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高山流水志國家導入新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陽簫鼓》《漢宮秋月》《陽春白雪》《漁樵問答》《胡茄十八拍》《廣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中國十大古典名曲音樂知識古琴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有四千余年,據《史記》載,琴的出現不晚于堯舜時期。本世紀初為區別西方樂器才“琴”的前面加了個“古”字,被稱作"古琴"。至今依然鳴響在書齋、舞臺上的古老樂器。音樂知識古琴音樂知識古琴譜古琴譜的產生,不僅推動了當時古琴音樂的傳播,而且對后世古琴音樂的繼承與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古琴與古箏一.形狀1.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古琴在周朝之前位五弦,故稱之為五弦琴,到了周朝,文武二帝各加入了一弦為文武弦,才定為現在的古琴格式:七弦。古箏在唐朝之前為七弦,在唐朝之后慢慢演變到了二十一.二.音色.1.古琴雖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寬達四個多八度,借助面板上的十三個“琴徵”,可以彈奏出許許多多的泛音和按音。音色含蓄而深沉,古樸而典雅,表現力豐富而富有內涵古箏基本上是一弦一到兩個音,同一弦中移動弦馬(柱),用來調音高,音域寬廣.音量宏大,音色淳厚優美,悠揚悅耳。2.古琴聲音小,比較內向。為文人雅士抒發情懷用 .某些特殊的環境下會特別感動人,常感動的是彈琴人自己。古箏的聲音大,很動聽。比較傾向于是彈給別人聽的,用來娛人 .三. 譜法 古琴琴譜自成一格,古時稱為“文字譜”,唐朝以后稱“減字譜”而古箏古時多用“工尺譜”,現今多“用簡譜”、“五線譜”。音樂知識古琴表演形式:琴歌、獨奏兩種。歷史發展:先秦時期,古琴除用于郊廟祭祀、朝會、典禮等雅樂外,主要在士以上的階層中流行,秦以后盛行于民間。春秋戰國時期,古琴獨奏音樂已具有一定的藝術表現力,如“伯牙彈琴,子期善聽”的傳說。當時有名的琴師有衛國的師滑、晉國的師曠、鄭國的師文、魯國的師襄等,著名的琴曲如《高山》《流水》《雉朝飛》《陽春》《白雪》等,均已載入史冊。作品鑒賞高山流水覓知音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鐘子期竟能領會這是 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鐘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作品賞析流水作品鑒賞流水討論:《流水》此曲描繪怎樣的音樂形象?從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有沒有聽到幾種流水的聲音?作品鑒賞流水第一 湖海 漸慢第二 小溪 漸快第三 江河 快速第四 山泉 中速作品鑒賞流水《流水》充分運用了“泛音、滾、拂、綽、注、上、下”等指法,描繪了流水的各種動態,抒發了志在流水,智者樂水之意。作品鑒賞流水第一段:引子部分。旋律在寬廣音域內不斷跳躍和變換音區,虛微的移指換音與實音相間,旋律時隱時現。猶見高山之巔,云霧繚繞,飄忽無定。 第二、三段:清澈的泛音,活潑的節奏,猶如“淙淙錚錚,幽間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細流。”息心靜聽,愉悅之情油然而生。第三段是二段的移高八度重復,它省略了二段的尾部。 作品鑒賞流水第二部分 (第四五段)如歌的旋律,“其韻揚揚悠悠,儼若行云流水。” 第三部分(第六七段)先是跌巖起伏的旋律,大幅度的上、下滑音。接著連續的“猛滾、慢拂”作流水聲,并在其上方又奏出一個遞升遞降的音調,兩者巧妙的結合,真似“極騰沸澎湃之觀,具蛟龍怒吼之象。息心靜聽,宛然坐危舟過巫峽,目眩神移,驚心動魄,幾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萬壑爭流之際矣。”(見清刊本《琴學叢書·流水》之后記,1910年)第四部分(第八九段) 再現與呼應表現流水以從容不迫的姿態向前奔流,浩浩蕩蕩地注入大海。作品鑒賞流水《流水》是我國最古老的琴曲之一,相傳戰國時伯牙鼓琴,子期知音,所奏即為此曲。譜源于《神奇秘譜》,經清代琴家加工,刊于《天聞閣琴譜》。樂曲通過對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描述,抒發了對大自然壯麗山河的贊頌,隱喻開闊的胸襟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曲式為民族傳統的“起、承、轉、合”結構。 拓展知識流水2003年,古琴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古琴曲《流水》伴隨美國“航行者”太空船遨游太空。在08年奧運會開幕式演出中,我國人民用古琴展示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同時,也向四海尋覓知音。作品賞析廣陵散《廣陵散》描寫的是戰國時期工匠之子聶政為父報仇刺殺韓王的故事。樂曲曲調優美、變化豐富,是敘事性的大型琴曲。全曲共四十五段,表現了聶政從怨恨到憤慨的情感變化過程,深刻地刻畫出他不畏強暴、寧死不屈的意志。作品賞析廣陵散《廣陵散》是我國現存的古老琴曲之一,具有磅礴的氣勢、龐大的結構和獨特的風格,是中華民族古老的音樂文化的瑰寶。作品賞析廣陵散作品賞析廣陵散討論:《廣陵散》此曲描繪怎樣的音樂形象?從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廣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國現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殺伐戰斗氣氛的樂曲,直接表達了被壓迫者反抗暴君的斗爭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藝術性。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