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溫州市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統考試卷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錯選、多選均不給分。)(2022八上·溫州期末)根據下圖,回答問題。1.長江流域主要分布于我國的( )A.北方地區 B.南方地區 C.西北地區 D.青藏地區2.由圖1可知長江( )①支流眾多②水體污染嚴重③水能資源豐富④流向大致自西向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成都1月份均溫高于上海。據圖1可知,主要原因是成都( )A.日照充足 B.緯度較高 C.降水充沛 D.地形封閉4.(2022八上·溫州期末)《安吳四種》曾記載:1846 年,由于洋布價格低廉,導致“吾村專以紡織為業,近聞已無紗布可紡,松(松江)太(太倉)布市,消減大半。”這種現象反映出當時的中國( )A.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遭受西方經濟侵略C.主動尋求與西方國家進行貿易 D.民族工業受到沖擊5.(2022八上·溫州期末)有學者將洋務運動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偏重西洋機械制造,注重教育;第二時期注重西洋的軍事訓練;第三時期重視富國之道。下列措施對應第三時期的是( )A.創辦江南制造總局 B.興辦新式學校C.組建新式洋槍隊 D.開辦輪船招商局6.(2022八上·溫州期末)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說:“務去濫調套語,不講對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語。“由此可知胡適( )A.主張白話文寫作 B.反對儒家學說C.宣傳民主科學 D.提倡平等自由(2022八上·溫州期末)中國共產黨在曲折探索中逐漸從幼年走向成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幼年 成長 成熟片段一 大會明確黨的奮斗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黨的中心工作是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 片段二 毛澤東結合當下形勢下,毅然決定放棄攻打長沙的計劃,率領部隊向南轉移,到達井岡山。 片段三 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取消博古、李德(德國共產黨人)的最高軍事指揮權。7.片段一“大會”指的是( )A.中共-大 B.中共二大 C.國民黨一大 D.八七會議8.片段二中毛澤東的行為( )A.粉碎了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B.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第一槍C.探索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D.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9.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表現有( )①獨立自主決策②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③準確把握國情④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2022八上·溫州期末)1949 年,艾奇遜在美國國會的報告中說:“在至關重要的1948年,國民黨軍隊從未由于缺乏武器彈藥吃過一次敗戰。國民黨軍隊不是打敗的,他們是自己瓦解的。”由此可見,艾奇遜認為( )A.中共獲得農民支持 B.中國軍隊組織松散C.國民黨失去了民心 D.美國支持中共取勝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30分。)11.改革開放先行區,合作交流謀新篇。(1)[位置與分布]從地理位置來看,深圳在作為改革開放前沿城市的突出優勢是 。(2)[聯系與差異]將A、B、C、D四個選項分別填入下表中數字序號對應的空格內。圖2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城市及其產業結構A.先進的技術、現代化管理經驗B.產品加工、制造、裝配C.先進制造業基地D.現代化服務業基地時期 香港 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初期 主要業務 承接海外訂單,開發新產品,進行市場推廣 ①優勢 ② 勞動力、土地成本較低粵港合作新階段 定位 ③ ④(3)[統籌與發展]近年,國家大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港珠澳大橋為代表的多項跨境工程陸續投入使用。從區域合作的角度,說明粵港澳大灣區修筑跨境工程的意義。12.搜集史實、明確持方、立論陳詞、攻辯駁斥——歷史意識可以在辯論中提升。正方:甲午之戰是民族之幸!反方:甲午之戰是民族之不幸!(1)[搜集史實]為了更全面的認識中日甲午戰爭及其影響,同學們開展課前閱讀,搜集了下列史實。①1894年9月,黃海海戰戰敗,北洋水師損失致遠、經遠等5艘軍艦。②1894年11月,日軍攻占旅順,連續進行四天大屠殺,殺害了兩萬多中國人。③1895年4月,中日雙方經過談判,簽訂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④1895年4月,康、梁聯合千余名舉人發動“公車上書”;此后,康、梁等維新人士組織學會、創辦報刊,宣傳維新變法思想。⑤1895年6-10月,臺灣軍民與日軍進行了100余次戰斗,打死打傷日軍3.2萬人。⑥1896年,沙俄誘迫清政府簽《中俄密約》謀取利益,列強爭相效仿。⑦1898年6月,清政府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變法。⑧1898年秋,義和團運動提出“扶清滅洋”口號,并采取針對帝國主義的抗擊行動。指出史實③中的錯誤,并予以改正。(2)[攻辯駁斥]正方:甲午戰后中國有識之士才逐漸覺醒!反方:甲午戰敗導致我們永遠失去了寶島臺灣!