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qū)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有20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2023八上·海曙期末)“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所描寫的風景會出現在的省區(qū)是( )A. B.C. D.2.(2023八上·海曙期末)我國季風氣候的優(yōu)越性是( )A.夏季風的勢力強弱有年際差異,使我國可以開展多樣化的農業(yè)生產活動B.夏季高溫少雨,有利于水果糖分富集C.高溫與多雨同期,水熱配合好,對農業(yè)生產有利D.降水年際變化不大,每年都風調雨順3.(2023八上·海曙期末)讀下圖,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丙地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一級階梯B.乙地流行變臉、蜀繡等巴蜀文化C.甲地氣候高寒,巖溶地貌廣布D.該緯線依次經過西北地區(qū)、南方地區(qū)(2023八上·海曙期末)北京是世界首座舉辦夏奧會和冬奧會的雙奧之城。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4.北京成為雙奧之城的有利自然條件有( )①受溫帶季風季候影響,冬冷夏熱,氣候適宜②是我國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經濟基礎好③地形種類多樣,符合奧運比賽場館建設要求④東面瀕臨黃海,交通便利,基礎設施較完善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5.以下詩詞能反映北京特色的是( )A.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B.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C.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D.紅墻碧瓦黯云飛,紫禁城中夜雪微6.(2023八上·海曙期末)近日,一位旅游博主在短視頻平臺上發(fā)布的“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紅遍了網絡,引起了眾多網友對江南水鄉(xiāng)美景的無限向往。江南水鄉(xiāng)景色優(yōu)美是因為( )①氣候溫和 雨量充沛 ②四季分明 終年炎熱③傍水民居 極富韻味 ④四合院落 布局嚴謹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7.(2023八上·海曙期末)“臺灣已是貴國口中之物,何必著意。”“還沒有咽下去,餓得厲害!”據此對話推斷,中外這兩位外交官締結的不平等條約應該是( )A.《虎門條約》 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8.(2023八上·海曙期末)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之一,陳獨秀曾被人們稱為“中國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啟蒙之水”灑向那“孔孟彌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啟蒙之水”是指( )A.師夷長技 B.民主科學 C.實業(yè)救國 D.救亡圖存9.(2023八上·海曙期末)“這次革命并沒有達到它所預期的目標。西方列強在中國的支配地位沒有受到削弱,在農村沒有出現一場社會大變動,中國近代社會的基本矛盾一個也沒有得到解決。革命的果實又落到舊勢力的代表袁世凱手里”這次革命( )①未能推動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②沒有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③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④結束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tǒng)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0.(2023八上·海曙期末)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為啟發(fā)工人的階級覺悟,創(chuàng)辦刊物《勞動界》。它很快從上海傳播到多地,1920年9月至1921年3月間成為湖南銷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這說明當時( )A.北伐戰(zhàn)爭成輿論關注熱點 B.工人成為新文化運動主力C.中國共產黨已經誕生 D.馬克思主義傳播廣泛11.(2023八上·海曙期末)某校為迎接建黨100周年舉辦“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主題展。其中“八一槍聲”屬于下列哪個版塊的是( )A.武裝起義軍旗飄揚 B.開天辟地煥然一新C.眾志成城全民抗戰(zhàn) D.百萬雄獅橫渡長江12.(2023八上·海曙期末)消息傳到重慶時,已是8月15日的晚上。據當時的美國記者記錄:“突然,整個城市爆發(fā)出一片歡呼聲和爆竹聲。……不到一小時,整個城市就變成了一座巨響和狂歡的火山。”據此推測該消息是( )A.平型關大捷 B.日本投降C.簽署“雙十協定” D.勝利渡長江13.(2023八上·海曙期末)下圖是我國近代重大周年歷史事件(部分)。下列對空缺部分填寫完全正確的是( )A.①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 ②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 ③一二 九運動B.①金田起義 ②武昌起義 ③九一八事變C.①洋務運動開始 ②中華民國成立 ③盧溝橋事變D.①《天津條約》簽訂 ②黃花崗起義 ③九一八事變14.(2023八上·海曙期末)1947年,毛澤東飽含激情地說:“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tǒng)治由發(fā)展到消滅的轉折……”這個轉折點是指人民解放戰(zhàn)爭開始進入( )A.戰(zhàn)略防御 B.戰(zhàn)略相持 C.戰(zhàn)略決戰(zhàn) D.戰(zhàn)略進攻15.(2023八上·海曙期末)20世紀初,中國人的社會生活和思想觀念悄然發(fā)生變化。以下情景可能出現在1906年上海的有( )①男子剪去辮子②學生在新式學堂學習外語③《申報》刊登《狂人日記》④市民在撥打電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6小題。第21題為行為判析題,第22-26題為材料分析題,共50分)16.(2023八上·海曙期末)行為判析題(判斷下列做法是否正確,在答題卷空格中寫上“正確”或“錯誤”,并說明理由。)(1)小寧認為形成“南國春意濃,北國正冰封”氣候差異的因素是海陸位置。(2)小波從遠處拍攝我國某軍事基地情況并發(fā)至朋友圈。(3)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在英軍進犯虎門時率兵抵抗,英勇搏斗,以身殉國。(4)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是“民主”、“民權”、“民生”三大主義。(5)遵義會議上把毛澤東思想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17.(2023八上·海曙期末)讀圖,完成以下小題。(1)圖示兩條河流中,有“水能寶庫”、“黃金水道”之稱的是 (填名稱),有結冰期的是 (填名稱)(2)圖中B地形區(qū)是 ,該地區(qū)地表千溝萬壑,圖中C是中國最大的水利工程—— ,D是黃河與長江水系的分水嶺 山脈;(3)長江中下游是洪澇災害較為嚴重的地區(qū)。下表列舉了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洪災頻發(fā)的一些原因,請?zhí)岢鱿鄳姆篮閷Σ摺?br/>原因 防洪對策水土流失是導致中下游地帶洪澇災害加劇的重要原因之一 ① 圍湖造田使天然湖泊面積減少,蓄洪能力降低 退耕還湖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 ② 河道彎曲,泥沙淤積嚴重,泄洪不暢 裁彎取直(4)關于長江、黃河流域開發(fā)利用方式,合理的是( )A.長江上游陡坡墾殖 B.黃河中游植樹種草C.長江中游湖區(qū)圍湖造田 D.黃河下游發(fā)展水電18.(2023八上·海曙期末)縱觀百年來的中國近代史,其最大的特征即為中西文化之沖擊、適應及和平共存。一個古老儒家帝國歷盡無比艱難,經歷著一系列的變化,逐漸變?yōu)橐粋€近代國家。【社會性質的變化】材料一:1840年這場戰(zhàn)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了破壞……——摘自部編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生產方式的變化】材料二:見下圖【社會習俗的變化】材料三:革命把自古以來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們之間不再稱“老爺”“大人”,而是改稱“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辮子……——改編自《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革命力量的變化】材料四:五四運動后期的性質已經發(fā)生了重大變化,中心由北京轉到了上海,主力由學生轉變?yōu)楣と恕V袊と诉\動已從經濟斗爭轉向政治斗爭,中國新的革命力量以獨立的姿態(tài)登上政治舞臺。——《人民日報》(1)材料一中的“這場戰(zhàn)爭”指的是什么?此后,中國社會性質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2)材料中與圖1相比較,圖2開始采用怎樣的生產方式?圖2中湖北織布局的創(chuàng)辦的目的是什么?根據所學知識,說說中國近代化工業(yè)的興起,客觀上產生了怎樣的影響?(3)材料中“把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指的是什么制度的終結?(4)根據材料四,指出“中國新的革命力量”指什么?“新的革命力量”的誕生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做了怎樣的準備?19.(2023八上·海曙期末)中國各社會階層從19世紀后半期開始為救亡圖存進行了不懈的探索。材料一:①“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②“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③“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④“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材料二: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這三種有一樣做不到,也不是我們的本意。