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7課 偉大的歷史轉折【簡約課堂】(精品課件+背記與檢測)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7課 偉大的歷史轉折【簡約課堂】(精品課件+背記與檢測)

資源簡介

(共20張PPT)
部編人教版 八年級歷史/下
第三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第7課 偉大的歷史轉折
簡約課堂
觀看視頻,見證中國國力的崛起!
導入新課
第三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板書課題
2022年課標:知道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認識鄧小平對改革開放所起的重要作用,認識改革開放對中國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和對世界的重要影響。
第7課 偉大的歷史轉折
1.史料實證:通過視頻、圖片、史料解讀等途徑,了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背景和內容,了解平反冤假錯案和撥亂反正的基本史實;學會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認識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2.歷史解釋:學會原因與結果、聯系與綜合等概念,認識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認識撥亂反正的意義。
3.唯物史觀:運用歷史比較的方法,聯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實和四十多年改革開放所取的偉大成績,深刻理解這次偉大的歷史轉折,提高歷史感悟能力。
4.家國情懷:認同中國共產黨完全有能力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成功;認識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強國之路。
培養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目標
核心素養
1、背景:文革后遺癥
材料三:李先念:據初步估算,“文革”十年我國在經濟上僅國民收入就損失人民幣5000億元。這個數字超過了建國30年全國固定資產的總和!如果再不重視生產建設,那我們離亡黨亡國可就不遠了
材料二:“僅中央、國家機關副部長和地方副省長以上的高級干部,被立案審查的即占總人數的75%左右。在審查中,濫用專政手段,大搞逼供信,制造了數以百萬計的冤假錯案,加上受牽連的親屬和有各種社會聯系的人,全國被株連的群眾達1億人。” ——《“文化大革命”簡史》
材料四:“學校‘停課鬧革命’,大學停止招生,教育事業受到極大摧殘。學校關閉,文盲大量增加;文藝界百花凋零,萬馬齊暗;許多有成就的科學家被錯當作“反動學術權威”關進“牛棚”,知識分子被當作‘臭老九’。 ——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簡史》
經濟困難
文化凋敝
①經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動亂,積累下許多嚴重的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
材料一:文化大革命”也大大削弱了無產階級專政。把多年辛苦建立的各級人民政權機構打碎了,把我們無產階級專政的重要機構公、檢、法砸爛了,特別嚴重的是,我們專政的領導力量共產黨受到了嚴重的損害。 ——金春明《大變動年代的探索》
冤假錯案
閱讀材料:“文革”后的中國面臨的問題?
政治混亂
目標導學一、十一屆三中全會
新課講解
材料五:群眾甲:俺爹時傳祥,本是個掏糞工人,他老人家勤勤懇懇,本本分分地工作了一輩子,就因為受到了劉少奇的接見,和他握了手,就被說成是“工賊”的同伙、“反動分子”!最后硬是被紅衛兵們批斗致死!俺爹實在太冤枉啊!據說全國還有28000人和我爹一樣!老天爺!您可快開眼吧!
②粉碎“四人幫”后,人們要求對“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錯案進行平反,要求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
2.“兩個凡是”方針的提出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
實質:“左”傾錯誤的繼續
“兩個凡是”方針是當時的領導人華國鋒要把毛澤東晚年的“左”傾錯誤延續下去。1979年3月10日至22日召開的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華國鋒在講話中堅持“兩個凡是”的方針,繼續延用了“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錯誤提法,仍認定天安門事件是“反革命事件”,認為“批林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是正確的,阻撓鄧小平出來工作等。這就為全黨糾正“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傾錯誤,撥亂反正,設置了障礙。影響:導致國家出現徘徊局面,同時阻礙了大量歷史遺留問題和大量冤案的徹底平反。
危害:阻礙了大量歷史遺留問題和大量冤案的徹底平反。
3.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
時間:
意義:
①性質:這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
②它使人們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③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
1978年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背景:
①粉碎四人幫以后,人們要求對“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錯案進行平反,要求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
③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
②“兩個凡是”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滿。
④鄧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實際上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基本的指導思想。
1)時間
3) 內容
2) 地點
1978年底(12月18~22日)
北京
①思想上: 沖破“左”傾錯誤,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
②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③組織上:會議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
4.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這次全會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正式開端。
——《共同社》
這次會議作出的一系列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產生的影響比1949年建國以來的任何事件的影響都要大。
——《美聯社》
外媒評十一屆三中全會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百姓過上幸福生活的轉折點,人民的生活從吃不飽穿不暖到實現溫飽奔小康,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了。”
百姓眼中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4)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意義: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領域進行全面撥亂反正。
實現四個現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產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變同生產力發展不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場廣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
閱讀上述材料,結合“文化大革命”的史實,你能說說為什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偉大的歷史轉折嗎?
