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9課 古代的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教學設計教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根據課型需要設置,可自行決定】本節課是在“生學為本、合作內化、師教為要、點撥升華”教學原則的引領之下,對“課時分割”、“學生共同發展體”這一新的教學模式的實踐。學生的自主學習是關鍵,將學生知識的學習前置,讓學生通過觀看微視頻的方式在家中或課外進行學習;課上則成為教師立足學生的學習與需求重建課堂,進行問題解答、交流互動、合作展示、思維提升的場所;課后則成為思維繼續延伸、學生吸收內化并進行新課自主學習的環節。教學背景分析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這節課的內容一向是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高考的高頻考點。《第9課 古代的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是第四單元《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單元旨在通過介紹不同時代、不同類型的商路幫助學生理解商業貿易活動在古代和近代經濟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本課主要講授的內容是古代,在新航路開辟之前,東西方貿易的主要路線絲綢之路的開通、發展及其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影響。因此本課對學生全面了解“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這一主題起著重要作用。本課共分為三個子目,即絲綢之路、歐亞大陸其他重要商路和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其中,第一子目“絲綢之路”介紹了狹義絲綢之路的開通及其發展演變。第二子目“歐亞大陸其他重要商路”全面介紹了除狹義絲綢之路以外的歐亞大陸其他重要的“絲綢之路”。第三子目“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從商品、技術、習俗、宗教等方面介紹了沿絲綢之路進行的東西文化間的交流。學生情況分析本課針對的是高二年級學生,現已完成對于《中外歷史綱要》上、下兩冊的學習,有相對穩固的基礎知識,并初步建立起歷史學習的方法和素養。結合本課內容來看,學生對于絲綢貿易的內容及影響有較為熟練的掌握,對于“歐亞大陸其他交通線”的知識了解則相對較少。而絲綢之路對文化交流產生的影響,也須學生進一步理解,形成有邏輯、體系化的知識脈絡。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和核心素養分析】1、學生通過學習,結合地圖,了解不同時代、不同商路開辟的原因和背景,結合具體史實,分析絲綢之路盛衰的原因。【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2、結合地圖,了解絲綢之路及歐亞大陸其他交通線的具體路線、開辟時間及作用。【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3、結合具體史料,了解古代商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表現,分析理解古代商路對文化交流產生的作用和影響,理解中西文化交流的特點及影響。【史料實證、歷史解釋】4、 了解絲綢之路在當下新時代的新發展,關照現實問題,感悟家國情懷。【家國情懷】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古代不同類型商路的開辟;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表現。確定上述重點的依據——課標要求難點:理解貿易活動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認識古代絲綢之路對當代“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義。確定上述難點的依據——理解貿易活動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這一課標要求,涉及的國家眾多,時間跨度長,超出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歷史圖片 歷史地圖 文字材料 多媒體(二)教學方法 地圖教學法、問題探究法、情景創設法、史論結合法、小組合作法、PAD教學法板書設計古代的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 “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創造之美— 絲綢之路的開辟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溝通之美— 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萬物并育而不相害”和合之美— 文明交流、互鑒的力量 “天下兼相愛則治”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視頻影像《絲綢之路》師:結合視頻,請用簡短的詞語概括一下你的絲路印象? 談絲路印象 視頻以激趣,同時借助“絲路印象”環節教師點出本節課的設計主題“美美與共 天下大同”。一、課前自主學習反饋 【自主學習成果展示、點評】1、表揚課前自主學習較好的個人和小組。2、老師選取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上交的思維導圖,學生相互進行點評。【展示課前自主學習反饋單學生提出的問題】 1、學生點評思維導圖;2、同伴互助解決學生提出的能夠解決的問題。 學生點評思維導圖可以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思維導圖的構建方法,理清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同時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自信心。2、問題反饋單的設計是“生學為本”的體現,以學生困惑的問題作為課堂的起點;同時借助同伴互助的方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二、創造之美— 絲綢之路的開辟 師:在廣袤的地球上,沙漠、高山、溝壑,曾經一度想試圖阻止人類交流的腳步,但即便是天險重重,人類探索和交流的腳步始終未曾停歇,即便是在靠步行的年代!我們的先民們跨越千山萬水,創造奇跡,一條古老的商路逐漸形成!讓我們走進“創造之美”。【歷史解釋】 絲綢之路概念 狹義絲綢之路 廣義絲綢之路【表格法】 落實四條商路相關知識點【合作探究】 1、絲綢之路的特點? 2、結合材料、地圖和所學,分析宋代對外貿易發生以上變化的原因?