達到了這三樣目的之后,我們中國當成為至為完美的國家。——孫中山在《民報》創(chuàng)刊周年紀念會上的演說(1)某同學搜集了若干資料,請將以上觀點按出現的時間先后排序(填序號)。(2)孫中山在材料二中提出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會革命”這三個主張。結合史實,說明孫中山先生為實現其主張所進行的革命實踐(至少兩項)。(3)指出中國向西方學習探索過程的不同階段,并概括這一過程呈現出的特點。20.(2023八上·海曙期末)紅色基因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在百年偉大奮斗歷程中孕育形成的先進思想因子的結晶,是百年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的精神特質;傳承紅色基因,汲取砥礪奮進的力量。【五四精神】材料一: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學等13所大專院校的3000多名愛國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他們高呼“外爭國權,內除國賊”、“廢除二十一條”等口號……學生的愛國行動得到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這是真正偉大的歷史轉折點。——摘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紅船精神】材料二:“紅船精神”從嘉興南湖開起,帶領著這個年輕的政黨改變城市、祖國,乃至整個世界的格局。紅船精神……一直激勵和鼓舞著我們黨站在歷史的高度,走在時代的前列。——戚紅蕾2020年《讀懂“紅船精神”的價值意蘊》【長征精神】材料三:品讀毛澤東的《長征》【感悟精神】材料四: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yè)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時代使命。——習近平(1)依據學生高呼的口號,你認為五四運動的導火線是什么?為什么說“這是真正偉大的歷史轉折點”?(2)材料二中的“紅船精神”源于哪一重大歷史事件?這艘紅船見證的歷史事件有何意義?(3)【井岡山精神】有人將井岡山革命“道路”的產生和發(fā)展壯大歸納為三大階段,請按照提示完成表格中所缺部分的內容。 階段特征 相關史事第一階段 “尋路階段”——武裝反抗攻城市 周恩來、朱德等領導了 ; 毛澤東在湘贛邊界舉行了秋收起義。第二階段 “開路階段”——革命搖籃井岡山 毛澤東建立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 朱德、陳毅和毛澤東在井岡山會師。第三階段 “中路階段”——土地革命游擊戰(zhàn) 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權,開展土地革命和游擊戰(zhàn)爭,創(chuàng)造了“ ”的局面。(4)依據材料三中的“三軍過后盡開顏”,指出紅軍三大主力在哪里勝利會師?(5)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應該如何傳承中國精神,成為最好的自己?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qū)劃【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這是一首贊美西湖美景的詩,寫于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杭州屬于浙江省,在給出的輪廓中,A是陜西省,B是浙江省,C是山東省,D是河南省。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我國疆域遼闊,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經濟發(fā)展和民族團結,全國的行政區(qū)域,基本分為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特別行政區(qū))、縣(自治縣、市)、鄉(xiāng)(鎮(zhèn))三級,我國擁有34個省級行政區(qū)(包括23個省、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qū)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每一個省級行政區(qū)都有自己的簡稱和省級行政中心。2.【答案】C【知識點】氣候多樣,季風顯著【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我國季風氣候的優(yōu)越性是高溫與多雨同期,水熱配合好,對農業(yè)生產有利,故C正確;受夏季風的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夏季高溫多雨,不利于水果糖分富集 ,故B錯誤;夏季風的勢力強弱會帶來旱澇災害,不利于發(fā)展農業(yè),故A錯誤;我國降水的年際變化較大,故D錯誤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我國東部是典型的季風氣候區(qū),夏季盛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和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高溫多雨.這種雨熱同期的特點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由于夏季風具有不穩(wěn)定性,容易導致旱澇災害,不利于農業(yè)發(fā)展。3.【答案】B【知識點】地勢和地形;四川盆地【解析】【分析】 讀圖可知,圖中甲位于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氣候高寒,但是沒有巖溶地貌;乙是四川盆地,位于第二級階梯, 乙地流行變臉、蜀繡等巴蜀文化 ;丙是長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三級階梯。 該緯線依次經過青藏地區(qū)、南方地區(qū) ,沒有經過西北地區(qū)。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山脈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一線,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山脈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我國東臨太平洋,西高東低的地勢優(yōu)點:地勢西高東低有利于海洋上的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降水;許多大河滾滾東流溝通了東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階梯交界處水能資源豐富。【答案】4.B5.D【知識點】北京【解析】【點評】 北京成為“雙奧之城”的有利條件是獨特的歷史文化,完備的基礎設施,適宜的氣候,而科技因素與舉辦奧運會關聯不大。4.北京成為雙奧之城的有利自然條件有 : ①受溫帶季風季候影響,冬冷夏熱,氣候適宜 ; ③地形種類多樣,符合奧運比賽場館建設要求 。 ①③ ,正確。②是我國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經濟基礎 ,是人文條件,不符合題意。 ④東面瀕臨黃海,交通便利,基礎設施較完善 ,是人文條件,不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5.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描述的是塞外景象。“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描述的是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qū)梅雨季節(jié)的景象。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描述的是四川東部巴山的景象。 紅墻碧瓦黯云飛,紫禁城中夜雪微 ,描述的的北京的紫禁城景象。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6.【答案】B【知識點】太湖流域的水鄉(xiāng)城鎮(zhèn)【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江南地區(qū)位于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①,正確,②錯誤。由于降水較多,水網密布,很多民居傍水而建,極富韻味。 ③,正確。四合院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一種建筑,主要在北方地區(qū)。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江南水鄉(xiāng)一般指江蘇南部的蘇州、無錫、常州所屬市縣、上海市、浙江北部的嘉興、湖州、杭州、紹興、寧波所屬市縣。這里雨水充沛、河網密布,是魚米之鄉(xiāng),它們都在長江以南所以叫江南水鄉(xiāng)。江蘇的蘇州、浙江的杭州都是聞名的歷史名城。7.【答案】C【知識點】甲午中日戰(zhàn)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由“臺灣已是貴國口中之物,何必著意。”“還沒有咽下去,餓得厲害!”可知,對話反映的是《馬關條約》的簽訂情形。1895年清政府派李鴻章到日本馬關,與日本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舉行談判。日本誘逼李鴻章在早已擬定的條約文本上簽字,《馬關條約》的簽訂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ABD三項和題干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馬關條約》應該是中外這兩位外交官締結的不平等條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的簽訂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解題的關鍵信息是“臺灣已是貴國口中之物,何必著急。”8.【答案】B【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中華民國建立后,從西方傳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觀念,受到知識階層,尤其是青年學生的歡迎。竊取辛亥革命果實的袁世凱,為實現獨裁和專制,頒布《中華民國約法》,尊孔復古,新舊思潮發(fā)生了激烈沖突。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和魯迅等,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高舉“民主”“科學”兩面大旗,掀起新文化運動,向尊孔復古的封建逆流展開猛烈的進攻,新文化運動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之一,陳獨秀曾被人們稱為“中國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啟蒙之水”灑向那“孔孟彌漫的大道上”。