選擇一個持方,你將依此進行立論和攻辯:我選擇 (填正方或者反方);上述史料能夠支撐我方立場的有 。(填序號)(3)[明確持方]根據你的持方,結合上述史實撰寫-篇簡短的立論陳詞。(要求:觀點鮮明,論證充分,邏輯清晰。)(4)[立論陳詞]根據你的持方,運用所學知識駁斥對手的觀點。13.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辛亥革命后中國社會變遷的必然結果。材料一:第一章 第一條 中華民國由中華人民組織。第二條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第二章 第六條 士才逐漸覺醒!三人民有保有財產及營業之自由。四、人民有言論、著作、刊行及集會結社(組織團體)之自由。……材料二:表:20世紀前期中國社會的變化(部分)角度 變化工廠 1912一1914為99家,1914-1918 年為377家,4年增加了近3倍。伴隨工廠數量的增加,工人數量從50萬增長至1920年的200多萬。報刊 武昌起義后的半年內,全國報刊就增至700多種,截至《青年雜志》發刊,全國先后創辦的報刊在1000種以上,許多報紙議論時政,宣傳各種社會政治學說。——摘編自《五四愛國運動檔案資料》《中國共產黨歷史》等材料三:歷代封建君主迭發旨令,厲行黨禁。在封建社會的專制政體下,沒有政黨產生的歷史條件。——摘自張舒《中國共產黨與辛亥革命關系之研究》材料四:革命事業尤在中途,他們便出現小資產階級和平茍安的根性,反對繼續戰爭,而且反對革命黨,遂使全國革命武裝和政權完全歸入帝政余孽北洋軍閥之手。——摘自陳獨秀《資產階級的革命與革命的資產階級》1923年(1)材料一出自辛亥革命后頒布的一部重要法律。根據條文,寫出這部法律的名稱。(2)根據材料一、二,指出20世紀前期中國所產生的變化,分析其原因。(3)綜合上述材料,闡述辛亥革命與中國共產黨誕生之間的內在關聯。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2.C3.D【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解析】【點評】 長江是我國流程最長、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自西向東經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后,注入東海。1.長江流域主要位于南方地區,長江流域大部分位于亞熱帶、濕潤地區和季風區。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2.由圖1可知,長江①支流眾多,正確。②水體污染嚴重,圖中沒有該信息。③水能資源豐富,河流落差大,正確。④流向大致自西向東,正確,水往低處流。 ①③④ ,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3.成都1月份均溫高于上海。 成都地處盆地,北部山地的阻擋減弱了冬季風的影響,氣溫較高。上海地處平原,受冬季風影響較大,氣溫較低。 據圖1可知,主要原因是成都地形封閉。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4.【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題干材料反映了洋布的輸入使得傳統的紡織業逐漸破產,結合所學可知,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鴉片戰爭后,列強對華經濟侵略,加大對華商品輸出,導致自然經濟逐步解體。A項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在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后,不符合題意;B項遭受西方經濟侵略,符合題意;C項主動尋求與西方國家進行貿易錯誤,列強通過武力打開了中國國門,中國是被迫開放進行貿易的,不符合題意;D項民族工業受到沖擊錯誤,中國民族工業產生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后中國自然經濟的解體表現及學生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過程表現,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素養。5.【答案】D【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根據材料“第三時期重視富國之道”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為了實現“求富”的目標,大力創辦民用企業,以輔助軍事工業;洋務運動后期洋務派以“求富”為口號,又興辦了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一批近代民用工業。AC兩項屬于第二時期軍事方面,不符合題意;B項興辦新式學校屬于第一時期,不符合題意;D項開辦輪船招商局對應第三時期,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重點掌握洋務運動的主要活動。6.【答案】A【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也是一場文學革命。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主張以白話文作為新文學的語言,強調寫文章“須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無病之呻吟”。陳獨秀緊接著發表《文學革命論》一文,主張推倒陳腐、雕琢、艱澀的舊文學,建設新鮮、平易、通俗的新文學。經過新文化運動的倡導,白話文逐漸普及開來。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說:“務去濫調套語、不講對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語”。