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第4講 中國各族人民的家園——主題二 中國地理1-2-4 概述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了解中華民族的生存空間。1-2-5 描述中國自然和人文環境的總體面貌,了解其基本特征。1-2-6 描述我國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和人文環境特征,比較人們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情等方面的特點。課程要求教材鏈接導學提示《人文地理》下冊P1—32⑴中國的海陸位置及其特點、位置優勢;我國 34 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及其行政中心;我國人口分布特點及分界線;我國民族分布地區及分布特點;⑵中國地形的特點和分布;中國氣候的分布和特點;季風氣候對我國生產生活的影響;黃河和長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線及水文特點;⑶南北方分界線及依據,比較南北方的差異;交流與互補的目的;⑷臺灣的自然環境和特色;⑸浙江省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壹國土與人民1.遼闊的疆域⑴地理位置①海陸位置:中國位于亞歐大陸東部,東部瀕臨太平洋,西部深入亞歐大陸腹地。特點 中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注:日本是島國;蒙古是內陸國;美國是海陸兼備的國家) 意義 東部 瀕臨海洋,氣候濕潤,有利于農業生產;沿海有許多優良港灣,有利于與各國海上往來和發展海洋事業西部 深入亞歐大陸內部,通過陸上交通可與中亞、西亞、歐洲各國往來②經緯度位置:(約73°E—約135°E)(約4°N—約53°N)A.我國大部分地區位于中緯度、北溫帶,小部分地區在低緯度、熱帶。B.北回歸線自西向東橫穿我國云南、廣西、廣東和臺灣。C.中國沒有高緯度地區,也沒有處在寒帶的地區。③半球位置:按經線劃分,中國位于東半球;按緯線劃分,中國位于北半球。⑵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國中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意義:幅員遼闊的國土,不僅為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還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⑶我國鄰國我國鄰國 陸上鄰國(14個) 東:朝鮮; 東北和西北:俄羅斯; 北:蒙古 西北: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南:印度、尼泊爾、不丹 南面:緬甸、老撾、越南隔海相望國家(6個) 隔黃海相望的國家:韓國; 隔東海相望的國家:日本 隔南海相望的國家: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 ⑷疆域四至疆域四至 跨度最東端 黑龍江—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相交處(135°E) 東西跨經度62 ,東西時差約4小時最西端 新疆的帕米爾高原上(73°E) 最南端 南海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4°N)(屬于海南省) 南北跨緯度49 ,冬季南北溫差大最北端 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3°N) ⑸我國領海海域面積 我國管轄海域面積約為300萬平方千米,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以及臺灣以東的太平洋海域主要島嶼 臺灣島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島嶼,海南島為面積第二大島。(▲注:釣魚島位于東海,黃巖島位于南海)大陸海岸線 北起中朝邊境的鴨綠江口,南到中越邊界的北侖河口,全長約18 000千米。在漫長的海岸線上,分布著眾多優良港灣2.行政區劃⑴設立目的:中國國土遼闊,為便于管理,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族團結。⑵劃分方法:全國的行政區域基本上分為三級: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縣(自治縣、市);鄉(鎮、民族鄉)。①省級行政區的數量: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②我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省級行政中心(省會城市)序號 名稱 簡稱 行政中心 序號 名稱 簡稱 行政中心省 1 黑龍江 黑 哈爾濱 省 18 四 川 川或蜀 成 都2 吉 林 吉 長 春 19 貴 州 貴或黔 貴 陽3 遼 寧 遼 沈 陽 20 青 海 青 西 寧4 河 北 冀 石家莊 21 甘 肅 甘或隴 蘭 州5 河 南 豫 鄭 州 22 臺 灣 臺 臺 北6 湖 北 鄂 武 漢 23 海 南 瓊 海 口7 湖 南 湘 長 沙 直轄市 24 北 京 京 北 京8 廣 東 粵 廣 州 25 天 津 津 天 津9 山 東 魯 濟 南 26 上 海 滬 上 海10 山 西 晉 太 原 27 重 慶 渝 重 慶11 陜 西 陜或秦 西 安 自治區 28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 烏魯木齊12 安 徽 皖 合 肥 29 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古 呼和浩特13 江 西 贛 南 昌 30 西藏自治區 藏 拉 薩14 江 蘇 蘇 南 京 31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 南 寧15 浙 江 浙 杭 州 32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 銀 川16 福 建 閩 福 州 特別行政區 33 香港特別行政區 港 香 港17 云 南 云或滇 昆 明 34 澳門特別行政區 澳 澳 門1.