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教學質量調測(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教學質量調測(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教學質量調測(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某考古隊從北非出發,由西向東考察古代東方文明。他們沿途接觸到古代文明成就的代表依次是(  )
①象形文字 ②哈拉帕遺址 ③司母戊鼎 ④楔形文字
A.①④②③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④
2.“亞歷山大在所征服地區興建了許多城堡,有些逐漸發展成經濟文化中心,使希臘文化傳播到東方,一種混合著希臘和東方因素的文明誕生。”這說明亞歷山大帝國的征服(  )
A.促使東方文明走向衰落 B.促使希臘文明走向滅亡
C.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 D.導致東西方文化被毀壞
3.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分析或判斷。下列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
A.610年,默罕默德開始在麥加城傳教
B.645年,孝德天皇即位,年號“大化”
C.676年,新羅統治了朝鮮半島大部分地區
D.阿拉伯帝國的擴張促進了伊斯蘭教的傳播
4.“比較”是歷史學習和研究的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與法蘭克王國改革相比較,其共同之處是(  )
A.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 B.實行無條件的土地分封
C.獲得土地的人需提供兵役服務 D.促進本國封建制度形成
5.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彭德懷說:“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這反映了戰爭的勝利(  )
A.結束了西方列強霸權主義的歷史
B.徹底鞏固了中國的國防安全
C.奠定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基礎
D.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6.下表數據呈現的是1952-1957年我國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的變化情況。導致這些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主要工業產品 1952年 1957年
鋼產量 134萬噸 535萬噸
原煤產量 0.67億噸 1.31億噸
發電量 72.6億度 193億度
A.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 B.建立手工生產合作社
C.提出社會主義總路線 D.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
7.“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責。”這一對聯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農村。對其中兩次“分地”理解正確的是(  )
①都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 ②農民有了生產自主權
③都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 ④都提高了農民積極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22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第十周年。小王同學制作了以下思維導圖,其中①和②應填入的內容是(  )
A.人民幸福、堅持改革開放 B.人民幸福、凝聚中國力量
C.社會和諧、立足中國國情 D.民族團結、維護和平發展
二、綜合題
9.在人類歷史進程中,歐洲有濃墨重彩的一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民主法制的榮耀】
我們的制度之所以被稱為民主政治,是因為政權是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讓一個人擔任公職的時候,考慮的不是某一個特殊階級的成員,而是他們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 伯里克利
此前,羅馬的法律還是習慣法,它的解釋權操控在法官的手里,法官利用這個權力為貴族謀利益。平民經過長期的斗爭,于公元前449年,迫使貴族成立十人委員會(十人團)制定和頒布了成文法,因刻在十二塊牌子(銅表)上而得名。 ——摘自《百度》
【思想意識的覺醒】
“運動”關心的是今世而不是來世,它關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學……肯定了現世生活,它猛烈沖擊了封建神學,被認為是沖破黑暗中世紀的一道“曙光”。
——(美國)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世界地理的發現】
哥倫布發現美洲以及接踵而來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國人、法國人等,通過對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與土著居民的接觸、交往和融合給美洲人送去了舊世界的文明,還使新舊大陸的物產得以交換和傳播……開啟了人類從傳統農耕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轉變的過程。
——摘編自黃邦和《通向現代世界的500年》
【資本主義的興起】
世界近代大事記(部分)
時間 事件
1640年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
18世紀中期 英國工業革命開始
18世紀中后期 美國獨立戰爭
1789年 法國大革命爆發
1848年 《共產黨宣言》發表
(1)根據材料,歸納伯里克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十二銅表法》的意義。
(2)材料中的“運動”是指哪一歷史事件?該“運動”為何被認為是沖破黑暗中世紀的一道“曙光”?
(3)根據材料歸納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4)從對人類歷史發展階段和生產方式變革影響程度的角度,在“世界近代大事記”中各挑選一個史實,并說明理由。
10.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百年黨史的精彩華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材料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刻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借鑒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創立了鄧小平理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作出……歷史性決策。
——摘自《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
材料三:十八大以來的成就
(1)運用所學知識,將材料一中的①、②處補充完整,并說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顯著特征是什么?
(2)運用所學知識,說說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的歷史性決策是什么。這次會議給黨和國家帶來哪些積極影響?