“左”傾錯誤
以階級斗爭為綱
個人崇拜
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
經濟建設
領導集體










(鄧小平)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
4)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意義:
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會議
知識拓展
遵義會議
十一屆三中全會
思想糾錯
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的錯誤
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
中共黨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徹底糾正了“左”傾錯誤
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領導集體
中共黨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點;迎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
領導核心
歷史地位
“十一屆三中全會在中共黨史上的地位類似于遵義會議。”
——歷史學家胡繩
兩次轉折點的比較
撥亂反正撥亂反正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中國共產黨人糾正“文化大革命”的混亂和錯誤,正本清源,使黨和國家的工作走上正軌的一項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黨內最大的
一起冤案是什么?
文革期間,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被誣為“叛徒、內奸、工賊” ,非法監禁,迫害而死。
內容:
平反冤假錯案
典型事例:
1980年,恢復劉少奇的名譽,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目標導學二、撥亂反正
1.平反冤假錯案:
2.教育工作的撥亂反正
恢復高考制度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在鄧小平主持決策和直接推動下,高考制度得到恢復。1977年冬天進行了高考制度恢復后的第一次考試。
高考制度的恢復,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撥亂反正,為大批知識青年敞開了大學之門,也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批人才。
時間:
會議名稱:
完成標志:
意義:
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
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完成。
1981年
3.撥亂反正勝利完成:
拓展延伸: 你認為在20世紀,哪三位“歷史偉人”使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第一次歷史巨變—辛亥革命,推翻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第二次歷史巨變—成立新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
第三次歷史巨變—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改革開放。
“救國之夢”
“建國之夢”
“強國之夢”
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人都有很多路要走,路上難免會犯錯誤。通過下方的年代尺,一起梳理建國以來黨和國家犯的失誤。
1976年
1958年
1966年
1978年
“大躍進”
人民公社化運動
“文化大革命”
“兩個凡是”
方針
實質都是“左的錯誤
我們應當用怎樣的態度面對挫折
實事求是
勇于糾錯
及時改進
以史為鑒
兩年徘徊
十一屆
三中全會
思想解放運動
“兩個凡是”
導致
促使
真理標準問題
的大討論
掀起
奠定
基礎
改革
開放
撥亂
反正
保障
重心轉移
偉大的歷史轉折
板書設計
課堂檢測
1.(2022年山東棗莊)六集電視政論片《復興之路)反映了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下列選項是前四集的片名,其中“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經濟特區”出現在( )
A.《千年巨變》 B.《崢嶸歲月》 C.《中國新生》 D.《偉大轉折》
2.(2022年湖南常德)1979年10月《人民日報》的子報——《市場報》正式創刊,它是中國改革開放后誕生的第一份經濟類報紙。1980年,《人民日報》改版,開辟了《經濟簡訊》等新欄目,經濟新聞成為報道重點,篇幅和數量不斷增加。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國企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B.經濟建設的發展
C.黨和國家經濟中心轉移 D.經濟特區的建立
D
C
3.(2022年陜西)中共八大與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相同點是
①都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②都明確了經濟建設是中心任務
③都指明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方向④都做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A
課堂檢測
4.(2022年四川達州)新中國成立后很長一段時期,中國人多因公務出國。到20世紀80年代,中國出境旅游興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周邊國家擴大到世界各地。這一變化主要得益于
A. 改革開放政策的推動 B. 中日關系的穩定發展
C.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D.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
5.(2022年四川樂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果斷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材料敘述的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
A.時間 B.背景 C.內容 D.影響
A
C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7課 偉大的歷史轉折 背記與檢測
一、2022版課標要求:
知道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認識鄧小平對改革開放所起的重要作用,認識改革開放對中國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和對世界的重要影響。
思維導學:
三、背記要點:
時空定位
知識點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1、背景:“文化大革命”后,“兩個凡是”方針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滿。1978年,思想理論界展開了一場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使人們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2、召開: 1978年12月,在北京召開。
