2課內容 2.做第2課思維導圖小組表現班級情況教后反思 改進策略 知識掌握程度:教學存在問題:后期改進措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