(3)綜合上述三則材料,運用所學知識,闡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黨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的關鍵之所在”的正確性。(要求:史論結合,邏輯嚴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亞國家;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如果我們從非洲出發,由西向東去探尋古代亞非文明。那么我們沿途能夠接觸到的古代文明依次是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中國的文明。古埃及文明的代表有金字塔,象形文字;古巴比倫文明的代表有楔形文字;古印度文明的代表有哈拉帕遺址;古中國文明的代表有司母戊鼎。
A項①④②③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亞非文明,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2.【答案】C
【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據“亞歷山大在所征服地區興建了許多城堡,有些逐漸發展成經濟文化中心,使希臘文化傳播到東方,一種混合著希臘和東方因素的文明誕生”可知,亞歷山大帝國的征服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亞歷山大東征建立了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幾乎包括了當時人類的主要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猶太文明,甚至印度文明,這樣整個亞歐大陸的交通就被打通了。因此,伴隨著亞歷山大的東征,希臘的文化逐漸傳播到了東方,而東方文化也逐漸滲入到了到希臘文化之中,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亞歷山大東征的影響。理解并識記亞歷山大東征的相關史實。
3.【答案】D
【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
【解析】【分析】歷史事實是指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不帶任何功能性(或作用)定位,即“是什么”的問題。歷史解釋必須對歷史人物或事件作出主要的較準確的功能性定位,即“有什么用”的問題。
ABC三項是歷史事實,不符合題意;
D項阿拉伯帝國的擴張促進了伊斯蘭教的傳播對阿拉伯帝國的擴張的影響的概括性評價,屬于歷史解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事實和歷史解釋的區分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區分歷史事實和歷史解釋的相關史實。
4.【答案】D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法蘭克王國對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是歐洲封建制度發展的重要基石。兩者的共同點是:都是封建性質的改革,都促進本國封建制度的形成。故日本大化改新與法蘭克王國對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的共同之處是封建性質的改革,促進本國封建制度形成。
ABC三項都不是日本大化改新與法蘭克王國改革的共同之處,不符合題意;
D項促進本國封建制度形成是日本大化改新與法蘭克王國改革的共同之處,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化改新和法蘭克王國的改革及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大化改新和蘭克王國對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的比較。
5.【答案】D
【知識點】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題干“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表明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意義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6.【答案】A
【知識點】一五計劃
【解析】【分析】根據圖表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3-1957年,我國進行第一個五年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取得一系列輝煌成就,表格反映數據與一五計劃相符。
A項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是導致題干變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
BCD三項都不是導致題干變化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一五計劃的掌握情況及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要求具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答案】B
【知識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根據“20世紀80年代”““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責”可知,三十年前分田地指的是50年代的土地改革,三十年后又分地指的是80年代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50年代的土地改革實行的農民土地所有權,農民擁有土地所有權;80年代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礎上,把土地長期承包給農戶使用,農民不擁有土地所有權。
B項①②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土地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解答本題需掌握土地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異同點。
8.【答案】B
【知識點】改革新階段
【解析】【分析】2012年11月,習近平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2013年,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國家主席。在會上,他深刻闡述了中國夢的宏偉藍圖,強調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
ACD三項和題干思維導圖中①和②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人民幸福、凝聚中國力量是題干思維導圖中①和②應填入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夢”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夢”的相關史實。
9.【答案】(1)政權在全體公民手中,任用有才能的人;在一定程度了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
(2)文藝復興運動;它以人文主義思想為主導,提倡以人為本,肯定了人性,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延續了近300年之久。
(3)美洲開始淪為歐洲殖民地;促進了世界物產(或:文明)的交流和傳播;世界市場開始出現,促進了人類向工業文明的轉型。
(4)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為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開辟了道路,并對世界近代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18世紀中期英國工業革命,用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我們的制度之所以被稱為民主政治,是因為政權是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讓一個人擔任公職的時候,考慮的不是某一個特殊階級的成員,而是他們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可知,伯里克利民主政治的特點是政權在全體公民手中,任用有才能的人。《十二銅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