3、主要內容: 會議沖破了長期以來“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4、意義: 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 這次會議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方面進行全面撥亂反正。
知識點二、 撥亂反正
1、史實: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平反冤假錯案的工作在全國全面展開。1980 年撤銷“文化大革命”中強加給劉少奇的種種罪名,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結束: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召開,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完成。
【易錯易混】
(1)遵義會議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
(2)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標志著我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 )
中共八大 中國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
十一屆三中全會 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
【拓展延伸】中國現代史的四個階段
(1)1949年我國建立起來的是新民主主義社會,這是一個過渡性質的社會,一直持續到1956年底;(2)1956年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1956—1966年是十年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
(3)1966—1976年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時期;
(4)1978年以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四、課堂檢測:
第7課 偉大的歷史轉折
一、選擇題
1.(2022春·山西·八年級太原師范學院附屬中學校考期末)著述改變歷史,這樣的事例中外都有。一個人的名字通過一篇文章,與一次思想解放運動聯系在一起,這個人當數胡福明。1977年,南京大學的年輕助教胡福明經過——個暑假的思索、查證和寫作,將這篇文章投稿給《光明日報》,由此引發了一場全國范圍的大討論。這篇文章的名稱是( )
A.《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B.《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C.《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D.《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2.(2023春·八年級單元測試)從今以后,只要不發生大規模的外敵入侵,現代化建設就是全黨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黨的政治工作,都是圍繞著這個中心工作,并為這個中心工作服務的,不能再搞任何離開這個中心工作,損害現代化建設的“政治運動”和“階級斗爭”了。現代化建設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產力,也就必然要求各方面地改變同生產力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它本身就是一場廣泛深刻的革命。與上述材料相關的會議是( )
A.遵義會議 B.中共七大C.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D.中共十二大
3.(2023春·全國·九年級專題練習)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發生如圖所示變化從根本上得益于( )
A.國有企業改革 B.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C.實行改革開放 D.大量引進外來資金
4.(2023·山西·模擬預測)以下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兩次重要會議,對其共同點解讀正確的是( )
時間:1956年9月概況: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時間:1978年12月內容: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A.都形成了新的中央領導集體B.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C.都是社會主義道路良好開端D.都是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有益探索
5.(2022春·新疆烏魯木齊·八年級校考期末)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這里“轉折”的含義主要指( )
A.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由建立計劃經濟到建立市場經濟
B.經濟體制改革的內容由農村改革轉到城市改革上來
C.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D.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
材料題
6.(2021·江蘇淮安·模擬預測)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我們黨成立后,受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影響,一開始也把中國革命的重心放在城市特別是中心城市,試圖走城市武裝起義奪取政權的道路……我們黨內有些人把共產國際的指示教條化,把別國的經驗神圣化,也是這樣主張的。
材料二 “坦率地講,我們過去照搬蘇聯搞社會主義的模式,帶來很多問題,但沒有解決好”。鄧小平同志所說的“沒有解決好”,主要是指我們在探索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發生了失誤和曲折,包括發生了“文化大革命”這樣全局性的長時間的嚴重錯誤。
材料三 與此同時,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國家建設百廢待興,真理標準討論熱潮涌起。國內外大勢呼喚我們黨盡快就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政方針作出政治決斷和戰略抉擇。
材料四 九十多年來,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歷經千辛萬苦,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
(1)為了走材料一中的“道路”,1927年,中國共產黨先后發動了哪些武裝起義?后來,毛澤東發現這條道路走不通,他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什么樣的新道路?