這里的“啟蒙之水”是指民主科學。ACD三項和題干中的“新文化運動”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民主科學是材料中的“啟蒙之水”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能力,注意掌握新文化運動的情況、內容以及意義。9.【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軍中的革命黨人發(fā)動起義,攻克總督衙門,成立湖北軍政府,推舉新軍將領黎元洪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史稱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極大的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①未能推動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表述錯誤,④結束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tǒng)治屬于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都不符合題意。B項②③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解題的關鍵是理解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10.【答案】D【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為啟發(fā)工人的階級覺悟,創(chuàng)辦刊物《勞動界》。《勞動界》很快從上海傳播到多地,1920年9月至1921年3月間成為湖南銷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這說明,當時馬克思主義傳播廣泛。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馬克思主義傳播廣泛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1.【答案】A【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領導了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tǒng)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軍隊進行武裝斗爭的開始,是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的開端。A項武裝起義 軍旗飄揚是“八一槍聲”所屬的版塊,符合題意;B項開天辟地 煥然一新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有關,不符合題意;C項眾志成城 全民抗戰(zhàn)和抗日戰(zhàn)爭有關,不符合題意;D項百萬雄獅 橫渡長江和渡江戰(zhàn)役有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昌起義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八一南昌起義的相關史實。12.【答案】B【知識點】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8月15日” “突然,整個城市爆發(fā)出一片歡呼聲和爆竹聲。……不到一小時,整個城市就變成了一座巨響和狂歡的火山”及所學,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A項平型關大捷發(fā)生在1937年,不符合題意;B項日本投降是題干提及的消息,符合題意;C項簽署“雙十協定”是在1945年10月10日,不符合題意;D項勝利渡長江是在1949年4月,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投降的相關史實。識記日本投降的史實,“8月15日”是解答本題的關鍵。13.【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辛亥革命;“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zhàn)爭的開始【解析】【分析】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發(fā)動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被稱為“太平軍”。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內新軍工程的革命黨人首先起義,一夜之間,武昌全城被起義軍占領。隨后,漢陽、漢口的新軍起義響應,革命在武漢三鎮(zhèn)取得勝利。這次革命史稱“辛亥革命”。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條湖事件”,反誣中國軍隊破壞,炮轟東北軍駐地,攻占沈陽,制造“九一八事變”。ACD三項不完全正確,不符合題意;B項①金田起義②武昌起義③九一八事變完全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發(fā)生的重大歷史事件。結合所學知識點進行思考解答,關鍵是從圖中提取有效信息解決問題。14.【答案】D【知識點】內戰(zhàn)的爆發(fā)【解析】【分析】由材料“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tǒng)治由發(fā)展到消滅的轉折點,是一百多年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tǒng)治由發(fā)展到消滅的轉折點。”可知,這一轉折點是挺進大別山,1947年6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zhàn)略反攻的序幕。ABC三項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戰(zhàn)略進攻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和分析能力。掌握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相關知識。15.【答案】C【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男子紛紛剪去辮子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1905年科舉考試被廢除,清政府開始開辦新式學堂,學生在新式學堂學習外語可能出現在1906年的上海;《狂人日記》發(fā)表于1918年;市民在電話公司撥打電話可能出現在1906年的上海。C項②④可能出現在1906年的上海,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人的社會生活和思想觀念發(fā)生的變化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人的社會生活和思想觀念發(fā)生的變化的相關史實。16.【答案】(1)錯誤。南北方的緯度位置不同。(2)錯誤。公民有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我們要對危害國家利益的行為時刻保持警惕,要增強維護國家利益的責任感等。(3)正確。具有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和英雄氣概;反抗侵略,捍衛(wèi)國家主權;是愛國主義的體現等。(4)錯誤。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三民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5)錯誤。中共七大上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思想并寫入黨章。【知識點】鴉片戰(zhàn)爭;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氣候差異的因素。我國位于北半球,南北跨將近50個緯度;在冬季,太陽直射在南半球,對北半球來說,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角越低.我國北方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角比南方低,白晝短,得到太陽的光熱少;造成我國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南方溫暖,而越往北氣溫就越低;形成“南國春意濃,北國正冰封”的景觀。故題干說法錯誤。(2)本題考查正確認識維護國家安全。公民有依法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題文中小波從遠處拍攝我國某軍事基地情況并發(fā)至朋友圈是泄露國家秘密的表現,是損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故題干說法錯誤。(3)本題考查關天培的事跡。鴉片戰(zhàn)爭期間,英軍進攻虎門,關天培率軍奮起抵抗,他親自點燃火炮轟擊敵人,當英軍擁上炮臺時,他又拔刀與敵人搏斗,最后戰(zhàn)死在炮臺上。故題干說法正確。(4)本題考查三民主義的內容。1905年8月,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這是第一個全國規(guī)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后來孫中山在《民報》的發(fā)刊詞中,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fā)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即民族主義,指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解除民族壓迫;創(chuàng)立民國即民權主義,指推翻君主專制,建立民國政府;平均地權即民生主義,指改革土地制度。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故題干說法錯誤。(5)本題考查中共七大的內容。1945年4月中共七大召開,會議通過了《論聯合政府》報告,確定了黨的政治路線,將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故題干說法錯誤。故答案為:(1)錯誤。南北方的緯度位置不同。(2)錯誤。公民有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我們要對危害國家利益的行為時刻保持警惕,要增強維護國家利益的責任感等。(3)正確。具有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和英雄氣概;反抗侵略,捍衛(wèi)國家主權;是愛國主義的體現等。(4)錯誤。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三民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5)錯誤。