(2)由材料中“‘運動’關心的是今世而不是來世,它關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學……肯定了現世生活,它猛烈沖擊了封建神學,被認為是沖破黑暗中世紀的一道‘曙光’”可知,“這場運動”指的是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是一場反對教會“神權至上”和提倡人文主義的新文化運動,促進了人們的思想大解放,延續了近300年之久。這場運動采取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但對古典文化并非是簡單的“復興”,這其中有繼承,更有創新,是一場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3)根據材料“哥倫布發現美洲以及接踵而來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國人、法國人等,通過對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與土著居民的接觸、交往和融合給美洲人送去了舊世界的文明,還使新舊大陸的物產得以交換和傳播……開啟了人類從傳統農耕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轉變的過程”可知,新航路開辟使美洲開始淪為歐洲殖民地;促進了世界物產(或:文明)的交流和傳播;世界市場開始出現,促進了人類向工業文明的轉型。
(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政權在全體公民手中,任用有才能的人;在一定程度了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
(2)文藝復興運動;它以人文主義思想為主導,提倡以人為本,肯定了人性,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延續了近300年之久。
(3)美洲開始淪為歐洲殖民地;促進了世界物產(或:文明)的交流和傳播;世界市場開始出現,促進了人類向工業文明的轉型。
(4)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為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開辟了道路,并對世界近代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18世紀中期英國工業革命,用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文藝復興運動,新航路的開辟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要求具備材料理解與知識識記、運用的能力。
10.【答案】(1)①“三個代表”重要思想;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
(2)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3)示例: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共產黨人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團結帶領全人民進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在新時代,我們黨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的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人民當家作主更為扎實,法治中國積極推進。堅定文化自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黨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的關鍵之所在。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知識可知,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并莊嚴地寫入黨章,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
(2)據所學知,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戰略決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
(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史論結合,邏輯嚴密即可。
故答案為:(1)①“三個代表”重要思想;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
(2)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3)示例: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共產黨人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團結帶領全人民進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在新時代,我們黨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的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人民當家作主更為扎實,法治中國積極推進。堅定文化自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黨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的關鍵之所在。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十一屆三中全會等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教學質量調測(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某考古隊從北非出發,由西向東考察古代東方文明。他們沿途接觸到古代文明成就的代表依次是(  )
①象形文字 ②哈拉帕遺址 ③司母戊鼎 ④楔形文字
A.①④②③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③②①④
【答案】A
【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大河文明---古代埃及;古代西亞國家;古代印度及佛教
【解析】【分析】如果我們從非洲出發,由西向東去探尋古代亞非文明。那么我們沿途能夠接觸到的古代文明依次是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中國的文明。古埃及文明的代表有金字塔,象形文字;古巴比倫文明的代表有楔形文字;古印度文明的代表有哈拉帕遺址;古中國文明的代表有司母戊鼎。
A項①④②③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亞非文明,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2.“亞歷山大在所征服地區興建了許多城堡,有些逐漸發展成經濟文化中心,使希臘文化傳播到東方,一種混合著希臘和東方因素的文明誕生。”這說明亞歷山大帝國的征服(  )
A.促使東方文明走向衰落 B.促使希臘文明走向滅亡
C.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 D.導致東西方文化被毀壞
【答案】C
【知識點】羅馬帝國及基督教的產生
【解析】【分析】據“亞歷山大在所征服地區興建了許多城堡,有些逐漸發展成經濟文化中心,使希臘文化傳播到東方,一種混合著希臘和東方因素的文明誕生”可知,亞歷山大帝國的征服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亞歷山大東征建立了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幾乎包括了當時人類的主要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猶太文明,甚至印度文明,這樣整個亞歐大陸的交通就被打通了。因此,伴隨著亞歷山大的東征,希臘的文化逐漸傳播到了東方,而東方文化也逐漸滲入到了到希臘文化之中,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亞歷山大東征的影響。理解并識記亞歷山大東征的相關史實。
3.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分析或判斷。下列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
A.610年,默罕默德開始在麥加城傳教
B.645年,孝德天皇即位,年號“大化”
C.676年,新羅統治了朝鮮半島大部分地區
D.阿拉伯帝國的擴張促進了伊斯蘭教的傳播
【答案】D
【知識點】阿拉伯帝國與伊斯蘭文明
【解析】【分析】歷史事實是指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不帶任何功能性(或作用)定位,即“是什么”的問題。歷史解釋必須對歷史人物或事件作出主要的較準確的功能性定位,即“有什么用”的問題。
ABC三項是歷史事實,不符合題意;
D項阿拉伯帝國的擴張促進了伊斯蘭教的傳播對阿拉伯帝國的擴張的影響的概括性評價,屬于歷史解釋,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事實和歷史解釋的區分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區分歷史事實和歷史解釋的相關史實。