A項主張白話文寫作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史實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理解與識記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答案】7.A8.C9.A【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解析】【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一大,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遵義會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7.1921年7月23日,中共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出現會議的代表有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何叔衡、李達等13人,他們代表了全國50多名黨員。大會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奮斗目標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黨在當前的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開展工人運動。大會選舉產生了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A項中共一大是片段一中的“大會”所指的會議,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8.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為保存革命力量,放棄攻打長沙,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是中國共產黨探索“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正確革命道路的開始。ABD三項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探索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9.中國共產黨準確把握國情,開始獨立地運用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解決國內的問題與矛盾,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會議是1935年召開的遵義會議。①②③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表現,④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是在1922年7月召開的黨的二大。A項①②③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表現,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0.【答案】C【知識點】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解析】【分析】從材料中的“國民黨軍隊不是打敗的,他們是自己瓦解的”可以看出國民黨軍隊已經失去了民心。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國民黨失去了民心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解放戰爭,要求學生結合解放戰爭的過程和美國的政策來分析。11.【答案】(1)毗鄰香港(2)①B;②A;③D;④C(3)跨境工程的修建,能有效改善當地的交通狀況,使得各個城市之間聯系更加便捷;交通的改善有助于推進區域內交流合作,實現優勢互補。【知識點】香港和澳門;珠江三角洲【解析】【分析】(1)、從地理位置來看,深圳在作為改革開放前沿城市的突出優勢是毗鄰香港,與東南亞隔海相望,海陸交通便利。(2)、改革開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主要業務是產品加工、制造、裝配 。香港的優勢是先進的技術、現代化管理經驗。粵港合作新階段,香港的定位是現代化服務業基地 ,珠江三角洲地區定位是先進制造業基地。(3)、根據題意,從區域合作的角度,跨境工程的修建,能有效改善當地的交通狀況,使得各個城市之間聯系更加便捷;交通的改善有助于推進區域內交流合作,實現優勢互補。【點評】 深圳正是先有了地理位置優勢作為基礎,才會被選中作為特區。簡單來看,深圳的地理優勢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靠近香港,二是沿海,三是大陸南端。12.【答案】(1)1895年中日兩國簽署的是《馬關條約》。(2)④⑤⑦⑧;①②③⑥(3)正方示例:甲午之戰是民族之幸。甲午戰敗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資產階級維新派開始探索制度變革,加快了政治近代化的進程。中國民眾自發組織起來對抗外來侵略者,例如“反割臺”運動與義和團運動,促進了民族意識的覺醒。反方示例:甲午之戰時民族之不幸。甲午戰敗帶了巨大損失,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之戰中軍艦損失慘重,導致洋務運動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付諸東流。日軍殘忍的旅順大屠殺帶來了巨大的人員傷亡。甲午戰敗徹底暴露了清政府的無能,列強在中國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4)反方駁斥正方:鴉片戰爭失敗后,部分有識之士率先醒悟。如魏源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反方駁斥正方: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臺灣回到了祖國懷抱。【知識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1)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鴻章為議和全權大臣,前往日本馬關議和;經過談判,雙方簽訂中日《馬關條約》。(2)能夠支撐“正方:甲午戰后中國有識之士才逐漸覺醒!” 