中共七大上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思想并寫入黨章。【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17.【答案】(1)長江;黃河(2)黃土高原;三峽工程;秦嶺(3)植樹造林(保護植被,保持水土);加固堤壩(4)B【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解析】【分析】(1)、圖示兩條河流中,有“水能寶庫”、“黃金水道”之稱的是長江,有結冰期的是黃河。(2)、圖中B地形區(qū)是黃土高原,該地區(qū)地表千溝萬壑,圖中C是中國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峽工程,D是黃河與長江水系的分水嶺秦嶺山脈;(3)、水土流失是導致中下游地帶洪澇災害加劇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防止水土流失,具體對策是植樹造林(保護植被,保持水土)。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具體對策是加固堤壩。(4)、 長江上游陡坡墾殖,造成水土流失,淤積河道。治理黃河的關鍵是治沙,特別是黃土高原地區(qū)種樹植草,大力開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減少泥沙下泄。長江中游洞庭湖圍湖造田,使她洞庭湖面積不斷縮小,調蓄功能日趨減弱。黃河上游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適合建立水電站。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長江上游陡坡墾殖,造成水土流失,長期泥沙淤積河道,加上中游大規(guī)模的人工圍墾,使得洞庭湖面積不斷縮小,調蓄功能日趨減弱。黃河中游黃土高原地區(qū)水土流失嚴重,最好的辦法是植樹種草,下游水流緩慢,泥沙沉積,形成地上河18.【答案】(1)鴉片戰(zhàn)爭;開始從封建社會變?yōu)榘胫趁竦匕敕饨ㄉ鐣?br/>(2)機器生產 求富 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3)君主專制制度 (或封建君主專制)(4)中國工人階級(或無產階級) 奠定了階級基礎【知識點】鴉片戰(zhàn)爭;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清政府戰(zhàn)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yōu)榘胫趁竦匕敕饨ㄉ鐣f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與圖1相比較,圖2開始采用機器生產。洋務運動后期以“求富”為口號,創(chuàng)辦民用工業(yè),如李鴻章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chuàng)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3)據材料三“革命把自古以來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聯系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4)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并且表現了偉大的力量。五四運動中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故答案為:(1)鴉片戰(zhàn)爭;開始從封建社會變?yōu)榘胫趁竦匕敕饨ㄉ鐣?br/>(2)機器生產;求富;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3)君主專制制度(或封建君主專制)。(4)中國工人階級(或無產階級);奠定了階級基礎。【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zhàn)爭,洋務運動,辛亥革命,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解答時注意認真研究題目,明確題目要求和答題方向是鴉片戰(zhàn)爭,洋務運動,辛亥革命,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綜合運用基礎知識作答,做到準確無誤;思維發(fā)散,多角度多方面作答。19.【答案】(1)④①②③(2)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等(3)階段:洋務運動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的思想。特點: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層層遞進。【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排序:①“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反映的是維新派梁啟超的思想主張,產生于1898年。②“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反映的是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思想,產生于1905年。③“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反映的是新文化運動的指導思想民主科學,產生于1915年。④“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反映的是洋務運動時期李鴻章的主張,產生于19世紀60年代。(2)革命實踐:結合所學可知,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1912年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等。(3)不同階段: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可知,中國向西方學習探索經歷了洋務運動,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戊戌變法,學習西方的君主立憲制;辛亥革命,學習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的民主科學思想;特點:向西方的學習不斷深入。故答案為:(1)④①②③。(2)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等。(3)階段:洋務運動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的思想。特點: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層層遞進。【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探索的過程,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思想,孫中山的革命實踐,向西方學習的特點及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準確識記洋務運動的內容,識記戊戌變法的主張,理解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思想,識記新文化運動的指導思想,理解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特點,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素養(yǎng)。20.【答案】(1)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轉折點”: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2)事件:中共一大召開(或中國共產黨成立)。意義: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3)南昌起義;工農武裝割據。(4)會師:甘肅會寧。(5)傳承:堅定愛國主義情感;樹立高尚的理想和信念;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習英雄人物勇于探索、甘于奉獻、艱苦奮斗的精神;立志為建設祖國,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等【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依據學生高呼的口號,五四運動的導火線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1919年爆發(fā)的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所以說“這是真正偉大的歷史轉折點”。(2)材料二中的“紅船精神”源于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3)有人將井岡山革命“道路”的產生和發(fā)展壯大歸納為三大階段,在第一個階段中,周恩來、朱德等領導了南昌起義。1927年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毛澤東在湘贛邊界舉行了秋收起義。第二階段中,毛澤東建立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朱德、陳毅和毛澤東在井岡山會師。第三階段中,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權,開展土地革命和游擊戰(zhàn)爭,創(chuàng)造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4)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標志著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5)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轉折點”: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2)事件:中共一大召開(或中國共產黨成立)。意義: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3)南昌起義;工農武裝割據。(4)會師:甘肅會寧。(5)傳承:堅定愛國主義情感;樹立高尚的理想和信念;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習英雄人物勇于探索、甘于奉獻、艱苦奮斗的精神;立志為建設祖國,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井岡山革命道路等相關史實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井岡山革命道路等相關史實。