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年春部編版九年級歷下冊教案★★★第5課 第二次工業革命一 知識與能力掌握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間、標志、主要特征;知道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涌現的發明家,認識新式工具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了解化學工業和新材料的發明和應用;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二 過程與方法搜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資料,對資料進行概括、歸納,以加深對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認識;通過舉例說明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對當今社會的影響。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第二次工業革命科學研究和發明創造的了解,使學生逐步形成崇尚科學的意識,培育不畏艱難、勇于實踐和創新的科學精神。重點: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重大發明。難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圖片展示:城市夜景。教師提問:假如今天停電了,會發生什么事?(學生自由回答)教師講述:電和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現代社會國家和城市如果沒有電就會陷入癱瘓。國防、交通、日常生活等都離不開電。電能是現代社會最基本的能源,真是“一日無電,百事荒蕪”。電的應用在歷史上可以追溯到哪里呢?今天就讓我們學習第5課:第二次工業革命。一、電的應用1.教師提問: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的條件是什么?(從政治、經濟、科學等方面思考)有何特點?提示:政治上,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資本主義制度在歐美進一步鞏固和擴大;經濟上,隨著工業革命的展開,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迅速發展;科學上,科學研究取得重大進步,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并迅速用于工業生產,促進了工業的蓬勃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是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2.圖片展示:法拉第和他的圓盤發電機。教師提問:電是如何產生的?教師講述: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在法拉第的基礎上,到19世紀70年代,經過不斷完善的發電機進入生產領域,電力開始作為動力帶動機器。1866年,德國工程師西門子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臺實用性發電機。1873年,比利時科學家格拉姆發明實用性電動機。3.教師提問:這些發明有何意義?提示: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使電力成為新能源進入生產生活領域。4.教師提問:是誰最終發明了耐用且適合推廣的燈泡?他還有哪些貢獻?提示:愛迪生。他發明了耐用的白熾燈泡、堿性蓄電池、電影攝影機和放映機等,他還在紐約建立了美國第一座火力發電站。5.教師講述:在各國發明家的共同努力下,發電機、電動機、電焊機、電鉆、電話、電車、電報等紛紛問世。圖片展示:1876年貝爾獲得發明電話專利,1871年英國的倫敦電報總局,有軌電車。教師講述:這些發明為迅速傳遞信息提供了方便,使世界各地的聯系進一步加強。6.教師提問:電作為能源和蒸汽相比具有哪些優點?學生討論后回答:污染小、能遠距離輸送、控制較方便、廉價、傳遞速度快、損失小等。7.教師總結:電力成為新的能源進入生產生活領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最顯著的成就。人類社會由此進入“電氣時代”。二、內燃機和新的交通工具、化學工業和新材料1.教師提問:除了電以外,第二次工業革命還有哪些領域的成就?請認真閱讀課本,完成下列表格。提示: 2.教師提問:你認為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哪些領域的成就最突出、影響最大?為什么?提示:電力成為新的能源進入生產生活領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最顯著的成就。人類社會進入了“電氣時代”。3.教師提問:第二次工業革命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哪些影響?材料展示:材料一:如下表。1870年 1900年 增長倍數世界鋼產量 52萬噸 2 830萬噸 約53石油產量 80萬噸 1 950萬噸 約23鐵路長度 21萬千米 101萬千米 約4 材料二:1870—1913年世界工業生產分布比例(%)。年份 英國 法國 美國 德國 總計1870年 32 10 23 13 78%1913年 14 6 38 16 74% 提示:①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②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成為工業化強國。材料三:美孚石油公司生產的石油一度占美國市場的90%以上,壟斷了美國的石油和石油產品市場。摩根和洛克菲勒兩大銀行集團壟斷著美國的整個銀行業。德國鋼業聯盟和鐵業聯盟壟斷了全國鋼鐵產量的98%。英國的鹽業聯合公司壟斷了91%的食鹽生產。法國的亞麻辛迪加壟斷了90%的麻織品生產。提示:③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壟斷組織,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地圖展示:帝國主義瓜分世界完成后的世界地圖。提示:④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教師補充:(對中國的影響)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4.知識歸納: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①對生產力: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一些資本主義國家成為工業化強國。②對生產關系: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壟斷組織,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③對社會關系:資產階級和工人群眾的矛盾日趨尖銳。④對世界局勢:使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資本主義列強矛盾激化,最終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⑤世界殖民體系形成,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或完全)形成。5.知識比較:兩次工業革命對比。