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心靈手巧剪紙花》教案【教學內容】三年級上冊勞動教育主題三《心靈手巧剪紙花》本課分為兩個學時【教學目標】1.教師要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了解祖國古老剪紙藝術的特點、語言和方法,并讓學生通過對剪紙語言的理解和運用,以及掌握具體的剪刻方法的,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動腦動手的能力。2. 充分發揚我國民間優秀藝術傳統,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依據貫徹啟發性與創造性相結合的原則,體現學生主動性相結合的原則設計的。]【關于教材】l.本課內容屬于工藝設計制作課,這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以前所學的剪紙技能的基礎上安排的,既可鞏固前面所學過的知識,又為后面課程的開設做準備。本課教材內容體現了民族特點,對于充分發揚我國民間優秀藝術傳統,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都有重要作用。2.本課教材的重點、難點及知識點。重點:會安全使用剪紙工具。難點:掌握剪紙的基本方法,能獨立完成剪紙作品。知識點:能獨立設計剪紙圖案,進行創意剪紙。【教學方法】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法,教師可通過視頻演示、操作演示和學生上臺添畫、嘗試等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了解剪紙的特點、語言及方法。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運用貫穿探究、講解、提問、觀察、合作和練習多種方法,將重點一一攻破。對完成的較好的作業,張貼在窗上,進行評議,給予表揚鼓勵,讓勞動課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激發勞動的內驅力。第一課時【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啟發談話,引入新課。談話:(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禮物?猜猜是什么?出示禮物,喜歡嗎?想不想要?同學們認真聽課,下課老師把禮物送給你們。這節課老師帶領你們走進剪紙,感受剪紙的藝術美,體會其中的樂趣《心靈手巧剪紙花》簡介及欣賞簡介剪紙(課件展示)欣賞剪紙作品(1)引導學生欣賞作品,了解剪紙的用途,知道剪紙是人們過新年或是在喜慶的日子里張貼的表示喜慶吉祥的裝飾物。(2)欣賞剪紙作品,要讓學生知道窗花都是在吸收了民間剪紙作品的基礎上創作出來的。民間剪紙是人們以自己熟悉的人物、動物、景物、民間傳說、戲曲人物及日常生活勞動為主要題材創作出的剪紙藝術作品,極富深厚的民族特色。(3)通過欣賞作品引導學生發現剪紙與繪畫、剪紙與實際生活形象不一樣等問題。三、欣賞總結剪紙分類。常見形式:1、單色剪紙 2、分色剪紙3、立體剪紙表現手法:1、陰刻2、陽刻3、陰陽結合。布置作業課下收集各類剪紙,了解地域剪紙的特點。漁民剪紙、蔚縣剪紙、等第二課時一、導入上節課我們了解中國的傳統藝術剪紙,老師還給布置一項作業。下面小組匯報聽了同學們的介紹大家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幅剪紙。二、講授新課。(l)剪紙的特點:在欣賞作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研究這些作品,了解這些作品同繪畫作品的不同之處以及剪紙所用的工具,小結出剪紙的特點:裝飾性強、造型夸張、風格質樸,有很強的“刀味紙感”。(2)剪紙的表現方法:①構圖:以上知識應結合課本內容和準備較為典型的剪紙作品進行分析講解。引導學生分析回答出有自由式(如《獅子》、《頑童》等)、對稱式(如《喜字》、《吉字》等)。