4.“比較”是歷史學習和研究的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與法蘭克王國改革相比較,其共同之處是(  )
A.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 B.實行無條件的土地分封
C.獲得土地的人需提供兵役服務 D.促進本國封建制度形成
【答案】D
【知識點】西歐封建國家與基督教文明;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法蘭克王國對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是歐洲封建制度發展的重要基石。兩者的共同點是:都是封建性質的改革,都促進本國封建制度的形成。故日本大化改新與法蘭克王國對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的共同之處是封建性質的改革,促進本國封建制度形成。
ABC三項都不是日本大化改新與法蘭克王國改革的共同之處,不符合題意;
D項促進本國封建制度形成是日本大化改新與法蘭克王國改革的共同之處,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化改新和法蘭克王國的改革及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大化改新和蘭克王國對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的比較。
5.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彭德懷說:“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這反映了戰爭的勝利(  )
A.結束了西方列強霸權主義的歷史
B.徹底鞏固了中國的國防安全
C.奠定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基礎
D.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答案】D
【知識點】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題干“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表明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意義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6.下表數據呈現的是1952-1957年我國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的變化情況。導致這些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主要工業產品 1952年 1957年
鋼產量 134萬噸 535萬噸
原煤產量 0.67億噸 1.31億噸
發電量 72.6億度 193億度
A.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 B.建立手工生產合作社
C.提出社會主義總路線 D.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
【答案】A
【知識點】一五計劃
【解析】【分析】根據圖表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3-1957年,我國進行第一個五年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取得一系列輝煌成就,表格反映數據與一五計劃相符。
A項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是導致題干變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題意;
BCD三項都不是導致題干變化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一五計劃的掌握情況及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要求具備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責。”這一對聯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農村。對其中兩次“分地”理解正確的是(  )
①都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 ②農民有了生產自主權
③都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 ④都提高了農民積極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識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根據“20世紀80年代”““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責”可知,三十年前分田地指的是50年代的土地改革,三十年后又分地指的是80年代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50年代的土地改革實行的農民土地所有權,農民擁有土地所有權;80年代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礎上,把土地長期承包給農戶使用,農民不擁有土地所有權。
B項①②④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土地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解答本題需掌握土地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異同點。
8.2022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第十周年。小王同學制作了以下思維導圖,其中①和②應填入的內容是(  )
A.人民幸福、堅持改革開放 B.人民幸福、凝聚中國力量
C.社會和諧、立足中國國情 D.民族團結、維護和平發展
【答案】B
【知識點】改革新階段
【解析】【分析】2012年11月,習近平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2013年,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國家主席。在會上,他深刻闡述了中國夢的宏偉藍圖,強調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
ACD三項和題干思維導圖中①和②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人民幸福、凝聚中國力量是題干思維導圖中①和②應填入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夢”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夢”的相關史實。
二、綜合題
9.在人類歷史進程中,歐洲有濃墨重彩的一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民主法制的榮耀】
我們的制度之所以被稱為民主政治,是因為政權是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讓一個人擔任公職的時候,考慮的不是某一個特殊階級的成員,而是他們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 伯里克利
此前,羅馬的法律還是習慣法,它的解釋權操控在法官的手里,法官利用這個權力為貴族謀利益。平民經過長期的斗爭,于公元前449年,迫使貴族成立十人委員會(十人團)制定和頒布了成文法,因刻在十二塊牌子(銅表)上而得名。 ——摘自《百度》
【思想意識的覺醒】
“運動”關心的是今世而不是來世,它關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學……肯定了現世生活,它猛烈沖擊了封建神學,被認為是沖破黑暗中世紀的一道“曙光”。
——(美國)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世界地理的發現】
哥倫布發現美洲以及接踵而來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國人、法國人等,通過對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與土著居民的接觸、交往和融合給美洲人送去了舊世界的文明,還使新舊大陸的物產得以交換和傳播……開啟了人類從傳統農耕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轉變的過程。
——摘編自黃邦和《通向現代世界的500年》
【資本主義的興起】
世界近代大事記(部分)
時間 事件
1640年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
18世紀中期 英國工業革命開始
18世紀中后期 美國獨立戰爭
1789年 法國大革命爆發
1848年 《共產黨宣言》發表
(1)根據材料,歸納伯里克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十二銅表法》的意義。
(2)材料中的“運動”是指哪一歷史事件?該“運動”為何被認為是沖破黑暗中世紀的一道“曙光”?