立場的有“1895年4月,康、梁聯合千余名舉人發動“公車上書”;此后,康、梁等維新人士組織學會、創辦報刊,宣傳維新變法思想”“1895年6-10月,臺灣軍民與日軍進行了100余次戰斗,打死打傷日軍3.2萬人”“1898年6月,清政府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變法”“1898年秋,義和團運動提出“扶清滅洋”口號,并采取針對帝國主義的抗擊行動”。能夠支撐“反方:甲午戰敗導致我們永遠失去了寶島臺灣!” 立場的有“1894年9月,黃海海戰戰敗,北洋水師損失致遠、經遠等5艘軍艦”“1894年11月,日軍攻占旅順,連續進行四天大屠殺,殺害了兩萬多中國人”“1895年4月,中日雙方經過談判,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1896年,沙俄誘迫清政府簽《中俄密約》謀取利益,列強爭相效仿”。(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觀點鮮明,論證充分,邏輯清晰即可。(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后,林則徐和魏源愛國知識分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尋求御敵之道,可用來駁斥正方。甲午戰爭后,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臺灣割讓給了日本,從此,臺灣和祖國大陸分離,1945年,中國人民經過八年的艱苦斗爭,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臺灣又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可用來駁斥反方。故答案為:(1)1895年中日兩國簽署的是《馬關條約》。(2)④⑤⑦⑧;①②③⑥。(3)正方示例:甲午之戰是民族之幸。甲午戰敗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資產階級維新派開始探索制度變革,加快了政治近代化的進程。中國民眾自發組織起來對抗外來侵略者,例如“反割臺”運動與義和團運動,促進了民族意識的覺醒。反方示例:甲午之戰時民族之不幸。甲午戰敗帶了巨大損失,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之戰中軍艦損失慘重,導致洋務運動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付諸東流。日軍殘忍的旅順大屠殺帶來了巨大的人員傷亡。甲午戰敗徹底暴露了清政府的無能,列強在中國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4)反方駁斥正方:鴉片戰爭失敗后,部分有識之士率先醒悟。如魏源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反方駁斥正方: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臺灣回到了祖國懷抱。【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甲午戰爭及學生理解問題的能力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甲午戰爭的相關史實。13.【答案】(1)《中華民國臨時約法》(2)變化:20世紀前期,中國工廠和工人數量增加較為明顯;報刊數量增加較快,且多數報刊熱衷議論時政。原因:《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保障了公民的財產權和言論權利。(3)辛亥革命宣告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為中共建黨掃清了制度障礙;辛亥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為馬克思主義傳播創造了條件;辛亥革命后民族工業發展迅速,工人階級力量不斷壯大,為中國共產黨誕生奠定了階級基礎;辛亥革命的失敗為中共共產黨提供了深刻的歷史教訓。【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內容可知,反映的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憲法。(2)根據材料一、二,20世紀前期,中國工廠和工人數量增加較為明顯;報刊數量增加較快,且多數報刊熱衷議論時政。發生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保障了公民的財產權和言論權利。(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為中共建黨掃清了制度障礙。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極大的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為馬克思主義傳播創造了條件。辛亥革命推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工人階級進一步壯大,為中國共產黨誕生奠定了階級基礎。辛亥革命的失敗為中國共產黨提供了深刻的歷史教訓。故答案為:(1)《中華民國臨時約法》。(2)變化:20世紀前期,中國工廠和工人數量增加較為明顯;報刊數量增加較快,且多數報刊熱衷議論時政。原因:《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保障了公民的財產權和言論權利。(3)辛亥革命宣告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為中共建黨掃清了制度障礙;辛亥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為馬克思主義傳播創造了條件;辛亥革命后民族工業發展迅速,工人階級力量不斷壯大,為中國共產黨誕生奠定了階級基礎;辛亥革命的失敗為中國共產黨提供了深刻的歷史教訓。【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基礎知識。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溫州市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統考試卷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錯選、多選均不給分。)