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qū)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有20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2023八上·海曙期末)“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所描寫的風景會出現在的省區(qū)是( )A. B.C. D.【答案】B【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qū)劃【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這是一首贊美西湖美景的詩,寫于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杭州屬于浙江省,在給出的輪廓中,A是陜西省,B是浙江省,C是山東省,D是河南省。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我國疆域遼闊,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經濟發(fā)展和民族團結,全國的行政區(qū)域,基本分為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特別行政區(qū))、縣(自治縣、市)、鄉(xiāng)(鎮(zhèn))三級,我國擁有34個省級行政區(qū)(包括23個省、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qū)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每一個省級行政區(qū)都有自己的簡稱和省級行政中心。2.(2023八上·海曙期末)我國季風氣候的優(yōu)越性是( )A.夏季風的勢力強弱有年際差異,使我國可以開展多樣化的農業(yè)生產活動B.夏季高溫少雨,有利于水果糖分富集C.高溫與多雨同期,水熱配合好,對農業(yè)生產有利D.降水年際變化不大,每年都風調雨順【答案】C【知識點】氣候多樣,季風顯著【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我國季風氣候的優(yōu)越性是高溫與多雨同期,水熱配合好,對農業(yè)生產有利,故C正確;受夏季風的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夏季高溫多雨,不利于水果糖分富集 ,故B錯誤;夏季風的勢力強弱會帶來旱澇災害,不利于發(fā)展農業(yè),故A錯誤;我國降水的年際變化較大,故D錯誤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我國東部是典型的季風氣候區(qū),夏季盛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和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高溫多雨.這種雨熱同期的特點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由于夏季風具有不穩(wěn)定性,容易導致旱澇災害,不利于農業(yè)發(fā)展。3.(2023八上·海曙期末)讀下圖,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丙地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一級階梯B.乙地流行變臉、蜀繡等巴蜀文化C.甲地氣候高寒,巖溶地貌廣布D.該緯線依次經過西北地區(qū)、南方地區(qū)【答案】B【知識點】地勢和地形;四川盆地【解析】【分析】 讀圖可知,圖中甲位于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氣候高寒,但是沒有巖溶地貌;乙是四川盆地,位于第二級階梯, 乙地流行變臉、蜀繡等巴蜀文化 ;丙是長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三級階梯。 該緯線依次經過青藏地區(qū)、南方地區(qū) ,沒有經過西北地區(qū)。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山脈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一線,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山脈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我國東臨太平洋,西高東低的地勢優(yōu)點:地勢西高東低有利于海洋上的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降水;許多大河滾滾東流溝通了東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階梯交界處水能資源豐富。(2023八上·海曙期末)北京是世界首座舉辦夏奧會和冬奧會的雙奧之城。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4.北京成為雙奧之城的有利自然條件有( )①受溫帶季風季候影響,冬冷夏熱,氣候適宜②是我國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經濟基礎好③地形種類多樣,符合奧運比賽場館建設要求④東面瀕臨黃海,交通便利,基礎設施較完善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5.以下詩詞能反映北京特色的是( )A.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B.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C.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D.紅墻碧瓦黯云飛,紫禁城中夜雪微【答案】4.B5.D【知識點】北京【解析】【點評】 北京成為“雙奧之城”的有利條件是獨特的歷史文化,完備的基礎設施,適宜的氣候,而科技因素與舉辦奧運會關聯不大。4.北京成為雙奧之城的有利自然條件有 : ①受溫帶季風季候影響,冬冷夏熱,氣候適宜 ; ③地形種類多樣,符合奧運比賽場館建設要求 。 ①③ ,正確。②是我國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經濟基礎 ,是人文條件,不符合題意。 ④東面瀕臨黃海,交通便利,基礎設施較完善 ,是人文條件,不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5.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描述的是塞外景象。“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描述的是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qū)梅雨季節(jié)的景象。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描述的是四川東部巴山的景象。 紅墻碧瓦黯云飛,紫禁城中夜雪微 ,描述的的北京的紫禁城景象。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6.(2023八上·海曙期末)近日,一位旅游博主在短視頻平臺上發(fā)布的“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紅遍了網絡,引起了眾多網友對江南水鄉(xiāng)美景的無限向往。江南水鄉(xiāng)景色優(yōu)美是因為( )①氣候溫和 雨量充沛 ②四季分明 終年炎熱③傍水民居 極富韻味 ④四合院落 布局嚴謹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B【知識點】太湖流域的水鄉(xiāng)城鎮(zhèn)【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江南地區(qū)位于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①,正確,②錯誤。由于降水較多,水網密布,很多民居傍水而建,極富韻味。 ③,正確。四合院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一種建筑,主要在北方地區(qū)。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江南水鄉(xiāng)一般指江蘇南部的蘇州、無錫、常州所屬市縣、上海市、浙江北部的嘉興、湖州、杭州、紹興、寧波所屬市縣。這里雨水充沛、河網密布,是魚米之鄉(xiāng),它們都在長江以南所以叫江南水鄉(xiāng)。江蘇的蘇州、浙江的杭州都是聞名的歷史名城。7.(2023八上·海曙期末)“臺灣已是貴國口中之物,何必著意。”“還沒有咽下去,餓得厲害!”據此對話推斷,中外這兩位外交官締結的不平等條約應該是( )A.《虎門條約》 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答案】C【知識點】甲午中日戰(zhàn)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由“臺灣已是貴國口中之物,何必著意。”“還沒有咽下去,餓得厲害!”可知,對話反映的是《馬關條約》的簽訂情形。1895年清政府派李鴻章到日本馬關,與日本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舉行談判。日本誘逼李鴻章在早已擬定的條約文本上簽字,《馬關條約》的簽訂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ABD三項和題干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馬關條約》應該是中外這兩位外交官締結的不平等條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的簽訂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解題的關鍵信息是“臺灣已是貴國口中之物,何必著急。”8.(2023八上·海曙期末)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之一,陳獨秀曾被人們稱為“中國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啟蒙之水”灑向那“孔孟彌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啟蒙之水”是指( )A.師夷長技 B.民主科學 C.實業(yè)救國 D.救亡圖存【答案】B【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中華民國建立后,從西方傳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觀念,受到知識階層,尤其是青年學生的歡迎。竊取辛亥革命果實的袁世凱,為實現獨裁和專制,頒布《中華民國約法》,尊孔復古,新舊思潮發(fā)生了激烈沖突。