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勞動技術教育《紅薯的種植》教學案例【案例背景】時間 2022.04.08地點 中學生物農耕實驗室授課教師適用年級 八年級課時安排 45分鐘教學用具 生、熟紅薯若干、裝好土的泡沫箱、紅薯苗,水,鏟子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對于種植技術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都很強,喜歡挑戰,喜歡嘗試,且具備充分的模仿能力、動手能力和創作能力。但是絕大部分的學生沒有接觸過種植,甚至從來沒有參與過農業相關的實踐活動,所以在這一階段開展一節別開生面的種植課程是符合學生的成長規律和實際需求的。選題原因 中國是農業大國,我們中捷產業園區也曾是以農業為發展起步的國營農場,所以要讓教育與農耕文化相結合,構建自然生態的教學文化,讓學生學會弘揚農耕傳統文化,認識、了解傳承中國農耕文化精髓。體驗勞動的艱辛,品嘗豐收的喜悅。使孩子們接觸自然,了解社會,培養熱愛勞動和艱苦奮斗的精神。讓孩子在勞動中培養主體意識,提高自主能力,創新能力,發展個體特長。因此勞動教育尤為重要。結合我們當地氣候、土壤特點以及特色農耕文化課程,我們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農耕文化,鍛煉勞動能力,掌握勞動技能,還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并讓學生們從理論知識到實踐操作,全方位多層次的參與其中,使勞動真正走進每位學生的心中,所以我決定將《紅薯的種植》作為勞動教育課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了解紅薯栽培的相關勞動知識,掌握栽培技術。過程與方法 通過種植紅薯,體驗勞動帶來的艱辛與樂趣,培養了學生的勞動意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種植薯類對緩解糧食危機的作用,知道節約糧食。 在種植過程中感受農作的不易,培養吃苦耐勞、認真細致的品質,增強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勇于勞動,樂于勞動的精神。【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1分鐘) 師:同學們,七年級的生物課程中,我們曾經了解過植物生長所需的一些自然條件,大家還記得有哪些嗎? 生:陽光、水分、土壤、空氣、溫度…… 師: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全面,春風拂面,萬物初長,春天具備著植物生長所需的各種條件,正是播種的好季節,今天,讓我們一起動手,學習種植一種香甜美味的植物。 用學生熟知的書本知識引入不熟知的勞動技術課題,簡單明了地幫助學生快速專注于本節課的基礎目標——種植。勞動探究一:觀察紅薯(5分鐘) 師:(展示手中的紅薯)同學們來看,我們的主角登場了,大家都知道這是什么? 生:紅薯。 師:好,同學們,現在老師給每個小組一個生紅薯,一個熟紅薯,大家傳閱觀察一下,找找紅薯都有哪些特點? 生總結: 師:大家觀察了解了美味香甜的紅薯,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和了解紅薯的種植方法。 通過直觀的觀察紅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勞動探究二:了解紅薯的種植過程(10分鐘) 師:(展示桌子上的這個白色的泡沫盒子)同學們,在這個盒子里有老師為大家提前準備好的播種紅薯所需要的土壤。根據紅薯生長特點,我們制定紅薯的種植步驟:整理土地、起壟、開溝、澆水、插秧,后期管理。今天,讓我們從一顆顆秧苗開始,感受紅薯的成長過程。 活動一:選苗 師:老師提前為大家選擇了一些優質的紅薯幼苗,大家傳閱一下,總結出優質的紅薯幼苗都有哪些特點呢? 生:根莖粗壯,葉片光滑,幼苗長度在20-20cm的應該是優質壯苗,容易栽種成活。 活動二:整理土地 師:在種紅薯之前,我們需要先把地整理一下,怎么整理呢?大家看老師來演示一遍:種植紅薯的土地和其他植物的要求不一樣,他需要先起壟,壟上種植。什么是起壟呢?以盒子為中心,把兩邊的土從兩邊往中間聚攏,讓他形成一個三角小坡,這就叫壟。壟起好后我們要在壟上開溝,這個溝不需要太深,開好溝我們就可以開始種紅薯啦。那么,有沒有一些好的種植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的小幼苗們茁壯成長呢?