自由式:構圖飽滿 對稱式:如何折紙②造型:結合作品欣賞,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剪紙的造型特征,運用夸張變形的手段,使作品體現出樸實、親切、生動、有趣這一造型特征。③色彩:教師通過教材上的作品,使學生了解剪紙的色彩種類。④剪刻形式:通過欣賞作品,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出“陰刻”、“陽刻”及“陰陽刻相結合”的剪紙形式。剪刻要求穩、準、巧。⑤折紙和構圖方法:一張剪紙作品的成功的第一步首先是構圖,再有就是如何進行折紙。探究多次連續剪紙時,圖案不能連接起來的原因。(3)剪紙的基本語言。①通過欣賞不同的剪紙作品,如人物、花鳥魚蟲、山石、樹木等,啟發學生通過分析剪紙作品(生回答都有哪些形狀的紋樣),歸納出最常見的兩種紋樣,即“月牙紋” 、“鋸齒紋” 。②教師出示兩幅圖有不同形狀的“月牙”、“鋸齒”狀紋樣圖,并加以補充說明:最常用的是“月牙紋”、“鋸齒紋”,較常用的還有“花朵紋”、“云紋”、“水紋”等。③通過上面的學習和小結,激發學生的創作激情,讓學生知道原來看上去很復雜的作品不外乎是由這幾種基本紋樣構成的。接著趁熱打鐵,教師可在黑板上畫出兩種變形后的“石榴”、“金魚”的外形,要求學生在黑板上把學習掌握了的基本紋樣添上去,使之變成剪紙圖案,然后教師給予肯定和糾正。[這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部分,關系到學生能否對剪紙這門藝術的理解及在設計練習中應用。因此,對剪紙的語言特點的講授需要教師精心準備。如何使學生清楚地認識理解和運用剪紙語言。]制作方法。教師示范:(1)構思:考慮題材、內容、構圖、造型、色彩等問題,做到心中有數。(2)起稿:用鉛筆布局安排完形象后,用毛筆大膽、簡練地畫出形象的“線條”和“塊面”,注意各部的連接。如有的黑色涂得不理想,待干了之后,用白廣告色加以修改。(3)剪刻:將畫稿放在大紅毛邊紙上。用書釘、大頭針,曲別針等固定。為了不致走形,先剪刻最細的和緊要之處,然后由中間向四邊刻,最后剪外邊。依照從左刻右、從上到下的順序進行。(4)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刻刀,使用刻刀使用墊板或者廢棄書本。注意:1、正確的坐在座位上,手持刻刀,兩眼距離刀刃約30厘米。2、正確的握刀方法,用拇指、食指、中指牢牢握住刀身,不按刀的手按住紙。3、刻刀必須垂直入紙,以手腕和手指的力向前下刀,不要后退。4、收到時刀刃垂直于紙面的切口,避免劃破圖案。5、刻完圖案后將紙屑清理干凈。(5)裱貼:將剪好的作品按照理想的布局擺放在襯紙上。用手指按住作品的一部分,然后用小刀蘸一點漿糊從剪紙和襯紙之間輕輕地伸進去,抹上漿糊,按照從里往外的順序,找幾個點把作品固定在襯紙上。四.課堂嘗試1、學生自己嘗試(簡單的圖案)(1)每人設計、剪刻一件能表達喜悅心情的窗花作品。由于窗花常常用來象征吉祥、喜慶,寄托人們美好的愿望,因此在造型上尤其應注重傳神,形象要夸張、簡化,學用“月牙”、“鋸齒”造型語言。內容不限。(2)圖案要做到概括、夸張、有趣味。[以上這個過程的學習,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2、.教師巡回輔導。輔導要點:(1)啟發學生構思內容:鳥獸、花草、山水、魚蟲、人景等。(2)注意糾正學生設計復雜、不宜剪刻的現象。(3)啟發學生在抓大的外形特征基礎上,試著用“月牙”、“鋸齒”表現和裝飾物象。(4)用剪子和小刀時,注意安全。把剪下的紙屑拾起來,扔到垃圾桶里。五、作品賞析1、學生作品展示2、教師評價、生生評價、以鼓勵為主、增強自信心。3、用自己的勞動成果裝飾教室,裝裱互送同學,自作書簽,讓學生從中體會剪紙的樂趣及學會一種技能喜悅。六、課后拓展體會分色剪紙,和立體剪紙總結:一把剪刀,一張紙,在人們靈巧的手中變成一幅幅活靈活現惟妙惟肖的藝術品,來表現人們的喜怒哀樂,寄托人們豐富的情感,寄予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剪紙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的結晶,孩子們愿你們傳承這門技藝,讓剪紙在我們手中綻放美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