(2022八上·溫州期末)根據下圖,回答問題。1.長江流域主要分布于我國的( )A.北方地區 B.南方地區 C.西北地區 D.青藏地區2.由圖1可知長江( )①支流眾多②水體污染嚴重③水能資源豐富④流向大致自西向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成都1月份均溫高于上海。據圖1可知,主要原因是成都( )A.日照充足 B.緯度較高 C.降水充沛 D.地形封閉【答案】1.B2.C3.D【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解析】【點評】 長江是我國流程最長、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自西向東經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后,注入東海。1.長江流域主要位于南方地區,長江流域大部分位于亞熱帶、濕潤地區和季風區。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2.由圖1可知,長江①支流眾多,正確。②水體污染嚴重,圖中沒有該信息。③水能資源豐富,河流落差大,正確。④流向大致自西向東,正確,水往低處流。 ①③④ ,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3.成都1月份均溫高于上海。 成都地處盆地,北部山地的阻擋減弱了冬季風的影響,氣溫較高。上海地處平原,受冬季風影響較大,氣溫較低。 據圖1可知,主要原因是成都地形封閉。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4.(2022八上·溫州期末)《安吳四種》曾記載:1846 年,由于洋布價格低廉,導致“吾村專以紡織為業,近聞已無紗布可紡,松(松江)太(太倉)布市,消減大半。”這種現象反映出當時的中國( )A.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遭受西方經濟侵略C.主動尋求與西方國家進行貿易 D.民族工業受到沖擊【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題干材料反映了洋布的輸入使得傳統的紡織業逐漸破產,結合所學可知,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鴉片戰爭后,列強對華經濟侵略,加大對華商品輸出,導致自然經濟逐步解體。A項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在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后,不符合題意;B項遭受西方經濟侵略,符合題意;C項主動尋求與西方國家進行貿易錯誤,列強通過武力打開了中國國門,中國是被迫開放進行貿易的,不符合題意;D項民族工業受到沖擊錯誤,中國民族工業產生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后中國自然經濟的解體表現及學生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過程表現,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素養。5.(2022八上·溫州期末)有學者將洋務運動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偏重西洋機械制造,注重教育;第二時期注重西洋的軍事訓練;第三時期重視富國之道。下列措施對應第三時期的是( )A.創辦江南制造總局 B.興辦新式學校C.組建新式洋槍隊 D.開辦輪船招商局【答案】D【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根據材料“第三時期重視富國之道”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為了實現“求富”的目標,大力創辦民用企業,以輔助軍事工業;洋務運動后期洋務派以“求富”為口號,又興辦了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一批近代民用工業。AC兩項屬于第二時期軍事方面,不符合題意;B項興辦新式學校屬于第一時期,不符合題意;D項開辦輪船招商局對應第三時期,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重點掌握洋務運動的主要活動。6.(2022八上·溫州期末)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說:“務去濫調套語,不講對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語。“由此可知胡適( )A.主張白話文寫作 B.反對儒家學說C.宣傳民主科學 D.提倡平等自由【答案】A【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也是一場文學革命。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主張以白話文作為新文學的語言,強調寫文章“須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無病之呻吟”。陳獨秀緊接著發表《文學革命論》一文,主張推倒陳腐、雕琢、艱澀的舊文學,建設新鮮、平易、通俗的新文學。經過新文化運動的倡導,白話文逐漸普及開來。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說:“務去濫調套語、不講對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語”。A項主張白話文寫作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史實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理解與識記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2022八上·溫州期末)中國共產黨在曲折探索中逐漸從幼年走向成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幼年 成長 成熟片段一 大會明確黨的奮斗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黨的中心工作是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 片段二 毛澤東結合當下形勢下,毅然決定放棄攻打長沙的計劃,率領部隊向南轉移,到達井岡山。 