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和魯迅等,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高舉“民主”“科學”兩面大旗,掀起新文化運動,向尊孔復古的封建逆流展開猛烈的進攻,新文化運動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之一,陳獨秀曾被人們稱為“中國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啟蒙之水”灑向那“孔孟彌漫的大道上”。這里的“啟蒙之水”是指民主科學。ACD三項和題干中的“新文化運動”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民主科學是材料中的“啟蒙之水”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能力,注意掌握新文化運動的情況、內容以及意義。9.(2023八上·海曙期末)“這次革命并沒有達到它所預期的目標。西方列強在中國的支配地位沒有受到削弱,在農村沒有出現一場社會大變動,中國近代社會的基本矛盾一個也沒有得到解決。革命的果實又落到舊勢力的代表袁世凱手里”這次革命( )①未能推動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②沒有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③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④結束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tǒng)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軍中的革命黨人發(fā)動起義,攻克總督衙門,成立湖北軍政府,推舉新軍將領黎元洪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史稱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極大的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①未能推動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表述錯誤,④結束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tǒng)治屬于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都不符合題意。B項②③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解題的關鍵是理解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10.(2023八上·海曙期末)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為啟發(fā)工人的階級覺悟,創(chuàng)辦刊物《勞動界》。它很快從上海傳播到多地,1920年9月至1921年3月間成為湖南銷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這說明當時( )A.北伐戰(zhàn)爭成輿論關注熱點 B.工人成為新文化運動主力C.中國共產黨已經誕生 D.馬克思主義傳播廣泛【答案】D【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為啟發(fā)工人的階級覺悟,創(chuàng)辦刊物《勞動界》。《勞動界》很快從上海傳播到多地,1920年9月至1921年3月間成為湖南銷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這說明,當時馬克思主義傳播廣泛。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馬克思主義傳播廣泛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1.(2023八上·海曙期末)某校為迎接建黨100周年舉辦“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主題展。其中“八一槍聲”屬于下列哪個版塊的是( )A.武裝起義軍旗飄揚 B.開天辟地煥然一新C.眾志成城全民抗戰(zhàn) D.百萬雄獅橫渡長江【答案】A【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領導了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tǒng)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軍隊進行武裝斗爭的開始,是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的開端。A項武裝起義 軍旗飄揚是“八一槍聲”所屬的版塊,符合題意;B項開天辟地 煥然一新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有關,不符合題意;C項眾志成城 全民抗戰(zhàn)和抗日戰(zhàn)爭有關,不符合題意;D項百萬雄獅 橫渡長江和渡江戰(zhàn)役有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昌起義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八一南昌起義的相關史實。12.(2023八上·海曙期末)消息傳到重慶時,已是8月15日的晚上。據當時的美國記者記錄:“突然,整個城市爆發(fā)出一片歡呼聲和爆竹聲。……不到一小時,整個城市就變成了一座巨響和狂歡的火山。”據此推測該消息是( )A.平型關大捷 B.日本投降C.簽署“雙十協定” D.勝利渡長江【答案】B【知識點】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8月15日” “突然,整個城市爆發(fā)出一片歡呼聲和爆竹聲。……不到一小時,整個城市就變成了一座巨響和狂歡的火山”及所學,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A項平型關大捷發(fā)生在1937年,不符合題意;B項日本投降是題干提及的消息,符合題意;C項簽署“雙十協定”是在1945年10月10日,不符合題意;D項勝利渡長江是在1949年4月,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投降的相關史實。識記日本投降的史實,“8月15日”是解答本題的關鍵。13.(2023八上·海曙期末)下圖是我國近代重大周年歷史事件(部分)。下列對空缺部分填寫完全正確的是( )A.①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 ②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 ③一二 九運動B.①金田起義 ②武昌起義 ③九一八事變C.①洋務運動開始 ②中華民國成立 ③盧溝橋事變D.①《天津條約》簽訂 ②黃花崗起義 ③九一八事變【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辛亥革命;“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zhàn)爭的開始【解析】【分析】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發(fā)動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被稱為“太平軍”。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內新軍工程的革命黨人首先起義,一夜之間,武昌全城被起義軍占領。隨后,漢陽、漢口的新軍起義響應,革命在武漢三鎮(zhèn)取得勝利。這次革命史稱“辛亥革命”。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條湖事件”,反誣中國軍隊破壞,炮轟東北軍駐地,攻占沈陽,制造“九一八事變”。ACD三項不完全正確,不符合題意;B項①金田起義②武昌起義③九一八事變完全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發(fā)生的重大歷史事件。結合所學知識點進行思考解答,關鍵是從圖中提取有效信息解決問題。14.(2023八上·海曙期末)1947年,毛澤東飽含激情地說:“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tǒng)治由發(fā)展到消滅的轉折……”這個轉折點是指人民解放戰(zhàn)爭開始進入( )A.戰(zhàn)略防御 B.戰(zhàn)略相持 C.戰(zhàn)略決戰(zhàn) D.戰(zhàn)略進攻【答案】D【知識點】內戰(zhàn)的爆發(fā)【解析】【分析】由材料“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tǒng)治由發(fā)展到消滅的轉折點,是一百多年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tǒng)治由發(fā)展到消滅的轉折點。”可知,這一轉折點是挺進大別山,1947年6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zhàn)略反攻的序幕。ABC三項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戰(zhàn)略進攻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和分析能力。掌握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相關知識。15.(2023八上·海曙期末)20世紀初,中國人的社會生活和思想觀念悄然發(fā)生變化。以下情景可能出現在1906年上海的有( )①男子剪去辮子②學生在新式學堂學習外語③《申報》刊登《狂人日記》④市民在撥打電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男子紛紛剪去辮子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1905年科舉考試被廢除,清政府開始開辦新式學堂,學生在新式學堂學習外語可能出現在1906年的上海;《狂人日記》發(fā)表于1918年;市民在電話公司撥打電話可能出現在1906年的上海。C項②④可能出現在1906年的上海,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人的社會生活和思想觀念發(fā)生的變化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人的社會生活和思想觀念發(fā)生的變化的相關史實。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6小題。第21題為行為判析題,第22-26題為材料分析題,共50分)16.(2023八上·海曙期末)行為判析題(判斷下列做法是否正確,在答題卷空格中寫上“正確”或“錯誤”,并說明理由。)(1)小寧認為形成“南國春意濃,北國正冰封”氣候差異的因素是海陸位置。(2)小波從遠處拍攝我國某軍事基地情況并發(fā)至朋友圈。(3)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在英軍進犯虎門時率兵抵抗,英勇搏斗,以身殉國。(4)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是“民主”、“民權”、“民生”三大主義。