項目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時間 18世紀60年代 19世紀六七十年代政治前提 英國率先完成資產階級革命,政局穩定 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的確立經濟基礎 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特點 技術發明來源于經驗積累 科學研究與工業生產緊密結合動力(機器) 蒸汽動力(瓦特改進的蒸汽機) 電力(發電機、內燃機)進入時代 “蒸汽時代” “電氣時代”新的生產組織形式 工廠 壟斷組織 6.辯論:工業革命的利與弊。(學生自由討論展開辯論)提示:(第二次工業革命啟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走科技強國之路;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發展科技的同時要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以電動機為代表的第二次技術革命,使工業革命發展到一個新階段。電燈與電報、電話和無線電通信等偉大的發明使人類的生活進入了一個更光明、更美好的新時期,也使世界市場得到進一步發展。教學至此,請使用《名校課堂》同步訓練部分。請同學們說一說,我們的教室里有哪些電器?這些電器的使用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哪些便利?這些電器是什么時候開始使用的?人類為什么能有這么多偉大的發明創造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5課:第二次工業革命,我們將認識到更多的發明創造,揭開歷史的神秘面紗。一、電的應用1.教師出示定義:19世紀六七十年代,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并被迅速應用于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工業的發展,這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教師提問:請同學們從定義中提取相關的信息。學生概括: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間、表現、特點、作用。2.創設情境:假如我來辦世博會,1908年倫敦世博會的展館該如何布置呢?教師提問:為什么把電力館放在第一個呢?學生會從課本上找到答案:因為它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最顯著的成就。教師提問:有哪位同學可以介紹下電力館有哪些展品呢?教師出示PPT,學生觀看后,介紹產品。教師提問:同學們看看,在這眾多的展品里,哪一個發明最具有代表性呢?學生回答:耐用的白熾燈泡是電力館里最具代表性的展品,它是美國科學家愛迪生發明的,使人類告別了昏暗進入到光明時代。教師講述:這位偉大的發明家一生有1 000多項發明專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他的生平故事。學生暢所欲言。教師提問:除了電燈外,當時還有哪些發明與電力有關的?學生回答:發電機、電動機、電焊機、電鉆、電話、電車、電報等。教師過渡:人類社會進入了“電氣時代”。二、內燃機和新的交通工具1.教師展示上面的圖片,介紹內燃機和交通工具館的展品。教師提問:以內燃機為動力的交通工具相繼問世,有汽車、飛機等。這些交通工具加快了人們的生活節奏,便利了人們的生活。2.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19-20,歸納整理內燃機的發明過程。發明物 時間 國家 發明人 名稱內燃機 1876年 德國 奧托 煤氣內燃機1883年 德國 戴姆勒 汽油內燃機德國 狄塞爾 柴油內燃機 教師提問:以內燃機為動力的汽車也被發明出來,本茨、福特汽車問世。以內燃機為動力的交通工具,除了汽車以外,還有哪些?學生回答:飛機,1903年,萊特兄弟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一片沙灘上試飛成功,人類從此實現了以內燃機為動力的載人飛行。學生回答:輪船、飛機、拖拉機。3.小組合作:結合上述發明創造,小組內總結內燃機發明的意義。4.教師總結: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交通運輸工具的發動機問題,引發一場變革,帶動了相關的新興工業的發展,以它為發動機的汽車、輪船、飛機、拖拉機等出現,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三、化學工業和新材料1.教師提問:看完了內燃機館,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化工新材料館,請同學們介紹下化工新材料館有哪些展品?教師提問:那同學們找一找,我們身邊有哪些物品是塑料、纖維和炸藥制成的?學生舉出一些實物來,比如:塑料用品有牙刷、洗臉盆、水杯等。2.閱讀教材,歸納諾貝爾等人在化學工業和新材料領域的發明創造。領域 發明人 國家 時間 發明內容 意義化學工業和新材料 諾貝爾 瑞典 1867年 現代炸藥、無煙炸藥 在軍事、工程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海厄特 美國 1869年 賽璐珞的制造技術 現代塑料工業由此誕生夏爾多內 法國 1884年 人造纖維 開辟了新的紡織品生產領域四、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引導學生閱讀材料,分析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歷史影響。材料一:1859年,美國鉆出世界上第一口具有商業性質的油井。當時,石油只用于照明,后來由于對燃料油的需求猛增,人們開始大量開采和提煉石油,石油工業迅速發展起來。設問:從材料得出的結論是什么?提示:第二次工業革命催生了一系列新的工業部門,如電力工業、汽車工業、石化工業等,舊的工業部門也由于生產技術的改造而產生飛躍,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材料二:第二次工業革命后,隨著工業的發展出現了壟斷組織,壟斷組織規模之大,往往控制著一個國家某種商品的生產和銷售。例如德國的電氣工業基本上被電氣總公司和西門子公司兩個集團所控制,從而控制了國家的經濟命脈。設問:從材料得出的結論是什么?提示: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影響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壟斷組織。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過渡。材料三: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影響下,19世紀末,歐洲列強幾乎把整個非洲、東南亞、南亞和太平洋地區瓜分完畢。它們還強迫中國、土耳其等國簽訂不平等條約,用強權干預這些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設問:從材料得出的結論是什么?提示:隨之而來的資本主義對外擴張的增強,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標志是電氣化,特點是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它以19世紀自然科學研究中的許多突破性成果為依托,有堅實的科學基礎,生動體現了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威力。這次工業革命發揮了更巨大、更深刻的社會改造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