我們來觀看一則視頻簡單了解一下。 活動三:插秧 師:播放視頻:《紅薯的播種技巧》。 同學們在視頻中了解了什么播種技巧?這種技巧有什么好處呢? 生:種植專家把一些傳統播種辦法合起來,研究出了水平改良扦插技術,把薯苗各節均勻水平的放到淺土層4-5厘米處,倒7字栽法,這種栽法結薯多而均勻,適合水肥條件較好的土壤種植,。 通過觀察紅薯幼苗,培養學生的選種意識;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直觀地了解紅薯的栽培方法,感受勞動者的辛勞與智慧,使勞動的力量真正走到學生們的心中。 通過老師動手示范以及視頻講解,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深入認知紅薯種植前的準備活動,激發學生自己動手探索實踐的欲望。勞動探究三:體驗紅薯的種植(15分鐘) 師:好,同學們,明確了栽培的方法,讓我們通過另一則視頻感受紅薯的種植過程。播放視頻:《紅薯的種植過程》。 師:同學們,接下來,我們就參照著視頻中的操作,小組配合來親手種一種,在種植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合理的使用工具哦! 生:每小組合作種植,每組種植三株紅薯幼苗,學生通過剛才的學習以及自身的理解,完成整理土地、起壟、開溝、澆水、插秧。體驗親手種植的樂趣。 學生親身經歷勞動體驗,動手實踐,運用所學技術種植紅薯,感受勞動過程的趣味。成果展示(8分鐘) 師:同學們,老師看到大家手里的紅薯幼苗們都整整齊齊地“站”在了小箱子里面,你們真的太棒了?有同學可以給大家分享一下你們小組的種植過程嗎? 生:我先在起好壟的土堆上挖個溝,澆水,等水浸透之后開始插紅薯秧苗,按照一插,二趟,三抬頭的方法,最后給他蓋上土。 師:這位同學的方法太專業了?看來視頻中的方法他都學到了。同學們,你們都是這樣種植的嗎?同學們,老師有一些評價卡片,大家拿起來為自己和同伴們打個分吧!當然你們也需要為老師今天的表現打打分哦! 學生課堂評價卡 鼓勵學生自己對學習成果進行評價與反思,激發學生學習新技能時的主觀能動性。而對老師的評價也促使學生對自身的學習體驗有更深刻的認知,同時也能幫助教師及時發現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善。作業布置(3分鐘) 師:紅薯的種植我們完成了,但是,距離收獲還有很漫長的距離,相信經過大家悉心照料,我們一定能收獲甜甜的紅薯,請大家查閱資料,耐心關注紅薯不同成長時期的變化,完成紅薯成長記錄單,注意小組成員之間的通力合作哦! 利用觀察對比的方法進一步進行探索,從課堂到生活,將學生學到的知識與技能用于生活,感受了勞動的應用價值。總結與擴展(3分鐘) 師:一個甜甜的紅薯從種植到收獲需要很漫長的生長過程,種植成活只是成功的開始,后續還需要悉心照料,才能收獲。這個過程必然充滿著艱辛。其實,大多數農作物的種植過程都是如此,大家對此有什么感觸呢? 生:我們都知道糧食是農民伯伯辛勤勞動才換來的。我們一定要愛惜每一粒米,絕不能大手大腳地浪費糧食。 …… 師:大家說的都很好,珍惜一粒糧食,是對勞動的尊重;節約一粒糧食,是對生命的珍愛;不浪費,是幸福在積累。 升華主題,引導學生學會感恩,懂得糧食來之不易。板書設計 板書中運用了插畫,能夠形象簡潔地展示出水平改良扦插技術各個階段的樣子,讓學生明白種植步驟的意義。【案例反思】教學內容與教學效果 本節勞動技術課程內容很豐富,學生不僅對紅薯有了深層次的了解,還掌握了紅薯的種植方法;從勞動素養出發,在探究的基礎上,進行技能指導,在實踐操作后延伸正確價值觀的培養,實現了勞動育人的功能。但是由于想要呈現的內容過多,且學生對于勞動探究環節充滿新鮮感,所以實際所用時間比預計時間要長,課堂氣氛也過于活躍,難以把控,故可以縮減不太重要的探究部分,如:可將觀察紅薯的特點這一勞動探究環節縮短為讓學生憑借觀察圖片和根據生活經驗總結紅薯的基本特點;在實踐探究環節還可以采取倒計時的方法規定學生的實際操作時間,以此控制活動時間,也能減少學生不受控制的、與本節課內容無關的交流。課后活動與教學延伸 勞動教育課程要堅持育人導向,注重課程的實踐性,加強課程與生活生產的聯系,著力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同時也要發揮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故在作業布置環節,可以適當增加開放性作業,如:思考或查閱一下還有沒有其他的紅薯種植方法?你認為可以怎樣改進一下呢?以此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