各具特色的省份內蒙古 海南 黑龍江 廣東 新疆 內蒙古、陜西 澳門 云南跨經度最廣 跨緯度最廣、最南、緯度最低、全境在熱帶 最東、最北、緯度最高 人口最多 面積最大、鄰國最多(8個)、最西 鄰省最多(8個) 面積最小 少數民族分布最多2.“省”與“省級行政區”的區別“省級行政區”有34個,上海市、寧夏回族自治區都是省級行政區,但不能稱“××省”,被稱為“××省”的只有23個省級行政區,如浙江省、福建省。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于元朝(“行省制度”)。3.“市”的區別省級直轄市,如北京市、上海市;地級市,如杭州市、寧波市;縣級市,如慈溪市、樂清市。4.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權”,體現“一國兩制”。少數民族自治區享有“一定自治權”,體現“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經濟特區不享有政治上的“自治權”,實行特殊優惠的經濟政策。5.中國行政區劃中國行政區劃圖3.眾多的人口人口數量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2020年11月1日零時,我國總人口已達14.4億人 人口密度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較高的國家 人口分布 特點 分布很不均勻,東密西疏 分界線 黑河—騰沖一線以東 人口數量約占全國總人口數的94%,而面積只占全國總面積的43%,人口稠密黑河—騰沖一線以西 人口數量只占全國總人口數的6%,而面積卻占全國總面積的57%,人口稀疏4.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民族組成 中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 漢族 漢族人口數量最多,約占全國總人口的91.11%少數民族 其余55個民族的人口數量約占全國總人口的8.89%,一般被稱為少數民族。其中,壯族(人口最多)、滿族、回族、苗族、維吾爾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和藏族人口較多,都超過500萬人。有些少數民族人口較少,不到一萬人民族分布 格局 各民族呈現“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居住”的分布格局分布 ⑴漢族:人口遍及全國各地,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地區⑵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我國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回族)民族文化 中華文明是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文化既相互交融,又多元發展 民族共同體 我國各民族在分布上相互交錯,文化上兼收并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 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中華民族共同體 貳山川秀美1.復雜多樣的地形⑴地形多樣是我國自然環境的顯著特點。高原、山地、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種地形類型均有分布。地形類型 地形區(地形單元)山 地 喜馬拉雅山脈(最高)、昆侖山脈、祁連山脈、天山山脈、阿爾泰山脈、橫斷山脈、秦嶺、陰山山脈、太行山脈、大興安嶺、巫山、雪峰山平 原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最大)、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魚米之鄉)高 原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最大、最高、世界屋脊)、內蒙古高原(牧人的天堂)、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最嚴重)、云貴高原(最崎嶇)盆 地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準噶爾盆地(緯度最高)、柴達木盆地(海拔最高)、四川盆地(海拔最低、天府之國)丘 陵 三大丘陵:東南丘陵、山東丘陵、遼東丘陵中國地形⑵山區面積廣大:平原所占的面積較小,丘陵所占的面積最小,山地所占的面積最大。含義 一般把山地、丘陵和連同比較崎嶇的高原統稱為山區。