(5)遵義會議上把毛澤東思想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答案】(1)錯誤。南北方的緯度位置不同。(2)錯誤。公民有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我們要對危害國家利益的行為時刻保持警惕,要增強維護國家利益的責任感等。(3)正確。具有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和英雄氣概;反抗侵略,捍衛(wèi)國家主權;是愛國主義的體現等。(4)錯誤。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三民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5)錯誤。中共七大上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思想并寫入黨章。【知識點】鴉片戰(zhàn)爭;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氣候差異的因素。我國位于北半球,南北跨將近50個緯度;在冬季,太陽直射在南半球,對北半球來說,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角越低.我國北方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角比南方低,白晝短,得到太陽的光熱少;造成我國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南方溫暖,而越往北氣溫就越低;形成“南國春意濃,北國正冰封”的景觀。故題干說法錯誤。(2)本題考查正確認識維護國家安全。公民有依法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題文中小波從遠處拍攝我國某軍事基地情況并發(fā)至朋友圈是泄露國家秘密的表現,是損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故題干說法錯誤。(3)本題考查關天培的事跡。鴉片戰(zhàn)爭期間,英軍進攻虎門,關天培率軍奮起抵抗,他親自點燃火炮轟擊敵人,當英軍擁上炮臺時,他又拔刀與敵人搏斗,最后戰(zhàn)死在炮臺上。故題干說法正確。(4)本題考查三民主義的內容。1905年8月,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這是第一個全國規(guī)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后來孫中山在《民報》的發(fā)刊詞中,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fā)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即民族主義,指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解除民族壓迫;創(chuàng)立民國即民權主義,指推翻君主專制,建立民國政府;平均地權即民生主義,指改革土地制度。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故題干說法錯誤。(5)本題考查中共七大的內容。1945年4月中共七大召開,會議通過了《論聯合政府》報告,確定了黨的政治路線,將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故題干說法錯誤。故答案為:(1)錯誤。南北方的緯度位置不同。(2)錯誤。公民有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我們要對危害國家利益的行為時刻保持警惕,要增強維護國家利益的責任感等。(3)正確。具有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和英雄氣概;反抗侵略,捍衛(wèi)國家主權;是愛國主義的體現等。(4)錯誤。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三民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5)錯誤。中共七大上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思想并寫入黨章。【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17.(2023八上·海曙期末)讀圖,完成以下小題。(1)圖示兩條河流中,有“水能寶庫”、“黃金水道”之稱的是 (填名稱),有結冰期的是 (填名稱)(2)圖中B地形區(qū)是 ,該地區(qū)地表千溝萬壑,圖中C是中國最大的水利工程—— ,D是黃河與長江水系的分水嶺 山脈;(3)長江中下游是洪澇災害較為嚴重的地區(qū)。下表列舉了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洪災頻發(fā)的一些原因,請?zhí)岢鱿鄳姆篮閷Σ摺?br/>原因 防洪對策水土流失是導致中下游地帶洪澇災害加劇的重要原因之一 ① 圍湖造田使天然湖泊面積減少,蓄洪能力降低 退耕還湖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 ② 河道彎曲,泥沙淤積嚴重,泄洪不暢 裁彎取直(4)關于長江、黃河流域開發(fā)利用方式,合理的是( )A.長江上游陡坡墾殖 B.黃河中游植樹種草C.長江中游湖區(qū)圍湖造田 D.黃河下游發(fā)展水電【答案】(1)長江;黃河(2)黃土高原;三峽工程;秦嶺(3)植樹造林(保護植被,保持水土);加固堤壩(4)B【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解析】【分析】(1)、圖示兩條河流中,有“水能寶庫”、“黃金水道”之稱的是長江,有結冰期的是黃河。(2)、圖中B地形區(qū)是黃土高原,該地區(qū)地表千溝萬壑,圖中C是中國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峽工程,D是黃河與長江水系的分水嶺秦嶺山脈;(3)、水土流失是導致中下游地帶洪澇災害加劇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防止水土流失,具體對策是植樹造林(保護植被,保持水土)。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具體對策是加固堤壩。(4)、 長江上游陡坡墾殖,造成水土流失,淤積河道。治理黃河的關鍵是治沙,特別是黃土高原地區(qū)種樹植草,大力開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減少泥沙下泄。長江中游洞庭湖圍湖造田,使她洞庭湖面積不斷縮小,調蓄功能日趨減弱。黃河上游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適合建立水電站。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長江上游陡坡墾殖,造成水土流失,長期泥沙淤積河道,加上中游大規(guī)模的人工圍墾,使得洞庭湖面積不斷縮小,調蓄功能日趨減弱。黃河中游黃土高原地區(qū)水土流失嚴重,最好的辦法是植樹種草,下游水流緩慢,泥沙沉積,形成地上河18.(2023八上·海曙期末)縱觀百年來的中國近代史,其最大的特征即為中西文化之沖擊、適應及和平共存。一個古老儒家帝國歷盡無比艱難,經歷著一系列的變化,逐漸變?yōu)橐粋€近代國家。【社會性質的變化】材料一:1840年這場戰(zhàn)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了破壞……——摘自部編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生產方式的變化】材料二:見下圖【社會習俗的變化】材料三:革命把自古以來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們之間不再稱“老爺”“大人”,而是改稱“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辮子……——改編自《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革命力量的變化】材料四:五四運動后期的性質已經發(fā)生了重大變化,中心由北京轉到了上海,主力由學生轉變?yōu)楣と恕V袊と诉\動已從經濟斗爭轉向政治斗爭,中國新的革命力量以獨立的姿態(tài)登上政治舞臺。——《人民日報》(1)材料一中的“這場戰(zhàn)爭”指的是什么?此后,中國社會性質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2)材料中與圖1相比較,圖2開始采用怎樣的生產方式?圖2中湖北織布局的創(chuàng)辦的目的是什么?根據所學知識,說說中國近代化工業(yè)的興起,客觀上產生了怎樣的影響?(3)材料中“把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指的是什么制度的終結?(4)根據材料四,指出“中國新的革命力量”指什么?“新的革命力量”的誕生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做了怎樣的準備?【答案】(1)鴉片戰(zhàn)爭;開始從封建社會變?yōu)榘胫趁竦匕敕饨ㄉ鐣?br/>(2)機器生產 求富 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3)君主專制制度 (或封建君主專制)(4)中國工人階級(或無產階級) 奠定了階級基礎【知識點】鴉片戰(zhàn)爭;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清政府戰(zhàn)敗,被迫簽訂《南京條約》;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yōu)榘胫趁竦匕敕饨ㄉ鐣f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與圖1相比較,圖2開始采用機器生產。洋務運動后期以“求富”為口號,創(chuàng)辦民用工業(yè),如李鴻章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chuàng)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3)據材料三“革命把自古以來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聯系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4)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并且表現了偉大的力量。五四運動中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故答案為:(1)鴉片戰(zhàn)爭;開始從封建社會變?yōu)榘胫趁竦匕敕饨ㄉ鐣?br/>(2)機器生產;求富;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3)君主專制制度(或封建君主專制)。(4)中國工人階級(或無產階級);奠定了階級基礎。【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zhàn)爭,洋務運動,辛亥革命,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五四運動的相關知識。