(2)除了“文化大革命外”,材料二中“失誤”和“曲折”還包括哪些歷史事件?
(3)材料三中“真理標準討論”的背景原因是什么?十一屆三中全會為黨和國家前途命運作出了怎樣的歷史性抉擇?
(4)依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所取得偉大勝利的基本經驗。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7課 偉大的歷史轉折 背記與檢測
一、2022版課標要求:
知道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認識鄧小平對改革開放所起的重要作用,認識改革開放對中國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和對世界的重要影響。
思維導學:
三、背記要點:
時空定位
知識點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1、背景:“文化大革命”后,“兩個凡是”方針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滿。1978年,思想理論界展開了一場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使人們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2、召開: 1978年12月,在北京召開。
3、主要內容: 會議沖破了長期以來“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4、意義: 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 這次會議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方面進行全面撥亂反正。
知識點二、 撥亂反正
1、史實: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平反冤假錯案的工作在全國全面展開。1980 年撤銷“文化大革命”中強加給劉少奇的種種罪名,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結束: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召開,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完成。
【易錯易混】
(1)遵義會議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
(2)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標志著我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 )
中共八大 中國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
十一屆三中全會 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
【拓展延伸】中國現代史的四個階段
(1)1949年我國建立起來的是新民主主義社會,這是一個過渡性質的社會,一直持續到1956年底;(2)1956年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1956—1966年是十年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
(3)1966—1976年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時期;
(4)1978年以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四、課堂檢測:
第7課 偉大的歷史轉折
一、選擇題
1.(2022春·山西·八年級太原師范學院附屬中學校考期末)著述改變歷史,這樣的事例中外都有。一個人的名字通過一篇文章,與一次思想解放運動聯系在一起,這個人當數胡福明。1977年,南京大學的年輕助教胡福明經過——個暑假的思索、查證和寫作,將這篇文章投稿給《光明日報》,由此引發了一場全國范圍的大討論。這篇文章的名稱是( )
A.《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B.《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C.《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D.《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答案】B
【詳解】根據題干“思想解放”“《光明日報》”“全國范圍的大討論”可知,這場大討論是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源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篇文章。B項正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反映的是1958年的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排除A項;《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發表于1978年,排除D項。故選B項。
2.(2023春·八年級單元測試)從今以后,只要不發生大規模的外敵入侵,現代化建設就是全黨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黨的政治工作,都是圍繞著這個中心工作,并為這個中心工作服務的,不能再搞任何離開這個中心工作,損害現代化建設的“政治運動”和“階級斗爭”了。現代化建設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產力,也就必然要求各方面地改變同生產力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它本身就是一場廣泛深刻的革命。與上述材料相關的會議是( )
A.遵義會議 B.中共七大C.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D.中共十二大
【答案】C
【詳解】依據“從今以后,只要不發生大規模的外敵入侵,現代化建設就是全黨的中心工作……”可知與十一屆三中全會有關,1978年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果斷停止“以階級斗爭為綱”,提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現代化建設或經濟建設上來以及實行改革開放,從而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這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C項正確;遵義會議召開于1935年,糾正了黨內“左傾”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路線方針,在革命的危機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與題干不符,排除A項;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開,在抗日戰爭勝利前夕制定了正確的路線、綱領和策略,確定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鄧小平明確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3.(2023春·全國·九年級專題練習)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發生如圖所示變化從根本上得益于( )
A.國有企業改革 B.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C.實行改革開放 D.大量引進外來資金
【答案】C
【詳解】從材料的時間可以看出,從1978年開始,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不斷突飛猛進,這主要是得益于1978年改革開放的實行,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C項正確;國有企業改革從1984年開始,排除A項;BD項只是原因之一,不是根本,排除BD項。故選C項。