我國是一個山區面積廣大的國家,山區面積占到全國陸地總面積的2/3 影響 優勢 礦產、森林、水力、旅游等資源豐富、空氣新鮮、環境優美等,在發展林業、水電業、采礦業和旅游業等方面有優勢劣勢 交通不便、土層薄、生態環境脆弱等,制約經濟社會發展啟示 要因地制宜,優勢互補;發展經濟的同時要注意保護環境 ⑶地勢西高東低,自西向東逐級降低,大致呈三級階梯(我國的地勢特點)第一級階梯 界線 第二級階梯 界線 第三級階梯平均海拔 4 000米以上 昆侖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 1 000—2 000米 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00米以下地形類型 高原、盆地 高原、盆地 平原、丘陵主要地形區 高原:青藏高原 盆地:柴達木盆地 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 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 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東南丘陵影響 ①氣候:有利于海上濕潤氣流深入內地,形成降水 ②地形:因平原多為河流沖積而成,故我國平原多分布在東部地區 ③河流:使許多河流自西向東流;階梯交界處,落差大,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 ④交通:東流的大河溝通了東西交通,有利于沿海與內地的聯系 ⑤人口分布:使人口集中分布在東部地區,呈東密西疏的特點 沿北緯30°的地形剖面圖中國三級階梯分布圖2.季風的影響⑴氣候復雜多樣,各地氣候差異顯著。總體來說,東部地區主要以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為主;西北地區主要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青藏地區主要以高原山地氣候為主。氣候類型 熱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圖示氣候特點 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冬冷夏熱全年降水較少判斷標準 1月均溫15 ℃以上,年降水量超過1 500mm 1月均溫0 ℃以上,年降水量800mm以上 1月均溫0 ℃以下,年降水量800mm以下 1月均溫0 ℃以下,全年降水較少分布地區 云南南部、廣東雷州半島、臺灣南部及海南島 秦嶺—淮河以南的南方大部分地區 秦嶺—淮河以北的北方大部分地區 西北內陸,新疆和內蒙古等地區⑵季風氣候對我國的影響最大①季風的含義:季風是一種盛行風向隨季節發生明顯變化的風(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②季風的類型夏季風 冬季風季風活動源地 太平洋、印度洋 西伯利亞和蒙古風向 偏南風(從海洋吹向陸地) 偏北風(從陸地吹向海洋)性質 溫暖濕潤 寒冷干燥中國氣候類型圖③季風氣候特點及對生產生活的影響特點 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表 現雨熱同期 季風氣候給我們提供了有利于生產和生活的優越條件。季風氣候具有雨熱同期的特點,對農作物的生長極為有利 ⑴夏季風使黑龍江省的北部成為世界上種植水稻最北的地區⑵珠江流域一帶綠野相連,城市集中,人口密集,是中國富饒的寶地;而同緯度的西亞一帶卻是沙海連綿,荒漠廣布。形成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季風起了巨大的作用不穩定性 造成澇災 夏季風來得早,退得遲 1998年夏季,長江流域降雨量遠遠高于正常年份,長江中下游地區發生了嚴重的洪澇災害造成旱災 夏季風來得遲,退得早 2010年春季,西南大部分地區遭受了十年來最嚴重的旱災。100多天沒有降雨,河流干涸,水庫見底暴發寒潮 冬季風強烈 2011年初,江西、湖南、重慶、四川和貴州5省市氣溫驟降,發生了嚴重的寒潮冰雪災害◎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⑴緯度位置:我國南北跨度大,緯度高低不同是造成我國南北方差異的主要因素,特別是冬季南北方氣溫差異很大,北方雪花飄飄,南方溫暖如春。⑵海陸位置:我國東西部離海洋遠近不同造成中國東西部降水差異大,降水量東多西少。⑶季風影響:夏季我國南北方普遍高溫多雨。受夏季風影響的強弱不同,我國降水量南多北少,自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⑷地形地勢:青藏地區成為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區,高原山地氣候垂直變化明顯,出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色。3.母親河⑴黃河和長江的概況概況 黃 河 長 江發源地 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北麓 青海省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雪峰全 長 5 400多千米(中國第二長河) 6 300千米(中國第一大河)流經省份 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份) 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份)地 位 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我國長度最長、流域面積最大、支流最多、流量最大、水能最豐富、航運量最大支 流 上游:湟水、洮河中游:渭河和汾河 上游:雅礱江、岷江、嘉陵江、烏江中游:湘江、漢江和贛江注入海洋 渤海(山東省) 