片段三 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取消博古、李德(德國共產黨人)的最高軍事指揮權。7.片段一“大會”指的是( )A.中共-大 B.中共二大 C.國民黨一大 D.八七會議8.片段二中毛澤東的行為( )A.粉碎了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B.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第一槍C.探索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D.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9.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表現有( )①獨立自主決策②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③準確把握國情④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7.A8.C9.A【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解析】【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一大,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遵義會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7.1921年7月23日,中共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出現會議的代表有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何叔衡、李達等13人,他們代表了全國50多名黨員。大會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奮斗目標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黨在當前的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開展工人運動。大會選舉產生了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A項中共一大是片段一中的“大會”所指的會議,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8.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為保存革命力量,放棄攻打長沙,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是中國共產黨探索“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正確革命道路的開始。ABD三項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探索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9.中國共產黨準確把握國情,開始獨立地運用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解決國內的問題與矛盾,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會議是1935年召開的遵義會議。①②③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表現,④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是在1922年7月召開的黨的二大。A項①②③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表現,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0.(2022八上·溫州期末)1949 年,艾奇遜在美國國會的報告中說:“在至關重要的1948年,國民黨軍隊從未由于缺乏武器彈藥吃過一次敗戰。國民黨軍隊不是打敗的,他們是自己瓦解的。”由此可見,艾奇遜認為( )A.中共獲得農民支持 B.中國軍隊組織松散C.國民黨失去了民心 D.美國支持中共取勝【答案】C【知識點】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解析】【分析】從材料中的“國民黨軍隊不是打敗的,他們是自己瓦解的”可以看出國民黨軍隊已經失去了民心。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國民黨失去了民心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解放戰爭,要求學生結合解放戰爭的過程和美國的政策來分析。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30分。)11.改革開放先行區,合作交流謀新篇。(1)[位置與分布]從地理位置來看,深圳在作為改革開放前沿城市的突出優勢是 。(2)[聯系與差異]將A、B、C、D四個選項分別填入下表中數字序號對應的空格內。圖2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城市及其產業結構A.先進的技術、現代化管理經驗B.產品加工、制造、裝配C.先進制造業基地D.現代化服務業基地時期 香港 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初期 主要業務 承接海外訂單,開發新產品,進行市場推廣 ①優勢 ② 勞動力、土地成本較低粵港合作新階段 定位 ③ ④(3)[統籌與發展]近年,國家大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港珠澳大橋為代表的多項跨境工程陸續投入使用。