4.(2023·山西·模擬預測)以下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兩次重要會議,對其共同點解讀正確的是( )
時間:1956年9月概況: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時間:1978年12月內容: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A.都形成了新的中央領導集體B.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C.都是社會主義道路良好開端D.都是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有益探索
【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關鍵信息“1956年9月”“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 變為先進的工業國”和“1978年12月”“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 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兩次會議分別是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共八大以后,我國開始全面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故兩次會議都是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有益探索,D項正確;中共八大并沒有形成新的領導集體,排除A項;中共八大與重大轉折無關,排除B項;1956年,毛澤東發表《論十大關系》,以《論十大關系》和中共八大為標志,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開端,排除C項。故選D項。
5.(2022春·新疆烏魯木齊·八年級校考期末)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這里“轉折”的含義主要指( )
A.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由建立計劃經濟到建立市場經濟
B.經濟體制改革的內容由農村改革轉到城市改革上來
C.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D.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
【答案】D
【詳解】結合所學可知,題干中“轉折”的含義是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做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我國從此走上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D項正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由建立計劃經濟到建立市場經濟是1992年中國十四大,排除A項;經濟體制改革的內容由農村改革轉到城市改革上來是1984年,與材料時間不符合,排除B項;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雖然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之一,但是不是“轉折”的含義,排除C項。故選D項。
材料題
6.(2021·江蘇淮安·模擬預測)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我們黨成立后,受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影響,一開始也把中國革命的重心放在城市特別是中心城市,試圖走城市武裝起義奪取政權的道路……我們黨內有些人把共產國際的指示教條化,把別國的經驗神圣化,也是這樣主張的。
材料二 “坦率地講,我們過去照搬蘇聯搞社會主義的模式,帶來很多問題,但沒有解決好”。鄧小平同志所說的“沒有解決好”,主要是指我們在探索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發生了失誤和曲折,包括發生了“文化大革命”這樣全局性的長時間的嚴重錯誤。
材料三 與此同時,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國家建設百廢待興,真理標準討論熱潮涌起。國內外大勢呼喚我們黨盡快就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政方針作出政治決斷和戰略抉擇。
材料四 九十多年來,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歷經千辛萬苦,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
(1)為了走材料一中的“道路”,1927年,中國共產黨先后發動了哪些武裝起義?后來,毛澤東發現這條道路走不通,他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一條什么樣的新道路?
(2)除了“文化大革命外”,材料二中“失誤”和“曲折”還包括哪些歷史事件?
(3)材料三中“真理標準討論”的背景原因是什么?十一屆三中全會為黨和國家前途命運作出了怎樣的歷史性抉擇?
(4)依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所取得偉大勝利的基本經驗。
【答案】(1)起義:南昌起義,秋收起義;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工農武裝割據道路。
(2)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
(3)文化大革命結束,國家各項工作在徘徊中前進;“兩個凡是”束縛了人們思想。實行改革開放。
(4)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密切聯系群眾,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解析】
(1)根據“我們黨成立后,受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影響,一開始也把中國革命的重心放在城市特別是中心城市,試圖走城市武裝起義奪取政權的道路”可知俄國的“道路”是城市暴動的道路,為了走這條路,1927年,中國共產黨先后發動了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毛澤東發現城市暴動的路走不通,他為中國革命開辟的道路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工農武裝割據道路。
(2)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除了“文化大革命外”,材料二中“失誤”和“曲折”還包括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等。
(3)結合所學內容可知,“真理標準討論”的背景主要是文化大革命結束,國家各項工作在徘徊中前進,國家建設百廢待興;而且“兩個凡是”束縛了人們思想。十一屆三中全會為黨和國家前途命運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抉擇。
(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沒有固定答案。綜合材料內容并結合所學進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密切聯系群眾,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漾濞| 江陵县| 长顺县| 名山县| 辉县市| 逊克县| 潞城市| 沁水县| 和政县| 富蕴县| 安顺市| 郴州市| 天峨县| 桂林市| 乌拉特后旗| 扎赉特旗| 鄄城县| 手游| 古田县| 团风县| 武功县| 吉木乃县| 柳林县| 兰坪| 扶余县| 汉中市| 西林县| 玛纳斯县| 怀柔区| 库车县| 马尔康县| 兴安盟| 洛川县| 武定县| 江门市| 平利县| 玉山县| 隆尧县| 双峰县| 招远市| 临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