東海(上海市)⑵黃河流域⑶長江流域◎黃河流經的省會城市蘭州(甘肅)、銀川(寧夏)、鄭州(河南)和濟南(山東)◎黃河流經的地形區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長江流經的省會城市和直轄市省會城市:武漢(湖北)、南京(江蘇)直轄市:重慶、上海◎長江流經的地形區: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⑷黃河和長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黃 河 長 江上游 起止點 源頭—內蒙古河口 源頭—湖北宜昌水文特征 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 峽谷多,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主要景觀 ⑴黃河第一壩——龍羊峽大壩:黃河水能豐富,龍羊峽至青銅峽是水電的“富礦”⑵“塞上江南”——寧夏平原:利用黃河水進行灌溉,成為我國西北地區重要農業區 ⑴長江發源地——各拉丹冬雪峰(青海)⑵著名峽谷——虎跳峽(云南)⑶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四川)⑷三峽大壩(湖北)中游 起止點 內蒙古河口—河南桃花峪 湖北宜昌—江西湖口水文特征 含沙量大(世界最大) 河道彎曲、湖泊眾多(洞庭湖、鄱陽河)主要景觀 壺口瀑布(山西) 武漢港(湖北)下游 起止點 河南桃花峪—入海口(渤海) 江西湖口—入海口(東海)水文特征 舉世聞名的“地上河” 江闊水深,航運便利主要景觀 開封附近的“地上河”(“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 長江入海口:長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魚米之鄉”⑸黃河和長江的開發與治理黃 河 長 江作用 ⑴發電:黃河蘊藏著豐富的水能,龍羊峽至青銅峽河段更是水電的“富礦” ⑵灌溉:有2 000多年引黃河水灌溉的歷史 ⑴航運:長江干流江闊水深,終年不凍,宜賓以下可以四季通航。長江是中國最重要的內河航運大動脈,被稱為“黃金水道”⑵發電:三峽工程可以發揮防洪、發電、航運等效益⑶灌溉:長江水量豐富,支流眾多,滋潤著全國近20%的陸地國土問題 中游水土流失嚴重;下游形成“地上河” 雨季容易造成洪澇災害,防洪工作十分重要形成原因 黃河進入下游平原地區,河道變寬,河床坡度變緩,水流速度減慢,河水攜帶的泥沙沉積下來,使河床逐漸抬高。于是人們被迫不斷加高堤壩,黃河成為“地上河” 長江流域降水豐沛,干流水量大,再加上持續時間長和中下游地區地勢低平,雨季很容易造成洪澇災害治理措施 上游:加強生態環境建設 中游:黃土高原地區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例如:實施生物和工程措施,減少進入黃河的泥沙量;利用水庫調水沖沙,將淤積的泥沙送入大海,遏制河床抬高,黃河下游基本保持沖淤平衡 國家在長江流域實施保護水資源、治理水污染、修復水生態等一系列重大措施,流域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防洪減災能力顯著提升。例如:上中游:做好水土保持,興修水利下游:疏通河道,加固大堤,興修水利等1.長江和黃河共同點。⑴都發源于青海省,都流經青海、四川兩省,都流經青藏高原地形區。⑵長江黃河上游流經第一、二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⑶都自西向東注入海洋,入海口附近形成了廣闊的三角洲。2.長江主要特點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特點 原 因自西向東流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江闊水深 長江流域面積大且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終年不凍 大部分干流流經地區1月均溫0°C以上黃金水道 1月均溫0°C以上,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江闊水深,終年不凍,航運條件優越叁地域差異顯著1.秦嶺—淮河分南北⑴四大地理區域①劃分依據:我國國土遼闊,自然環境復雜多樣,人文現象千姿百態。綜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點,可以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②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⑵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習慣上以秦嶺—淮河為界,大體上將東部季風區劃分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區域差異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自然環境 氣候 氣候類型 溫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特征 氣溫 1月份氣溫低于0 ℃ 1月份氣溫高于0 ℃降水 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 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地形特點 以平原、高原為主 以低山、丘陵為主水文特點 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結冰,不利于航運 河湖眾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結冰,便于航運人文環境 生產特色 耕地類型 以旱地為主 以水田為主主要作物 小麥、玉米為主 以水稻為主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一年兩熟甚至三熟生活特色 飲食習慣 喜吃面食 喜吃米飯交通工具 以陸路交通為主,公路、鐵路四通八達 不僅有公路和鐵路,還有許多河流可以通航民居特點 注重防寒,墻壁厚實,窗戶嚴密,室內一般有取暖設備 一般沒有取暖設備,但很注重通風、防雨,而且屋頂坡度較大(▲依據: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1月0 ℃氣溫分界線和800毫米年降水量的分界線。)