(3)根據材料歸納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4)從對人類歷史發展階段和生產方式變革影響程度的角度,在“世界近代大事記”中各挑選一個史實,并說明理由。
【答案】(1)政權在全體公民手中,任用有才能的人;在一定程度了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
(2)文藝復興運動;它以人文主義思想為主導,提倡以人為本,肯定了人性,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延續了近300年之久。
(3)美洲開始淪為歐洲殖民地;促進了世界物產(或:文明)的交流和傳播;世界市場開始出現,促進了人類向工業文明的轉型。
(4)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為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開辟了道路,并對世界近代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18世紀中期英國工業革命,用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知識點】西方文明的搖籃;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我們的制度之所以被稱為民主政治,是因為政權是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讓一個人擔任公職的時候,考慮的不是某一個特殊階級的成員,而是他們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可知,伯里克利民主政治的特點是政權在全體公民手中,任用有才能的人。《十二銅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
(2)由材料中“‘運動’關心的是今世而不是來世,它關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學……肯定了現世生活,它猛烈沖擊了封建神學,被認為是沖破黑暗中世紀的一道‘曙光’”可知,“這場運動”指的是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是一場反對教會“神權至上”和提倡人文主義的新文化運動,促進了人們的思想大解放,延續了近300年之久。這場運動采取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但對古典文化并非是簡單的“復興”,這其中有繼承,更有創新,是一場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3)根據材料“哥倫布發現美洲以及接踵而來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國人、法國人等,通過對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與土著居民的接觸、交往和融合給美洲人送去了舊世界的文明,還使新舊大陸的物產得以交換和傳播……開啟了人類從傳統農耕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轉變的過程”可知,新航路開辟使美洲開始淪為歐洲殖民地;促進了世界物產(或:文明)的交流和傳播;世界市場開始出現,促進了人類向工業文明的轉型。
(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政權在全體公民手中,任用有才能的人;在一定程度了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
(2)文藝復興運動;它以人文主義思想為主導,提倡以人為本,肯定了人性,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延續了近300年之久。
(3)美洲開始淪為歐洲殖民地;促進了世界物產(或:文明)的交流和傳播;世界市場開始出現,促進了人類向工業文明的轉型。
(4)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為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開辟了道路,并對世界近代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18世紀中期英國工業革命,用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文藝復興運動,新航路的開辟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要求具備材料理解與知識識記、運用的能力。
10.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百年黨史的精彩華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材料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刻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經驗,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借鑒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創立了鄧小平理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作出……歷史性決策。
——摘自《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
材料三:十八大以來的成就
(1)運用所學知識,將材料一中的①、②處補充完整,并說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顯著特征是什么?
(2)運用所學知識,說說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的歷史性決策是什么。這次會議給黨和國家帶來哪些積極影響?
(3)綜合上述三則材料,運用所學知識,闡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黨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的關鍵之所在”的正確性。(要求:史論結合,邏輯嚴密)
【答案】(1)①“三個代表”重要思想;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
(2)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3)示例: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共產黨人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團結帶領全人民進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在新時代,我們黨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的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人民當家作主更為扎實,法治中國積極推進。堅定文化自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黨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的關鍵之所在。
【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知識可知,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并莊嚴地寫入黨章,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
(2)據所學知,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戰略決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
(3)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史論結合,邏輯嚴密即可。
故答案為:(1)①“三個代表”重要思想;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
(2)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3)示例: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共產黨人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團結帶領全人民進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在新時代,我們黨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的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人民當家作主更為扎實,法治中國積極推進。堅定文化自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黨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的關鍵之所在。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十一屆三中全會等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泽县| 宣武区| 大同市| 荔波县| 永兴县| 克东县| 花垣县| 榆树市| 台州市| 宝清县| 古交市| 京山县| 潜山县| 开江县| 扎鲁特旗| 独山县| 霸州市| 公主岭市| 且末县| 淄博市| 太仓市| 南华县| 临西县| 准格尔旗| 沈丘县| 肥东县| 金平| 永寿县| 鲁甸县| 滨州市| 壶关县| 惠来县| 兰溪市| 宽甸| 遂溪县| 榆林市| 崇信县| 五寨县| 金坛市| 集安市| 甘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