【播放視頻】 張騫返回漢朝 “持漢節而不失”師:張騫通西域是絲綢之路發展史的標志事件,請同學們與我一起欣賞一段視頻,視頻的場景是當張騫歷經十三年的艱難險阻,衣衫襤褸、赤著雙腳回到了魂牽夢縈的長安城。同學們在觀看視頻的時候請思考為什么每一個人都眼含淚水?【顯示字幕】 中國智慧:“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地圖教學】 學生講解四條商路動態開辟圖;分析史料,論從史出;【觀看視頻】 1、以地圖為載體,通過學生上臺講解的方式能夠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廣義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同時培養學生歷史解釋、史料實證的能力。2、 借助小組合作的方式突破本課教學重點,體現“以生為本”,培養學生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的能力。3、以張騫“持漢節而不失”的故事培養家國情懷。三、溝通之美— 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師:絲綢之路是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通過這條蜿蜒綿長的商路,促進了東西方的物質技術文化交流,都有哪些表現呢?師:同學們注意觀察,東西方的輸出品各具有什么特點?師:絲綢之路沿線各國在交流的同時促進了本國經濟發展,從中我們又可以汲取什么樣的中國智慧呢?【顯示字幕】 中國智慧:“萬物并育而不相害” 【學生活動】 請你選取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一處著名景點,從文化交流的角度為其撰寫一份解說詞。(要求:表述成文、闡述充分、邏輯清晰) 創設歷史情境“重走絲綢之路”,分別選取大唐西市商業街上的胡餅、敦煌莫高窟的胡旋舞、埃及福斯塔特遺址中出土的青瓷殘片為切入點,反映一個共同的主題:絲綢之路帶動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三、和合之美— 文明交流、互鑒的力量 【合作探究】 今天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都換發出新的生機,開啟了“一帶一路”戰略的新篇章,請同學們閱讀有關“一帶一路”戰略的兩則史料,對比古絲綢之路,思考千百年來中國的變與不變?師:“一帶一路”戰略的各參與國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從合作中得到更多實惠,從中我們可以汲取什么樣的中國智慧?【顯示字幕】中國智慧:“天下兼相愛則治” 【合作探究】 古絲綢之路與“一帶一路”戰略對比,思考千百年來中國的變與不變? 通過古今對比,培養學生樹立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的能力,同時增強民族自豪感。課堂小結 【播放視頻】“金句來習”:習近平主席對古絲綢之路和“一帶一路”戰略的評價師:2100多年前,中國漢代的張騫肩負和平友好使命,兩次出使中亞,開啟了中國同中亞各國友好交往的大門,開辟出一條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絲綢之路。千百年來,在這條古老的絲綢之路上,各國人民共同譜寫出千古傳誦的友好篇章。今天的“一帶一路”戰略,雖是中國提出,但機會和成果屬于世界各國。各國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道路上平等互惠、合作共贏,這正是“文明在開放中發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而這正是偉大的中華民族千百年來一直追尋的美好愿景“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小組、個人評價】【布置作業】課后拓展研究①:必做作業:1、同步練習冊第9課課后鞏固部分題目完成;2、自主學習第10課,完成導學任務單(平板提交);課后拓展研究②:選做作業:觀看“絲綢之路周”宣傳片,選讀《絲綢之路》書籍,以“我眼中的絲路”為題撰寫一篇小論文。(要求:表述成文、闡述充分、邏輯清晰) 談談本節課的收獲;自評和他評;完成課后作業。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激發其學習的最大潛能;指導學生深入拓展學習教學反思本節課是在“生學為本、合作內化、師教為要、點撥升華”教學原則的引領之下,對“課時分割”、“學生共同發展體”這一新的教學模式的實踐。學生的自主學習是關鍵,將學生知識的學習前置,讓學生通過觀看微視頻的方式在家中或課外進行學習;課上則成為教師立足學生的學習與需求重建課堂,進行問題解答、交流互動、合作展示、思維提升的場所;課后則成為思維繼續延伸、學生吸收內化并進行新課自主學習的環節。在備課、研課、磨課、上課、評課中我收獲著我的專業成長。我對這節課的設計思路如下:課前完成兩個工作,一是下發思維導學任務單,引領學生對基礎知識進行自主學習,并進行批改;二是下發反饋單,要求學生把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產生的困惑記錄在反饋單中,我將共性問題進行了分類,以學生的收獲和問題作為本堂課的起點,設計本堂課的教案。課前在對反饋單中學生提到的共性問題整合的基礎之上,以“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為線索,將本課設計成三個篇章——創造之美、溝通之美、和合之美。1、通過絲綢之路周宣傳片,激發學生積極探究新課的興趣;2、采用動態地圖的形式對不同時代不同類型的商路進行宏觀概括,學生興趣濃厚;3、課堂中精選視頻資源,引起學生共鳴,服務于教學重點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4、創設“重走絲綢之路”歷史情境,深入淺出地突破教學難點,學生的探究欲望強烈,課堂效果好。5、凸顯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本課以“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為主線,通過“創造之美、溝通之美、和合之美”三個環節的設計分別汲取中國智慧“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萬物并育而不相害”、“天下兼相愛則治”,凸顯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6、最后推薦書目和研究性作業進一步打開學生的眼界,讓歷史照亮未來。但是本課跨越多個歷史時段、涉及多條古代商路,知識點繁雜,教師在設計時應當抓住重難點問題進行突破。“主題引領、任務驅動”的方式對特定主題下知識點繁雜的課時比較適用。另外,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中也要注意對單元主題和選必三模塊主題的呼應,將教學設計的立意放在更高的層次上。在精心準備這堂課的過程中有收獲也有問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不斷反思、不斷實踐、不斷完善、不斷進步!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