⑶南北方不同人文環境的形成原因:南北方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差異的形成,與其所處的自然環境密切相關。其中,氣候因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交流與互補原因 我國不同地區之間存在著差異,需要區域之間交流與合作,以達到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協同發展的目的 舉措 ⑴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運輸方式之一。我國不僅有四通八達的鐵路網,而且高速鐵路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從無到有、再到世界第一的跨越式發展⑵制定一系列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進各個地區的發展 ①國家深入實施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努力縮小區域發展差距②充分利用東部地區的資金、技術、人才和信息等多方面的優勢,給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注入活力⑶實施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區域一體的發展戰略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就是調整優化這三個地區的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新模式◎地理區域:一般指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哪一區域,如浙江處于南方地區,新疆處于西北地區。地理位置:即判定方向及所在位置,如浙江位于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長江三角洲南翼,東瀕東海。3.走進臺灣范圍 臺灣省包括臺灣島和澎湖列島、釣魚島、赤尾嶼等眾多小島。臺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 臺灣省位置 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北臨東海,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臺灣島處于亞歐大陸和太平洋的連接地帶。地理位置獨特,在我國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交通作用 自然環境 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 地形 有山地、丘陵和平原,主要以山地為主 臺灣特色 自然特色 ⑴成因:臺灣島地形多樣,氣候溫暖濕潤,動植物資源豐富,農作物品種繁多 ⑵物產:茶葉、香蕉、菠蘿、水稻和甘蔗等。有“天然植物園”“蝴蝶王國”“水果之鄉”“東方糖庫”等美稱 人文特色 ⑴成因:臺灣島各地的自然環境、歷史文化等方面差異大,在人口、交通、工業等方面的人文環境不同,城鄉特色鮮明 ⑵人口、大城市和工業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原因:這里地形以平原為主 4.關注家鄉——浙江省概況 浙江簡稱浙,以省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古稱浙江而得名,行政中心是杭州 地理位置 ⑴經緯度位置:北緯27°12′-31°31′和東經118°01′-123°25′之間 ⑵海陸位置:浙江地處我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東臨東海 ⑶相對位置:南接福建(閩),西與江西(贛)、安徽(皖)相連,北與上海(滬)、江蘇(蘇)接壤 位置優勢:浙江地處東南沿海,海陸兼備的位置特點,有利于山海互補,發展海洋經濟;交通便利,有利于對外開放自然環境 地形 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浙江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三階梯 影響:有利于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經濟,丘陵可以種植經濟作物;平原地區水網密布,土壤肥沃,可以發展漁業和種植業,是著名的“魚米之鄉” 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雨熱同期 影響:這種氣候特點有利于水稻等作物的生長,有利于發展高效農業 自然資源 優勢:氣候濕潤,土壤肥沃,水資源、海洋資源豐富等劣勢:礦產和能源資源短缺 人文環境 浙江省人口稠密,勞動力和人才資源豐富;經濟發達,資金雄厚;交通便利;人民生活水平高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