從區域合作的角度,說明粵港澳大灣區修筑跨境工程的意義。【答案】(1)毗鄰香港(2)①B;②A;③D;④C(3)跨境工程的修建,能有效改善當地的交通狀況,使得各個城市之間聯系更加便捷;交通的改善有助于推進區域內交流合作,實現優勢互補。【知識點】香港和澳門;珠江三角洲【解析】【分析】(1)、從地理位置來看,深圳在作為改革開放前沿城市的突出優勢是毗鄰香港,與東南亞隔海相望,海陸交通便利。(2)、改革開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主要業務是產品加工、制造、裝配 。香港的優勢是先進的技術、現代化管理經驗。粵港合作新階段,香港的定位是現代化服務業基地 ,珠江三角洲地區定位是先進制造業基地。(3)、根據題意,從區域合作的角度,跨境工程的修建,能有效改善當地的交通狀況,使得各個城市之間聯系更加便捷;交通的改善有助于推進區域內交流合作,實現優勢互補。【點評】 深圳正是先有了地理位置優勢作為基礎,才會被選中作為特區。簡單來看,深圳的地理優勢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靠近香港,二是沿海,三是大陸南端。12.搜集史實、明確持方、立論陳詞、攻辯駁斥——歷史意識可以在辯論中提升。正方:甲午之戰是民族之幸!反方:甲午之戰是民族之不幸!(1)[搜集史實]為了更全面的認識中日甲午戰爭及其影響,同學們開展課前閱讀,搜集了下列史實。①1894年9月,黃海海戰戰敗,北洋水師損失致遠、經遠等5艘軍艦。②1894年11月,日軍攻占旅順,連續進行四天大屠殺,殺害了兩萬多中國人。③1895年4月,中日雙方經過談判,簽訂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④1895年4月,康、梁聯合千余名舉人發動“公車上書”;此后,康、梁等維新人士組織學會、創辦報刊,宣傳維新變法思想。⑤1895年6-10月,臺灣軍民與日軍進行了100余次戰斗,打死打傷日軍3.2萬人。⑥1896年,沙俄誘迫清政府簽《中俄密約》謀取利益,列強爭相效仿。⑦1898年6月,清政府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變法。⑧1898年秋,義和團運動提出“扶清滅洋”口號,并采取針對帝國主義的抗擊行動。指出史實③中的錯誤,并予以改正。(2)[攻辯駁斥]正方:甲午戰后中國有識之士才逐漸覺醒!反方:甲午戰敗導致我們永遠失去了寶島臺灣!選擇一個持方,你將依此進行立論和攻辯:我選擇 (填正方或者反方);上述史料能夠支撐我方立場的有 。(填序號)(3)[明確持方]根據你的持方,結合上述史實撰寫-篇簡短的立論陳詞。(要求:觀點鮮明,論證充分,邏輯清晰。)(4)[立論陳詞]根據你的持方,運用所學知識駁斥對手的觀點。【答案】(1)1895年中日兩國簽署的是《馬關條約》。(2)④⑤⑦⑧;①②③⑥(3)正方示例:甲午之戰是民族之幸。甲午戰敗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資產階級維新派開始探索制度變革,加快了政治近代化的進程。中國民眾自發組織起來對抗外來侵略者,例如“反割臺”運動與義和團運動,促進了民族意識的覺醒。反方示例:甲午之戰時民族之不幸。甲午戰敗帶了巨大損失,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之戰中軍艦損失慘重,導致洋務運動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付諸東流。日軍殘忍的旅順大屠殺帶來了巨大的人員傷亡。甲午戰敗徹底暴露了清政府的無能,列強在中國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4)反方駁斥正方:鴉片戰爭失敗后,部分有識之士率先醒悟。如魏源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反方駁斥正方: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臺灣回到了祖國懷抱。【知識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1)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鴻章為議和全權大臣,前往日本馬關議和;經過談判,雙方簽訂中日《馬關條約》。(2)能夠支撐“正方:甲午戰后中國有識之士才逐漸覺醒!” 立場的有“1895年4月,康、梁聯合千余名舉人發動“公車上書”;此后,康、梁等維新人士組織學會、創辦報刊,宣傳維新變法思想”“1895年6-10月,臺灣軍民與日軍進行了100余次戰斗,打死打傷日軍3.2萬人”“1898年6月,清政府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變法”“1898年秋,義和團運動提出“扶清滅洋”口號,并采取針對帝國主義的抗擊行動”。能夠支撐“反方:甲午戰敗導致我們永遠失去了寶島臺灣!” 立場的有“1894年9月,黃海海戰戰敗,北洋水師損失致遠、經遠等5艘軍艦”“1894年11月,日軍攻占旅順,連續進行四天大屠殺,殺害了兩萬多中國人”“1895年4月,中日雙方經過談判,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1896年,沙俄誘迫清政府簽《中俄密約》謀取利益,列強爭相效仿”。(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觀點鮮明,論證充分,邏輯清晰即可。(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后,林則徐和魏源愛國知識分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尋求御敵之道,可用來駁斥正方。甲午戰爭后,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臺灣割讓給了日本,從此,臺灣和祖國大陸分離,1945年,中國人民經過八年的艱苦斗爭,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臺灣又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可用來駁斥反方。故答案為:(1)1895年中日兩國簽署的是《馬關條約》。(2)④⑤⑦⑧;①②③⑥。