解答時注意認真研究題目,明確題目要求和答題方向是鴉片戰(zhàn)爭,洋務運動,辛亥革命,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綜合運用基礎知識作答,做到準確無誤;思維發(fā)散,多角度多方面作答。19.(2023八上·海曙期末)中國各社會階層從19世紀后半期開始為救亡圖存進行了不懈的探索。材料一:①“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②“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③“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④“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材料二: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這三種有一樣做不到,也不是我們的本意。達到了這三樣目的之后,我們中國當成為至為完美的國家。——孫中山在《民報》創(chuàng)刊周年紀念會上的演說(1)某同學搜集了若干資料,請將以上觀點按出現的時間先后排序(填序號)。(2)孫中山在材料二中提出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會革命”這三個主張。結合史實,說明孫中山先生為實現其主張所進行的革命實踐(至少兩項)。(3)指出中國向西方學習探索過程的不同階段,并概括這一過程呈現出的特點。【答案】(1)④①②③(2)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等(3)階段:洋務運動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的思想。特點: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層層遞進。【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排序:①“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反映的是維新派梁啟超的思想主張,產生于1898年。②“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反映的是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思想,產生于1905年。③“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反映的是新文化運動的指導思想民主科學,產生于1915年。④“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反映的是洋務運動時期李鴻章的主張,產生于19世紀60年代。(2)革命實踐:結合所學可知,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1912年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等。(3)不同階段: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可知,中國向西方學習探索經歷了洋務運動,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戊戌變法,學習西方的君主立憲制;辛亥革命,學習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的民主科學思想;特點:向西方的學習不斷深入。故答案為:(1)④①②③。(2)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等。(3)階段:洋務運動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的思想。特點: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層層遞進。【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探索的過程,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思想,孫中山的革命實踐,向西方學習的特點及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準確識記洋務運動的內容,識記戊戌變法的主張,理解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思想,識記新文化運動的指導思想,理解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特點,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素養(yǎng)。20.(2023八上·海曙期末)紅色基因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在百年偉大奮斗歷程中孕育形成的先進思想因子的結晶,是百年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的精神特質;傳承紅色基因,汲取砥礪奮進的力量。【五四精神】材料一: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學等13所大專院校的3000多名愛國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他們高呼“外爭國權,內除國賊”、“廢除二十一條”等口號……學生的愛國行動得到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這是真正偉大的歷史轉折點。——摘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紅船精神】材料二:“紅船精神”從嘉興南湖開起,帶領著這個年輕的政黨改變城市、祖國,乃至整個世界的格局。紅船精神……一直激勵和鼓舞著我們黨站在歷史的高度,走在時代的前列。——戚紅蕾2020年《讀懂“紅船精神”的價值意蘊》【長征精神】材料三:品讀毛澤東的《長征》【感悟精神】材料四: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yè)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時代使命。——習近平(1)依據學生高呼的口號,你認為五四運動的導火線是什么?為什么說“這是真正偉大的歷史轉折點”?(2)材料二中的“紅船精神”源于哪一重大歷史事件?這艘紅船見證的歷史事件有何意義?(3)【井岡山精神】有人將井岡山革命“道路”的產生和發(fā)展壯大歸納為三大階段,請按照提示完成表格中所缺部分的內容。 階段特征 相關史事第一階段 “尋路階段”——武裝反抗攻城市 周恩來、朱德等領導了 ; 毛澤東在湘贛邊界舉行了秋收起義。第二階段 “開路階段”——革命搖籃井岡山 毛澤東建立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 朱德、陳毅和毛澤東在井岡山會師。第三階段 “中路階段”——土地革命游擊戰(zhàn) 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權,開展土地革命和游擊戰(zhàn)爭,創(chuàng)造了“ ”的局面。(4)依據材料三中的“三軍過后盡開顏”,指出紅軍三大主力在哪里勝利會師?(5)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應該如何傳承中國精神,成為最好的自己?【答案】(1)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轉折點”: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2)事件:中共一大召開(或中國共產黨成立)。意義: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3)南昌起義;工農武裝割據。(4)會師:甘肅會寧。(5)傳承:堅定愛國主義情感;樹立高尚的理想和信念;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習英雄人物勇于探索、甘于奉獻、艱苦奮斗的精神;立志為建設祖國,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等【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1)依據學生高呼的口號,五四運動的導火線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1919年爆發(fā)的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所以說“這是真正偉大的歷史轉折點”。(2)材料二中的“紅船精神”源于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3)有人將井岡山革命“道路”的產生和發(fā)展壯大歸納為三大階段,在第一個階段中,周恩來、朱德等領導了南昌起義。1927年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毛澤東在湘贛邊界舉行了秋收起義。第二階段中,毛澤東建立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朱德、陳毅和毛澤東在井岡山會師。第三階段中,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權,開展土地革命和游擊戰(zhàn)爭,創(chuàng)造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4)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標志著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5)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轉折點”: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2)事件:中共一大召開(或中國共產黨成立)。意義: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3)南昌起義;工農武裝割據。(4)會師:甘肅會寧。(5)傳承:堅定愛國主義情感;樹立高尚的理想和信念;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習英雄人物勇于探索、甘于奉獻、艱苦奮斗的精神;立志為建設祖國,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井岡山革命道路等相關史實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井岡山革命道路等相關史實。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qū)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qū)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末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