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9課 對外開放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知道經濟特區的建立和發展,了解我國對外開放領域逐步擴大的過程,認識對外開放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了解認識歷史的多種途徑和方式,提高觀察地圖和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在了解對外開放史實的基礎上,理解對外開放對中國發展的重大意義;在運用地圖了解對外開放的過程中,掌握觀察和分析地圖的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改革開放史實我國強國之路,我們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開放;認識改革開放的重要性,培養面向世界的意識。【教學重難點】1、重點:經濟特區的建立2、難點:開放領域的擴大;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意義【教學過程】A.導入新課:·出示列強瓜分中國漫畫,探究原因:閉關鎖國·出示材料:“任何一個國家要發展,孤立起來,閉關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強國際交往,不引進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先進科學技術…,是不可能的。——《鄧小平文選》”(引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決策:改革開放)·要怎樣對外開放?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并出示歌詞(歌詞中“一個圈讓一座有一座的高樓大廈崛起。”這個圈是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共中央對外開放上坐的一個嘗試。在幾個地方建立起一塊特殊的區域——經濟特區)B.講授新課:一、嘗試——經濟特區1、時間:1980年2、名稱:深圳、廈門、汕頭、珠海(諧音:“生下三頭豬”,以便學生記憶)3、“特”?(出示材料:鄧小平談話“…在你們廣東劃出一塊地方來,也搞特區…中央沒有錢,可以給些政策,你們自己去搞,要殺出一條血路來。”)——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嘗試成功與否?出示深圳、廈門、汕頭、珠海現狀圖,感受大城市繁華景象具體說明深圳變化:小漁村圖&深圳現狀圖+56.5萬人的逃港事件“25歲,用青春把小漁村變成大都市;25年,用前無古人的速度…”(深圳速度)4、作用·出示材料:“特區是個窗口…從特區可引進技術,獲得知識,學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識。特區成為開放的基地,不僅在經濟方面、培養人才方面使我們得到好處,而且會擴大我國的對外影響。——1984年鄧小平講話”(學生根據材料回答經濟特區設置的作用)總: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渡:由此可見,經濟特區確實起到了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作用(出示鄧小平題詞),是一個正確的選擇,正確的嘗試】二、擴大(結合地圖,并結合貼圖方式讓學生理清出現先后順序)A.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出示材料:“除現在的特區之外,可以考慮再開放幾個港口城市…這些地方不叫特區,但可以實行特區的某些政策。——鄧小平《辦好經濟特區,增加對外開放城市》”)B.沿海開放城市:大連、青島…C.沿海經濟開放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環渤海D.+海南經濟特區+上海浦東開發區 展示現景圖E.深入內地:沿江城市、省會、邊境城市、首府總:對外開放特點: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過渡:卷入了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中去,為更好地適應經濟全球化)1986年提出申請2001年正式加入 簡述世貿組織的職責,來使學生明白利弊【課堂小結】列強在中國投資設廠&對外開放引外投資 不矛盾向學生說明區別:a.社會性質不同b.主權所有不同:掠奪&遵守我國法令所以,堅持對外開放,積極引商投資,學習外國技術經驗【板書設計】對外開放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PAGE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