(3)正方示例:甲午之戰是民族之幸。甲午戰敗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資產階級維新派開始探索制度變革,加快了政治近代化的進程。中國民眾自發組織起來對抗外來侵略者,例如“反割臺”運動與義和團運動,促進了民族意識的覺醒。反方示例:甲午之戰時民族之不幸。甲午戰敗帶了巨大損失,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之戰中軍艦損失慘重,導致洋務運動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付諸東流。日軍殘忍的旅順大屠殺帶來了巨大的人員傷亡。甲午戰敗徹底暴露了清政府的無能,列強在中國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4)反方駁斥正方:鴉片戰爭失敗后,部分有識之士率先醒悟。如魏源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反方駁斥正方: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臺灣回到了祖國懷抱。【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甲午戰爭及學生理解問題的能力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甲午戰爭的相關史實。13.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辛亥革命后中國社會變遷的必然結果。材料一:第一章 第一條 中華民國由中華人民組織。第二條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第二章 第六條 士才逐漸覺醒!三人民有保有財產及營業之自由。四、人民有言論、著作、刊行及集會結社(組織團體)之自由。……材料二:表:20世紀前期中國社會的變化(部分)角度 變化工廠 1912一1914為99家,1914-1918 年為377家,4年增加了近3倍。伴隨工廠數量的增加,工人數量從50萬增長至1920年的200多萬。報刊 武昌起義后的半年內,全國報刊就增至700多種,截至《青年雜志》發刊,全國先后創辦的報刊在1000種以上,許多報紙議論時政,宣傳各種社會政治學說。——摘編自《五四愛國運動檔案資料》《中國共產黨歷史》等材料三:歷代封建君主迭發旨令,厲行黨禁。在封建社會的專制政體下,沒有政黨產生的歷史條件。——摘自張舒《中國共產黨與辛亥革命關系之研究》材料四:革命事業尤在中途,他們便出現小資產階級和平茍安的根性,反對繼續戰爭,而且反對革命黨,遂使全國革命武裝和政權完全歸入帝政余孽北洋軍閥之手。——摘自陳獨秀《資產階級的革命與革命的資產階級》1923年(1)材料一出自辛亥革命后頒布的一部重要法律。根據條文,寫出這部法律的名稱。(2)根據材料一、二,指出20世紀前期中國所產生的變化,分析其原因。(3)綜合上述材料,闡述辛亥革命與中國共產黨誕生之間的內在關聯。【答案】(1)《中華民國臨時約法》(2)變化:20世紀前期,中國工廠和工人數量增加較為明顯;報刊數量增加較快,且多數報刊熱衷議論時政。原因:《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保障了公民的財產權和言論權利。(3)辛亥革命宣告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為中共建黨掃清了制度障礙;辛亥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為馬克思主義傳播創造了條件;辛亥革命后民族工業發展迅速,工人階級力量不斷壯大,為中國共產黨誕生奠定了階級基礎;辛亥革命的失敗為中共共產黨提供了深刻的歷史教訓。【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內容可知,反映的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憲法。(2)根據材料一、二,20世紀前期,中國工廠和工人數量增加較為明顯;報刊數量增加較快,且多數報刊熱衷議論時政。發生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保障了公民的財產權和言論權利。(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為中共建黨掃清了制度障礙。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極大的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為馬克思主義傳播創造了條件。辛亥革命推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工人階級進一步壯大,為中國共產黨誕生奠定了階級基礎。辛亥革命的失敗為中國共產黨提供了深刻的歷史教訓。故答案為:(1)《中華民國臨時約法》。(2)變化:20世紀前期,中國工廠和工人數量增加較為明顯;報刊數量增加較快,且多數報刊熱衷議論時政。原因:《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保障了公民的財產權和言論權利。(3)辛亥革命宣告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為中共建黨掃清了制度障礙;辛亥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為馬克思主義傳播創造了條件;辛亥革命后民族工業發展迅速,工人階級力量不斷壯大,為中國共產黨誕生奠定了階級基礎;辛亥革命的失敗為中國共產黨提供了深刻的歷史教訓。【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基礎知識。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溫州市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統考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溫州市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統考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